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30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箱式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巧、方便、适合携带的箱式折叠车。
背景技术
随着都市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如城 铁、公交车时适合携带,在换乘等短距离间行驶的车辆,因此在箱式三轮车(专利号 ZL98248138. 1)、箱式折叠车(专利号ZL200620175391. 1)基础上结合伸缩式箱形折叠车 (专利号200720181353. 1)、箱形伸缩式折叠车(专利号200720310059. 6)和参考手提箱 式两轮折叠车(200820207336. 5),通过对箱式伸缩折叠车(专利号=200820114982. 7)、箱 式折叠车(专利号20092027896. 1)的分析,进一步简化折叠操作步骤,形成结构更为简 单、折叠方便快捷的箱式折叠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折叠方便快捷,各个零部件间易于互换和扩展,满足人 们不同用途的箱式折叠车,它是这样实现的,主要是由前轮架、车架、后轮架、车把、车座、脚 踏板、动力组件、车轮及附件组成,它的车架为箱子形状或呈三叉形,前后端均设有轴座,由 纵向直管或弯成U形的管、板前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为一体的前轮架,后端铰接在车架 前端轴座上,后轮架铰接在车架后端轴座上,车座后端铰接在车座支撑杆上,车座支撑杆另 一端则铰接车架前端轴座上,车把下端与前轮架上端铰接,通过这些部件相互间的转动,实 现从车到箱或箱到车的两种形状的方便转换,转动前轮架、车座、车把并锁定,成为供人驾 驶或骑行的代步工具,收缩合上为箱子形状可提,利用露出箱体的手柄和车轮推、拉行走。箱子形状的车架纵向开有前轮架通过的槽,后端两侧开有安放后轮的槽,前上方 开有安置脚的脚踏板槽,车座为马鞍形状,车架上端开有安放车座形状的槽,开有安放车座 立管槽,前端空余空间为电池盒,而三叉形的车架,前端空余空间和其梁中空间为电池盒。车座的锁定是在车座支撑杆立管壁上开有孔,将一段横管中间穿有两个销轴,销 轴末端有弹簧,有手柄伸出横管上面开有槽,前端伸出横管形成手柄滑销,两组手柄滑销的 横管分别固定在车座支架,手柄滑销为一段横管中间穿有两个销轴,中间有弹簧,销轴上有 手柄伸出横管上面开有槽,同理用另一组滑销滑入车架上孔中阻止车座支架的转动,转动 车座、车座支撑杆受弹簧推力作用销轴分别滑入车座、车架孔中阻止车架、车座、车座支架 间的转动,也可在车座支撑杆中部再铰接一根支撑杆如X形,下端设有手柄滑销,上端挖一 段与车座下端销子相配的弧形槽,转动车座支撑杆,再转车座支撑杆的支撑杆滑销滑入车 架上的孔中,支撑杆另一端弧形槽卡住销子;对于箱形车座,后部设有轴座,将靠背架下端 与其铰接成为座椅,采用靠背架与车座联动开、合,是将车座支撑杆中部铰接的支撑杆,两 端通过钢缆连接在靠背上,车架中部设有一个托座,车座下端有一销子,当转动打开靠背 架,通过钢缆拉动支撑杆转动,上端弧形槽滑入车座上的销子,下端滑入车架上的托板,将 座椅升起,反之合上。[0006]车把是由横把、支撑杆组成,横把为横置的车把手管中部连接立管呈T形状,立管 上套有螺母组成,横把立管插入支撑杆立管中,通过横把立管上套的螺母与支撑杆上端丝 扣旋紧防止两者松动,支撑杆下端矩形片顶端开有轴孔与前叉上端铰接,且开口宽度要超 过前轮架立管处轴盖直径,通过销子插入前轮架前叉立管中实现锁定。脚踏板下有一圆管,圆管另一端与前轮架梁的竖杆上U轴座铰接,通过拉伸弹簧 实现脚踏板处于横向或纵向位置上,可在脚踏板下端铰接控制踏板。为扩展车长度,在车架后端分别连接两个竖向的轴座,与后轮架支撑杆一端铰接, 后轮架支撑杆另一端有轴座装有车轮,其车后轮架绕竖向的轴座横向翻转,其上设有挡块, 横向转动后轮架到前端或后端时,挡块阻止后轮架转动并锁定,采用后轮架转动增加后轮 的轴距和轮距,提高车的稳定性、安全性。