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736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收容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动车的电池收 容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电动车1包含一头管11、 一连接于该头管11的车体
框架12、 一枢设于该车体框架12上的座垫13、 一设置于该车体框架12 中的定位座14,及一可拆卸的设置于该定位座14的电力供应单元15。
参阅图2,该定位座14具有一固设于该体框架12上的座体141、 一 形成于该座体141中的定位部142,及一设置于该定位部142中的定位件 143。而该电力供应单元15具有一容装有数颗电池151 (图中仅显示一 个)的电池盒152、 一枢设于该电池盒152顶部的提把153,及一与该定 位件143相配合地形成于该电池盒152上的定位槽154。利用该定位槽 154与该定位件143的相互配合而将该电力供应单元15的电池盒152定位 于该定位座14的定位部142中。
参阅图1、 2,现有电动车1换装电力供应单元15时,是将该座垫 13依据图1箭头所示方向掀起,再利用该提把153将电池盒152提起,并 使该电池盒152上的定位槽154对齐该定位座14的定位件143后,才能 将该电池盒152由该开口处插入该定位部142中。
但是,容装有数颗电池151的电池盒152动辄数公斤至数十公斤不 等,要将该电池盒152提起已多所不易,还要在费力地提起该电池盒152 后,再使该电池盒152上的定位槽154对齐该定位座14的定位件143将 更为困难,稍有不慎将造成该电池盒152掉落底面,可能造成该电池盒 152的损坏,更可能造成使用者遭该电池盒152所砸伤安全堪虑。
而且该定位座14仅借该定位件143与该定位槽154相互配合,以将 该电池盒152定位于该定位部142中,使得该电池盒152于电动车1行进时所产生的震动或冲击力仅由该定位件143单方面吸收,造成该定位件 143的使用寿命锐减,进而使该电池盒152无法稳定地定位于该定位部 142中。
当然可以借由增加设置于定位部142中的定位件143的方式,解决 单一定位件143的使用寿命较短的缺点,但是, 一旦增加定位部142中的 定位件143,势必增加电池盒152与该定位座14组装时的困难度,所以此
种改善并非良策。
为了改善上述缺点,相关业者研发出如中国台湾第M331761号新型 专利所揭露的技术,其主要改善处是在定位座上成形两个导槽,且于该电 池盒上相对凸设两个导引件,借由该两导槽与该两导引件的相互配合使该 电池盒能顺利与该定位座相互结合。
但是,当该电池盒与该定位座相互结合时,该定位座是完全包覆该 电池盒的周缘,容易产生真空吸附现象,造成取出电池盒的困难,而且以 该定位座完全包覆该电池盒周缘的设计也使得该定位座的体积大增,造成 制作定位座时的原料成本与制造难度增加。因此,如何同时,兼具组装方 便性,又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与制造难度,便成为相关业者极欲改善的 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且生产成本与制造难度较 低的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
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是包含一容置单元,及一供电单元。
该容置单元具有一设置于该电动车中的容置座,及一个与该容置座 相间隔设置于该电动车中的底座,其中,该容置座具有一环绕界定出一容 置空间的内围壁,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内围壁上的第一导引件,且该容置空 间呈镂空状,而该底座是位于该镂空状的容置空间的下方。
该供电单元具有一穿设于该容置座的容置空间中的电池盒、至少一 设置于该电池盒上且可与相对应的第一导引件相配合的第二导引件,及至 少一容置于该电池盒中的电池,其中,该第二导引件下方形成倾斜渐縮延 伸的导引部,而该电池盒的底部与该第二导引件的导引部是插置于该容置单元的底座中。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借由该第一、二导引件相互配合所产生的 导引作用,使该电池盒可顺利地穿设于该容置座的容置空间中,配合该容 置座与该底座相间隔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该容置座与该底座的体积,降 低制造时的原料成本与制造难度,亦可避免组装时产生真空吸附现象。


图l是一侧视图,说明现有的电动车;
图2是一俯视剖面图,说明现有电动车的定位座与电力供应单元的态样;
图3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电池收容装置的态样; 图5是一剖视图,辅助说明图4;及
