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273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制动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抱死制动系统单 元(以下称为ABS单元)的制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机动二轮车上搭载ABS单元的技术。这种ABS单元用的制动控制装 置,一般配置在座位下方或者是被车身罩覆盖的部分,即,配置在从车身外部难以被看到的 位置。另一方面,在没有安装车身罩的、所谓的美式的机动二轮车上,为了使这种制动控制 装置不易被看到(不显眼),将其安装到摆臂的下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764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将制动控制装置配置到摆臂的下侧的情况下,由于其安装位置低,所以,由于在 行走过程中车轮溅水等原因,存在碰到水的危险。因此,考虑将制动控制装置装入箱里面, 但是,由于制动控制装置上连接着多根液压配管,所以,在确保防水结构的功能的同时将各 个配管配置到防水箱里需要花费劳力和时间。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提供一种即使在收容在箱内并且连接多根电气 配线、液压配管的情况下,也容易进行配管的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经由多根制动配管与液压式制 动器相连接,并控制上述液压式制动器的液压,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收容在 箱内,在上述箱上设置可以把上述多个制动配管从外部向内部进行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 借助密封部件将上述配管支承部件和上述箱自由拆装地构成。根据该结构,在将多根配管从箱外部配管到箱内部时,可以密封各个配管和箱的 支承部分。此外,上述配管支承部件还可以将箱内部的制动配管同箱外部的制动配管自由拆 装地连接。根据该结构,事先将箱内部的制动配管连接在配管支承部件上,在组装到车身上 时,可以将箱外部的制动配管连接在配管支承部件上。另外可以为,上述箱由多个零件构成,上述配管支承部件以被箱的对合面夹住的 方式配置。根据该结构,可以容易地对箱内的零件进行组装。此外可以为,上述箱配置在枢轴的下方,上述枢轴将在车辆的后端支承后轮的后 臂的前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车身上。根据该结构,可以将制动控制装置配置在车身的下侧。此外,可以在配置于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后臂内配置驱动后轮的驱动轴,把 上述箱偏向车身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地进行配置,在俯视时,使驱动轴和上述箱不重合。
3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不与驱动轴干涉的方式配置制动控制装置。此外,可以使一端与上述箱连接着的通气管的另一端向车身上方延伸并向大气开 放。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水难以从通气管的开口进入。由于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收容在具有防水性的箱内,在上述箱上设置可 以使上述多个制动配管从上述箱的外部向内部进行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借助密封部件将 上述配管支承部件和上述箱自由拆装地构成,因此,可以使配管支承部件和箱之间成为防 水结构,不需要将多根电气配线以及液压配管分别与防水箱组装成防水结构。因此,能够容 易地进行配线以及配管作业,组装性能得到提升。此外,由于上述配管支承部件能够自由拆装地连接箱内部的制动配管和箱外部的 制动配管,所以,只要将箱外的制动配管连接到配管支承部件上就完成了连接工作。因此, 能够在容易地确保防水结构的同时进行组装工作。而且,由于上述箱由多个零件构成,上述配管支承部件以被箱的对合面夹住的方 式进行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箱内零件的组装,组装性得到提升。此外,由于上述箱配置在枢轴的下方,上述枢轴将在车辆的后端支承后轮的后臂 的前端自由摆动地安装到车身上,所以,通过将制动控制装置配置到车身下侧的位置,能够 实现车身的低重心化。另外,由于在配置于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后臂内配置驱动后轮的驱动轴,将 上述箱偏向车身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地进行配置,在俯视时,驱动轴和上述箱不重合,所 以,通过以在上下方向上不与驱动轴干涉的方式配置制动控制装置,能够将制动控制装置 配置到车身的下侧的位置。此外,由于一端与上述箱连接着的通气管的另一端向车身上方延伸并向大气开 放,所以,能够使得水难以从通气管的开口进入箱内,可以防止水分侵入箱内。


