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行驶装置及滚轮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267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履带式行驶装置及滚轮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履带式行驶装置及滚轮组装体。
背景技术
履带式行驶装置具有履带、链轮、空转轮、上滚轮、下滚轮等,来自发动机等驱动源 的驱动力经由链轮传递到履带。由此,履带被驱动而能够使车辆行驶。图4表示履带式行驶装置的一例。该履带式行驶装置1分别设置于未图示的车辆 本体的左右侧,通过驱动履带2使车辆行驶。该履带式行驶装置1具有履带架3、空转轮4、 链轮5、多个下滚轮6、多个上滚轮10以及履带2。履带架3配置于车辆本体的侧方,并安装有空转轮4、下滚轮6、上滚轮10。空转轮 4配置成相对于链轮5沿前后方向隔着间隔。空转轮4设置成相对于履带架3能够旋转, 空转轮4因履带2被驱动而从动旋转。链轮5利用来自发动机等驱动源的驱动力被旋转驱 动。多个下滚轮6设置于履带架3的下部并设置在链轮5和空转轮4之间。下滚轮6设置 成能够上下摆动且相对于履带架3能够旋转,下滚轮6因履带2被驱动而从动旋转。上滚 轮10设置于履带架3的上部,且设置成相对于履带架3能够旋转。上滚轮10因履带2被 驱动而从动旋转。履带2具有环形状,其挂设于链轮5、空转轮4、下滚轮6、上滚轮10。如图5所示, 履带2具有多块履板7、第一连结部8、第二连结部9,多块履板7利用第一连结部8和第二 连结部9连结成环状。第一连结部8由多个第一连结部件11构成。第一连结部件11分别固定于履板7, 第一连结部件11相互连结而使履板7连结。第二连结部9具有与第一连结部8相同的结 构,具有第二连结部件12。第二连结部9配置成相对于第一连结部8沿平行于链轮5或下 滚轮6的轴向的方向(以下简称为“轴向”)隔着间隔。图6表示连结部件的平面及侧面。图6(a)表示第一连结部件11、第二连结部件 12的平面、图6(b)表示第一连结部件11的侧面。如图6(a)所示的第一连结部件11的平 面是相对于安装在履板7的面位于相反侧的面,其一部分(以下称为“踏面R”)与空转轮 4、下滚轮6、上滚轮10抵接。第一连结部件11具有第一端部13、第二端部14、中间部15。 第一端部13位于第一连结部件11的一端侧,且设置有销孔16。销孔16沿轴向贯通第一 连结部件11,后述的连结销17(参照图5)压入该销孔16。第二端部14位于第一连结部件 11的另一端侧,且设置有衬套孔18。衬套孔18沿轴向贯通第一连结部件11,后述的衬套 19(参照图5)压入该衬套孔18。中间部15位于第一端部13与第二端部14之间。第一端部13在轴向上(图6(a)中的上下方向)的厚度,比中间部15的轴向的厚 度小。第一端部13的轴向外侧的侧面(以下称为“外侧面”)13a和中间部15的外侧面15a 在俯视时大致共面。与此相对,第一端部13的轴向内侧的侧面(以下称为“内侧面”)13b 构成自中间部15的内侧面15b朝轴向外侧凹陷的形状,在其与中间部15的内侧面15b之 间形成有台 部15c。
第二端部14的内侧面14b和中间部15的内侧面15b在俯视时大致共面。第二端 部14的外侧面14a构成自中间部15的外侧面15a朝轴向内侧凹陷的形状,在其与中间部 15的外侧面15a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5d。另外,通过使各第一连结部件11的第一端部13和第二端部14沿轴向重叠配置并 连结,以构成第一连结部8。第二连结部件12与第一连结部件11除构成对称之外还具有同样的结构。如图5 所示,第二连结部件12具有第三端部23、第四端部24和中间部25。第三端部23位于第二 连结部件12的一端侧,并与第一端部13对应。在第三端部23设置有销孔16。第四端部 24位于第二连结部件12的另一端侧,并与第二端部14对应。在第四端部24设置有衬套孔 18。中间部25位于第三端部23和第四端部24之间。第一连结部件11的连结、第二连结部件12的连结、第一连结部件11与第二连结 部件12的连结,利用图5所示的结构来进行。具体而言,在第一连结部件11的衬套孔18 和第二连结部件12的衬套孔18压入并固定有衬套19。而且,在衬套19中插入连结销17。 该连结销17的一端压入并固定在位于第二端部14外侧的第一端部13的销孔16。而且,连 结销17的另一端压入并固定在位于第四端部24外侧的第三端部23的销孔16。根据如上 所述的连结结构,各第一连结部件11相互能够转动地连结。对于第二连结部件12而言也 是一样的。