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547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四种自行车,尤其是四种超便携式折叠自行车(或便携式折叠电动自 行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折叠自行车一般都是绕自行车车架中部折叠,折叠后两轮基本 成重叠,平行。用此种方式折叠的自行车,折叠方式和携带其实并不是很方便其原因是由于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放入轿车尾箱可以,但手提或者肩背确实不 合适,若拉行或推行,则此种折叠车因受折叠方式的限制,其拉行或推行性能较差,折叠操 作复杂时间长,很不方便,或者完全折叠后体积比较大,不便于携带,特别是进公交,电梯, 超市不方便,特别不适合8-12寸小轮车的折叠,不便于安装电动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缺点,向社会提供四种超便携式折叠自行车,解决目前 折叠自行车所存在的不便推行和携带。一种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滑行折叠自行车主要包括车前横杆、曲柄链轮、鞍座、车 后横杆架、车后轮、前轮、车架前管与车架控制杆。主要特点为车后轮与曲柄链轮固定联接, 与鞍座活动转动联接,与车头活动转动联接。车前横杆前面与车架前管通过滑套固定角度 连接,车前横杆后面两个端头铰链与车后横杆架,座管,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器活动连接, 四个活动连接处形成平行四边形控制整个车架折叠,座杆通过座管底部向下伸后与车后横 杆架的卡口以及座管铰链与车后横杆架的卡口做前后固定。整车避震功能通过避震器的伸 缩和车前横杆后面端头铰链活动连接处向下转动来实现,随着车前横杆提起,端头滑套往 上移动,平行四边形控制整个车架折叠成图12骑行状,180度转动车把并下压就变成完全 这叠状如图13,后端还可以通过车拐站立,全折叠式整体车把1离地高度不超过成人手心 到脚踝距离,方便提起,车前横杆2上配有扎带供车子折叠时固定,不用扶立,车架前管上 可配置方便拆卸的车前篮,车后横杆架和后轮上可配置方便拆卸的车后货架。如果配置安 装了电动轮、避震器,可使得此种小轮自行车助力骑行的速度、姿势、舒适度与大轮电动自 行车相近,整体车架制造工艺比较简单。一种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直接折叠自行车主要包括车前横杆、曲柄链轮、鞍座、车 后横杆架、车后轮、前轮、车架前管与车架控制杆和车前控制杆。总体上车后轮与曲柄链轮 固定联接,与鞍座活动转动联接,与车头活动同平面转动联接。车前横杆前面与车架前管通 过端头铰链活动角度连接,并与车前控制杆,车后横杆架前部的四边形控制车前面部分的 折叠,车前横杆后面两个端头铰链与车后横杆架,座管,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器活动连接, 四个活动连接处形成四边形控制车前横杆后面车架折叠,座杆通过座管底部向下伸后与车 后横杆架的卡口以及座管铰链与车后横杆架的卡口做前后固定。整车避震功能通过避震器 的伸缩和车前横杆后面端头铰链活动连接处向下转动来实现,随着车前横杆提起折叠,前后两个四边形控制整个车架折叠成图22骑行状,180度转动车把并下压就变成完全这叠状 如图23,后端还可以通过车拐站立,全折叠式整体车把1离地高度不超过60cm,不超过成人 手心到脚踝距离,方便提起,车前横杆2上配有扎带供车子折叠时固定,不用扶立,车架前 管上可配置方便拆卸的车前篮,车后横杆架和后轮上可配置方便拆卸的车后货架。