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31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目前所流行的滑板车,是在一承载板前后均设有一轮体,并设有一方向把手以控 制前轮的方向,承载板供使用者单脚站立,利用另一只脚在地面推动形成动力而滑行。靠单 脚蹬地滑行,速度较低,滑板车的动力也不连续。而且该种滑板车滑行方式单一,仅为这一 种。不能很好的起到娱乐、健身的效果。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8年12月24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200810137988. 0 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滑板车,其包括有轮子、滑板座、把手杆和设在把手杆上的把手。 该类滑板车即为常见的脚踏式滑板车,滑行方式需要人不时的脚踏地面前行。近几年又逐渐流行另外一种结构、滑行方式的滑板车。前后轮均与滑板本体转动 连接,滑板本体或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或采用2片式结构连接转动结构,以实现滑板的可相 对扭动。借助人力在踏板上的来回扭动产生向前的驱动力滑行。该类滑板车以及滑行方式 无需人在脚踏滑行,不用接触地面就可持续向前滑行,滑行速度、滑行的持续性都较前一种 滑板车有明显改进。娱乐和健身效果更好。但该类滑板由于技术要求高,对玩家的协调性、 平衡感要求很高,而且在滑行的过程中方向全靠脚上的感觉来控制。对于初学者而言难度 非常大,在初学滑行过程中由于平衡很难掌握、方向不易控制,十分容易跌倒、摔伤,或无法 控制方向发生碰撞,伤到自己或他人。反而给玩家或他人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 06. 03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CN200820188932. 3的实 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滑板车,包括左、右滑板和左、右滑板之间的套管,所述套管两端分 别插装在所述左、右滑板的套管槽内,所述套管中还设有贯穿其中的弹性扭转钢片,所述弹 性扭转钢片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套管槽内将所述左、右滑板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扭转 钢片将左、右滑板连接,随着人体对左、右滑板施力的不同,左、右滑板可以实现相对扭动, 从而提高了滑板车控制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该类滑板车即为扭动前行方式的滑板车。存在 的问题就是平衡难以掌握,方向不易控制,安全性不高,对初学者而言十分容易伤到自己或 他人。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滑板车。不仅满足滑 行方式的多样性、可选择性,而且每个滑行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滑板车的平衡和方向,使安全 性得到充分保证。即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又最大限度的保证玩家的安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良的滑板车,包括踏板、扶手组件、安 装在所述踏板上的前滑轮和后滑轮,所述前滑轮和后滑轮与所述踏板可相对转动的连接, 所述踏板与所述前滑轮和后滑轮连接的区域可相对扭动;所述扶手组件与所述踏板可拆卸 的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踏板的可相对扭动区域上。
3[0008]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前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的前 滑轮分别设于所述滑板中心线的两侧,且它们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两个所述的前滑轮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踏板的宽度,外露于所述踏板之外,所述 联动机构与所述踏板可转动的连接;两个所述的前滑轮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踏板的宽度,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 踏板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踏板活动连接的连接轴,套于所述连接轴上的复位弹 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于所述前滑轮和踏板,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踏 板可转动连接;所述踏板设有通孔,所述连接轴活动的穿于所述通孔,在所述通孔两侧的连接轴 上分别套有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 顶靠于所述前滑轮和踏板;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杆,所述扶手杆与所述踏板之间相倾斜形成夹角;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踏板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扶 手杆与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踏板的底部安装有一扭转轴,所述扭转轴衔接所述踏板的可相对扭动区域, 且位于所述踏板的中心线上;所述前滑轮的数量为1个;所述前滑轮和后滑轮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的前滑轮和两个所述的后滑轮分 别设于所述踏板中心线的两侧,且它们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所述后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的后滑轮分别设于所述踏板中心线的两侧, 且它们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采用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将前滑轮和后滑轮设计为与 踏板可转动连接的结构,直接与踏板连接。同时将踏板设计为与前滑轮、后滑轮连接的区域 可相对转动的结构,以实现扭动滑行的方式。同时,为了保证该类滑行方式的安全性,在踏 板上设置扶手组件,并将扶手组件设置在踏板的可相对转动的区域上。设在该区域的扶手 组件,玩家在扭动滑行的时候不仅可以手扶掌握平衡,而且可以通过手动摆动扶手组件继 而控制与扶手组件连接的区域的相对扭动,实现对滑板车方向的手动控制。相比目前的用 脚来控制滑行方向而言,手动控制滑行方向更加容易,也更符合人的控制操作习惯。特别适 用于初学者,不仅可以掌握平衡减少摔倒次数,而且在滑行中方向更易控制,避免碰撞的发 生,减少受伤机率。