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89023号公报在如上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1中,如图8所示,下滚轮6与第一连结部8和第二 连结部9的踏面R抵接。因此,在反复行驶的过程中,第一连结部8或第二连结部9的踏面 R磨损。特别是,由于踏面R的一部分的磨损量相对较多,因此,在该磨损量相对较多的部分 产生沿连结部件11、12轴向的凹陷。其结果是,踏面R在连结部件11、12的长度方向(图 6(b)中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波浪起伏形状。这种呈波浪状的踏面R成为行驶时产生振动的 原因,给车辆的驾驶员带来不适感。因此,若踏面R的凹陷程度显著增大,则需要更换连结 部件11、12。换言之,该波浪状的不均勻磨损导致连结部件11、12的寿命缩短。如上所述的连结部件的不均勻磨损是在驱动履带2时连结部件11、12和下滚轮6 在踏面R上的特定部分以不滚动的方式接触而导致产生的。具体而言,在图6(a)所示的第 一端部13的中间部15侧的部分21和第二端部14的中间部15侧的部分22容易产生凹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连结部件的踏面的不均勻磨损的履带式行 驶装置及滚轮组装体。第一发明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具有多块履板、第一连结部、滚轮、轴。第一连结部将 履板连结成环状。滚轮通过与第一连结部抵接而从动旋转。轴支承滚轮以使其能够旋转。 第一连结部具有多个第一连结部件。多个第一连结部件分别安装于履板,彼此的端部在轴 的轴向上重叠配置并连结。滚轮具有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第一辊子与重叠配置的第一连 结部件的端部中位于轴向外侧的第一端部抵接。第二辊子设置成在第一辊子的轴向内侧排 列且相对于第一辊子能够独立地旋转,并与第一连结部件的端部中与第一端部重叠且位于 轴向内侧的第二端部抵接。
在该履带式行驶装置中,滚轮的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设置成沿轴向排列配置且能 够相互独立地旋转。第一辊子与第一连结部件的第一端部抵接。第二辊子与第一连结部件 的第二端部抵接。因此,在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分别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抵接时,第一辊 子和第二辊子旋转,从而可以抑制抵接部分的磨损。由此,在该履带式行驶装置中,可以降 低连结部件的踏面的不均勻磨损。第二发明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在第一发明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 第二连结部。第二连结部具有多个第二连结部件,相对于第一连结部隔着间隔配置在轴向 内侧。多个第二连结部件分别安装于履板,彼此的端部在轴向上重叠配置并连结。滚轮进 一步具有第三辊子、第四辊子、衬垫。第三辊子与重叠配置的第二连结部件的端部中位于轴 向内侧的第三端部抵接。第四辊子设置成在第三辊子的轴向外侧排列且相对于第三辊子能 够独立地旋转,并与第二连结部件的端部中与第三端部重叠且位于轴向外侧的第四端部抵 接。衬垫设置在轴向上的第二辊子和第四辊子之间,且设置成相对于第二辊子及第四辊子 能够独立地旋转。在该履带式行驶装置中,第一辊子、第二辊子、第三辊子、第四辊子、及衬垫设置成 能够相互独立地旋转。因此,在第一辊子、第二辊子、第三辊子、第四辊子分别与第一端部、 第二端部、第三端部、第四端部抵接时,可以抑制抵接部分的磨损。第三发明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在第一发明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 第二连结部。第二连结部具有多个第二连结部件,且相对于第一连结部隔着间隔配置于轴 向内侧。多个第二连结部件分别安装于履板,彼此的端部在轴向上重叠配置并连结。滚轮 进一步具有第三辊子。第三辊子与重叠配置的第二连结部件的端部中位于轴向内侧的第三 端部抵接。第二辊子具有第一辊子部、第二辊子部、衬垫部。第一辊子部在第一辊子的轴向 内侧排列而设置,并与第二端部抵接。第二辊子部在第三辊子的轴向外侧排列而设置,并与 第二连结部件的端部中与第三端部重叠且位于轴向外侧的第四端部抵接。衬垫部设置在轴 向上的第一辊子部和第二辊子部之间。第一辊子部、第二辊子部和衬垫部一体地设置。第 二辊子设置成相对于第一辊子及第三辊子能够独立地旋转。