如果配 置安装了电动轮、避震器,可使得此种小轮自行车助力骑行的速度、姿势、舒适度与大轮电 动自行车相近,整体车架制造工艺比较简单,折叠展开直接更容易,更加紧凑小巧。—种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伸缩折叠自行车主要包括车前横杆、曲柄链轮、鞍座、车 后横杆架、车尾杆、车后轮、前轮、车架前管、车架控制杆与车尾控制杆。主要特点为车后轮 与曲柄链轮滑动联接,这两者同时与鞍座活动转动联接,与车头活动转动联接。车前横杆 前面与车架前管通过滑套固定角度连接,车前横杆后面两个端头铰链与车后横杆架、座管、 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器活动连接,四个活动连接处形成平行四边形控制整个车架折叠,座 杆通过座管底部向下伸后与车后横杆架的卡口以及座管铰链与车后横杆架的卡口做前后 固定。整车避震功能通过避震器的伸缩和车前横杆后面端头铰链活动连接处向下转动来实 现,随着车前横杆提起,端头滑套往上移动,平行四边形控制整个车架折叠成图32骑行状, 180度转动车把并下压就变成完全这叠状如图33,后端还可以通过车拐站立,全折叠式整 体车把1离地高度不超过成人手心到脚踝距离,方便提起,车前横杆2上配有扎带供车子折 叠时固定,不用扶立,车架前管上可配置方便拆卸的车前篮,车后横杆架和后轮上可配置方 便拆卸的车后货架。如果配置安装了电动轮、避震器,可使得此种小轮自行车助力骑行的速 度、姿势、舒适度与大轮电动自行车相近,整体车架制造工艺比较简单。种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直接斜折叠自行车主要包括车前横杆、曲柄链轮、鞍座、车 后横杆架、车后轮、前轮、车架前管与车架控制杆和车前控制杆。总体上车后轮与曲柄链轮 固定联接,与鞍座活动转动联接,与车头非同一平面的斜角度活动转动联接,如果需要进一 步实现前后轮的重叠折叠到最小,只需要通过松动端头铰链7以及端头铰链24沿车架前管 的微小移动来调节前后轮的折叠程度,以实现前后两轮可重叠折叠,可根据推行的便利性 和携带方式的频率自由调节。车前横杆前面与车架前管通过端头铰链活动角度连接,并与 车前控制杆,车后横杆架前部的四边形控制车前面部分的折叠,车前横杆后面两个端头铰 链与车后横杆架,座管,车架控制杆或避震器活动连接,四个活动连接处形成四边形控制车 前横杆后面车架折叠,座杆通过座管底部向下伸后与车后横杆架的卡口以及座管铰链与车 后横杆架的卡口做前后固定。整车避震功能通过避震器的伸缩和车前横杆后面端头铰链活 动连接处向下转动来实现,随着车前横杆提起折叠,前后两个四边形控制整个车架折叠成 图42骑行状,180度转动车把并下压就变成完全这叠状如图43,后端还可以通过车拐站立, 全折叠式整体车把1离地高度不超过60cm,不超过成人手心到脚踝距离,方便提起,车前横 杆2上配有扎带供车子折叠时固定,不用扶立,车架前管上可配置方便拆卸的车前篮,车后 横杆架和后轮上可配置方便拆卸的车后货架。如果配置安装了电动轮、避震器,可使得此种 小轮自行车助力骑行的速度、姿势、舒适度与大轮电动自行车相近,整体车架制造工艺比较 简单,折叠展开直接更容易,更加紧凑小巧,该方式适台于大一点的尺寸(8-18寸)前后轮 折叠。本发明具有的优点 四种车骑行舒适,前后轮、车把、曲柄链轮、鞍座的位置比例设计合理,虽难只有8-12寸轮子但是骑起来跟普通自行车一样的舒适、速度、美观。 滑行折叠方式简单直观易制造,伸缩折叠方式折叠小,直接折叠方式折叠方便, 折叠小直接斜折叠方式折叠更加小,该方式适合于大一点的尺寸前后轮折叠。 折叠方法简单,快速,轻松,特别是半折叠,只需要最多松开一个快拆之类的机 构,直接用力提升即可。 四种车半折叠后,可以像未折叠那样推行控制,同时,由于半折叠后主车架成斜 h型或n型,占地面积小,所以真正适合于出入电梯、地铁、汽车、超市、公园等等,放入私家 车也很方便。 全折叠后占空间面积不进一步减小,重量轻,由于全折叠式整体车把1离地高 度不超过60cm,手垂直提起把手后,前后车轮离开地面过脚踝,所以成人携带特别方便,适 合于出入地铁、办公室或放入汽车后备箱等。安装电动设备后助力性能相当良好,同样可 以折叠推行或提行,非常方便实用环保,上班族真正的绿色代步工具,公共交通最好的接驳 工具,大大扩大城市宅男宅女们的日常生活半径,轻松做到全城通,充电一次一般可以行使 20-30公里。
