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车体安装外装部件的外装部件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892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向车体安装外装部件的外装部件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保护板(fender panel)或门板这样的外 装部件安装于车体的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用于将车辆的外装部件(例如,保护板或门板等) 安装于车体的构造。
作为这样的构造的一例,列举有下面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如 本发明的图4 (与该专利文献l的图6相对应的图)所示,保护板 101通过螺栓102被固定在未图示的前立柱上,同时,通过螺栓103 ,皮固定在未图示的》从梁(side sill)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67341号公报
但是,在使用该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时,操作者需要从如图4 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进行螺栓102的紧固作业,同时,需要从如图 4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进行螺栓103的紧固作业。
而且,由于当将该保护板101安装于车体时,要求进行微小的 位置调整,所以:捧作者需要反复进行对螺栓102的作业和对螺栓103 的作业。即,才乘作者需要多次往返于对螺栓102进^f亍作业的地方和 对螺輕rl03进^f亍作业的地方,因此,导致作业劳动力和作业时间的 增大。
而且,即使在与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构造不同的其他构造中,
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下面,将使用图5对此进行说明。
该图5是从下面观察车辆的左侧前门110的前端附近时的模式 剖面图。如该图5所示,在前立柱111的左侧面111A上分别焊4妄 有大f丈为L字形的前侧4毛架112和大致成L字形的后侧^乇架113。
此外,将前侧托架112中的、向车辆的左侧直立i殳置的部分称 为前壁部114,并爿夺后侧4乇架113中的、向车辆的左侧直立i殳置的 部分称为后壁部115。
而且,在前壁部114的里面114B上焊接有前侧螺母116,而且, 在后壁部115的前面115A上焊一妄有后侧螺母117。
而且,通过将前侧螺栓118及后侧螺一全119分别螺合于这些前 侧螺母116及后侧螺母117,从而保护板120 一皮夹持在前侧螺母116 和前侧螺栓118之间,同时,保护板120被夹持在后侧螺母117和 后侧螺一全119之间。
但是,即使在如图5所示的构造中,操作者也需要从前立柱111 的前侧进行前侧螺4全118的紧固作业(参照图5中的箭头C ),然后, 在向前立柱111的后侧移动之后,需要进行后侧螺栓119的紧固作 业(参照图5中的箭头D)。
此外,如上所述,当将保护板120安装于车体时,要求进行孩史 小的位置调整。因此,梯:作者需要往返于前立柱111的前侧和后侧, 与在背景技术中所说明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同样,产生导致劳动力 及4乍业时间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车体安装外 装部件的外装部件安装构造,其可以降低对车体安装外装部件所需 要的劳动力和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向车体安装外装部件的外装
部件安装构造包括托架,具有基部、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其中, 基部固定在车体上,第一壁部从基部直立设置,并具有第一面、与 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连通第一面及第二面的第一托架孔部,第 二壁部/人基部直立i殳置,并具有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 连通第一面及第二面的第二托架孔部;第一螺母,在第一壁部的第 一面上,固定在第一托架孔部的周边;第二螺母,在第二壁部的第 一面上,固定在第二4乇架孔部的周边;第一螺;f全,^v第一壁部的第 二面侧,插入穿设于外装部件的第一外装孔部和第一托架孔部,且 与第一螺母螺合;以及第二螺栓,从第二壁部的第二面侧,插入穿 设于外装部件的第二外装孔部和第二托架孔部,且与第二螺母螺 合。其中,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偏移,第一壁 部的第二面和第二壁部的第一面^j"向,第一壁部的第一4乇架3L部和 第二壁部的第二托架孔部在与第一螺栓的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上偏移。
基部包括第一基部,与第一壁部一体形成;以及第二基部, 与第二壁部一体形成,同时,与第一基部分离形成。
基部与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一体形成。