图1是具有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车身框架以及V型发动机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从斜前侧观察车身框架的立体图。 图5是从后方斜下侧观察制动控制装置的安装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从车身右侧的后方斜下侧观察图5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去掉制动控制装置的上箱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从上方的另一个角度观察图7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从图7去掉下箱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配管支承部件和上箱以及下箱的密封结构的截面图。 图11是外侧制动配管的配管图。 图12是表示将防水箱安装到车身侧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符号说明 1车身框架
42主管 5 中心框架 10 V型发动机 19曲轴箱 28前轮 30前轮制动器 31枢轴 32后臂 33后轮 34驱动轴 36后减震单元 37制动控制装置 38下横管 39压力控制阀 40前主气缸 50 空间 51上横管 100防水箱(箱) IOOa 上箱 IOOb 下箱 101配管支承部件 IOla IOlf 导通孔 102密封部件 103安装部件
104排水口
105呼吸口 107底座部件 108、109 螺栓 111 ABS调节器 112控制单元
113a 113e 制动配管
114安装配件
115,117连接端子
116a 116e 外侧制动配管
118中继端子
119螺栓
120槽部
121突部
130通气管
5
130a 开口134后挡泥板140 侧罩C 车身中心X分割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左、右、上、下、前、 后,分别表示由车辆的驾驶者进行观察的方向。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该机动二轮车的车身框架1具有主管2、下管3、底管4和中心框架5,并且这些管 在侧视时大致形成为四边形框状,其中,主管2位于车身前方并且从头管26延伸至车身后 方,下管3从头管26向后斜下方延伸,底管4从该下管3的下侧延伸至后方,中心框架5连 接主管2的后端以及底管4的后端。中心框架5具有从其与主管2的连接部向后方进一步延伸的座撑6的功能,在其 上面支承着座位7。在座位7前方的主管2上支承燃料箱8。在燃料箱8的下方,配置着空 气净化器9以及V型发动机10。V型发动机10支承在车身框架1上。在作为由该V型发动机10的前气缸11和后 气缸12形成的V字型的空间的V形库13中,设置空气净化器9。在图示的车身左侧,可以 看见空气净化器9的化油器箱14。这些前气缸11以及后气缸12通过燃料箱8以及空气净 化器9而将混合气体从上方吸入,通过排气管15、16排气。排气管15、16从车身右侧伸出, 连接消声器17、18。图中的符号19代表曲轴箱,20代表曲轴,21代表主轴,22代表副轴,23代表输出 轴齿轮。24是变速踏板,枢轴连接于曲轴箱19的前方下部侧面。25是脚踏板,安装在变速 踏板24附近的下管3上。此外,这些轴都是概略而且示意地表示的,实际上,通过轴上的齿 轮啮合而构成齿轮列,按顺序传递旋转动力。前叉27的上部自由转动地支承于位于车身框架1的前端部的头管26,支承于前 叉27的下端的前轮28通过连接在前叉27的上端部侧的手柄29操控方向。符号30是前 轮制动器,由液压式的盘式制动器构成。后臂32的前端部通过枢轴31自由摆动地支承在中心框架5上。该后臂32从上方 看大致呈U字形,臂从枢轴31开始,朝向车身后方后并以夹住后轮33的方式左右延伸。其 左侧的臂形成中空的形状,驱动轴34在前后方向上通过该中空形状的内部。后轮33支承 在该后臂32的后端,经由设置于后臂32内的驱动轴34以及变速箱35而被枢轴驱动。驱 动轴34通过输出轴23a传递旋转驱动力。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后轮33上也设置有液压 式的后轮制动器。后减震单元36安装在后臂32和主管2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之间。此外,符号140表示分别覆盖V型发动机10的后方侧部的侧罩。图2表示机动二轮车的俯视图(省略座位)。前叉27、脚踏板25、手柄29、底管4、中心框架5、座撑6,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车身中 心,左右各一对地配置。此外,主管2也是从前后方向的中途开始,在后半侧左右一对地配
