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折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736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行车折叠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自行车折叠盒,特别是一种具有结构紧凑而能降低 生产成本,便于安装和安全操作等优越性能的折叠装置,为自行车车体配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普通自行车折叠装置一般安装于车体骨架或车头手把竖管 上,这都是为了縮减自行车车体的收藏体积和存放空间及携带方便,然而, 却普遍存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和操作不方便而不利于推广应用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折叠装置,尤其是一种自行 车折叠盒,以克服现有的普通自行车折叠装置存在着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和操作不方便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包含有 两接扳,分别为外接扳和内接板,该内、外接扳的公共一侧通过铰接装置互 相铰接,其各自的另一侧分别与顶块连接和手柄铰接,其特征在于手柄内 侧至少有一个顶头,而顶块上与手柄上的顶头相接处有凹坑或凹槽或凹沟, 自行车折叠盒锁紧时顶头与顶块的凹坑或凹槽或凹沟相抵顶紧扣牢。将其同 时或分别安装在车体骨架、车头手把竖管上,从而令自行车折叠起来而方便 存放和携带或将自行车打开。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手柄内侧至少有一条横梁,所述的横梁至少有一 个可将顶头拧入或安装进去的横梁螺孔;所述顶头的一端为半球体或半球台 体,另一端为可拧入或安装进去横梁螺孔的螺杆;所述顶块为板状体,其一 端有与外接板连接圆孔,另一端的端面上有与圆孔轴线平行的凹坑或凹槽或 凹沟;进一步地,所述顶块为"r"I "状体,其开口的一端有与外接板连接 的同心圆孔,另一端的端面上有与同心圆孔轴线平行的凹坑或凹槽或凹沟; 所述顶块通过凸块或偏心块与外接板连接,且在顶块轴上安装有弹簧,当自 行车折叠盒闭合时顶块在所述弹簧的顶压下,能与顶头锁紧;所述手柄通过 手柄轴与内接板铰接。
上面所述顶头位于手柄内侧的横梁螺孔的位置是可以调整的,那就是将 顶头往手柄内侧的横梁螺孔拧入或拧出一定的行程,来保持顶头与顶块的凹 坑能相抵顶紧扣牢的良好状态。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自行车中作为其折叠配件,通常同时或分别安 装于车体骨架或车头手把竖管上,当使用自行车时,便闭合本实用新型,它 能快捷地合上而打开车体骨架或车头手把,且定位牢固;当不使用自行车时, 便展开本实用新型,它又能很方便地使自行车折叠起来以不占用存放空间且能轻便携带。该产品具有结构紧凑而能降低生产成本,收放自如,便于安装 和安全操作等优越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其中一部件——顶块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其中一部件——顶块的凹坑之放大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实施例之一为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实施例之二为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图中标记1、内接板;2、铰接装置;3、外接板;4、凸块;5、凹坑; 6、弹簧;7、顶块;8、顶块轴;9、手柄轴;10、横梁;11、顶头;12、手 柄;13、车体骨架;14、车头手把竖管。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自行车中作为其折叠配件,通常同时或分别安装于车 体骨架13或车头手把竖管14上,从而或者使自行车折叠起来,或者打开自 行车的车体骨架13或车头手把。
在图l、图2和图3中,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包含有两接扳,分 别为外接扳3和内接板1,该内、外接扳l、 3的公共一侧通过铰接装置2互 相铰接,其各自的另一侧分别与顶块7连接和手柄12铰接,手柄12内侧至 少有一个顶头ll,而顶块7上与手柄上的顶头11相接处有凹坑5,自行车折 叠盒锁紧时顶头11与顶块7的凹坑5相抵顶紧扣牢;所述手柄12内侧至少 有一条横梁10,所述的横梁10至少有一个可将顶头11拧入或安装进去的横 梁螺孔;所述顶头11的一端为半球体或半球台体,另一端为可拧入或安装进 去横梁螺孔的螺杆;所述顶块7为板状体,其一端有与外接板3连接圆孔, 另一端的端面上有与圆孔轴线平行的凹坑5;进一步地,所述顶块7为"门" 状体,其开口的一端有与外接板3连接的同心圆孔,另一端的端面上有与同 心圆孔轴线平行的凹坑5;所述顶块7通过凸块4与外接板3连接,且在顶块 轴8上安装有弹簧6,当自行车折叠盒闭合时顶块7在所述弹簧6的顶压下, 能与顶头11锁紧;所述手柄12通过手柄轴9与内接板1铰接。