与第一螺纟全的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是车体的上下方向。
外装部件是覆盖车体的前部侧面的保护板,且外装部件通过托 架^皮安装到车体上。
第 一 螺母和第二螺母相对于第 一 螺栓插入方向沿大致垂直的方向 偏移i殳置,所以I喿作者可以A人第一壁部的另一面侧(第二面侧), 将第 一螺栓插入第 一外装孔部和第 一托架孔部,并将第 一螺栓螺合 于第一螺母,然后,无需绕回第一壁部的一面侧(第一面侧),乂人 第一壁部的另一面侧(与第二壁部的第二面侧相同的一侧),将第 二螺栓插入第二外装孔部和第二托架孔部,并将第二螺栓螺合于第 二螺母。即,才喿作者可以/人第一壁部的另一面侧,进4亍第一螺对全及 第二螺栓的安装作业,从而可以降低对车体安装外装部件所需要的 劳动力和时间。
而且,通过使与第一壁部一体形成的第一基部和与第二壁部一 体形成的第二基部分离,从而可以便于改变第 一 螺母和第二螺母之 间的偏移3巨离。
而且,通过将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一体形成基部,乂人而可以防 止部件件数的增加,同时,可以降低对车体安装托架所需要的劳动 力和时间。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向车体安装外装部件
的构造的车辆的模式侧视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向车体安装外装部件的构 造的主要部分的模式图,图2是图1的II-II的剖面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向车体安装外装部件的构 造的主要部分的模式立体图4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保护板的安装构造的一例的模式立体 图;以及
图5是表示一般的保护板的安装构造的一例的模式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向车体安装外装 部件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车辆的一部分的模式侧视图,图 2是图1的模式的II-II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其主要部分的模式立 体图。
如图1所示,在车辆10的前4仑11附近的侧面上i殳置有^f呆护才反 (外装部件)12。而且,在该保护4反12的后侧i殳置有门13,在该 门13的侧面上i殳置有门板14。而且,在该门13的下面i殳置有沿车 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side sill) 15,在该纵梁15的侧面设 置有纟从梁才反16。而且,在该车辆10上,形成驾马史室17的前侧端的 前立柱上部(front pillar upper ) 18斜向延伸,并且,在该前立柱上 部18的侧面i殳置有前立4主上部才反19。
而且,在该车辆10上,在前立柱上部18的下端和纵梁15的 前端之间安装有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前立柱下部20 (参照图2)。
该前立柱下部20是车辆10的车体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前 立柱内部(下面,简称为"立柱内部")21和前立柱外部(下面简 称为"立柱外部")22#皮焊*接,且剖面形成为中空的棱柱。
在该立柱外部22的左侧面22A上,托架23通过点焊被固定。
该才乇架23包4舌基部24,固定在立柱外部22;前壁部(第一 壁部)25, 乂人该基部24直立"i殳置;以及后壁部26,在该前壁部25 的后面,从该基部24直立设置。该托架23形成大致U字形。此夕卜, 这些基部24、前壁部25及后壁部26全部为一体沖压成形。而且,在该前壁部25上穿i殳有前侧4毛架3L部(第一4乇架^L部) 25C,同时,在后壁部26上穿i殳有后侧4乇架孔部(第二4乇架孔部) 26C。此外,在该前壁部25的里面(一面,第一面)25B上,前侧 螺母(第一螺母)27焊接在前侧托架孔部25C的周边。该前侧螺 母27与前侧螺栓(第一螺栓)31螺合。此外,该前侧螺栓31从前 壁部25的前面25A侧,插入穿设在保护板30上的前侧保护板孔部 30A及前侧4乇架孔部25C。而且,在后壁部26的里面(一面,第一面)26B上,后侧螺 母(第二螺母)28焊接在后侧托架孔部26C的周边。该后侧螺母 28与后侧螺栓(第二螺栓)32螺合。此外,该后侧螺栓32 ,人前壁 部25的前面25A侧,插入穿设在保护板30上的后侧保护板孔部 30B及后侧托架孑L部26C。保护板30是设置在车辆10的前轮11附近的外装板。而且, 在该4呆护才反12上形成有直立i殳置在车辆10的宽度方向(图2中的 上下方向)的前侧凸缘(flange) 33和后侧凸缘34。此夕卜,这些前 侧凸缘33和后侧凸桑彖34并4亍且只于向i殳置。而且,在该前侧凸纟彖33上穿i殳前侧^呆护才反孔部(第一外装孔 部)30A,并且在后侧凸缘34上也穿设未图示的后侧保护板孔部(第 二外装孔部)30B。而且,当将保护板30安装到车辆10上时,前侧保护板孔部30A 形成在与前侧托架孔部25C相对应的位置上,后侧保护板孔部30B 形成在与后侧^乇架孔部26C相对应的位置上。