在该履带式行驶装置中,第一辊子、第二辊子、第三辊子设置成能够相互独立地旋 转。因此,在第一辊子、第二辊子、第三辊子分别与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第四端部、第三端 部抵接时,可以抑制抵接部分的磨损。另外,与另行设置更多的辊子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 结构。第四发明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用的滚轮组装体是用于对履带进行支承、引导的滚轮 组装体,其具有滚轮和支承滚轮以使其能够旋转的轴。滚轮具有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第 一辊子和第二辊子沿轴的轴向排列配置且设置成相互能够独立地旋转。在基于履带式行驶装置进行行驶时,在该滚轮组装体中,即便将第一辊子和第二 辊子置于与辊子旋转相关的不同条件下,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也能够独立地旋转。第五发明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用的滚轮组装体在第四发明的滚轮组装体的基础上, 提供该滚轮组装体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具有多块履板、分别安装于履板且彼此的端部在轴 的轴向上重叠配置并连结成环状的多个连结部件。滚轮与连结部件抵接而从动旋转。第一 辊子与连结部件的重叠配置的一侧端部抵接,第二辊子与连结部件的重叠配置的另一侧端 部抵接。
6
在该滚轮组装体中,滚轮的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与在连结部件的连结部分重叠配 置的连结部件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对应,在轴向排列配置且设置成能够相互独立地旋 转。因此,在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与连结部件抵接时,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能够独立地旋 转。其结果是,可以抑制抵接部分的磨损。由此,在该滚轮组装体中,可以降低连结部件的 踏面的不均勻磨损。第六发明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用的滚轮组装体具有滚轮和轴。滚轮具有第一辊子、 第二辊子及第三辊子。轴具有旋转轴,该轴支承滚轮以使其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第 一辊子位于旋转轴轴向外侧的一端部且能够旋转地支承在轴上。第三辊子位于旋转轴轴向 内侧的另一端部且能够绕旋转地支承在轴上。第二辊子具有第一辊子部、第二辊子部、衬垫 部。第二辊子以相对于第一辊子及第三辊子能够绕轴独立地旋转的方式配置在第一辊子和 第三辊子之间。第一辊子部与第一辊子相对且在旋转轴轴向内侧邻接。第二辊子部与第三 辊子相对且在旋转轴轴向外侧邻接。衬垫部位于第一辊子部和所述第二辊子部之间,衬垫 部的直径比第一辊子部及第二辊子部的外周部的直径小。在该滚轮组装体中,第一辊子和与其邻接的第二辊子的第一辊子部能够分别独立 地旋转。而且,第三辊子和与其邻接的第二辊子的第二辊子部能够分别独立地旋转。因此, 这些部件的邻接的部位即便置于与辊子旋转相关的不同条件下,也能够应对。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滚轮组装体的剖面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滚轮组装体的剖面图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滚轮组装体的剖面图4是履带式行驶装置的侧视图5是表示履带结构的立体图6是表示连结部件的踏面及侧面的图7是滚轮组装体或履带式行驶装置行驶时的侧视图
图8是现有的滚轮组装体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4空转轮
7履板
8第一连结部
9第二连结部
11第一连结部件
26轴
31、32滚轮
41第一辊子
42第二辊子
43第三辊子
44第四辊子