5,整体车架工艺比较简单,易于制造,简单经济实用,未来十年,随着中国城市 私家车的增多,道路将越来越拥挤,大部分地铁公共交通还没有覆盖到的地区,助力便携式 自行车将变得越来越流行实用环保时尚。公共交通还没有覆盖到的地区,助力便携式自行 车将变得越来越流行实用环保时尚。


图11为一种滑行折叠发明在骑行时的结构位置示意12为一种滑行折叠发明在推行时半折叠式的示意13为一种滑行折叠发明全折叠时的示意21为一种直接折叠发明在骑行时的结构位置示意22为一种直接折叠发明在推行时半折叠式的示意23为一种直接折叠发明全折叠时的示意31为一种伸缩折叠发明在骑行时的结构位置示意32为一种伸缩折叠发明在推行时半折叠式的示意33为一种伸缩折叠发明全折叠时的示意41为一种直接斜折叠发明在骑行时的结构位置示意42为一种直接斜折叠发明在推行时半折叠式的示意43为一种直接斜折叠发明全折叠时的示意11中1,车把2,车前横杆3,曲柄链轮4,座管5,鞍座6,座杆7,端头铰链8,电 池盒9,端头铰链10,车后横杆架11,车后轮12,车架控制杆或避震器13,端头铰链14,滑套 插销15,端头铰链16,前轮或者电动轮17,刹车18,端头滑套19,车架前管20,车把杆21,车 拐22,电动控制器图21中1,车把2,车前横杆3,曲柄链轮4,座管5,鞍座6,座杆7,端头铰链8,端 头铰链9,车后横杆架10,电池盒11,车后轮12,车后货架13,车拐14,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 器15,端头铰链16,端头铰链17,端头铰链18,车前控制杆19,扎带20,电动控制器21,前轮或者电动轮22,刹车23,端头铰链24,端头铰链25,车前篮26,车架前管27,车把杆图31中1,车把2,车前横杆3,曲柄链轮4,座管5,鞍座6,座杆7,端头铰链8,电 池盒9,端头铰链10,车后横杆架11,车后轮12,车架控制杆或避震器13,端头铰链14,滑套 插销15,端头铰链16,前轮或者电动轮17,刹车18,端头滑套19,车架前管20,车把杆21,车 拐22,端头铰链,23,车尾控制杆24,端头铰链25,车尾杆26,弹性支撑链滚27,电动控制器图41中1,车把2,车前横杆3,曲柄链轮4,座管5,鞍座6,座杆7,端头铰链8,端 头铰链9,车后横杆架10,电池盒11,车后轮12,车后货架13,车拐14,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 器15,端头铰链16,端头铰链17,端头铰链18,车前控制杆19,扎带20,电动控制器21,前轮 或者电动轮22,刹车23,端头铰链24,端头铰链25,车前篮26,车架前管27,车把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1图12图13所示,滑行折叠自行车,主要包括2车前横杆、3曲柄链轮、5鞍 座、10车后横杆架、11车后轮、16前轮或者电动轮、19车架前管和12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 器。2车前横杆前面与18端头滑套固定连接,19车架前管与18端头滑套固定角度滑动套 接,2车前横杆后面13端头铰链活动连接,与15端头铰链固定连接,13端头铰链与10车后 横杆架固定连接;15端头铰链与12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器活动连接,12车架控制杆或者避 震器与7端头铰链活动连接,7端头铰链与4座管固定连接,4座管与9端头铰链固定连接, 9端头铰链与10车后横杆架活动连接,7,9,13,15形成的四个活动连接处形成平行四边形, 车架控制杆12、座管4、车后横杆架10、车前横杆2四个工件相互连接端同步转动来控制或 固定整个车架折叠和展开形状,如图12和图13所示。