6置。另一方面,由排气管15、16以及消音器17、18构成的排气系统零件以及空气净化器9, 向车身右方伸出地配置。接合用橡胶套49安装在设置于后臂32的左侧前端部的驱动轴34的接合部,覆盖 着驱动轴34和输出轴23a的接合部。在图2中,符号40是前主气缸,设置在右侧的手柄29的右制动操纵杆41的附近, 通过右制动操纵杆41的操作产生液压。此外,符号45、46、47是设置在左右的座撑6之间的横板。左右的座撑6的后端之 间由俯视大致呈U字形的部件48连接。在这些横板45、46、47的上侧,如图1所示,设置有 覆盖后轮33的上方的后挡泥板134。该后挡泥板134的前端延伸至后臂32的附近,一直覆 盖到后轮33的前方。该后挡泥板134的前端部防止行驶过程中后轮33卷起的水进入后述 通气管130的被开口 130a打开的空间中。图3是从车身左侧的后方斜上侧观察车身框架1以及V型发动机10部分的立体 图。另外,省略了空气净化器9。此外,图4是从图3去掉发动机10的部分,是从车身左侧 的斜前方观察车身框架1的立体图。主管2如图3所示,由一根沿着车身中心的前部2a和两根左右分开的大致平行的 后部2b构成。左右的后部2b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由横板42连接。横板42支承后减震单元36 (参照图1)的前端。左右的后部2b从横板42开始向 左右方向扩展,同时进一步向后方延伸,焊接到左右的中心框架5的各肩部外侧。中心框架5为板状部件,采用了轻合金等各种金属等具有刚性的适当材料,由铸 造等合适的方法形成,与座撑6连为一体。以主管2的后端连接的部分为界,其上方侧形成 弯曲并向后方延伸的座撑6。左右的中心框架5的中间部之间,如图4所示由上横管51连接,下端部分别焊接 于左右的底管4的后端部。左右的底管4的后端部之间由下横管38连接。图5是从车身左侧的后方斜下侧观察安装于空间50的制动控制装置37的状态的 立体图。此外,图6是从车身右侧的后方斜下侧观察图5的立体图。另外,在图6中,为了 使位置关系明确,记载了后臂32。如图5所示,枢轴支承部件52安装在V型发动机10的后端,枢轴31 (参照图1) 与上横管51平行且架设在该枢轴支承部件52的下方。图6所示的后臂32自由摆动地安 装在该枢轴31上。通过这些车身框架侧部件,形成了由左右的中心框架5、上横管51以及下横管38 围成的空间50 (参照图3 5),利用该空间50,收容并安装在后述防水箱100内的制动控 制装置37得到配置。更详细地说,制动控制装置37在该空间50内配置在枢轴31的下方(参照图12)。 此外,制动控制装置37配置于在车身宽度方向从驱动轴34(参照图1)偏向右侧(另一侧) 的位置(偏移了的位置),上述驱动轴34配置于后臂32 (参照图1及图6)的左侧的臂的内 侧,即,在俯视观察时,驱动轴34和制动控制装置37 (防水箱100)以不重合的方式配置。本实施例的制动控制装置37是前后轮ABS形式。该制动控制装置37基于车速等 的检测情报,当前轮28以及后轮33处于将要锁住的状态时,控制前轮制动器30以及后轮 制动器(图中没有表示)的液压,自动控制各制动器的动作,防止前轮28以及后轮33锁住。
由于制动控制装置37安装在位于车身下侧的空间50中,所以,存在在行使过程中 被前轮28溅起的水等沾湿的危险。因此,通过具有防水性的防水箱100覆盖制动控制装 置37的外侧。该防水箱100被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上箱100a、下箱IOOb以及以夹在上箱 IOOa和下箱IOOb之间的方式配置的配管支承部件101构成。此外,这些上箱IOOa以及下 箱IOOb通过树脂成形而分别成形。如图5所示,上箱IOOa和下箱IOOb的分割面X以如下方式被分割,即,在防水箱 100的背面100R,位于底面的位置,在防水箱100的侧面100s,朝向车身前方延伸至斜上侧。 由此,提高了下箱IOOb内的制动配管113的引管的操作性,并且更容易进行该制动配管113 向支承部件101的连接操作(参照图8),这一点将在后面详细说明。此外,如图5所示,在防水箱100的后下方侧,即,在下箱IOOb侧面的后端部,形成 有朝向车身外侧方延伸的排水口 104。该排水口 104形成为朝向车身外侧方突出的管状。 在该排水口 104上,可以安装图中没有显示的排水管。而且,如图6所示,在防水箱100的前方上侧,即,在上箱IOOa侧面的前侧端部,形 成有向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呼吸口 105。此外,如图12所示,通气管130的一端安装于呼吸口 105。