45衬垫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结构〕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具有的滚轮组装体91的剖面图。 滚轮组装体91能够作为一个单元在上述履带架3 (参照图4)上安装或拆卸,该滚轮组装体 91具有滚轮31和轴26。该滚轮组装体91设置于图4所示的下滚轮6的位置。履带式行 驶装置的履带2等其他结构作为现有技术与上述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滚轮31沿轴向被分割为多个辊子部分,各辊子部分设置成能够分别独立地旋转。 详细而言,滚轮31具有第一辊子41、第二辊子42、第三辊子43、第四辊子44以及衬垫45, 各部件相对于轴26能够分别独立地旋转。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外侧指的是平行于轴26 的旋转轴(长度方向的轴)的方向且图1中的右侧。另外,轴向内侧指的是平行于轴26的 旋转轴的方向且图1中的左侧。该滚轮31与第一连结部8和第二连结部9抵接。如上所述,构成第一连结部8的 第一连结部件11的第一端部13在连结部件的连结部分与第一连结部件11的另外的第二 端部14重叠配置,并且相对于第二端部14位于轴向外侧。第二端部14相对于第一端部13 配置于轴向内侧。另外,第二连结部9的第三端部23与第一端部13对称配置,相对于第四 端部24位于轴向内侧。第四端部24与第二端部24对称配置,相对于第三端部23位于轴 向外侧。第一辊子41配置于与第一端部13抵接的位置。第一辊子41具有第一抵接部41a、 凸缘部41b和凸起部41c。第一抵接部41a是与第一端部13抵接的部分,具有圆柱的曲面 形状,该圆柱以轴26的旋转轴为中心轴且长度与第一端部13的宽度相当。凸缘部41b是 直径比第一抵接部41a大的部分,其在第一抵接部41a的轴向外侧与第一抵接部41a连续。 凸缘部41b的外周部位于第一连结部件11的轴向外侧,限制第一连结部件11朝轴向外侧 的移动。凸起部41c设置于凸缘部41b的外侧面。另外,在第一辊子41的中心设置有轴26 穿过的孔。在该孔中嵌合轴承衬套46,第一辊子41经由轴承衬套46被支承为相对于轴26 能够旋转。第二辊子42在第一辊子41的轴向内侧相邻排列而配置,其被设置成相对于第一 辊子41能够独立地旋转。第二辊子42配置于与第二端部14抵接的位置。第二辊子42具
61第一辊子 62第二辊子 63第三辊子 64第一辊子部 65第二辊子部 66衬垫部 71第一辊子 72第二辊子 73第三辊子 91 93滚轮组装体有第二抵接部42a和小径部42b。第二抵接部42a是与第二端部14抵接的部分且具有与 第一抵接部41a相同的外径,该第二抵接部42a具有圆柱的曲面形状,该圆柱以轴26的旋 转轴为中心轴且长度与第二端部14的宽度相当。小径部42b具有比第二抵接部42a小的 外径,其在第二抵接部42a的轴向内侧与第二抵接部42a连续。另外,在第二辊子42的中 心设置有轴26穿过的孔。在该孔中嵌合轴承衬套47,第二辊子42经由轴承衬套47被支 承为相对于轴26能够旋转。另外,第二辊子42的外侧面与第一辊子41的内侧面压接,在 第二辊子42的外侧面和第一辊子41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81。因此,第一辊子41 及第二辊子42能够一边维持内部被密封的状态一边相互滑动。第三辊子43在自第一辊子41及第二辊子42向轴向内侧离开的位置被配置于与 第三端部23抵接的位置。第三辊子43构成相对垂直于轴26的旋转轴的平面与第一辊子 41对称的形状,该第三辊子43具有第三抵接部43a、凸缘部43b以及凸起部43c。这些部分 分别与上述第一辊子41的各部分对称而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另外,在第 三辊子43的中心设置有轴26穿过的孔。在该孔中嵌合轴承衬套48,第三辊子43经由轴承 衬套48被支承为相对于轴26能够旋转。第四辊子44在第三辊子43的轴向外侧相邻排列而配置,且被设置成相对于第三 辊子43能够独立地旋转。第四辊子44配置在与第二连结部件12的第四端部24抵接的位 置。第四辊子44构成相对垂直于轴26的旋转轴的平面与第二辊子42对称的形状,该第四 辊子44具有第四抵接部44a和小径部44b。这些部分分别与上述第二辊子42的各部分对 称而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在第四辊子44的中心设置有轴26穿过的孔。 在该孔中嵌合轴承衬套49,第四辊子44经由轴承衬套49被支承为相对于轴26能够旋转。 另外,第四辊子44的内侧面与第三辊子43的外侧面压接,在第四辊子44的内侧面和第三 辊子43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82。因此,第三辊子43及第四辊子44能够一边维持 内部被密封的状态一边相互滑动。衬垫45设置于轴向上的第二辊子42和第四辊子44之间且设置成相对于第二辊 子42及第四辊子44能够独立地旋转。