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616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机动车即自行车、三轮车等车辆的技术领域,进一步讲 是一种非机动车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自行车由于受踩踏位置的限制,链盘上用于与踏板连接的单臂杆
的长度比较短,不太省力。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于2006年11月9日申请的一 项专利号为200620158888. 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省力传动 件",该装置主要依靠传动杆3个点的连接传动来带动自行车前行其中传动杆 的第1连接点和第2连接点分别与两个"Z"字形连杆转动连接,第3连接点与 踏板或手柄装置连接,通过作用于踏板或手柄装置的作用力使传动杆的3个连 接点同步作圆周运动,从而使自行车前行,然而经过实验发现当往下作用力于 传动杆第3个连接点即踏板或手柄装置时(如图示垂直于纸面方向向下),传 动杆顶端第1个连接点会往上转(如图示垂直于纸面方向向上),传动杆顶端下 方第2个连接点往下转动的阻力很大,而用来使该第2个连接点往下转动的推 力却很小,因此两个"Z"字形连杆不容易绕其第二横杆轴心同向转动,传动杆 就好象杠杆两头反转而支撑点不动,所以这种结构不容易使传动杆3个连接点作 同步圆周运动,也就达不到省力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它不仅 可使传动件带动"Z"字形连杆的转动更加方便自如,而且可进一步提高省力效 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 一种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它包括 传动件、连接于传动件一端的踏板或手柄装置、连接于传动件另一端的一对"Z"
字形连杆,踏板或手柄装置与传动件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及两个"z"字形连
杆与传动件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相互平行;每个"Z"字形连杆均包括一对相 互平行的横杆和固接于两横杆之间的立杆,其中第二横杆均用于和自行车车架 转动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之间的轴心距等于第二横杆之间的 轴心距;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由连接板和动力杆组成,两个"Z"字形连 杆的第一横杆分别与连接板两端转动连接,动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中 部,动力杆的另一端与踏板或手柄装置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与连接板的转动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动力杆与连接板的固定连接位置的两侧;其 中一个"Z"字形连杆固定连接有以该"Z"字形连杆的第二横杆轴心为转动中 心的传动链盘,所述传动链盘用来带动自行车飞轮或者通过自行车变速链盘带 动自行车飞轮。
使用时,先将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二横杆连接在自行车前端或后端,使 其与自行车车架转动连接,再将传动链盘通过传动链条与自行车飞轮连接,或
者将传动链盘与自行车变速链盘(自行车变速链盘为多片链盘固定连接而成) 中的一片链盘进行连接,接着使自行车变速链盘中的另一片链盘通过另一传动 链条与自行车飞轮进行连接(这里自行车变速链盘仅起到导轮的作用)。当踩动
踏板装置(或摇动手柄装置)带动传动件转动时,由于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 二横杆与自行车车架转动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之间的轴心距 等于第二横杆之间的轴心距,因此两个"Z"字形连杆都只能分别绕其第二横杆 的轴心线做圆周运动,从而通过带动与其中一个"Z"字形连杆固定连接的传动 链盘的转动,来带动自行车飞轮转动,或者由传动链盘带动自行车变速链盘转 动,再通过自行车变速链盘带动自行车飞轮转动。
较之己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由于将传动件设置成由连接板和动力杆组 成,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分别与连接板两端转动连接,动力杆的一端 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中部,动力杆的另一端与踏板或手柄装置连接,且两个"Z" 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与连接板的转动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动力杆与连接板的固定 连接位置的两侧;因此,当通过作用力使踏板或手柄装置向下(如图1所示垂 直纸面方向向下)转时,动力杆上端对连接板施加的向下作用力转移到连接板 的中部(固定连接点),并通过连接板使得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成为 一个整体,使得连接板可同时带动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向下运动,这 样即可使踏板或手柄装置在向下转动的同时顺利带动两个"Z"字形连杆作同步 圆周运动,此外由于该结构力臂更长且动力杆能根据需要加长,因此真正达到 了省力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构造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传动件,11-连接板,111- "Z"字形连杆与传动件的连 接作用中心线,112-另一 "Z"字形连杆与传动件的连接作用中心线,12-动力 杆,2-踏板或手柄装置,20-踏板或手柄装置与传动件的连接作用中心线,21-摆臂,22-踏板或手柄,23-立臂,3- "Z"字形连杆,31-第一横杆,32-第二横 杆,321-第二横杆的端部,33-立杆,4-动力端连杆,5-传动链盘,6-自行车中 轴,7-轴杆,71-轴杆的端部,8-自行车变速链盘,9-自行车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l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实施例1它包括传动件1、连
接于传动件1 一端的踏板或手柄装置2、连接于传动件1另一端的一对"Z"字 形连杆3,踏板或手柄装置2与传动件1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20及两个"Z" 字形连杆3与传动件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111、 112相互平行;每个"Z"字 形连杆3均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横杆31、 32和固接于两横杆之间的立杆33,其 中第二横杆32均用于和自行车车架转动连接(可将第二横杆32设置为轴杆, 在轴杆外套置与轴杆转动连接的轴套,使轴套与自行车车架固定连接),且两个
"Z"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之间的轴心距等于第二横杆32之间的轴心距; 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由连接板11和动力杆12组成,两个"Z"字形连杆 3的第一横杆31分别与连接板11两端转动连接,动力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 连接板11中部(所述中部是指动力杆12与连接板11的固定连接位置位于两个