座杆6通过座管4底部向下伸后与 车后横杆架10的卡口以及端头铰链7与车后横杆架10的卡口做前后固定,可控制平行四 边形控制架和四个联接角度并固定。避震功能通过12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器的伸缩和2 车前横杆后面13端头铰链活动连接处向下转动来实现,随着2车前横杆提起,18端头滑套 往上移动,平行四边形控制整个车架折叠成图12骑行状,180度转动1车把并下压就变成完 全这叠状如图13,后端还可以通过21车拐骑行时停靠,推行时停靠和同后拐起,全折叠时 站立,全折叠式整体车把1离地高度不超过成人手心到脚踝距离,骑行时,车架前管19和座 管4平行,16前轮、1车把、3曲柄链轮、5鞍座和11车后轮五个节点位置成合理比例分布, 配置电动时电池盒8位于车后横杆架10后面内部,车把1安装电动控制柄,电动控制器1 位于车前横杆2内部,前叉位置安装电动前轮16,如图11所示。推行半折叠或全折叠时成 斜的h型(半折叠)或n型(全折叠),随着车前横杆2向上提起并沿车架前管19向上滑 行,整车和方向把重心在前后轮之间。车架前管19与端头滑套18连接处的卡槽和卡销即 滑套插销14在车架前管19底部或顶部位置控制或固定联接,防止端头滑套18上下滑动。 配置安装16电动轮和12避震器后,使得此种小轮自行车助力骑行的速度,舒适度与大轮电 动自行车相近。骑行代步时,状况如图11所示,需要半折叠时,只要单手松开14滑套插销 按单箭头方向用力抬起2车前横杆到顶(同样展开时,只要单手松开14滑套插销按单箭头 方向用力下压2车前横杆到底),压下座杆既可折叠成图12所示状况,需要全折叠时,只要 松开1车把紧固件,将车把按箭头方向压下转动180度既可折叠成图13所示状况。如图21图22图23所示,直接折叠自行车主要包括2车前横杆、3曲柄链轮、5鞍 座、9车后横杆架、11车后轮、21前轮或电动轮、26车架前管、14车架控制杆和18车前控制杆。端头铰链15与车后横杆架9固定连接,与车前控制杆18活动角度连接,车前控制杆18 与端头铰链23活动连接,端头铰链23与车架前管26固定连接。车前控制杆18、车架前管 26、车前横杆2、车后横杆架9四个工件相互连接端同步转动来控制车架前面部分的折叠和 展开。2车前横杆与车后横杆架9之间通过铰链在同一平面内转动活动连接,2车前横杆前 面与24端头铰链活动角度连接,26车架前管与24端头铰链固定连接,2车前横杆与后面16 端头铰链活动连接,与17端头铰链固定连接,15端头铰链与10车后横杆架固定连接;17端 头铰链与14车架控制杆或避震器活动连接,14车架控制杆或避震器与7端头铰链活动连 接,7端头铰链与4座管固定连接,4座管与8端头铰链固定连接,8端头铰链与10车后横 杆架活动角度连接,7,8,14,16,17形成四个活动连接处形成四边形架,车架控制杆14、座 管4、车后横杆架9、车前横杆2四个工件相互连接端同步转动来控制车架后面部分折叠和 展开形状,如图22和图23所示。座杆6通过座管4底部向下伸后与车后横杆架9的卡口 以及端头铰链7与车后横杆架9的卡口做前后固定,可控制后面四边形架和四个联接角度 或固定,同时也固定车架前面部分四边形的折叠状态。避震功能通过14车架控制杆或避震 器的伸缩和2车前横杆后面16端头铰链活动连接处向下转动来实现,随着19轧带提起,四 边形架控制车架后面部分折叠成图22骑行状,180度转动1车把并下压就变成完全这叠状 如图23,后端还可以通过13车拐骑行时停靠,推行时停靠和向后拐起,全折叠时停靠站立。 全折叠式整体车把1离地高度不超过60cm,不超过成人手心到脚踝距离,骑行时,车架前管 19和座管4平行,16前轮、1车把、3曲柄链轮、5鞍座和11车后轮五个节点位置成台理比例 分布,电动配置状态时电池盒10位于车后横杆架9后面内部,车把配置电动控制柄,电动控 制器20位于车前横杆2内部,前叉位置可安装电动前轮21,如图21所示。