衬垫45的外径比第一 第四抵接部41a 44a的 外径小,与小径部42b、44b的外径大致相同。衬垫45配置于与将第一连结部件11和第二 连结部件12连结的衬套19相对的位置。在衬垫45的中心设置有轴26穿过的孔。在该孔 中嵌合轴承衬套50、51,衬垫45经由轴承衬套50、51被支承为相对于轴26能够旋转。衬 垫45的外侧面与第二辊子42的内侧面压接,在衬垫45的外侧面和第二辊子42的内侧面 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83。因此,衬垫45和第二辊子42能够一边维持内部被密封的状态一 边相互滑动。另外,衬垫45的内侧面与第四辊子44的外侧面压接,在衬垫45的内侧面和 第四辊子44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84。因此,衬垫45和第四辊子44能够一边维持 内部被密封的状态一边相互滑动。上述第一 第四辊子41 44及衬垫45利用第一轴环部件85及第二轴环部件86 限制轴向的移动。第一轴环部件85及第二轴环部件86以使第一 第四辊子41 44及衬 垫45相互压接的方式夹着第一 第四辊子41 44及衬垫45。在第一轴环部件85设置有 轴26穿过并嵌合的孔。第一轴环部件85以覆盖第一辊子41的凸起部41c的方式配置于 第一辊子41外侧面的轴向外侧。在第一轴环部件85和第一辊子41之间设置有第一浮动 油封(7 口一〒^一>)87,能够一边维持第一辊子41的内部被密封的状态,一边使第一辊子41相对于第一轴环部件85旋转。在第二轴环部件86设置有轴26穿过并嵌合的 孔。第二轴环部件86以覆盖第三辊子43的凸起部43c的方式配置于第三辊子43的内侧 面的轴向内侧。在第二轴环部件86和第三辊子43之间设置有第二浮动油封88,能够一边 维持第三辊子43的内部被密封的状态,一边使第三辊子43相对于第二轴环部件86旋转。另外,在轴26的内部设置有供油孔26a,润滑油自轴26的外部流过该供油孔26a 供给至轴承衬套46 51的轴承面。另外,在衬垫45的孔内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朝径向外 侧凹陷的凹部52,该凹部构成积存被供给的润滑油的油积存部。另外,轴26的两端部分别 自第一轴环部件85及第二轴环部件86突出。通过将该端部固定于履带架3的下部,滚轮 组装体91被安装于履带式行驶装置。接着,对该滚轮组装体91的功能进行说明。下滚轮6与第一连结部8抵接时的位 置关系存在图7所示的A和B两种关系。在位置关系B中,下滚轮6与构成第一连结部8的第一连结部件11的踏面R的宽 的中间部15抵接。此时,例如当履带2在图7中自左向右移动时,下滚轮6在踏面R上滚 动,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位置关系A是下滚轮6与踏面R的窄的第一端部13和第二端部14抵 接的情况,换言之,是在第一连结部8的连结部分附近抵接的情况。此时,对下滚轮6施加 除了伴随履带2的左右方向移动产生的旋转力成分之外,还施加伴随因第一连结部8的连 结部分的弯曲引起的上下方向移动产生的旋转力成分。例如,在第一连结部8的连结部分 自离开下滚轮6的状态向上方移动而与该下滚轮6抵接以使第一连结部8逐渐弯曲的状态 下,在与第一端部13抵接的部位,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施加在该下滚轮6。,此时,在与第二 端部14抵接的部位,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施加在下滚轮6。在现有的下滚轮中,由于与第一 端部13抵接的部位和与第二端部抵接的部位属于同一部件,因此,例如,如果下滚轮根据 在其与第一端部13抵接的部位被施加的力而旋转,则相比根据由第一连结部8施加的力而 进行的旋转,该下滚轮在与第二端部14抵接的部位更快地旋转。换言之,在下滚轮6与第 二端部14抵接的部位,第一连结部8的移动和下滚轮6的移动之间产生偏差,下滚轮6在 第一连结部8的踏面R上滑动。因此,当施加于抵接部的荷载相同时,与由滚动产生的磨损 相比,由滑动产生的磨损格外大,因此,产生如上所述的踏面R的不均勻磨损。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滚轮组装体91中,由于与第一端部13抵接的抵接部和 与第二端部14抵接的抵接部能够分别独立地旋转,因此,位置关系A中的下滚轮6在踏面R 上的滑动被消除。其结果是,在踏面R的所有部位可以形成磨损量比滑动磨损的磨损量少 的滚动磨损,因此,可以防止踏面R的不均勻磨损。〔特征〕在该滚轮组装体91中,滚轮31被分割为第一 第四辊子41 44及衬垫45,各部 件能够相互相对旋转。