在车架中间设有立管,将车座支架立管插入车架立管中,车架立管壁上开有E形 轨迹槽孔,车座支架立管壁上开有一字槽孔,中间穿有销轴,两端与拉杆相接,拉杆穿过车 座支架上端设有轴套并用弹簧顶住,另一端接有手柄,当销轴移到竖向和水平槽接口处时, 受弹簧的推力将销轴滑入水平槽中时就阻止车座支架滑动,推动手柄将销轴推往另一侧则 车座支架立管可沿着车架立管滑动,另一方式是将车架立管底端封闭,车座支架立管下端 有密封圈插入到车架立管中形成活塞,再将车架立管顶端封闭,车架立管内部分成两部分 腔体,将车架立管两端用管道相连,管道中部安置一个旋转阀门,形成一个液(如油)或气 缸体,当转动旋转阀门手柄,使得管路接通,滑动车座支架,再转动阀门开关阻断管路,将车 架立管腔体内液或气则分成两部分,受到外力时车座支架活塞两边形成压力差保持车座高 度,在车架立管、车座支架立管内部装有弹簧,增加车座上升力量,方便使用者调整车座高 度。车架后端上固定车连接件,其形状为有一段立管固定在车架后端,上面开有与前 轮架轮轴尺寸相同横向的槽,将一辆箱式折叠车前轮架车轮轴落入前一辆箱式折叠车车架 后端的连接件槽中,再将控制线路连接即可,槽可为三个高度,分别是前一辆箱式折叠车的 后轮和后一辆箱式折叠车的前轮处地一样高、前轮高于后轮和后轮高于前轮。一个后轮的后轮架铰接车架后端组成两轮车,车架由两个纵向平行的板用横向 的板、管连接所构成箱子形状,车架前、后端有铰接孔,由管、板弯成U形,开口端接有横向 圆管,底端与转向立管连接,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构成前轮架,其与后轮架分别铰接在车架 前、后端,两个圆管形的脚踏板分别铰接在车架前下端两侧面的两个轴座上,位于车架下 端侧面可横向转动。采用轮毂式电机,既电动机安装在轮毂位置上驱动,将箱形的车座内部空间可作 为电池箱,可采用前轮架前叉轴上固定带有链轮并可绕前轮轴转动的的中轴架,中轴架上 安装有可折叠脚蹬和链轮,将中轴架锁定在下端或上端位置上的人力前轮驱动,既中轴架 是两个平行弧形板一端铰接在车架与前轮架铰接轴上,另一端横向连接并固定脚踏板,脚 踏板由脚蹬、脚蹬杆、中轴和链轮组成,前轮架梁上装有支撑,固定中轴架位于车架脚踏位 置上,在车架与前轮架铰接孔上固定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脚蹬链轮、中间链轮与后轮轴链 轮的两级人力后轮驱动。另外也可在将中轴架安装在前轮架梁上位于车脚踏位置上,在前 车架前端和轮架铰接孔上固定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脚蹬链轮、中间链轮与后轮轴链轮的 两级人力后轮驱动。[0013]在靠背板背部靠背架的上端有头枕,采用靠背架的上端铰接或插入方式,通过滑 动销子锁定在靠背板顶端,提高乘坐的舒适性。车架后端轴座靠外侧固定纵向的轴座,后雪橇架上端铰接在纵向的轴座上,下端 固定雪橇板,后雪橇架可绕车架后端纵向轴转动,前雪橇架固定在前轮架的前叉上,前雪橇 棘轮均勻分布固定在车轮轮毂上即可,在后雪橇架沿轴对称另一端固定小轮,这样折叠成 箱子时,后雪橇架转入到箱体内时,小轮位于箱子后下方。

[0015]附图1,本实用新型透视主视图。[0016]附图2,本实用新型俯视图。[0017]附图3,本实用新型仰视图。[0018]附图4,本实用新型示意图。[0019]附图5,本实用新型展开为车透视主视图。[0020]附图6,本实用新型展开为车俯视图。[0021]附图7,本实用新型展开为车仰视图。[0022]附图8,本实用新型展开为车示意图。[0023]附图9,本实用新型座椅转动透视主视图。[0024]附图10,本实用新型座椅转动仰视图。[0025]附图11,本实用新型靠背座椅联动透视主视图。[0026]附图12,本实用新型靠背座椅联动仰视图。[0027]附图13,本实用新型后轮可转透视后视图。[0028]附图14,本实用新型后轮可转透视俯视图。[0029]附图15,本实用新型连接一列透视后视图。[0030]附图16,本实用新型连接一列透视仰视图。