折叠时成斜的w 型,曲柄链轮3在前轮后轮之间上方,车前横杆2向上提起与前后弯曲,整车和方向把重心 在前后轮之间,如图22和图23所示。配置安装21电动轮和14避震器后,使得此种小轮自 行车助力骑行的速度,舒适度与大轮电动自行车相近。骑行代步时,如图21所示,需要半折 叠时,只要提起座杆往前推鞍座既可折叠成图(同样展开时,只要提起座杆往后推鞍座既 可)22所示,需要全折叠时,只要松开1车把紧固件,将车把按箭头方向压下转动180度既 可折叠成图23所示状况。 如图31图32图33所示,滑行折叠自行车,主要包括2车前横杆、3曲柄链轮、5鞍 座、10车后横杆架、11车后轮、16前轮或者电动轮、19车架前管和12车架控制杆或避震器。 2车前横杆前面与18端头滑套固定连接,19车架前管与18端头滑套固定角度滑动套接,2 车前横杆后面13端头铰链活动连接,与15端头铰链固定连接,13端头铰链与10车后横杆 架固定连接;15端头铰链与12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器活动连接,12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器 与7端头铰链活动连接,7端头铰链与4座管固定连接,4座管与9端头铰链固定连接,9端 头铰链与10车后横杆架活动连接,7,9,13,15形成的四个活动连接处形成平行四边形,车 架控制杆12、座管4、车后横杆架10、车前横杆2四个工件相互连接端同步转动来控制或固 定整个车架折叠和展开形状,如图32和图33所示。座杆6通过座管4底部向下伸后与车 后横杆架10的卡口以及端头铰链7与车后横杆架10的卡口做前后固定,可控制平行四边 形控制架和四个联接角度并固定。避震功能通过12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器的伸缩和2车 前横杆后面13端头铰链活动连接处向下转动来实现,25车尾杆可通过座管尾部23车尾控 制杆来控制与车后横杆架的套接伸缩与固定,链条通过26弹性支撑链滚拉直,电动车电池盒8位于车后横杆架10的下面,随着2车前横杆提起,18端头滑套往上移动,平行四边形控 制整个车架折叠成图32骑行状,180度转动1车把并下压就变成完全这叠状如图33,后端 还可以通过21车拐骑行时停靠,推行时停靠和向后拐起,全折叠时停靠站立,全折叠式整 体车把1离地高度不超过60cm,不超过成人手心到脚踝距离,骑行时,车架前管19和座管4 平行,16前轮、1车把、3曲柄链轮、5鞍座和11车后轮五个节点位置成合理比例分布,配置 电动时电池盒8位于车后横杆架10后面内部,车把1安装电动控制柄,电动控制器1位于 车前横杆2内部,前叉位置安装电动前轮16,如图31所示。推行半折叠或全折叠时成斜的 h型(半折叠)或n型(全折叠),随着车前横杆2向上提起并沿车架前管19向上滑行,整 车和方向把重心在前后轮之间。车架前管19与端头滑套18连接处的卡槽和卡销即滑套插 销14在车架前管19底部或顶部位置控制或固定联接,防止端头滑套18上下滑动。配置安 装16电动轮和12避震器后,使得此种小轮自行车助力骑行的速度,舒适度与大轮电动自行 车相近。骑行代步时,状况如图31所示,需要半折叠时,只要单手松开14滑套插销按单箭 头方向用力抬起2车前横杆到顶(同样展开时,只要单手松开14滑套插销按单箭头方向用 力下压2车前横杆到底),压下座杆既可折叠成图32所示状况,需要全折叠时,只要松开1 车把紧固件,将车把按箭头方向压下转动180度既可折叠成图33所示状况。
