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298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折叠收藏、张开使用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折叠自行车的车架大多是从中对折,例如专利号01215299.4所示的折叠车,这种折叠自行车收折后的长度大于整车总长之半,高度约为轮胎外径再加上伸出轮外120~180毫米左右的部分,也就是说这种折叠车收折后的体积较大,不适用于大轮径折叠车。而另一些多折式折叠车收折后的长度比对折式小,但高度比对折式还高,并且这种多折方式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和造价高,所以市场销量不多,这种多折方式也不适用于大轮径折叠车。所以现在占市场销量约70%的大轮径自行车还没有适合的折叠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折叠自行车,它主要解决的是折叠后座鞍仍伸出轮顶太高和折叠长度太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车架的结构设计成在收折时先将后车架折叠,使后轮顶部与鞍座顶面尽量平齐,然后再折叠前后车架,使前后轮并排靠拢。具体来说就是这种折叠自行车它的后车架的立叉分为上立叉和下立叉两个部分;所述上立叉与后车架的中管总成之间、所述上立叉与所述下立叉之间、所述下立叉与后车架的平叉后端之间、所述平叉的前端与所述中管总成之间均是通过铰链轴连接,这样可可后车架形成一个可以折叠的机件,并在折叠后降底总体的高度和长度。
所述中管总成上可通过铰链轴装有至少具有一个活动钩头的折链钩,该折链钩与所述中管总成之间装有复位弹簧,以便于在后车架折叠时避免脱链,当然也可以通过设置张紧链轮来避免后车架折叠后脱链。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连接的铰链轴可以装在一个槽形的接头上,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的一个与该接头固定连接,另一个通过轴孔装在该接头槽内的所述铰链轴上,比如当上立叉与接头固定连接时,下立叉则连接在铰链轴上;反之,当下立叉与接头固定连接时,上立叉则连接在铰链轴上。为了使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在自行车展开或收折时固定在某种位置上,二都要有设置锁定的功能,为此,连接二者的机件可以通过多种结构设置来实现,如装在所述接头槽内铰链轴上的那部分立叉有并排的两根结构件,在位于该两根结构件之间的所述铰链轴上装有弹簧,所述接头的槽内侧面至少有一处的上部向槽内弯曲,这种结构可以在弹簧的作用下使两根结构件限制在接头的槽中位置,在展开使用时,可使上立叉与下立叉在一直线上;而在折叠时,用外力克服该弹簧力后可使两结构件的立叉沿铰链轴向槽口外转动,实现收折。再如,可以在所述接头的槽内侧面设有卡销,装在所述接头内铰链轴上的那部分立叉上设有卡销孔;可以在所述接头的槽侧部位装有卡销孔,装在所述接头内铰链轴上的那部分立叉上设有卡销;可以在所述接头的槽侧部位装有插销,装在所述接头内铰链轴上的那部分立叉上设有插销孔;也可以在装在所述接头内铰链轴上的那部分立叉上装有其上设有斜面和缺口的锁舌和作用在该锁舌上的弹簧这些方案来实现接头与立叉之间的限位。为了锁定后车架折叠后的状态,连接所述上立叉与所述中管总成之间的铰链轴可以由限定鞍座总成高低的锁紧螺栓来充当,所述上立叉在该铰链轴的轴孔以上部分的形状是一个向上弯折的钩,当上立叉与下立叉弯折后鞍座总成处于降下的状态后,使鞍座总成压在所述上立叉的钩上,紧固鞍座的锁紧螺栓就可防止鞍座总成升起,将后车架的折叠状态锁定。为了加强在自行车展开使用时的后车架强度,以及在收折时的形状位置相对固定,在所述任一部分的立叉与所述平叉之间可连接有支撑限位杆,该支撑限位杆的一端连接着铰链轴,在该支撑限位杆上还设有用于限位连接的卡口或卡销。也就是说该支撑限位杆的一端可以通过铰链轴与所述上立叉或下立叉或上立叉与下立叉上,也可以直接连接在上立叉与下立叉相连的铰链轴上;而支撑限位杆上设置的卡口可以卡在平叉或中管总成的平叉部上实现支撑和限位,或支撑限位杆上设置的卡销插入平叉或中管总成的平叉部上的孔内实现支撑和限位。反之,也可以是支撑限位杆的一端通过铰链轴与所述平叉或中管总成的平叉部连接,而通过支撑限位杆上设置的卡口卡在上立叉或下立叉上实现支撑和限位,或通过支撑限位杆上设置的卡销插入上立叉或下立叉的孔内实现支撑和限位。在所述上立叉中还可装设避振器来提高本车的乘骑舒适性。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前后对折的折叠自行车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整车折叠后可降低高度120~180毫米,其体积可缩小30%~45%。以20英寸的折叠自行车为例,收折后高度降低120毫米,长度缩短了130毫米,体积缩小3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26英寸的折叠自行车,收折后的体积和现有20英寸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的体积相近。