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结构不合理,受力方向不科学,物体的重心力的分解 没有应用,路面不平形成阻力使人们在长时间骑行后,感到十分的疲劳,所以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骑着舒适的新型 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自行车,包括车架、脚蹬子、固定在车架上 的后轴,所述固定在车架上后轴的两端各安装一径向轴承,且后车架的支点与 力点分别通过支点连杆连接于车座的前后支撑点,其中,所述脚蹬子设置在车 架的后轴上。
所述车座的后支撑点与后轮的垂直中心线的距离为0 200毫米,且车座后
支撑点连杆与车座后垂直线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并且所述车座的中部为凹陷 形,后沿为凸出状。所述车座前端的前支撑点插在车架与后轴垂直线相交处的 一垂直管内,且可以上下调整。所述自行车后车架还包含一支点连杆,且该支 点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支点,另一端连接于自行车的车架。所述车架上的后轴通 过车架连接于力点与支点之间的杠杆。
所述自行车还包括一后受力板,且该后受力板下端在车架上安装一弧度 板,且在车架的后端后轴与前受力板之间的后受力档板下端安装一小轮,使所 述小轮沿所述弧度板轨迹向前挤压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后受力板前面设置一弹
性部件,且该弹性部件的前端连接于一焊接在车架上前受力档板上,并且所述 后受力档板下端一小轮在前受力点和后轴之间轨迹运动。所述自行车把中间用 可转动件连接固定,并且设置一锁扣使车把可以固定,使存放时可以达到折叠 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人体重心在后轮轴斜上方 形成一种向前的力,利用人体重量通过杠杆弹性再次形成一种向前的力。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它包括车架、脚蹬子、固定在后
车架上的后轴13,所述固定在车架上后轴的两端各安装一径向轴承,且后车架 的力点12通过支撑点连杆18连接于车座的后支撑点11,支点20通过支点连杆19 相交于车架子一点30,其中,所述脚蹬子设置在车架的后轴13上使人的受力方 向合理,当人们蹬起自行车时以致成为跑步的状态,受力方向好。
所述后车架的轮轴自身可以转动,其首先是将装好后轮与轴的后轮在挡的 外侧各装有一个径向轴承,所述径向轴承通过车架上的轴承座稳固在车架上, 此时,在后轴飞轮对应的位置上选用合适的链轮与脚蹬连杆固定在后轴上。
车座子的位置关系到物体的重心,根据力的分解,自行车骑着的轻重与其 有直接的关系,车座的后支点与后轮的垂直中心线间的距离为0 200毫米,且 车座后的支撑点连杆18与车座垂直线间有一定的夹角,使人们骑行时形成向前 方向的力,且该力与所述夹角成正比,为了骑行安全,车座与车架可随时前后 调整。所述车架上的后轴通过车架与挡板连接于力点12与支点20之间的杠杆 26。并且所述车座的骶骨位置31为凹陷状,后沿为凸出状。其中,所述车座前 端的支撑点10插在车架与垂直线交点的一垂直管24上,其中,以后轴13为圆心 点,后轴13到中轴16之间的叉子长度为半径画弧相交于后轮垂直线上的一点, 该交点为车架与垂直管的一连接点,且垂直管与车架23相交点的上方设置一固 定点即为车座的前支撑点IO,所述自行车后车架还包含一支点连杆19,且该支 点连杆19的一端连接于支点20,另一端与自行车的车架相交于一点30。所述自 行车把28中间用转动件连接固定,并且设置一锁扣,当人们使用自行车时,用 锁扣扣紧即可,不使用时打开锁扣,将自行车把折叠起来。
所述前受力挡板14与后受力挡板22之间的弹性部件15起着向前的推力与 对人体的减震力,由于人体的重量,车座不断的上下移动,通过支点由于杠杆 的原理使自行车得到一种向前的力,对骑车人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
所述车架上的后轴通过车架上的前后受力挡板、弹性体连接于力点与支点 之间的杠杆。所述受力板的前方设置一弹性部件,且该弹性部件的前端连接于 一焊接在车架上的前受力档板上。
所述自行车分为男式与女式自行车,如果为男式自行车则与旧式自行车相
实施例2
所述后支撑点11与力点12可以设置为以下两种情况1、使力点12直接设 置于后轴13和中轴16之间的一个点上;2、所述支点20的前端档板14焊接在后 轴13与中轴16之间的一个点上,而且在后轴13和后受力板22之间焊接一弧度 板,且车架的后受力档板下端设置一小轮,并且所述小轮沿着弧度板的轨迹向 前挤压弹性部件形成一种作用力。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实用新 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文件的权 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自行车,包括车架、脚蹬子、固定在车架上的后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在车架上后轴的两端各安装一径向轴承,且后车架的支点与力点分别通过支点连杆连接于车座的前后支撑点,其中,所述脚蹬子设置在车架的后轴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的后支撑点 与后轮的垂直中心线的距离为0 200毫米,且车座后支撑点连杆与车座后垂直 线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并且所述车座的中部为凹陷形,后沿为凸出状。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前端的前支 撑点插在车架与后轴垂直线相交处的一垂直管内。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后车架还 包含一支点连杆,且该支点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支点,另一端连接于自行车的前 车架。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的后轴通 过车架连接于力点与支点之间的杠杆。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还包括一 后受力板,且该后受力板下端在车架上安装一弧度板,且在车架的后端后轴与 前受力板之间的后受力档板下端安装一小轮,使所述小轮沿所述弧度板轨迹向 前挤压所述弹性部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受力板为弹性 体或后受力板的前面设置一弹性部件,且该弹性部件的前端连接于一焊接在车 架前的受力档板上,并且所述后受力档板下端一小轮在前受力点和后轴之间轨迹运动o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把中间用 可转动件连接固定,并且设置一锁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自行车,包括车架、脚蹬子、固定在车架上的轮轴及与轮轴相连的车座,所述固定在车架上后轴的两端各安装一径向轴承,且后车架的力点通过支点连杆连接于车座的后支撑点,其中,所述脚蹬子设置在车架的后轴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自行车的车座与后轮垂直中心线构成0~200毫米的距离,这样人们在骑行时,对颠簸的路段利用杠杆形成向前的助力,长时间骑行,都不会感到疲劳。
文档编号B62M1/36GK201195585SQ20082010764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7日
发明者宋来学 申请人:宋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