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38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拆装的座椅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一般双人座婴儿车是在婴儿车架同时设置有两个座椅而可供两个婴儿乘坐, 例如美国专利案号第US6,585,284号或第US6,086,087号所揭露婴儿车,然而,在 US6,585,284中,座椅则是无法由车架拆离的,在US6,086,087中,虽然其座椅是可被由 车架上拆离的,但是座椅被由车架拆离以后,便无法单独使用。
发明内容因此,针对前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可拆装而能单独 使用或组装在车架上使用的婴儿车。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包含一车架、一座椅、两卡合机构以及两卡槽座,该车架具 有两第一侧部,该座椅包括一底板部、由该底板部往上延伸的两第二侧部与一背靠部, 所述卡合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其中一者,每一卡合机构包括一弹性 按压部以及一连接该弹性按压部的卡勾,所述卡槽座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与第二侧 部其中另一者,每一卡槽座形成有一卡槽,所述卡槽座的卡槽分别供所述卡合机构的卡 勾卡入,使该座体的所述第二侧部结合于该车架的所述第一侧部,且通过按压所述弹性 按压部,所述卡勾退出所述卡槽,该座体的所述第二侧部能与该车架的所述第一侧部分 罔。进一步地,所述座椅的每一所述第二侧部设有一贯穿的开孔,每一所述卡合机 构还包括一座体,所述座体固定于所述第二侧部,所述弹性按压部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 述第二侧部之间并且穿过所述开孔外露。每一所述弹性按压部包括一弹簧以及一帽盖,所述帽盖枢接于所述座体并且借 所述开孔外露,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座体与所述帽盖之间,所述卡勾由所述帽盖往下延 伸。所述座体包括一直立方向延伸的侧板以及由所述侧板的一侧板面横向延伸出并 且大致呈U型的一围板,所述围板具有相间隔的两直板段,所述帽盖枢接于所述直板段 之间,所述弹簧一端抵接于所述侧板。每一所述第二侧部具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凸出两定位片,所述 座体卡合设置于所述定位片之间。所述定位片具有一定位槽,所述座体卡合于所述定位槽,并设置于所述定位片 之间。每一所述卡合机构还包括一外盖,所述外盖呈环状用以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部外 侧面而使所述帽盖外露。所述第一侧部包括一对左右相间隔的第一侧杆,所述卡槽座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杆,每一所述卡槽座包括一套设于所述第一侧杆的管部以及一由所述管部往下延伸的延伸壁,所述卡槽凹陷形成于所述延伸壁。所述座椅为一硬壳件,且所述第二侧部为一倒U形壳壁,所述壳壁分别具有一
内壳壁及一外壳壁。所述第一侧部包括一对左右相间隔的第一侧杆,所述座椅的第二侧部结合于所 述车架的第一侧部时,所述倒U形壳壁结合于所述第一侧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分别在车架与座椅设置能相卡合的卡勾与卡 槽,并且通过座椅是硬壳件的设计,使得座椅可以被单独使用或组装在车架作为婴儿车 的座椅使用,借此提高座椅在使用上的机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座椅以及车架的两第一侧杆的后视立体分解 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座椅的前视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卡合机构的组件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座椅结合在车架的两第一侧杆上的后视立体 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座椅通过卡合机构的卡勾卡合卡槽座的卡槽而 组装在车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婴儿车100的较佳实施例为双人座婴儿车,其包含 一车架1、一座椅2、两卡槽座3以及两卡合机构4。车架1包括一对前脚杆11、一对后脚杆12、一车手推杆13、一对第一侧部14、 一前座单元15、多数个前轮16与后轮17。该对第一侧部14包括一对第一侧杆142、一对第二侧杆141,两第一侧杆142左 右相间隔而前后延伸,且分别与一后侧杆(因角度关系,图1中并未示出)的两端连接, 两第二侧杆141分别位于两第一侧杆142下方并且左右相间隔呈前后延伸,两前脚杆11 顶端分别连接两第一侧杆142前半段,底端设置前轮16,前脚杆11在顶端与前轮11之间 还与第二侧杆141枢转连接,两后脚杆12分别顶端连接两第一侧杆142后半段而底端设 置后轮17,后脚杆12在顶端与后轮17之间也与第二侧杆141枢转连接,车手推杆13呈 倒U形而每一侧的两处分别连接第一侧杆142与后脚杆12。前座单元15包括一前座板151以及一前座背靠152,前座板151设置在两第二侧 杆141的前半段之间并且位于两前脚杆11之间,前座背靠152也大致呈倒U形连接在两 第二侧杆141之间并且位在前座板151后方。参阅图2、图6,两卡槽座3分别设置在车架1的两第一侧杆142后半段的一处 而左右相对应,每一个卡槽座3包括一套设固定在第一侧杆142的管部31以及一由管部31往下延伸的延伸壁32,且两延伸壁32相背向的一侧面(即外侧面)分别凹陷形成有一 卡槽321。