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展开状态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P向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Q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立叉和下立叉相对弯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展开状态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上立叉与下立叉连接锁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K向局部放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上立叉和下立叉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和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作进一步详述如下图1中,本折叠自行车的后轮总成1、前轮总成14、前叉13、方向把总成11、前车架12、前后车架折叠部10、鞍座总成6、鞍座总成6的锁紧螺栓7和锁紧箍8、链条传动装置15和后轮总成1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与现有的折叠自行车相同。其后车架中的立叉分为下立叉2和上立叉5两个部分,下立叉2通过接头3、铰链轴4与上立叉5连接。上立叉5的上部通过锁紧螺栓7和锁紧箍8与中管总成9连接,锁紧螺栓7在旋松时对于上立叉5和锁紧箍8起到铰链轴的作用,上立叉5上部在与锁紧螺栓7所连接的孔以上的部分呈向上弯折的钩。中管总成9由立管、主梁部、上撑管、下撑管、中轴筒和平叉部焊接构成,其平叉部上通过铰链轴17装有由拉簧16和折链钩18构成的折链器;该平叉部的后端还通过铰链轴19与平叉20的前端连接,平叉20的后端通过焊连的后轴螺栓固定板和铰链轴21与下立叉2的下端连接。
图2、图3所示的是上立叉5和下立叉2的连接和锁定装置的结构。接头3为钢板制成的一块槽形板,下立叉2是焊接固定在接头3的槽中,在接头3上装有铰链轴4,上立叉5的下端通过其轴孔装在接头3槽中的铰链轴4上。上立叉5是并排的两根管件,在位于该两根管件之间的铰链轴4上装有弹簧22,接头3的槽侧围绕着上述管件向槽内弯曲。
当操作者用手抓握上立叉5的两根管件,使之克服弹簧22的作用力而将两管并排的宽度缩小到接头3的槽口宽时,上立叉5就可绕铰链轴4转动使上立叉5和下立叉2相对弯折如图4所示。
图5所示,旋松锁紧螺栓7,锁紧螺栓7对于上立叉5和锁紧箍8起到铰链轴的作用。在锁紧螺栓7放松的状态下,操作者施力使上立叉5相对于中管总成9作顺时针转动展开、下立叉2相对于上立叉5作逆时针转动弯折、平叉20相对于下立叉2作顺时针转动展开、平叉20相对于中管总成9的平叉部作顺时针转动弯折后,可将鞍座总成6向后轮总成1的顶部前方降下使二者顶面平齐。在此状态下鞍座总成6压住上立叉5上端的钩,再旋紧锁紧螺栓7,可以锁定鞍座总成6下降折叠的状态,此外,在拉簧16的作用下,折链钩18的上、下钩分别勾住链条传动装置13中的链条的上、下边以防止脱链。
在实施例一中,将鞍座总成降到与后轮总成的顶面平齐后,再将前、后车架对折即可完成本车的折叠;相反的操作则可将本车展开使用。
结合附图6、7和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作进一步详述如下图6中,本折叠自行车的后轮总成23、前轮总成37、前叉36、方向把总成34、前车架35、前后车架折叠部33、鞍座总成28、鞍座总成28的锁紧螺栓29和锁紧箍30、链条传动装置38和后轮总成23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与现有的折叠自行车相同。其后车架中的立叉分为下立叉24和上立叉27两个部分,下立叉24通过接头25、铰链轴26与上立叉27连接。上立叉27的上部通过铰链轴32与中管总成31连接。中管总成31由上管、下管、中轴筒和与中轴筒连接的平叉部焊接构成,其平叉部上通过铰链轴40装有由拉簧39和折链钩42构成的折链器;该平叉部的后端还通过铰链轴41与平叉43的前端连接,平叉43的后端通过焊连的后轴螺栓固定板和铰链轴44与下立叉24的下端连接。
图7所示的是上立叉27和下立叉24的连接和锁定装置的结构。接头25为钢板制成的一块槽形板,下立叉24是焊接固定在接头25的槽中,在接头25上装有铰链轴26,上立叉27的下端通过其轴孔装在接头25槽中的铰链轴26上。在上立叉27内还设有销轴47,一块具有斜边、缺口的锁舌46通过其上的长孔装在销轴47上,在立叉27中还装有作用于锁舌46后端的弹簧45。当操作者用手搬动锁舌46,使锁舌46克服弹簧45的作用力,让其上的缺口退出接头25的底板后,可使上立叉27相对于下立叉24逆时针转动,实现上立叉27与下立叉24的弯折;而处于弯折状态的上立叉27与下立叉24要伸展平直时,只需操作者施力将上立叉27相对于下立叉24作顺时针转动,锁舌46上的斜边在经过接头25槽底板的时候会获得一个足以克服弹簧45作用力的分力而使锁舌46向后退让,当上立叉27与下立叉24伸展平直时,锁舌46上的缺口会卡入接头25的槽底板上,从而实现上述二者的位置锁定。
图8所示,旋松锁紧螺栓29,搬开锁舌46,将鞍座总成28压下,使上立叉27相对于中管总成31作逆时针转动折叠、下立叉24相对于上立叉27作顺时针转动弯折、平叉43相对于下立叉24作逆时针转动折叠、平叉43相对于中管总成31的平叉部作顺时针转动弯折后,可使鞍座总成28的顶面与后轮总成23的顶面平齐。在此状态下鞍座总成28的鞍管顶在上立叉27上,再旋紧锁紧螺栓29,可以锁定鞍座总成28下降折叠的状态,此外,在拉簧39的作用下,折链钩40的上、下钩分别勾住链条传动装置38中链条的上、下边以防止脱链。