[0031]附图17,本实用新型雪橇展开透视主视图。[0032]附图18,本实用新型雪橇展开透视俯视图。[0033]附图19,本实用新型雪橇板透视主视图。[0034]附图20,本实用新型雪橇板俯视图。[0035]附图21,本实用新型后半轮为车透视后视图。[0036]附图22,本实用新型后半轮为车透视仰视图。[0037]附图23,本实用新型两轮车透视主视图。[0038]附图24,本实用新型两轮车俯视图。[0039]附图25,本实用新型两轮车为车透视主视图。[0040]附图26,本实用新型两轮车为车俯视图。[0041]附图27,本实用新型两轮车车把单立管透视主视图。[0042]附图28,本实用新型两轮车车把单立管俯视图。[0043]附图29,本实用新型两轮车车把单立管为车透视主视图。[0044]附图30,本实用新型两轮车车把单立管为车俯视图。[0045]附图31,本实用新型人力车透视主视图。[0046]附图32,本实用新型人力车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在图1、2、3、4、5、6、7、8所示实例中,图2中,1.后轮架、2.车架、5.车座、6.车座支 架、7.手柄滑销、8.车把、11.车把插销、12.前轮架、15.车轮、16.动力组件(电动机)及 附件组成。在图1、图2中所示,车架(2)呈箱子形状,纵向开有前轮转动能够通过的槽,前 端开有安置脚的脚踏板槽,上端设有鞍形车座(5)形状的槽,且车架(2)后端有后轮架(1) 的轴座,后端两侧开有安放后轮的槽,前端空余空间为电池盒;前轮架(12)为纵向放置的 圆管,前端连接前叉转向立管,后端与车架(2)前端铰接;车座(5)后部设有轴座与车座支 架(6)铰接,车座支架(6)另一端铰接在车架(2)前端,上端立管壁上开有孔,手柄滑销(7) 为一段横管中间穿有两个销轴,销轴末端用弹簧顶着,上有手柄伸出横管上开的槽,前端伸 出横管,将手柄滑销(7)横管固定在车座支架(6)上端,转动车座(5),受弹簧推力作用将销 轴滑入车座(5)孔中阻止车座支架(6)转动,推动手柄则车座(5)又可绕车座支架(6)转 动,同样前轮架(12)前端其上横向固定有另一组手柄滑销(7)。车把(8)则由横把、支撑杆组成,横把为横置的车把手管中部垂直连接立管呈T形 状,立管上套有螺母,横把立管插入支撑杆立管中,通过横把立管上套的螺母与支撑杆上端 丝扣旋紧防止两者松动,支撑杆下端矩形片顶端开有轴孔与前叉上端铰接,且开口宽度要 超过前轮架立管处轴盖直径,通过车把插销(11)插入前轮架(12)前叉立管中实现锁定。转动前轮架(12)位于车前端,受车架(2)挡块限制不能再转动,转动车把(8),再 向上转动车座(5),使得前轮架(12)上的锁定销轴滑入车座支架(6)下端臂上的销轴孔中, 这样前轮架(12)、车座支架(6)相互间不能转动,再将车座(5)绕车座支架(6)转动并锁 定,则形成供人坐上驾驶的车,通过车把(8)控制前轮架(12)、动力部件和刹车盘使车转向 前行或停止,缩回滑销翻转前轮架(12)使得车轮位于车架(2)内,折叠车把(8),使得滑销 穿过车把(8)立管上孔滑入车架(2)孔中与车架(2)固定在一起,转动车座(5)到车架(2) 后端,整个车就成箱子形状,可提,也可利用露出箱体的车轮推、拉行走,在此采用电动机安 装在轮毂位置上的轮毂式电机,图1、2、3、4为箱子,图5、6、7、8为车。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车座(5)为箱子形状,车座支撑杆(6)铰接在车架 (2)前端,在车座支撑杆(6)设有手柄滑销(7),转动车座(5)处于打开位置,可分别滑入车 架(2)、车座(5)上的孔中即可,其它操作如前参看图1、图2、图3、图4所示。图1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车座(5)为箱子形状,车座支撑杆(6)铰接在车 架(2)前端,提供一种靠背板(4)与车座(5)联动开、合,它是在车座支撑杆(6)中部再铰 接一根支撑杆,上端挖一段弧形槽,两端通过钢缆连接在靠背(4),车架(2)中部设有一个 托座,车座(5)下端有一销子,当打开靠背板(4),通过钢缆拉动支撑杆转动,上端弧形槽滑 入车座(5)上的销子,下端滑入车架(2)上的托板,将座椅(5)升起,反之合上,其它操作如 前,参看图9、图10所示。