该通气管130从上箱 IOOa向上方延伸,在它的另一端形成的通气管130的开口 130a位于座位7的下侧的部分 (参照图1)。该开口 130a如图1所示,通过座位7覆盖上方,通过气缸覆盖前方,通过后挡 泥板134覆盖后方,通过侧罩140覆盖侧部,来自各个方向的雨水等变得难以进入,由此,经 由通气管130,外界空气从呼吸口 105被吸进防水箱100内。另外,在图6中,符号39是控制阀,配置在曲轴箱19 (参照图1、6、11)的右侧后端部。配管支承部件101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由金属制成。而且,在配管支承部件101上, 形成有从外侧至内侧贯通防水箱100的导通孔101a、101b、101c、101d、IOle (参照图8)。在 这些导通孔IOla IOle的开口部,分别实施了用于连接液压配管的螺纹加工。制动控制装置37如图5所示,经由对钢板进行加工形成的底座部件107而安装于 下横管38。该底座部件107大致呈L字形,其下侧通过焊接固定在下横管38上。制动控制 装置37通过螺栓108 (紧固于后面叙述的下箱100b)以及螺栓109 (紧固于后面叙述的上 箱100a)安装在底座部件107上,其中,螺栓108从底座部件107的下侧插入,螺栓109从 车身侧方侧插入。在制动控制装置37安装于底座部件107的状态下,如图5、图6以及图11所示,制 动控制装置37的底面向后下方侧略微倾斜。由此,上述排水口 104的位置处于防水箱100 的最下端,进入防水箱100里的水可以从排水口 104排出。这样,通过将制动控制装置37配置于空间50,可以使制动控制装置37的下侧在底 管4的下侧不突出,并且,从车身侧方观察,可以通过底管和中心框架而使制动控制装置37 极不容易被看见(不显眼)。图7是表示去掉制动控制装置37的上箱IOOa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8表示 从别的角度观察图7的立体图。另外,图9表示去除图7的下箱IOOb的状态下的立体图。上箱IOOa和下箱IOOb通过螺栓等连接部件(图中没有显示)而装卸自如地安装, 在组装上箱IOOa和下箱IOOb时,防水箱100的分割面X通过密封结构而防水。
如图7 图9所示,在制动控制装置37、即防水箱100的内部,收容有ABS调节器 111和控制单元112。如图9所示,这些ABS调节器111以及控制单元112载置在安装配件 114上,从下箱IOOb的下侧通过螺栓119进行安装。此外,图9所示的四个安装孔114a用 于使该螺栓119插入,两个安装孔114b用于插入螺栓108,该螺栓108安装在图5所示的底 座部件107上,安装孔114c用于和配管支承部件110共同紧固。在ABS调节器111上,连接有5根制动配管113a、113b、113c、113d以及113e。更 详细来说,制动配管113d及113e分别与前主气缸40 (参照图2)和后主气缸(图中没有显 示)相连接,制动配管113a 113c连接于前制动蹄和一个后制动蹄。另一方面,在控制单元112上,连接有各个输入信号以及向ABS警告灯发出的输出 信号等的电器配线(图中没有显示),上述各个输入信号来自于检测前轮28以及后轮33的 转动状态的车轮转速传感器(图中没有显示)。 控制单元112基于来自车速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ABS调节器111。S卩,ABS调节器 111基于来自控制单元112的信号,用ABS调节器111中的泵(马达泵)将制动液压送至各 个制动配管113a 113c。这些制动配管113a 113e由金属管形成,与用橡胶制造的相比,外径细而且不会 膨胀。如图8所示,这5根制动配管113a 113e在防水箱100内引管,分别连接在配管支 承部件101的5个导通孔IOla IOledOlf不使用)的连接开口部(面向防水箱100内 侧的连接开口部)上。该连接通过将设置于各个制动配管113a 113e的前端的连接端子 115螺合在连接开口上而进行。在连接制动配管113a 113e的状态下,该连接端子115具 有防止雨水从连接开口部侵入导通孔IOla IOle的内部的功能。此外,不使用的导通孔IOlf用于通过螺栓132 (参照图12)将配管支承部件101 和安装配件114的安装孔114c共同紧固。图10是表示配管支承部件101、上箱IOOa以及下箱IOOb的密封结构的截面图。 此外,图11是外侧制动配管116a 116c的配管图。如图10所示,配管支承部件101的棱柱形的一个面在防水箱100的外侧露出,它 的相反侧的面以及四个侧面以面向防水箱100的内侧的方式安装。上述导通孔IOla IOlc 从外表面贯通到相反侧的面,导通孔IOld IOlf从外表面贯通到侧面(图10的相反侧的 侧面。参照图8)。在配管支承部件101的上表面和两侧面,如图10所示,槽部120延伸地形成。在 该槽部120中,嵌入环状的密封部件102,还嵌入上箱100a。此外,如图10所示,在配管支承部件101的下表面,形成了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突 部121。该突部121在上述密封部件102嵌入到形成于下箱IOOb的槽部后嵌合。S卩,由于配管支承部件101通过上箱IOOa和下箱IOOb的嵌合而安装,所以,配管 支承部件101以被上述上箱IOOa和下箱IOOb的分割面X夹住的状态配置,能够自由拆装 地构成,并且,由于在该嵌合部中嵌入密封部件102,所以,该嵌合部具有防水结构。另外,密封部件102是0形环等具有弹性的橡胶制垫圈。此外,也可以是具有封闭 性的填充材料。如图10所示,在配管支承部件101上,经由连接端子117连接有外侧配管116a、 116b、116c、116d、116e。这些制动配管116a 116e由金属管形成,与用橡胶制造的相比,