"Z"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与连接板11的连接孔所在位置之间,并不要求 其位于正中的位置),动力杆12的另一端与踏板或手柄装置2连接;且两个"Z" 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与连接板11的转动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动力杆12与连 接板11的固定连接位置的两侧;其中一个"Z"字形连杆3固定连接有以该"Z" 字形连杆3的第二横杆31轴心为转动中心的传动链盘5,所述传动链盘5用来 带动自行车飞轮或者用来通过自行车变速链盘8带动自行车飞轮。
所述传动链盘5最好固定连接在"Z"字形连杆3的立杆33与第二横杆32 连接的端部上(或者所述传动链盘5也可根据调整需要而安装在第二横杆32的 任意位置上)。
所述踏板或手柄装置2通过动力端连杆4与传动件1转动连接,所述踏板 或手柄装置包括与动力端连杆4的一端部连接的踏板或手柄22、与动力端连杆 4的另一端部垂直固定连接的立臂23,所述立臂23的另一端与自行车中轴6的 轴杆7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自行车中轴6的轴套与轴杆7转动连接,且自行车 中轴6的轴套和轴杆7的轴线均与动力端连杆4的轴线平行。
所述踏板或手柄22通过摆臂21与动力端连杆4的一端部固定连接,且踏 板或手柄22能绕动力端连杆4轴线做圆周运动。通过摆臂21延长了踏板或手 柄到动力端连杆轴线的传动力臂,使用起来更加省力。所述自行车中轴6的轴杆7还可与自行车变速链盘8转动连接或者固定连接。
上述"Z"字形连杆的横杆与立杆之间的夹角的最佳度数为90度,当然并 不局限于90度。
为了在自行车两侧都安装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以便交替传动,上述"Z" 字形连杆3的第二横杆32的端部321与另一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中的立杆固定 连接,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任意的,从而两个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的"Z" 字形连杆可共用第二横杆32。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踏板或手柄22直接转动连 接在动力端连杆4的外端部,而不是通过摆臂21与动力端连杆4进行连接。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或手柄装置2 通过动力端连杆4与动力杆12连接,所述踏板或手柄装置2仅由连接在动力端 连杆4外端部的踏板或手柄22构成。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或手柄装置2 由直接固定连接在动力杆12下端部的踏板或手柄构成。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它包括传动件(1)、连接于传动件(1)一端的踏板或手柄装置(2)、连接于传动件(1)另一端的一对“Z”字形连杆(3),踏板或手柄装置(2)与传动件(1)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20)及两个“Z”字形连杆(3)与传动件(1)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111、112)相互平行;每个“Z,,字形连杆(3)均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横杆和固接于两横杆之间的立杆(33),其中第二横杆(32)均用于和自行车车架转动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之间的轴心距等于第二横杆(32)之间的轴心距;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由连接板(11)和动力杆(12)组成,两个“Z”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分别与连接板(11)两端转动连接,动力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1)中部,动力杆(12)的另一端与踏板或手柄装置(2)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与连接板(11)的转动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动力杆(12)与连接板(11)的固定连接位置的两侧;其中一个“Z”字形连杆(3)固定连接有以该“Z”字形连杆(3)的第二横杆(32)轴心为转动中心的传动链盘(5),所述传动链盘(5)用来带动自行车飞轮或者通过自行车变速链盘(8)带动自行车飞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链 盘(5)固定连接在"Z"字形连杆(3)的立杆(33)与第二横杆(32)连接的 端部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或手柄装置(2)通过动力端连杆(4)与传动件(1)转动连接,所述踏板或 手柄装置包括与动力端连杆(4)的一端部连接的踏板或手柄(22)、与动力端 连杆(4)的另一端部垂直固定连接的立臂(23),所述立臂(23)的另一端与 自行车中轴(6)的轴杆(7)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自行车中轴(6)的轴套与轴 杆(7)转动连接,且自行车中轴(6)的轴套和轴杆(7)的轴线均与动力端连 杆(4)的轴线平行。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或 手柄(22)通过摆臂(21)与动力端连杆(4)的一端部固定连接,且踏板或手 柄(22)能绕动力端连杆(4)轴线做圆周运动。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 中轴(6)的轴杆(7)与自行车变速链盘(8)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 字形连杆(3)的第二横杆(32)的端部(321)与另一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中 的立杆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或 手柄装置(2)由直接固定连接在动力杆(12)下端部的踏板或手柄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它包括传动件、踏板或手柄装置及一对“Z”字形连杆,踏板或手柄装置及两“Z”字形连杆与传动件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相互平行;每个“Z”字形连杆均包括立杆和一对平行的横杆,第二横杆和自行车车架转动连接,两“Z”字形连杆的对应横杆间的轴心距相等;传动件由连接板和动力杆组成,两“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分别与连接板两端转动连接,动力杆的一端固接在连接板中部,另一端与踏板或手柄装置连接,两第一横杆与连接板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动力杆与连接板的固接位置的两侧;其中一个“Z”字形连杆固接有传动链盘。本装置不仅可使“Z”字形连杆的转动更加方便自如,而且可进一步提高省力效果。
文档编号B62M3/00GK201354134SQ20092013667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3日
发明者韩东平 申请人:韩东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