图6是一俯视图,辅助说明图4。
2电池收容装置219内壁面
21容置单元22供电单元
210倾斜部221电池盒
211容置座222第二导引件
212底座223电池
212,容置部224提把
212,'结合部225底部
213容置空间226顶部
214内围壁227卡制部
215第一导引件228导引部
216容置槽3电动车
217第一端部31车架
218第二端部32座垫
A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收容装置2的较佳实施例,是装设于一
电动车3上。该电动车3包含一车架31,及一座垫32。而该电池收容装 置2包含一设置于该车架31上的容置单元21,及一可分离地设置于该容 置单元21中的供电单元22。
参阅图3、 4,该容置单元21具有一设置于该电动车3的车架31上 的容置座211,及一设置于该车架31上且位于该容置座211的相对下方的 底座212。该容置座211具有一环绕界定出一镂空状的容置空间213的内 围壁214、 二个相对设置于该内围壁214上的第一导引件215,及一与该 容置空间213相间隔的容置槽216,该底座212是位于该镂空状的容置空 间213的下方。该座垫32是可枢转的地盖设于该容置座211上方,以用 于封盖该容置座211的容置空间213与容置槽216。
该供电单元22具有一可分离地穿设于该容置座211的容置空间213 中的中空状电池盒221、 二个设置于该电池盒221上且可与相对应的第一 导引件215相配合的第二导引件222、三个容置于该电池盒221中的电池 223,及一枢设于该电池盒221上的提把224。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引件215是凹槽,而所述的第二导 引件222是凸柱,当然所述第一导引件215也可以是凸柱,而所述的第二 导引件222则是凹槽,依然可以达成相同的功效,并不应为本实施例的揭 露所囿限。
参阅图4、 5,该供电单元22的电池盒221具有一面向地面的底部 225,及一相反于该底部225的顶部226,而每一个第二导引件222具有一 自该顶部226朝该底部225方向倾斜渐缩延伸的卡制部227,及一连接于 该卡制部227上且接续朝底部225方向倾斜渐缩延伸的导引部228,而该 提把224是枢设于该电池盒221的顶部226。
该容置座211的内围壁214具有一面向地面的第一端部217、 一相反 于该第一端部217的第二端部218,及一自该第二端部218朝该第一端部 217倾斜渐缩的内壁面219,而所述第一导引件215是自该第二端部218 沿该内壁面219朝该第一端部217方向倾斜渐缩延伸。
而该底座212具有一用以容置该电池盒221的底部225与该第二导 引件222的容置部212'、 一自该容置部212'向下倾斜渐縮延伸的倾斜部210,及多个自该倾斜部210向下延伸且与该车架31相连接的结合部 212',(图5中仅显示其中两个),其中,该倾斜部210的斜度是与所述 第二导引件222的导引部228相互配合。
参阅图4、 5、 6,当将该供电单元22的电池盒221装设于该容置座 211的容置空间213时,利用该容置座211与该底座212相间隔的设计, 可有效减少该容置座211与该底座212的体积,降低制造该容置座211与 该底座212时的原料成本与制造难度,亦可避免与该电池盒221间产生真 空吸附现象,方便取放该电池盒221。
而且利用所述第二导引件222倾斜渐縮延伸的导引部228与所述倾 斜延伸的第一导引件215相互配合产生导引作用,使该电池盒221可顺利 地沿所述第一导引件215穿设于该容置座211的容置空间213中,并使该 电池盒221的底部225与导引部228插置于该底座212的容置部212'与 倾斜部210中,同时,所述第二导引件222的卡制部227是卡制于该环壁 面219的底端,且所述第二导引件222倾斜渐縮的卡制部227与该倾斜渐 縮的内壁面219相配合界定出二个接触面A,且所述的接触面A分别位于 不同的平面上,使得该电池盒221因电动车3行进时所产生的震动力与冲 击力,可分散至所述第一、二导引件215、 222上,由于所述第一、二导 引件215、 222的受力较为平均, 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所述第一、二导引 件215、 22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亦可使该供电单元22的电池盒221保 持于平衡稳定的状态。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设置于该电池盒221上的第二导引件222, 更可作为容置于该电池盒221中的电池的配线槽,以方便所述电池223的 配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3的电池收容装置2,利用该容置座 211与该底座212相间隔的设计减少该容置座211与该底座212的体积, 降低制造该容置座211与该底座212时的原料成本与制造难度,亦可避免 与该电池盒221间产生真空吸附现象,再配合所述第二导引件222倾斜渐 縮延伸的卡制部227及导引部228与所述倾斜延伸的第一导引件215相互 配合产生导引作用,使该电池盒221可顺利地穿设于该容置座211的容置 空间213中,以方便取放该电池盒221。