因此,当第一 第四辊子41 44与第一连结部8的第一端部13、第 二端部14、第三端部23、第四端部24抵接时,可以根据各端部的移动而旋转,可以抑制抵接 部分的磨损。例如,即便在第一连结部8的第一端部13、第二端部14、第二连结部9的第三 端部23、第四端部24分别以不同的形态,例如以不同的倾斜角度与第一 第四辊子41 44抵接而将不同的旋转速度提供给各辊子41 44的情况下,因第一 第四辊子41 44 相互相对旋转,故也可以缓和因各端部的形态不同而带来的影响。另外,各辊子41 44的重量比现有的未被分割的滚轮小。因此,可以抑制抵接部分的磨损。根据以上所述可知,在滚轮组装体91及具有该滚轮组装体91的履带式行驶装置 中,可以降低连结部件11、12的踏面R的不均勻磨损,即降低在抵接部分产生的凹陷。<第二实施方式>〔结构〕图2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具有的滚轮组装体92的剖面图。 滚轮组装体92具有滚轮32和轴26。轴26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轴相同。滚轮32具有第一辊 子61、第二辊子62、第三辊子63。第一辊子61、第二辊子62、第三辊子63分别单独设置。第一辊子6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辊子41的结构相同,其配置于与第 一端部13抵接的位置。第三辊子6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三辊子43的结构相同,其配置于与第 三端部23抵接的位置。第二辊子62是位于第一辊子61及第三辊子63之间的中间部辊子。第二辊子62 设置成分别相对于第一辊子61和第三辊子63能够独立地旋转,该第二辊子62具有第一辊 子部64、第二辊子部65、衬垫部66。第一辊子部64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辊子42的结构相同,其配置于与 第二端部14抵接的位置。第二辊子部65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四辊子44的结构 相同,其配置于与第四端部24抵接的位置。衬垫部66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衬垫45 的结构相同,其位于第一辊子部64和第二辊子部65之间。其中,第一辊子部64、第二辊子 部65、衬垫部66 —体地形成,并相对于轴26 —体地旋转。关于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滚轮31相同。〔特征〕在该滚轮组装体92中,滚轮32被分割为第一 第三辊子61 63,各部件能够彼 此独立地旋转。因此,当第一 第三辊子61 63与第一端部13、第二端部14、第三端部 23、第四端部24抵接时,能够独立地旋转,能够抑制抵接部分的磨损。例如,即便在第一连 结部8的第一端部13和第二端部14以不同的形态与第一辊子61、第二辊子62抵接的情况 下,也可以使第一辊子61和第二辊子62独立地旋转,从而可以缓和因各端部的形态不同而 带来的影响。第二连结部9的第三端部23和第四端部24以不同形态与第二辊子62、第三 辊子63抵接的情况也与上述情况一样。另外,各辊子61 63的重量比现有的未被分割的 滚轮小。因此,可以抑制抵接部分的磨损。根据以上所述可知,在滚轮组装体92及具有该滚轮组装体92的履带式行驶装置 中,可以降低连结部件11、12的踏面R的不均勻磨损,即降低在抵接部分产生的凹陷。<第三实施方式>〔结构〕图3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具有的滚轮组装体93的剖面图。 滚轮组装体93具有轴26和绕轴26转动的滚轮33。轴26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轴相同。滚轮 33具有第一辊子71、第二辊子72、第三辊子73、衬套74。第一辊子71与第三辊子73经由 衬套74构成一体,并构成端部辊子。第二辊子72是位于第一辊子71和第三辊子73之间 的中间部辊子。
11