而且,前侧保护板孔部30A及前侧托架孔部25C都是圓形的 孔部,对于其直径,与前侧托架孔部25C相比,前侧保护板孔部 30A4交大且为空刀孔,能够调整保护板的安装位置。同才羊地,后侧 保护外反孔部30B及后侧4乇架孔部26C也都是圆形的孔部,对于其直 径,与后侧4乇架孔部26C相比,后侧4呆护斗反孔部30B 4交大且为空刀 孔,能够调整保护板的安装位置。如图3所示,托架23的后壁部26设置在前壁部25的上面。更为具体地i兌,以以下方式配置前侧螺母27及后侧螺母28: 与焊冲妄于前壁部25的前侧螺母27的孔部27A的中心轴d相比, 焊4妄于后壁部26的后侧螺母28的孔部28A的中心轴C2向上方(相 对于前侧螺栓31的进入方向的大致垂直方向、车体前后方向上的 大致垂直的方向)偏移(参照图3中箭头F)。而且,托架23的基部24形成为包括前侧基部(第一基部) 24A,从与前壁部25相连接的部分向后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后侧基 部(第二基部)24C, 乂人与后壁部26相连4妻的部分向前面沿水平方 向延伸;以及连4妻基部24B,连接前侧基部24A和后侧基部24C, 并沿斜向延伸。此外,这些前侧基部24A、后侧基部24C以及连接 基部24B全部一体形成。由于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对车体安装外装部件的构造如上 所述构成,所以可以实^见以下作用及岁文果。当将保护板30安装于车辆10上时,操作者首先将保护板30 置于前轮11附近,以〗更穿i殳于保护板30的前侧保护板孔部30A和 穿i殳于前壁部25的前侧4乇架孔部25C的位置相一致,并且以1"更后 侧保护板孔部和穿设于后壁部26的后侧托架孔部26C的位置相一 致。此外,该作业^皮称为"定^f立作业"。
然后,操作者将前侧螺一全31插入前侧保护纟反孔部30A及前侧 4乇架3L部25C,同时,将后侧螺4全32 4翁入后侧^呆护4反3L部及后侧 」托架3L部26C。 jt匕外,该作业^皮称为"螺一全4翁入作业"。接下来,操作者将前侧螺栓31螺合于前侧螺母27,同时,将 后侧螺4全32螺合于后侧螺母28。此外,该作业^皮称为"螺4全紧固 作业"。并且,操作者对保护板30的位置进行樣t调整。此外,该樣B周 整是对车辆10的保护板30的位置进行微小调整的作业,更为具体 地说,在略微松开前侧螺栓31及后侧螺栓32之后,对前侧托架孔 部25C和前侧螺栓31之间的间隙(偏斜)、以及后侧螺栓32相对 于后侧托架孔部26C的间隙(偏斜)进行调整,并再次进行前侧螺 栓31及后侧螺栓32的紧固作业。此外,该作业被称为"位置微调 整作业"。而且,纟喿作者可以/人前壁部25的前面25A侧(前壁部25的第 二面及后壁部26的第二面侧)进行上面这些作业(参照图2中的 箭头F)。在此,将在"背景技术"中i兌明的现有l支术和本发明进行比專交 并进行说明。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如图4所示,4喿作者在从图4中 箭头A所示的方向进行螺栓102的紧固作业之后,需要从图4中箭 头B所示的方向进行螺栓103的紧固作业。即,要求操作者在进行 螺栓102的紧固作业之后,移动到螺栓103前,并进行螺栓103的 紧固4乍业。
而且,由于当将该保护板101安装在车体上时,要求进行孩史小的位置调整,所以操作者需要多次改变作业位置,从而导致劳动力 及作业时间增大。而且,在如图5所示的其他现有冲支术中,才喿作者需要/人前立柱 111的前侧进行前侧螺栓118的紧固作业(参照图5中的箭头C), 然后,在移动到前立柱111的后侧之后,进4亍后侧螺纟全119的紧固 作业(参照图5中的箭头D)。此外,由于当将保护板120安装在车体上时,要求进行微小的 位置调整,所以产生如下问题操作者需要往返于前立柱111的前 侧和后侧,/人而导致劳动力及作业时间的增大。对此,在本发明中,在前壁部25的里面25B上焊4妄有前侧螺 母27,同时,在后壁部26的里面26B上焊4妄有后侧螺母28,并且 由于将前侧螺母27和后侧螺母28相对于前侧螺纟全31的插入方向 沿大致垂直的方向偏移i殳置,所以揭:作者/人车辆10的前侧(参照 图2中箭头F),不^f又可以进^f亍定位作业,还可以进4亍关于前侧螺才全 31及后侧螺栓32的全部螺栓插入作业、螺栓紧固作业及位置微调 作业,从而可以降低对车体安装保护板30所需要的劳动力和时间。而且,由于将4乇架23的后壁部26设置在前壁部25的上面, 所以当将后侧螺栓32螺合于后侧螺母28时,如图3中箭头G所示, 可以不干4尤前壁部25地才喿作改锥(screw driver ),从而可以进一 步实现提高作业性。而且,通过将连接于前壁部25的前侧基部24A、连接于后壁 部26的后侧基部24C、以及连4妄这些前侧基部24A和后侧基部24C 的连接基部24B全部一体形成,从而可以防止部件件数的增加,同 时,可以降低对立柱外部22安装托架23所需要的劳动力和时间。
虽然在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 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形并 力口以实施。虽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基部24将连接于前壁部25的前侧 基部24A、连4妄于后壁部26的后侧基部24C、以及连4妄这些前侧 基部24A和后侧基部24C的连接基部24B全部一体形成的情况进 行了说明,但是并不仅限于这样的构成。例如,也可省略连^妻前侧基部24A和后侧基部24C的连4妄基 部24B, -使连4妾于前壁部25的前侧基部24A和连4妾于后壁部26的 后侧基部24C分离,并分别形成独立的部件。由此,可以〗更于改变焊接于前壁部25的前侧螺母27和焊4妄于 后壁部26的后侧螺母28之间的偏移距离(即,如图3中箭头E所 示的3巨离)。