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燃料汽车行李箱盖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381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氢燃料汽车行李箱盖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行李箱盖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汽车法规对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 厉。因此,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汽车主机厂都在研究开发能利用清洁能 源的发动机。其中,氢燃料汽车就是一种清洁环保汽车,燃料燃烧后生成水, 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但是由于氢燃料的获取成本昂贵,且氢燃料易燃易爆, 量产困难。因此,氢燃料汽车目前多还处在研究开发阶段。很多燃料汽车的 气瓶都布置在行李箱内,由于气瓶的气阀和气轨不可能实现零密封,或多或 少存在微量气体泄漏。目前的燃料汽车并未考虑行李箱内燃料气体排出问 题,造成对乘员舱的污染,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氢燃料汽车行李箱盖总 成,该总成能使气瓶泄漏的微量气体很方便地排出行李箱外,解决微量气体 泄漏而带来的行李箱和乘员舱车内空气污染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氢燃料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由行李箱外板、行李箱内板和尾翼组 成,所述行李箱外板和行李箱内板通过翻边直接扣合连接为一体,所述尾翼 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安装在行李箱外板上,至少在中部有一个与行李箱外板的 结合部位;在所述尾翼中部的结合部位位置设置有横向贯通的导气孔,并在 行李箱外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与所述导气孔对接,而行李箱内板 在对应于行李箱外板的通孔位置设置有过孔。
采用此种结构的行李箱盖总成,由于氢气的密度低,释放的微量氢燃料 气体自动上升至行李箱顶部,可以通过尾翼上的导气孔排出,从而防止气体进入乘员舱造成车内空气污染,结构简单实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尾翼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尾翼导气孔位置处的断面示意图 其中,l-尾翼,2-行李箱外板,3-螺栓,4-导气孔,5-行李箱内板, 6-防水贴膜、7-通孔、8-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3,本行李箱盖总成由行李箱外板2、行李箱内板5和尾 翼1组成,行李箱外板2和行李箱内板5通过翻边直接扣合连接,尾翼l安 装在行李箱外板2上,有左、中、右部三个与行李箱外板2的结合部位。
行李箱外板位于和行李箱内板之间,三者通过镶嵌在尾翼上的螺栓和行
李箱内板一侧的螺母连接。
如图2所示,尾翼1在其与行李箱外板2的结合部位有M6螺栓3,它们
通过注塑加工与尾翼1连成一个整体。
如图4所示,在尾翼1中部的结合部位位置设置有横向贯通的导气孔4, 并在行李箱外板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7,通孔7与所述导气孔4对接, 而行李箱内板5在对应于行李箱外板的通孔位置也设置有过孔8,这样就便 于行李箱内氢气的经由过孔8、通孔7和导气孔4排出。过孔8的设置也便 于工人装配时套筒的出入,便于工人的操作。同时,在尾翼l和行李箱外板 2的结合部位之间使用防水贴膜6,防止雨水通过装配孔进入行李箱。
装配时,尾翼1上的M6螺柱3穿过行李箱外板2上的孔,风扳机套筒 穿过行李箱内板5上的过孔8,通过螺母将尾翼1固定在行李箱外板2上。
权利要求1、一种氢燃料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由行李箱外板、行李箱内板和尾翼组成,所述行李箱外板和行李箱内板通过翻边直接扣合连接为一体,所述尾翼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安装在行李箱外板上,至少在中部有一个与行李箱外板的结合部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尾翼中部的结合部位位置设置有横向贯通的导气孔,并在行李箱外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与所述导气孔对接,而行李箱内板在对应于行李箱外板的通孔位置设置有过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 述在尾翼与行李箱外板的结合装配位置设置有防水贴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氢燃料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由行李箱外板、行李箱内板和尾翼组成。所述行李箱外板和行李箱内板通过翻边直接扣合连接为一体,所述尾翼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安装在行李箱外板上,至少在中部有一个与行李箱外板的结合部位;在所述尾翼中部的结合部位设置有横向贯通的导气孔,并在行李箱外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与所述导气孔对接,而行李箱内板在对应于行李箱外板的通孔位置设置有过孔。采用此种结构的行李箱盖总成,由于氢气的密度低,释放的微量氢燃料气体自动上升至行李箱顶部,可以通过尾翼上的导气孔排出,从而防止气体进入乘员舱造成车内空气污染,结构简单实用。
文档编号B62D25/10GK201432724SQ20092012759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8日
发明者刘扬胜, 姜进京, 张海清, 米梦冬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