第一辊子71在轴26的旋转轴轴向外侧的一端部配置于其外周与第一连结部件8 的第一端部13抵接的位置,该第一辊子71具有第一抵接部71a、凸缘部71b、凸起部71c、 压入部71d。第一抵接部71a、凸缘部71b、凸起部71c分别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抵接部 41a、凸缘部41b、凸起部41c相同。压入部71d具有直径比第一抵接部71a小的圆筒形状, 自第一抵接部71a的内侧面向轴向内侧突出。第三辊子73在轴26的旋转轴轴向内侧的另一端部配置于其外周与第一连结部件 8的第三端部23抵接的位置。第三辊子73具有与第一辊子71相同的形状,具有第三抵接 部73a、凸缘部73b、凸起部73c、压入部73d。第三抵接部73a、凸缘部73b、凸起部73c分别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抵接部43a、凸缘部43b、凸起部43c相同。压入部73d具有直径比 第三抵接部73a小的圆筒形状,其直径与第一辊子71的压入部71d相同。压入部73d自第 三抵接部73a的外侧面向轴向外侧突出。衬套74是圆筒状部件。在衬套74的轴向外侧部分的内周,通过压入而固定有第 一辊子71的压入部71d。在衬套74的轴向内侧部分的内周,通过压入而固定有第三辊子 73的压入部73d。在利用衬套74彼此固定的压入部71d、73d的内周插入有轴26,压入部 71d、73d相对于轴26能够旋转。由此,第一辊子71和第三辊子73经由衬套74构成一体, 并形成端部辊子。第二辊子72 (中间部辊子)设置成相对于端部辊子的第一辊子71及第三辊子73 能够独立地旋转,其具有第一辊子部72a、第二辊子部72b、衬垫部72c。第一辊子部72a、第 二辊子部72b、衬垫部72c分别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辊子部64、第二辊子部65、衬垫部66 相同并一体地形成。其中,第二辊子72能够转动地配置在衬套74的外周。关于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滚轮31或第二实施方式的滚轮32相同。〔特征〕在该滚轮组装体93中,滚轮33被分割为第一辊子71、第三辊子73和第二辊子72, 彼此能够独立地旋转。因此,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滚轮组装体92同样地可以降低连结部 件11、12的踏面R的不均勻磨损,即降低在抵接部分产生的凹陷。而且,因位于滚轮33两 端的第一辊子71和第三辊子73成为一体的端部辊子,因此,可以减轻密封部件的负荷。〈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下滚轮,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上滚轮10或 空转轮4。另外,本发明可以应用在相对于履带架能够上下摆动的下滚轮和在履带架上不能 上下方向摆动地固定的下滚轮这两种情况。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端部辊子构成为经由 衬套74使第一辊子71和第三辊子73构成一体,但也可以将第一辊子71和第三辊子73直 接压入而构成一体。另外,连结部件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形状。只要连接部件具有其端部沿轴向重叠 配置并连结的形状,由于产生与上述相同的磨损问题,因此,本发明是有效的。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具有能够降低连结部件的踏面的不均勻磨损的效果,作为履带式行驶装置 及滚轮组装体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一种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块履板;第一连结部,其将所述履板连结成环状;滚轮,其通过与所述第一连结部抵接而从动旋转;以及轴,其支承所述滚轮以使该滚轮能够旋转,所述第一连结部具有多个第一连结部件,所述多个第一连结部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履板且彼此的端部在所述轴的轴向上重叠配置并连结,所述滚轮具有第一辊子,其与所述第一连结部件的所述端部中位于所述轴向外侧的第一端部抵接;第二辊子,其设置成在所述第一辊子的所述轴向内侧排列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辊子能够独立地旋转,并与所述第一连结部件的所述端部中与所述第一端部重叠且位于所述轴向内侧的第二端部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二连结部,该第二连结部具有多个第二连结部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连结部隔 着间隔配置在所述轴向内侧,所述多个第二连结部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履板且彼此的端部在 所述轴向上重叠配置并连结, 所述滚轮还具有第三辊子,其与所述第二连结部件的所述端部中位于所述轴向内侧的第三端部抵接; 