附图标记20前立柱下部(车体) 23托架24基部 25前壁部(第一壁部)26后壁部(第二壁部) 28后侧螺母(第二螺母) 31前侧螺栓(第一螺栓)27前侧螺母(第一螺母) 30保护板(外装部件) 32后侧螺栓(第二螺栓)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向车体安装外装部件的外装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具有基部、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其中,所述基部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壁部从所述基部直立设置,并具有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连通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的第一托架孔部;所述第二壁部从所述基部直立设置,并具有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连通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的第二托架孔部;第一螺母,在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第一面上,固定在所述第一托架孔部的周边;第二螺母,在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第一面上,固定在所述第二托架孔部的周边;第一螺栓,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第二面侧,插入穿设于所述外装部件的第一外装孔部和所述第一托架孔部,且与所述第一螺母螺合;以及第二螺栓,从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第二面侧,插入穿设于所述外装部件的第二外装孔部和所述第二托架孔部,且与所述第二螺母螺合,其中,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在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偏移,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第一面对向,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第一托架孔部和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第二托架孔部在与所述第一螺栓的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偏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向车体安装外装部件的外装部件 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包4舌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一壁部一体形成;以及第二基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一体形成,同时,与所述第 一基部分离形成。
3. 才艮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向车体安装外装部件的外装部件 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二壁部一体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向车体安装外装部件的外装部件 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 一 螺纟全的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是所述车体的 上下方向。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车体安装外装部件的外装部件安装 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部件是覆盖所述车体的前部侧面的保护板,且 所述外装部件通过所述托架被安装到所述车体上。
全文摘要
一种向车体安装外装部件的外装部件安装构造,其可以降低对车体安装外装部件需要的劳动力和时间,包括托架(23),固定在车体(20)上,具有相互偏移配置的第一壁部(25)及第二壁部(26);第一托架孔部(25C),穿设于第一壁部;第二托架孔部(26C),穿设于第二壁部;第一螺母(27),固定在第一托架孔部的周边;第二螺母(28),固定在第二托架孔部的周边;第一外装孔部(30A)及第二外装孔部(30B),穿设于外装部件(30);第一螺栓(31),插入第一外装孔部和第一托架孔部,且与第一螺母螺合;以及第二螺栓(32),插入第二外装孔部和第二托架孔部,且与第二螺母螺合。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相对于第一螺栓的进入方向沿大致垂直的方向偏移设置。
文档编号B62D25/00GK101209717SQ200710302260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5日
发明者井上博之, 武本赖人 申请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