如图41图42图43所示,直接折叠自行车主要包括2车前横杆、3曲柄链轮、5鞍 座、9车后横杆架、11车后轮、21前轮或电动轮、26车架前管、14车架控制杆和18车前控制 杆。端头铰链15与车后横杆架9固定连接,与车前控制杆18活动斜角度连接,车前控制杆 18与端头铰链23活动连接,端头铰链23与车架前管26固定连接。车前控制杆18、车架前 管26、车前横杆2、车后横杆架9四个工件相互连接端同步转动来控制车架前面部分的折叠 和展开。2车前横杆与车后横杆架9之间通过铰链在非同一平面斜角度转动连接,2车前横 杆前面与24端头铰链活动角度连接,26车架前管与24端头铰链固定角度可滑动的联接,通 过松动或紧固端头铰链24沿26车架前管的微小移动来调节前后轮的折叠程度,可根据推 行的便利性和携带方式的频率自由调节,2车前横杆与后面16端头铰链斜角度活动连接, 与17端头铰链固定连接,15端头铰链与10车后横杆架固定连接;17端头铰链与14车架控 制杆或避震器斜角度活动连接,14车架控制杆或避震器与7端头铰链活动连接,7端头铰链 与4座管固定角度连接可调节松紧活动沿4座管滑动或固定,4座管与8端头铰链固定连 接,8端头铰链与10车后横杆架活动角度连接,7,8,14,16,17形成四个活动连接处形成四 边形架,车架控制杆14、座管4、车后横杆架9、车前横杆2四个工件相互连接端同步转动来 控制车架后面部分折叠和展开形状,如图22和图23所示。座杆6通过座管4底部向下伸 后与车后横杆架9的卡口以及端头铰链7与车后横杆架9的卡口做前后固定,可控制后面 四边形架和四个联接角度或固定,同时也固定车架前面部分四边形的折叠状态。避震功能 通过14车架控制杆或避震器的伸缩和2车前横杆后面16端头铰链活动连接处向下转动来 实现,随着19轧带提起,四边形架控制车架后面部分折叠成图22骑行状,180度转动1车把 并下压就变成完全这叠状如图23,后端还可以通过13车拐骑行时停靠,推行时停靠和向后 拐起,全折叠时停靠站立。全折叠式整体车把1离地高度不超过60cm,不超过成人手心到脚 踝距离,骑行时,车架前管19和座管4平行,16前轮、1车把、3曲柄链轮、5鞍座和11车后 轮五个节点位置成合理比例分布,电动配置状态时电池盒10位于车后横杆架9后面内部, 车把配置电动控制柄,电动控制器20位于车前横杆2内部,前叉位置可安装电动前轮21,如图21所示。折叠时成斜的w型,曲柄链轮3在前轮后轮之间上方,车前横杆2向上提起与 前后弯曲,整车和方向把重心在前后轮之间,如图42和图43所示,推行时前后轮折叠不重 合推行比较方便,携带时前后轮折叠重合比较占地体积更加小,便于携带或放入狭小空间, 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配置安装21电动轮和14避震器后,使得此种小轮自行车助力骑行 的速度,舒适度与大轮电动自行车相近。骑行代步时,如图41所示需要半折叠时,只要提起 座杆往前推鞍座既可折叠成图(同样展开时,只要提起座杆往后推鞍座既可)42所示,需要 全折叠时,只要松开1车把紧固件,将车把按箭头方向压下转动180度既可折叠成图43所 示状况。
权利要求
一种,其特征在于产品的车架外观和四边形控制车架方式,电动状态时电池盒8位于车后横杆架10后面内部,推行半折叠或全折叠时,车前横杆2向上提起与前后弯曲成斜的门型或h型(半折叠)或n型(全折叠),并沿车架前管19向上滑行,车架前管19与端头滑套18连接处的卡槽和卡销即滑套插销14在车架前管19底部或顶部位置控制或固定联接,防止端头滑套18上下滑动,如图11所示。
2.一种,其特征在于产品的车架外观和非滑动的直接折叠方式,折叠时,车前控制杆 18、车架前管26、车前横杆2、车后横杆架9四个工件相互连接端同步转动来控制车架前面 部分的折叠和展开,7,8,14,16,17形成四个活动连接处形成四边形架,车架控制杆14、座 管4、车后横杆架9、车前横杆2四个工件相互连接端同步转动来控制车架后面部分折叠和 展开形状,座管4的固定端头铰链7卡住车后横杆架10,同时座杆6通过座管4向下伸出并 卡住车后横杆架10可控制四边形控制架和四个联接角度并固定,电动状态时电池盒8位于 车后横杆架10后面内部,外观呈w型如图21。