图13、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图13中1.后轮架、2.车架、3.靠背架、4.靠 背板、5.车座、6.车座支架、7.车座升降手柄、8.车把、9.侧箱(可作为电池盒)、10.拉簧、 11.车把插销,12.前轮架、13.脚踏板,14.控制板,15.车轮,16.动力组件(电动机)及附
7件组成。在图13、图14中所示车中,车架(2)呈三叉形,中间有立管,前轮架(12)为纵向放 置的圆管,前端连接前叉转向立管,后端与车架(2)铰接,用拉簧(10)勾住车架(2)前端与 前轮架(12)前端让前轮架(12)保持在打开或折叠位置上,车座(5)外壳为箱子形状,纵向 开有前轮能够通过的槽,且内侧面与车架(2)上端弯梁重合,车座(5)后部设有轴座,靠背 板(6)下端与其铰接,车座(5)内的车座支架(6)立管插入车架(2)立管中,车座支架(6) 的立管,下端有密封圈插入到车架(2)立管中形成活塞,再将车架(2)立管顶端封闭,这样 将车架(2)立管内部分成两部分腔体,车架(2)立管两端用管道相连,管道中部安置一个 旋转阀门,形成一个液(油)或气缸体,当转动旋转阀门手柄,使得管路接通,这样就可滑 动,再转动阀门开关阻断管路,将车架(2)立管腔体内液或气分成两部分,受到外力时车座 支架(6)活塞两边形成压力差维持车座高度,在车架(2)立管、车座支架(6)立管内部装有 弹簧,来增加车座上升力量,方便使用者调整车座高度,在车座(5)前端空余的楔形空间为 侧箱(9)。在车架(2)后端轴座靠外侧固定竖向的轴座,与后轮架(1)支撑杆一端铰接,后轮 架(1)支撑杆另一端有轴座装有车轮,后轮架(1)可绕竖向的轴座横向翻转,其上设有挡 块,横向转动后轮架(1)到前端或后端时,挡块阻止后轮架(1)转动并锁定,采用后轮架(1) 转动增加后轮的轴距和轮距,提高车的稳定性、安全性。为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在靠背架(3)的上端铰接有头枕或者在靠背板(4)背部的 靠背架(3)上端有头枕,通过滑动销子锁定在靠背板(4)顶端。图15、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图15中17.车连接件,其形状为有一段立管 固定在车架(2)后端,上面开有横向的槽,可将前轮架(12)的车轮轴落入车连接件(17)槽 中,将一辆箱式折叠车前轮架(12)车轮轴落入前一辆箱式折叠车车架(2)后端的连接件
(17)槽中,再将控制线路连接即可,槽可为三个高度,分别是前一辆箱式折叠车的后轮和后 一辆箱式折叠车的前轮一样高、前轮高于后轮或后轮高于前轮,这样使得箱式折叠车首尾 相连,依次可将逐次可连接多个,成为一列游览车。参看图13,在车架(2)立管壁上开有E形槽孔,车座支架(6)立管壁上开有一字槽 孔,中间穿有销轴,两端与拉杆相接,拉杆穿过车座支架(6)上端设有轴套并用弹簧顶住, 另一端接有车座升降手柄(7),当销轴移到竖向和水平槽接口处时,受弹簧推力作用将销轴 滑入水平槽中时就阻止车座支架(6)的滑动,推动手柄将销轴推往另一侧则车座支架(6) 立管可沿着车架(3)中部的立管滑动,实现车座升降。图17、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图17中18.前雪橇架、19.前雪橇棘轮、20.后 雪橇架,车架(2)后端轴座靠外侧固定纵向的轴座,后雪橇架(20)上端铰接在纵向的轴座 上,下端固定雪橇板,后雪橇架(20)可绕车架(2)后端在纵向的轴座中纵向转动,前雪橇架