而且所述第二导引件222倾斜渐縮的卡制部227与相对应倾斜渐縮的内壁面219相配合界定出的该二个接触面A是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上, 使得该电池盒221于电动车3行进时所产生的震动力与冲击力,可分散至 所述第一、二导引件215、 222上, 一方面有效提升所述第一、二导引件 215、 22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亦可使该供电单元22的电池盒221保持 于平衡稳定的状态,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 一种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容置单元,具有一设置于该电动车中的容置座,及一个与该容置座相间隔设置于该电动车中的底座,其中,该容置座具有一环绕界定出一容置空间的内围壁,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内围壁上的第一导引件,且该容置空间呈镂空状,而该底座是位于该镂空状的容置空间的下方;及一供电单元,具有一穿设于该容置座的容置空间中的电池盒、至少一设置于该电池盒上且与相对应的第一导引件相配合的第二导引件,及至少一容置于该电池盒中的电池,其中,该第二导引件下方形成倾斜渐缩延伸的导引部,而该电池盒的底部与该第二导引件的导引部插置于该容置单元的底座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 引件还具有一自该电池盒的顶部方向朝该底部方向倾斜渐縮延伸的卡 制部,而该导引部连接于该卡制部上并接续朝该电池盒底部方向倾斜 渐縮延伸。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置座 的内围壁具有一面向地面的第一端部、 一相反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 部,及一自该第二端部朝该第一端部倾斜渐縮的内壁面,而该第一导 引件是自该第二端部沿该内壁面朝该第一端部方向倾斜渐縮延伸,而 该第一导引件导引相配合的第二导引件的导引部,而该第二导引件的 卡制部与该内壁面相配合界定出一接触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具 有一容置该电池盒的底部与该第二导引件的导引部的容置部,及至少 一自该容置部向下延伸且与该电动车相连接的结合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 容置部还具有一自该容置部向下倾斜渐縮延伸的倾斜部,该倾斜部的 斜度与所述第二导引件的导引部相互配合,而该结合部自该倾斜部向 下延伸且与该电动车相连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电单元还包括一枢设于该电池盒的顶部上的提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 弓i件是凹槽,而该第二导引件是凸柱。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 引件是凸柱,而该第二导引件是凹槽。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置单元的容置座还具有一与该容置空间相间隔的容置槽,而该电动车 还包括一可枢转的地盖设于该容置座上方的座垫,该座垫封盖该容置 座的容置空间与容置槽。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包含一容置单元,及一供电单元。该容置单元具有一设置于该电动车中的容置座,及一个与该容置座相间隔设置于该电动车中的底座。该容置座具有至少一第一导引件。该供电单元具有一中空状电池盒,及至少一设置于该电池盒上且可与该第一导引件相配合的第二导引件。由所述第一、二导引件相互配合所产生的导引作用,使该电池盒可顺利地穿设于该容置座中,配合该容置座与该底座相间隔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该容置座与该底座的体积,降低制造时的原料成本与制造难度,亦可避免组装时产生真空吸附现象。
文档编号B62J9/00GK201254232SQ20082013000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1日
发明者李宗宪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