3.一种,其特征在于产品车架外观和后架可伸缩的折叠方式,折叠时,车前横杆2向 上提起与前后弯曲成斜的h型(半折叠)或n型(全折叠),并沿车架前管19向上滑行,车 架前管19与端头滑套18连接处的卡槽和卡销即滑套插销14在车架前管19底部或顶部位 置控制或固定联接,防止端头滑套18上下滑动,25车尾杆可通过座管尾部23车尾控制杆控 制与车后横杆架10的套接伸缩与固定,链条通过26弹簧支撑链滚拉直,电动车电池盒8位 于车后横杆架10下面,外观如图31。
4.一种,其特征在于产品的车架外观和非滑动的直接斜折叠方式,折叠时,车前控制 杆18、车架前管26、车前横杆2、车后横杆架9四个工件相互连接端同步转动来控制车架前 面部分的折叠和展开,7,8,14,16,17形成四个活动连接处形成四边形架,车架控制杆14、 座管4、车后横杆架9、车前横杆2四个工件相互连接端同步转动来控制车架后面部分折叠 和展开形状,2车前横杆与车后横杆架9之间通过铰链非同一平面斜角度转动连接,按照喜 好和和各种方式使用频率需要通过松紧端头铰链24沿26车架前管的微小移动来调节前后 轮每次推行和全折叠的折叠程度,座管4的固定端头铰链7卡住车后横杆架10,同时座杆6 通过座管4向下伸出并卡住车后横杆架10可控制四边形控制架和四个联接角度并固定,电 动状态时电池盒8位于车后横杆架10后面内部,外观呈w型如图41。
5.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骑行时,车架前管9和座管4平行,16 前轮、1车把、3曲柄链轮、5鞍座和11车后轮五个节点位置成合理比例分布,整车和方向把 重心在前后轮之间,车把上可配电动控制柄,电动控制器1位于车前横杆2内部,前叉位置 可安装电动前轮16,车前横杆2上配有扎带供车子折叠时固定,不用扶立,车架前管上可配 置方便拆卸的车前篮,车后横杆架和后轮上可配置方便拆卸的车后货架如图。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车架控制杆12、座管4、车后横杆架10、 车前横杆2四个工件相互连接端同步转动来控制或固定整个车架折叠和展开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折叠时,座管4的固定端头铰链7卡住车后 横杆架10,同时座杆6通过座管4向下伸出并卡住车后横杆架10可控制平行四边形控制架 和四个联接角度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车架控制杆12上采用避震器,用于整 车避振,避震功能通过12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器的伸缩和2车前横杆后面13端头铰链活动连接处向下转动来实现。
9.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使用停车车拐21可立稳,分骑行状态 停靠,推行活动状态和推行停靠状态三种,可以相互切换,如图所示。
全文摘要
四种超轻超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主要包括车前横杆、曲柄链轮、鞍座、车后横杆架、车后轮、前轮或者电动轮、车架前管、车架控制杆或避震器。车前横杆前面与车架前管通过滑套固定角度连接,车前横杆后面两个端头铰链与车后横杆架,座管,车架控制杆或者避震器活动连接,四个活动连接处形成四边形控制整个车架折叠,并通过座杆底部向下伸后与车后横杆架卡口整体固定。此小轮(8-12寸)自行车骑行时速度和舒适度与大轮自行车相近,折叠方法简单快速轻松,骑行舒适,折叠后推行体积小,也易控,携带也特别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制造简单,实用性超强。
文档编号B62K15/00GK101973340SQ20101051203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8日
发明者张胜祥 申请人:张胜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