(18)固定在前轮架(12)的前叉上,前雪橇棘轮(19)均勻分布固定在车轮轮毂上。就可如雪地摩托一般在雪地上行走,若拆下前雪橇架(18)、前雪橇棘轮(19)、后 雪橇架(20)换上车轮就可在道路上行走,去掉车架(2)后端轴座就可成为专用雪橇车架。图19、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图19中20.后雪橇架,车架(2)为箱子形状, 后端轴座靠外侧固定纵向的轴座,后雪橇架(20)上端铰接在纵向的轴座上,下端固定雪橇 板,后雪橇架(20)可绕车架(2)后端在纵向的轴座中纵向转动,在后雪橇架(20)沿轴对 称另一端固定小轮,当折叠成箱子时,后雪橇架(20)转入到箱体内时,小轮位于箱子后下方,起到支撑作用,方便推拉行走。若将本实用新型雪橇板换成冰刀就可在冰面上滑行,若将雪橇板换成气囊,车轮 换成桨叶,则可漂浮在水面上行驶。图21、2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图21中,后轮架(1)参看图9、10所示实例,在 两个后轮架横向转动到后部则两个轮距很小,使两个后轮如同一个后轮一样,提高车辆的 转向灵活性,合起时候位于前轮前端,这样在获得较大的轴距时,减少箱体的长度。图23、图24、图25、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图23中1.后轮架、2.车架、5.车 座、6.车座支架、7.手柄滑销、8.车把、12.前轮架、13.脚踏板、15.车轮、16.动力组件(电 动机)及附件组成的前后轮的两轮车,车架(2)如箱子形状,前、后端有铰接后轮架(1)、后 轮架(1)的轴座,纵向开有前、后轮转动能够通过的槽,上端设有鞍形车座(5)形状的槽,前 端空余空间为电池盒;前轮架(12)是将管、板弯成U形,开口端接有横向圆管,底端与转向 立管连接,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前轮架(12)、后轮架(1)分别铰接在车架(2)前、 后端,用拉伸弹簧勾住车架(2)前、后端和前轮架(12)、后轮架(1)前端让前轮架(12)、后 轮架(1)保持在打开或折叠位置上,车座(5)后部设有轴座与车座支架(6)铰接,车座支架 (6)另一端铰接在车架(2)前端,上端立管壁上开有孔,手柄滑销(7)固定在车座支架(6) 上,转动车座(5),受弹簧推力作用两组手柄滑销(7)分别将销轴滑入车座(5)和车架(2) 孔中阻止车座支架(6)的转动,推动手柄则车座(5)又可绕车座支架(6)转动;折叠车把 (8)是由横把、支撑杆、基座三部分组成,横把为两个横置的手管铰接在轴座上,轴座中间有 个滑动手柄,分别带动销子滑入两个横置的车把手管上的销孔中起到锁定作用,轴座下端 垂直连接两个立管,立管下端与支撑杆上端铰接,支撑杆下端连接端板与车把基座端板铰 接,且开口宽度要超过前轮架(12)转向立管处轴盖直径,基座下端插入前叉立管上,经上 端螺母压紧固定在前叉上;两个圆管分别铰接在车架(2)前下端两侧面的两个轴座上为脚 踏板(13),左右分别转动至车架(2)下端两侧,图23、图24为箱子形状,图25、图26为车。图27、图28、图29、图3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车架(2)由两个纵向平行放置的 四边形板用横向的板、管连接构成箱子形状,车把(8)折叠以后位于车架(2)下方,可在前 轮架(12)上设有一拨块,在前轮架(12)打开转动时,拨块推动车座支撑杆(6)上的挡块, 使得车座支撑杆(6)带动车座(5)升起,而车座支撑杆(6)的铰接的支撑杆绕铰接轴转动, 下端的滑销插入车架(2)上的孔中,则车座支撑杆(6)不能动,车座支撑杆(6)上的另一个 挡块则阻止反转前轮架(12),这样就锁定前轮架(12),其它操作如上,参看图27、图28为 箱子形状,图29、图30为车所示。也可将车座(5)通过车座支撑杆(6)铰接在车架(2)后上方。图31、图3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例,21.中轴架,它是两个平行弧形板一端铰接在 车架⑵与前轮架(12)前端的铰接轴上,另一端横向连接,前轮架(12)梁上装有支撑固定 中轴架(21)在车架(2)脚踏位置上,脚踏板由脚蹬、脚蹬杆、链轮和中轴组成,固定在中轴 架(21)上,在车架(2)前端和前轮架(12)铰接孔上固定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脚蹬链轮、 中间链轮与后轮轴链轮的两级人力后轮驱动。