(2)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滑板车在扭动滑行以及脚踏滑行过程中的平 衡,将前滑轮的数量设为2个,位于滑板车中心线的两侧,与后滑轮形成三角稳定结构,稳 定性、平衡性明显提高,方向的控制也因此得到提高。更进一步保证滑行的安全。(3)将两 个前滑轮的间距增大,大于踏板宽度外露于踏板之外,更进一步提高滑板的稳定性、平衡性 和方向的可控制性,提高滑行的安全。(4)扶手杆与踏板之行倾斜形成夹角的设计,相比直 立与踏板上的设计,更为符合人在滑行时的操作习惯,操作更为舒适、舒畅。也相应的提高 了滑板平衡以及方向的易操作、易控制性能。(5)在滑板底部设置的扭转轴,连接踏板的可 相对扭动区域,为踏板的扭动提供基准方向,使踏板扭动力大小、以及方向更容易控制,从 而保证扭动滑行时的稳定性。提高滑行时的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的部件拆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扶手组件的部件拆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踏板与前滑轮、联动机构连接的部件拆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下踏板与前滑轮、联动机构连接的部件拆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扶手组件拆卸下来之后,滑板车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良的滑板车,包括踏板、扶手组件、 安装在所述踏板上的前滑轮1和后滑轮2,所述前滑轮1和后滑轮2与所述踏板可相对转动 的连接,所述踏板与所述前滑轮1和后滑轮2连接的区域可相对扭动;所述扶手组件与所述 踏板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踏板的可相对扭动区域上。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前滑轮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 的前滑轮1分别设于所述踏板中心线的两侧,且它们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中,两个所述的前滑轮1之间的间距大于所 述踏板的宽度,外露于所述踏板之外,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踏板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联动机 构包括与所述踏板活动连接的连接轴4,套于所述连接轴4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 两端分别顶靠于所述前滑轮1和踏板,所述连接轴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踏板可转动连接。所 述踏板设有通孔a,所述连接轴4活动的穿于所述通孔a,在所述通孔a两侧的连接轴4上 分别套有第一复位弹簧51和第二复位弹簧52,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1和第二复位弹簧52的 两端分别顶靠于所述前滑轮1和踏板。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中,两个所述的前滑轮1之间的间距小于或 等于所述踏板的宽度,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踏板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所述 踏板活动连接的连接轴4,套于所述连接轴4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 于所述前滑轮1和踏板,所述连接轴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踏板可转动连接。所述踏板设有 通孔a,所述连接轴4活动的穿于所述通孔a,在所述通孔a两侧的连接轴4上分别套有第 一复位弹簧51和第二复位弹簧52,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1和第二复位弹簧52的两端分别顶 靠于所述前滑轮1和踏板。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杆6,所述扶手杆 6与所述踏板之间相倾斜形成夹角。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与所述踏 板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杆6与所述连接杆7活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踏板的底部安装有一扭转轴8,所述 扭转轴8衔接所述踏板的可相对扭动区域,且位于所述踏板的中心线上。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前滑轮1的数量为1个。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前滑轮1和后滑轮2的数量均为两 个,两个所述的前滑轮1和两个所述的后滑轮2分别设于所述踏板中心线的两侧,且它们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后滑轮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 的后滑轮2分别设于所述踏板中心线的两侧,且它们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5提供的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加以描述和支持。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板车的立体结构图。踏板包括前踏板31 和后踏板32。前踏板31和后踏板32之间通过4个螺栓紧固连接。便于日后出现故障时变 为维修更换。当然,前踏板31和后踏板32也可做成一体结构。前滑板1为2个,均可转动 的连接在前踏板31上,可相对前踏板31转动。从图1可以看出,两个前滑轮1的间距大于 前踏板31的宽度,外露在前踏板31之外,间距增大之后可以更好的防止滑板车滑行时的左 右倾斜、平衡更易掌握。后轮换2为1个,安装在后踏板32的后端,与前踏板31上的2个 前滑轮1形成三角稳定结构,更利于滑板车滑行稳定,平衡。在前踏板31与后踏板32之间 安装一个扭转轴8,扭转轴8位于前踏板31与后踏板32的中心线上,并将前踏板31与后踏 板32的可转动区域衔接起来。当扭动滑行时,前踏板31与后踏板32相对扭动,扭转轴8 起到为前踏板31和后踏板32的扭动提供基准方向,使前踏板31与后踏板32扭动力大小、 以及方向更容易控制,从而保证扭动滑行时的稳定性。提高滑行时的安全性。为了增加玩 家滑行时与踏板的接触摩擦力,在后踏板32上设置两个摩擦垫33。如图2、图3所示,扶手组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前踏板31上。扶手组件包括扶手 杆6和连接杆7,所述扶手杆6与连接杆7相活动套接,并通过一个卡箍扳手10定位。连接 杆7则通过一个卡件11和螺栓12的连接可拆卸的固定在前踏板31上。