附图9、10和1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其不同部分详述如下图9所示,在上立叉51与下立叉48连接的铰链轴50上还连接着一支撑限位杆49的上端,支撑限位杆49下端被一可转动的偏心轴56限制压接在中管总成55的平叉部上。在上立叉51上设有避震器52。
图10所示,下立叉48的上端设有槽口,在该槽口中装有铰链轴50,下立叉48上端槽口中的铰链轴50上还连接着支撑限位杆49的上端和上立叉51的下端。
图11所示,转动偏心轴56,支撑限位杆49下端部的卡口可脱出中管总成55的平叉部的构件,从而可使上立叉51与下立叉48的连接弯折、中管总成55下降;松开锁紧螺栓54,压下鞍座总成53使鞍座顶面降至后轮顶面水平,在此状态下鞍座总成53的鞍管下端会顶在上立叉51上的避震器52上,再旋紧锁紧螺栓54,可以锁定后车架处于折叠的状态。
图12所示的实施例四中,上立叉61和下立叉57在其接合部都是双管结构,它们通过槽形的板金件接头58和铰链轴59来连接,下立叉57的上端焊接在接头58上,上立叉61则穿装在接头58槽内的铰链轴59上,在上立叉61两根管子之间的铰链轴上装有弹簧60,在上立叉61两根管子上各焊接有向侧外朝向的卡销,而在接头58的侧面板上设有对应于上述卡销的销孔。当操作者用手抓握上立叉61的两根管件,使之克服弹簧60的作用力而将两管的卡销脱出接头58的销孔时,上立叉61和下立叉57就可以相对转动实现折叠,反之,上立叉61的卡销嵌入接头58的销孔时,上立叉61和下立叉57就被锁定在展开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自行车,它有包括下端设有中轴筒的中管总成、平叉和立叉连接构成的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叉分为上立叉和下立叉两个部分;所述上立叉与所述中管总成之间、所述上立叉与所述下立叉之间、所述下立叉与所述平叉之间、所述平叉前端与所述中管总成之间均通过铰链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总成上通过铰链轴装有至少具有一个活动钩头的折链钩,该折链钩与所述中管总成之间装有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连接的铰链轴装在一个槽形的接头上;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的一个与该接头固定连接,另一个通过轴孔装在该接头槽内的所述铰链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连接的铰链轴装在一个槽形的接头上;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的一个与该接头固定连接,另一个通过轴孔装在该接头槽内的所述铰链轴上;装在所述接头槽内铰链轴上的那部分立叉有并排的两根结构件,在位于该两根结构件之间的所述铰链轴上装有弹簧,所述接头的槽内侧面至少有一处的上部向槽内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连接的铰链轴装在一个槽形的接头上;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的一个与该接头固定连接,另一个通过轴孔装在该接头槽内的所述铰链轴上;在所述接头的槽内侧面设有卡销,装在所述接头内铰链轴上的那部分立叉上设有卡销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连接的铰链轴装在一个槽形的接头上;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的一个与该接头固定连接,另一个通过轴孔装在该接头槽内的所述铰链轴上;在所述接头的槽侧部位装有卡销孔,装在所述接头内铰链轴上的那部分立叉上设有卡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连接的铰链轴装在一个槽形的接头上;所述上立叉和所述下立叉的一个与该接头固定连接,另一个通过轴孔装在该接头槽内的所述铰链轴上;在所述接头的槽侧部位装有插销,装在所述接头内铰链轴上的那部分立叉上设有插销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装在所述接头内铰链轴上的那部分立叉上装有其上设有斜面和缺口的锁舌和作用在该锁舌上的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上立叉与所述中管总成之间的铰链轴是限定鞍座总成高低的锁紧螺栓,所述上立叉在该铰链轴的轴孔以上部分的形状是一个向上弯折的钩。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任一部分立叉与所述平叉之间连接有支撑限位杆,该支撑限位杆的一端连接着铰链轴,在该支撑限位杆上还设有用于限位连接的卡口或卡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折叠自行车,它的后车架中的立叉分为上立叉和下立叉两个部分,其所述立叉分为上立叉和下立叉两个部分;所述上立叉与所述中管总成之间、所述上立叉与所述下立叉之间、所述下立叉与所述平叉之间、所述平叉前端与所述中管总成之间均通过铰链轴连接。本折叠自行车用在前后对折的折叠自行车中时,与传统前后对折的折叠自行车相比,整车折叠后的体积可降低约30%~45%,特别适用于大轮径的折叠自行车。
文档编号B62K15/00GK2853578SQ20052020088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7日
发明者徐达来 申请人:徐达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