形成人力、电力并存,采用电动驱动时,将中 轴架(21)转动折回,使得脚踏板收入到箱体中,也可做成单独动力。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宜的代步工具,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力和电动驱动,且设 计的车体受力合理,具有种类多、变换灵活及易于扩展的特点,满足人们不同需要,其收缩
9合上成为箱子形状后,易于携带、搬运和码放,适合如城铁、公交车等换乘间短距离使用,以 及人们去往路途较远的异地时折叠收缩后方便的搭乘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其外形紧 凑、美观、规则及重量轻、速度适宜,满足都市中人们快捷、时尚生活的要求,若展开和收缩 采用自动方式则更加方便,特别适合于适合不同年龄的人们上班、出差、购物、参观、远足郊 游、垂钓及城市观光等户外活动代步,乘坐城铁、公交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时携带,该车用 途广,是人们日常工作和节假日休闲生活的好伙伴。
权利要求一种箱式折叠车,主要由后轮架(1)、车架(2)、车座(5)、车把(9)、前轮架(12)、脚踏板(13)、动力部件(16)及附件组成,其特征是车架外形为箱子形状或呈三叉形,前后端均设有轴座,由纵向直管或弯成U形的管、板前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为一体的前轮架(12)后端铰接在车架(2)前端轴座上,后轮架(1)铰接在车架(2)后端轴座上,车座(5)后端铰接在车座支撑杆(6)上,车座支撑杆(6)另一端则铰接车架(2)前端轴座上,车把(8)下端与前轮架(12)上端铰接,通过这些部件相互间的转动,进行从车到箱和箱到车两种形状的转换,转动前轮架(12)、车座(5)、车把(8)并锁定,成为供人驾驶或骑行的代步工具,收缩合上为箱子形状可提,利用露出箱体的手柄和车轮推、拉行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折叠车,其特征是箱子形状的车架(2)纵向开有前轮架 (12)、后轮架(1)通过的槽,两侧开有安放后轮的槽,后上方开有安放鞍形车座(5)的槽,前 上方开有安置脚的脚踏板槽,前端空余空间为电池盒,而三叉形的车架(2),前端空余空间 和其梁中空间为电池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折叠车,其特征是车座(5)锁定是在车座支撑杆(6)立 管壁上开有孔,将一段横管中间穿有两个销轴,销轴末端有弹簧,有手柄伸出横管上面开有 槽,前端伸出横管形成手柄滑销(7),两组手柄滑销(7)的横管分别固定在车座支架(6)上, 转动车座(5)、车座支撑杆(6)受弹簧推力作用销轴分别滑入车座(5)、车架(2)孔中阻止 车架(2)、车座(5)、车座支架(6)间的转动,在车座支撑杆(6)中部再铰接一根支撑杆为X 形,支撑杆下端设有手柄滑销(7),上端挖一段与车座(5)下端销子相配的弧形槽,转动车 座支撑杆(6),再转车座支撑杆(6)的支撑杆滑销滑入车架(2)上的孔中,支撑杆另一端弧 形槽卡住销子,对于箱形车座(5),采用靠背架(4)与车座(5)联动开、合,是将车座支撑杆 (6)中部铰接的支撑杆,两端通过钢缆连接在靠背(4),车架(2)中部设有一个托座,车座 (5)下端有一销子,当转动打开靠背架(4)上,通过钢缆拉动支撑杆转动,上端弧形槽滑入 车座(5)上的销子,下端滑入车架(2)上的托板,将座椅(5)升起,反之合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折叠车,其特征是在车架(2)后端轴座靠外侧固定竖向 的轴座,与后轮架(1)支撑杆一端铰接,后轮架(1)支撑杆另一端有轴座装有车轮,后轮架(1)绕竖向的轴座横向翻转,其上设有挡块,横向转动后轮架(1)到前端、后端时,挡块阻止 