第四辊子,其设置成在所述第三辊子的所述轴向外侧排列且相对于所述第三辊子能够 独立地旋转,并与所述第二连结部件的所述端部中与所述第三端部重叠且位于所述轴向外 侧的第四端部抵接;衬垫,其设置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第二辊子和所述第四辊子之间,且设置成相对于所 述第二辊子及所述第四辊子能够独立地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二连结部,该第二连结部具有多个第二连结部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连结部隔 着间隔配置在所述轴向内侧,所述多个第二连结部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履板且彼此的端部在 所述轴向上重叠配置并连结,所述滚轮还具有第三辊子,该第三辊子与所述第二连结部件的所述端部中位于所述轴 向内侧的第三端部抵接, 所述第二辊子具有第一辊子部,其在所述第一辊子的所述轴向内侧排列设置,并与所述第二端部抵接; 第二辊子部,其在所述第三辊子的所述轴向外侧排列设置,并与所述第二连结部件的 所述端部中与所述第三端部重叠且位于所述轴向外侧的第四端部抵接;以及 衬垫部,其设置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第一辊子部和所述第二辊子部之间, 所述第一辊子部、所述第二辊子部和所述衬垫部一体地设置, 所述第二辊子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辊子及第三辊子能够独立地旋转。
4.一种履带式行驶装置用的滚轮组装体,用于对履带进行支承、引导,该滚轮组装体的 特征在于,具有滚轮和支承所述滚轮以使该滚轮能够旋转的轴,所述滚轮具有在所述轴的轴向排列配置且设置成能够相互独立地旋转的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用的滚轮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行驶装置具有多块履板和多个连结部件,所述多个连结部件分别安装于所 述履板且彼此的端部在所述轴的轴向上重叠配置并连结成环状, 所述滚轮通过与所述连结部件抵接而从动旋转, 所述第一辊子与所述连结部件的重叠配置的一侧端部抵接, 所述第二辊子与所述连结部件的重叠配置的另一侧端部抵接。
6.一种履带式行驶装置用的滚轮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滚轮,其具有第一辊子、第二辊子及第三辊子;以及轴,其具有旋转轴,该轴支承所述滚轮以使该滚轮能够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所述第一辊子位于所述旋转轴轴向外侧的一端部并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轴上, 所述第三辊子位于所述旋转轴轴向内侧的另一端部并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轴上, 所述第二辊子具有第一辊子部、第二辊子部及衬垫部,所述第二辊子以相对于所述第 一辊子及第三辊子能够绕所述轴独立地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辊子和所述第三辊子 之间,所述第一辊子部与所述第一辊子相对且在所述旋转轴轴向内侧邻接, 所述第二辊子部与所述第三辊子相对且在所述旋转轴轴向外侧邻接, 所述衬垫部位于所述第一辊子部和所述第二辊子部之间,所述衬垫部的直径比所述第 一辊子部及第二辊子部的外周部的直径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履带式行驶装置及滚轮组装体,能够降低连结履板的连结部件的踏面的不均匀磨损。该履带式行驶装置具有多块履板、第一连结部(8)、滚轮(31)以及轴(26)。滚轮(31)具有第一辊子(41)和第二辊子(42)。第一辊子(41)与构成第一连结部(8)的多个第一连结部件的端部中的位于轴向外侧的第一端部(13)抵接。第二辊子(42)设置成在第一辊子(41)的轴向内侧排列且相对于第一辊子(41)能够独立地旋转,该第二辊子(42)与第一连结部件的端部中的位于轴向内侧的第二端部(14)抵接。
文档编号B62D55/205GK101939210SQ20098010432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3日
发明者前田和生, 田丸正毅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