扶手杆6可调节 与连接杆7的高低位置,并由卡箍扳手10定位,实现高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身 高玩家的使用。同时,扶手杆6与前踏板31之间形成夹角,倾斜的设计更为适合人的操作 习惯,提高操控的舒适性、准确性。如图6所示,扶手组件拆卸下来之后,玩家可以直接当做扭扭板玩。拆卸时将连接 杆7上的卡件11的螺栓12拧下来,取下卡件11,即可将连接杆7以及扶手杆6整个取下。如图4、图5所示,2个前滑轮1与前踏板31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联动机构包 括连接轴4,前踏板31的底部设有通孔a,连接轴4穿于通孔a中,可在通孔a中来回移动, 连接轴4位于通孔a的两端套有第一复位弹簧51和第二复位弹簧52,第一复位弹簧51和 第二复位弹簧52的两端分别顶靠于前踏板31和前滑轮1。同时,连接轴4的两端还与前踏 板31分别通过一个转动连接件13转动连接,前踏板31上开有通孔,螺栓14穿过通孔与转 动连接件13的一端连接,转动连接件13的另一端则于连接轴4的一端连接。在实际滑行 时,滑板因两个前滑轮1的左右摆动而左转或右转。当两个前滑轮一同左或右摆动时,连接 轴4会相应的在通孔a中移动,位于两侧第一复位弹簧51和第二复位弹簧52其中一个会被 压缩,往回转向时,被压缩的复位弹簧释放弹性压缩量,对回转提供助力,使转动灵活轻便、 省力,更加容易控制。在连接轴4移动的同时,连接轴4两端通过转动连接13相对前踏板 1转动,实现方向的控制。人在玩时,除了通过脚来扭动前踏板1的区域控制两个前滑轮1 的角度、方向之外,特别是对于新手而言,也可通过手动操作扶手机构中的扶手杆6,左右摆 动扶手杆6继而控制与扶手组件连接的前踏板31的相对扭动,实现对滑板车方向的手动控 制。相比目前的用脚来控制滑行方向而言,手动控制滑行方向更加容易,也更符合人的控制 操作习惯。特别适用于初学者,不仅可以掌握平衡减少摔倒次数,而且在滑行中方向更易控制,避免碰撞的发生,减少受伤机率。除了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方案之外,前滑轮的数量可以只设置1个,与前踏板 31可转动连接。相比2个前滑轮1的设置,虽稳定性有所下降,但一个前滑轮1 一是节省了 生产成本,相比2个前滑轮1的设计滑行速度相对较快一些,更为适用有了一定基础的玩家 使用。另外一种改动,是在2个前滑轮的基础上,将后滑轮2设计为2个,前后滑轮均设 计为2个。这种结构稳定性最好,操控性也最好,滑行的速度也相比前后轮都为1个的结构 要慢,最适合初学者或儿童玩家、老年朋友使用。
权利要求一种改良的滑板车,包括踏板、扶手组件、安装在所述踏板上的前滑轮(1)和后滑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滑轮(1)和后滑轮(2)与所述踏板可相对转动的连接,所述踏板与所述前滑轮(1)和后滑轮(2)连接的区域可相对扭动;所述扶手组件与所述踏板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踏板的可相对扭动区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滑轮(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 述的前滑轮(1)分别设于所述踏板中心线的两侧,且它们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前滑轮(1)之间的间距大 于所述踏板的宽度,外露于所述踏板之外,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踏板可转动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前滑轮(1)之间的间距小 于或等于所述踏板的宽度,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踏板可转动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踏板活 动连接的连接轴(4),套于所述连接轴(4)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于 所述前滑轮(1)和踏板,所述连接轴(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踏板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设有通孔(a),所述连接轴 (4)活动的穿于所述通孔(a),在所述通孔(a)两侧的连接轴(4)上分别套有第一复位弹簧 (51)和第二复位弹簧(52),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1)和第二复位弹簧(52)的两端分别顶靠 于所述前滑轮(1)和踏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杆(6),所述扶 手杆(6)与所述踏板之间相倾斜形成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连接杆(7),所述 连接杆(7)与所述踏板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杆(6)与所述连接杆(7)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的底部安装有一扭转轴(8), 所述扭转轴(8)衔接所述踏板的可相对扭动区域,且位于所述踏板的中心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滑轮(1)的数量为1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滑轮(1)和后滑轮(2)的数量 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的前滑轮(1)和两个所述的后滑轮(2)分别设于所述踏板中心线的两 侧,且它们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滑轮(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 所述的后滑轮(2)分别设于所述踏板中心线的两侧,且它们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滑板车,包括踏板、扶手组件、前滑轮和后滑轮,前滑轮和后滑轮与踏板可相对转动的连接,踏板与前滑轮和后滑轮连接的区域可相对扭动;扶手组件与所述踏板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且位于踏板的可相对扭动区域上。本实用新型将前后滑轮设计为与踏板可转动连接的结构,直接与踏板连接。同时将踏板设计为与前滑轮、后滑轮连接的区域可相对转动的结构,实现扭动滑行的方式。同时,为了保证该类滑行方式的安全性,在踏板上设置扶手组件,并将扶手组件设置在踏板的可相对转动的区域上。玩家在扭动滑行的时候不仅可以手扶掌握平衡,而且可以通过手动摆动扶手组件继而控制与扶手组件连接的区域的相对扭动,实现对滑板车方向的手动控制。
文档编号B62K17/00GK201633855SQ201020116170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日
发明者龚林海 申请人:美尔顿车业(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