在图l、图2、图3和图4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是这样使用的将 其安装在车体骨架13上,也就是外接板3、内接板1分别固接于车体骨架13。 在闭合本实用新型时,将内接扳1向外接扳3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后紧靠并 与之压拢,接着,就拨动手柄12,将手柄12向顶块7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后 紧靠并与之压拢。此时,由于顶块7上与手柄12上的顶头11相接处有凹坑5, 从而令到手柄12内侧的顶头11,能更好地与顶块7的凹坑5相抵顶紧扣牢; 加上,所述顶块7通过凸块4与外接板3连接,且在顶块轴8上安装有弹簧6, 当本实用新型闭合时顶块7在所述弹簧6的顶压下,能与顶头ll锁紧,从而 可将车体骨架13打开并进一步使之牢固定位,它不会自行松脱,安全可靠。
在图l、图2、图3和图5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是这样使用的将
4其安装在车头手把竖管14上,也就是外接板3、内接板l分别固接于车头手 把竖管14。在闭合本实用新型时,将内接扳1向外接扳3方向旋转一定的角 度后紧靠并与之压拢,接着,就拨动手柄12,将手柄12向顶块7方向旋转一 定的角度后紧靠并与之压拢。此时,由于顶块7上与手柄12上的顶头11相 接处有凹坑5,从而令到手柄12内侧的顶头11,能更好地与顶块7的凹坑5 相抵顶紧扣牢;加上,所述顶块7通过凸块4与外接板3连接,且在顶块轴8 上安装有弹簧6,当本实用新型闭合时顶块7在所述弹簧6的顶压下,能与顶 头11锁紧,从而可将车头手把打开并进一步使之牢固定位,它不会自行松脱, 安全可靠。
上面所述顶头11位于手柄12内侧的横梁螺孔的位置是可以调整的,那 就是将顶头11往手柄12内侧的横梁螺孔拧入或拧出一定的行程,来保持顶 头11与顶块7的凹坑5能相抵顶紧扣牢的良好状态。
当不使用自行车时,则展开本实用新型。具体操作是拨动手柄12,将 手柄12向内接板1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后打开,令手柄12上的顶头11离开 顶块7,从而可以使自行车的车体骨架13或车头手把收拢。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 和改进,这也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顶块7可称为压台; 凸块4也可以由偏心块代替;顶头11所采用的螺杆甚至被换成螺丝或定位杆, 都不会改变其工作原理和作用;顶块7的凹坑5还能设计成凹槽或凹沟。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包含有两接扳,分别为外接扳(3)和内接板(1),该内、外接扳(1、3)的公共一侧通过铰接装置(2)互相铰接,其各自的另一侧分别与顶块(7)连接和手柄(12)铰接,其特征在于手柄(12)内侧至少有一个顶头(11),而顶块(7)上与手柄上(12)的顶头(11)相接处有凹坑(5)或凹槽或凹沟,自行车折叠盒锁紧时顶头(11)与顶块(7)的凹坑(5)或凹槽或凹沟相抵顶紧扣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2) 内侧至少有一条横梁(10),所述的横梁(10)至少有一个可将顶头(11)拧 入或安装进去的横梁螺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 头(11)的一端为半球体或半球台体,另一端为可拧入或安装进去横梁螺孔 的螺杆或螺丝或定位杆。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7) 为板状体,其一端有与外接板(3)连接的圆孔,另一端的端面上有与圆孔轴 线平行的凹坑(5)或凹槽或凹沟。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7) 为"门"状体,其开口的一端有与外接板(3)连接的同心圆孔,另一端的 端面上有与同心圆孔轴线平行的凹坑(5)或凹槽或凹沟。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 块(4)通过凸块(4)或偏心块与外接板(3)连接,且在顶块轴(8)上安 装有弹簧(6),当自行车折叠盒闭合时顶块(7)在所述弹簧(6)的顶压下, 能与顶头(11)锁紧。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2) 通过手柄轴(9)与内接板(1)铰接。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头(ll) 位于手柄(12)内侧的横梁螺孔的位置是可以调整的,那就是将顶头(11) 往手柄(12)内侧的横梁螺孔拧入或拧出一定的行程,来保持顶头(11)与 顶块(7)的凹坑(5)或凹槽或凹沟能相抵顶紧扣牢的良好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它包含有两接扳,分别为外接扳和内接板,该内、外接扳的公共一侧通过铰接装置互相铰接,其各自的另一侧分别与顶块连接和手柄铰接,手柄内侧至少有一个顶头,而顶块上与手柄上的顶头相接处有凹坑或凹槽或凹沟,自行车折叠盒锁紧时顶头与顶块的凹坑或凹槽或凹沟相抵顶紧扣牢。它可广泛应用于自行车中作为其折叠配件,通常同时或分别安装于车体骨架或车头手把竖管上,当使用自行车时,便闭合本实用新型,它能快捷地合上而打开车体骨架或车头手把,且定位牢固;当不使用自行车时,便展开本实用新型,它又能很方便地使自行车折叠起来以不占用存放空间且能轻便携带。该产品具有结构紧凑、安全操作等优越性能。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1240475SQ20082012994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8日
发明者黄华平 申请人:黄华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