9外径细而且不会膨胀。外侧制动配管的116a 116e的连接,是通过将设置在各个外侧制 动配管116a 116e的前端的连接端子117螺合于连接开口而进行的。该连接端子117和 连接端子115 —样,在连接制动配管113a 113e的状态下,具有防止雨水等从面向外侧的 连接开口部侵入导通孔IOla IOle的内部的功能。另外,附加字母符号a e表示与各个制动配管113a 113e相对应地连接。此 外,还与各个导通孔IOla IOle对应。在这些外侧制动配管116a 116e中,如图11所示,符号116a、116c、116d的配 管沿着右侧的中心框架5、右侧的主管2配置,连接于配置在头管26附近的中继端子118。 116a、116c从该中继端子118连接到前轮的制动蹄上,116d连接在前主气缸40上。另一方面,外侧制动配管116b连接在后轮侧的制动蹄上,116e连接于后主气缸 (未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由于将制动控制装置37收纳在具 有防水性的防水箱100内部,所以,即使在配置于容易沾到雨水(除了雨水,还包括车轮溅 起的泥水等)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的保护制动控制装置37。特别是,在配置在车身 下侧的位置而使车身重心尽量降低时,虽然容易沾上车轮溅起的泥水,但由于有防水箱100 的保护,可以使泥水不会沾到制动控制装置37和ABS调节器111上。由此,能够提高的制 动控制装置37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具有多根连接收纳在防水箱100内的ABS调节器111和配置在防水箱 100外的前后轮用制动器的制动配管113a 113e、116a 116e,并且,将连接该多个制动 配管113、116的配管支承部件101安装在防水箱100上,借助密封部件102自由拆装地构 成该配管支承部件101和防水箱100,所以,能够在配管支承部件101和防水箱100之间形 成防水结构。因此,通过用具有防水性的连接端子115、117连接多根制动配管113、116,能 够在维持防水箱100的防水性的同时,容易地连接配管113、116。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配 管作业。此外,因为配管支承部件101通过与上箱IOOa以及下箱IOOb嵌合而自由拆装地 构成,所以,可以容易地组装防水箱100。另外,能够容易地组装密封部件102。此外,将防水箱100分割成上箱IOOa和下箱IOOb两部分结构,将配管支承部件 101以被上箱IOOa和下箱IOOb的分割面X夹住的方式配置。此外,在防水箱100内,能够容 易地组装制动控制装置37和ABS调节器111。特别是,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制动配管113a 113e配管于制动控制装置37的作业。另外,通过在上箱IOOa和下箱IOOb的对合面上设置密封部件,能够容易地形成防 水结构。此外,由于在枢轴31的下方配置防水箱100,其中,枢轴31将在车辆的后端支承 后轮33的后臂32的前端能够自由摆动地安装于车身,所以,通过将比较重的制动控制装置 37配置在车身下侧的位置,可以实现车辆的低重心化。此外,在配置于车身的宽度方向一侧的后臂32内,配置驱动后轮33的驱动轴34, 使防水箱100在车身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偏移地配置,在俯视时,驱动轴34和防水箱100 不重合,所以,由于制动控制装置37以在上下方向上不与驱动轴34干涉的方式配置,从而, 能够将制动控制装置37配置到车身下侧的位置。特别是,因为驱动轴34和后臂32 —起