后轮架(1)转动并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折叠车,其特征是车架(2)后端上固定车连接件(17), 其形状为有一段立管固定在车架(2)后端,上面开有与前轮架(12)轮轴尺寸相同横向的 槽,将一辆箱式折叠车前轮架(12)车轮轴落入前一辆箱式折叠车车架(2)后端的连接件 (17)槽中,再将控制线路连接即可,槽为三个高度,分别是前一辆箱式折叠车的后轮和后 一辆箱式折叠车的前轮处地一样高、前轮高于后轮和后轮高于前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折叠车,其特征是车架(2)后端轴座靠外侧固定纵向的 轴座,后雪橇架(20)上端铰接在纵向的轴座上,下端固定雪橇板,后雪橇架(20)可绕车架(2)后端纵向轴转动,前雪橇架(18)固定在前轮架(12)的前叉上,前雪橇棘轮(19)均勻 分布固定在车轮轮毂上即可,在后雪橇架(20)沿轴对称另一端固定小轮,这样折叠成箱子 时,后雪橇架(20)转入到箱体内时,小轮位于箱子后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折叠车,其特征是一个后轮的后轮架⑴铰接车架(2) 后端组成两轮车,车架(2)为箱子形状,由两个纵向平行的板用横向的板、管连接所构成箱子形状,车架(2)前、后端有铰接孔,由管、板弯成U形,开口端接有横向圆管,底端与转向立 管连接,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构成前轮架(12),其与后轮架(1)分别铰接在车架(2)前、后 端,两个圆管形的脚踏板(6)分别铰接在车架(2)前下端两侧面的两个轴座上,位于车架 (2)下端侧面可横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折叠车,其特征是中轴架(21)由两个平行弧形板一端铰 接在车架(2)与前轮架(12)铰接轴上,另一端横向连接并固定脚踏板,脚踏板由脚蹬、脚蹬 杆、中轴和链轮组成,前轮架(12)梁上装有支撑,固定中轴架(21)位于车架(2)脚踏位置 上,在车架⑵与前轮架(12)铰接孔上固定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脚蹬链轮、中间链轮与后 轮轴链轮的两级人力后轮驱动。
专利摘要由前轮架、车架、车把、车座、后轮架、动力部件及附件组成的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通过这些部件相互间的转动,进行从车到箱和箱到车之间的转换,车架呈三叉形或外形为箱形,其前、后端均设有轴座,纵向开有能够通过前、后轮架及安放车座、脚踏板的槽,前轮架由纵向直管或弯成U形的管、板,其前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为一体,后端铰接在车架前端轴座上,后轮架铰接在车架后端轴座上,车座支撑杆一端与车座铰接,另一端则铰接车架前端轴座上,车把下端与前轮架前叉上端铰接所组成,转动前轮架、后轮架、车座、车把并锁定成为供人驾驶或骑行的代步工具,收缩合上为箱子可提,也可利用露出箱体的手柄和车轮推、拉行走。具有结构合理、易于折叠的特点,适合不同年龄人们上班、出差、上学、购物、参观、远足郊游、垂钓及城市观光等户外活动代步,乘坐城铁、公交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时携带,该车用途广,是人们都市生活的好伙伴。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1756156SQ201020115499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2日
发明者胡静宇, 马侠安 申请人:胡静宇;马侠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