10上下摆动,所以,通过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不干涉的位置,可以无浪费地有效地利用空间50 内的空间。此外,由于一端连接于防水箱100的通气管130的另一端向车身上方延伸并开放 到空气之中,所以,能够在排出防水箱100内的空气的同时,使水难以从通气管130的开口 130a进入箱内,能够防止水分侵入箱内。而且,通过将制动控制装置37配置在空间50中,制动控制装置37的周围由中心 框架5、上横管51、下横管38包围,能够使制动控制装置37难以从车身外侧方被看到(不 显眼)。由此,在车身罩没有覆盖侧部的车型中,可以提高车身的美观性。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以及变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防水箱100分割为上箱IOOa和下箱IOOb两部分构 成,但是,只要是可以获得防水结构的结构,也可以是一体的。例如,可以在上下一体地构成 防水箱主体的同时,在该防水箱上设置安装配管支承部件101的开口,通过将配管支承部 件100嵌入开口等进行安装。即使是这种结构,防水箱整体也能获得防水结构。而且,在这 种情况下,ABS调节器111等从上述开口组装进箱内部。此外,相反地,如果能够得到防水结构,通过将防水箱100分割成两部分以上并使 各对合面成为防水结构,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单独设置制动配管113a 113e和116a 116e,并且通过 配管支承部件101的导通孔IOla IOle进行中继,但是,也可以一体地安装制动配管。例 如,可以用一根配管构成制动配管113a、116a,使其插入配管支承部件101的导通孔101a。 在该情况下,通过用连接端子堵住导通孔101a,也可以得到防水结构。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制动控制装置37设置在下横管38上侧的空间50 内,但是,并不是限定在该位置。即,在将制动控制装置37设置在有沾上雨水等的危险的部 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防水结构。
1权利要求
一种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该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经由多根制动配管与液压式制动器相连接,并控制上述液压式制动器的液压,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收容在具有防水性的箱内,在上述箱上设置能够把上述多个制动配管从上述箱的外部向内部进行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借助密封部件将上述配管支承部件与上述箱自由拆装地构成。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配管支承部件将箱 内部的制动配管和箱外部的制动配管自由拆装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箱由多 个零件构成,上述配管支承部件以被箱的对合面夹持的方式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 于,上述箱配置在枢轴的下方,上述枢轴将在车辆后端支承后轮的后臂的前端自由摆动地 安装在车身上。
5.如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配置于车身的宽度方 向的一侧的后臂内配置驱动后轮的驱动轴,把上述箱偏向车身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地进行 配置,在俯视时,驱动轴和上述箱不重合。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 于,一端与上述箱连接着的通气管的另一端向车身上方延伸并向大气开放。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该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即使在收容在防水箱内并连接多根电气配线以及液压配管的情况下,也容易组装。该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经由多根制动配管(116a~116e)而与液压式制动器相连接,并控制上述液压式制动器的液压,该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收容在具有防水性的箱(100)内,在箱(100)上,设置能够使多个制动配管(116a~116e)从箱(100)的外部向内部进行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101),借助密封部件(102)将配管支承部件(101)与箱(100)自由拆装地构成。
文档编号B62J99/00GK101980908SQ20098011163
公开日2011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伊藤真二, 村泽直喜, 林晃世, 长崎仁畅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