参阅图2、图3、图5、图6,座椅2为塑料成型的硬壳件并且具有一底板部21、 两由底板部21左右两侧往上延伸并形成一如图6所示纵向断面近似倒U形状的第二侧部 22,以及一由底板部21往上延伸并且连接两第二侧部22的背靠部23,在本实施例中, 每一第二侧部22呈倒U壳壁状而具有一内壳壁225及一外壳壁226,内壳壁225与底板 部21连接,外壳壁226未与底板部21连接并具有一内侧面221与一外侧面222,且如图 2所示,每一第二侧部22的外壳壁226在邻近背靠部23的位置设有一贯穿的开孔223, 详 如图4,每一第二侧部22的外壳壁226在底缘位于开孔223的前方还凹陷形成有一凹槽 224,除此之外,如图2所示,每一个外壳壁226内侧面221上还前后相间隔突出形成有 两定位片24,使得开孔223是位于两定位片24之间,且每一定位片24设有一上下延伸的 定位槽241。参阅图2、图4,两卡合机构4分别设置在座椅2的两第二侧部22的外壳壁226, 每一个卡合机构4包括一座体41、一弹性按压部42、一卡勾43以及一外盖44。座体41 设置在第二侧部22外壳壁226的内侧面221并且位于两定位片24之间,更详细的说,座 体41包括一直立方向延伸的侧板411、一由侧板411的一侧板面横向延伸出的围板412、 一由侧板411凸出并且位在围板412的围绕范围内的突柱416以及两由侧板411与围板 412相同方向凸出并且分别位在围板412两侧的卡勾413(图4因角度的关系只显示出其中 一个卡勾413),围板412围绕大致呈倒U形并且具有两相间隔的直板段414,每一直板段 414邻近底缘处设有一枢接孔415,两卡勾413是分别位在两直板段414外侧,座体41是 以其侧板411形成有围板412与卡勾413的一侧板面面向第二侧部22外壳壁226内侧面 221,并且如图5所示,通过两卡勾413分别卡合在两定位片24的定位槽241而设置固定 在两定位片24之间。弹性按压部42枢接设置在座体41并且部分通过开孔223外露,更详细的说,弹 性按压部42包括一帽盖421、一弹簧422以及一枢轴423,枢轴423—体成型地连接在帽 盖421内侧并且呈横向延伸,帽盖421是通过枢轴423两端分别穿设于座体41两直板段 414的枢接孔415而枢接在座体41围板412的两直板段414之间,并且通过开孔223外 露出第二侧部22,弹簧422则是一端套设在座体41的突柱416而抵接在座体41的侧板 411,另一端抵接在帽盖421内侧,使帽盖421可弹性地突出于开孔223并且可供按压, 且弹簧422抵接于帽盖421内侧的位置是位于枢轴423的上方,以致于当帽盖421外侧位 于枢轴423上方的区域被按压时,能造成帽盖421绕着枢轴423旋转。卡勾43呈板片状 由帽盖421往下延伸并且位于枢轴423的下方,因此,当帽盖421枢接在座体41并且位 于座体41与第二侧部22的外壳壁226之间时,卡勾43位于第二侧部22外壳壁226的内 侧面221,而外盖44呈环状用以设置固定在第二侧部22外侧面222,遮蔽住开孔223的 内孔缘而只让帽盖421外露,借以维持第二侧部22外壁面222的外观。如图3所示,由于座椅2为塑料成型的硬壳件,当其不组装在车架1时,仍可单 独置放于任何支撑件上,如设有卡槽座的支撑架、一般成人座椅、板凳或地板上,被使 用乘坐。参阅图1、图4至图6,而当需要将座椅2组装结合在车架1时,则是使座椅2面向车架1后方并且 将两第二侧部22分别对应车架1的两第一侧部14而放置在两第一侧 杆142上,接着将两卡合机构4的卡勾43分别卡入位于两第一侧杆142上的卡槽座3的 卡槽321内,便能将座椅2组装定位在车架1上,且此时车架1的两第一侧杆142后半段 是位于座椅2的底板部21下方,而座椅2第二侧部22的凹槽224的设计则是用以避开车 手推杆13与第一侧杆142的连接处,使座椅2如图1及图6所示,除了受到第一侧杆142 及座体41的支撑外,同时第二侧部22也因车手推杆13在座椅2两外侧的设计,可以进 一步提供座椅2及乘坐在座椅上的幼儿额外的保护。座椅2组装在车架的方向,并不限 于本实施例的后向方式,也可视使用的需要而朝向前方组装。而当需要将座椅2由车架1分离时,同时按压座椅2两侧外露的帽盖421位于枢 轴423上方的部分,使弹簧422被压缩同时使帽盖421旋转而带动卡勾43退出卡槽321, 解除卡合机构4与卡槽座3的卡合关系后,便能将座椅2由车架1分离。补充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座椅2的背靠部23也可以设置成是可 供相对于底板部21旋转而调整倾斜度的,另外,座椅2上也可以增设固定装置(如束带) 可供单独使用时能结合在其它的对象上(例如结合在另一张椅子上),再者,座椅2的第 二侧部22底缘或底板部21下方也可以增设止滑垫,避免座椅2单独使用于其它支撑件表 面时容易产生滑动的状况。此外,也可在座椅2的背靠部23及底板部21上设置安全带 固定孔,将安全带安装在座椅2上,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在车架1与座椅2设置能相卡合的卡勾43与卡 槽321,并且通过座椅2是硬壳件的设计,使得座椅2可以被单独使用或组装在车架1作 为婴儿车的座椅使用,借此提高座椅2在使用上的机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包含一车架以及一座椅,所述车架具有两第一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一底板部、连接于所述底板部的两第二侧部与一背靠部;所述婴儿车还包含两卡合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其中一者,每一卡合机构包 括一弹性按压部以及一连接所述弹性按压部的卡勾;以及两卡槽座,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其中另一者,每一卡槽座形成 有一卡槽,所述卡槽分别供所述卡勾卡入,使所述座椅的第二侧部结合于所述车架的第 一侧部,且通过按压所述弹性按压部,所述卡勾退出所述卡槽,所述座椅的第二侧部能 与所述车架的第一侧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每一所述第二侧部设有 一贯穿的开孔,每一所述卡合机构还包括一座体,所述座体固定于所述第二侧部,所述 弹性按压部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并且穿过所述开孔外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弹性按压部包括一弹簧以 及一帽盖,所述帽盖枢接于所述座体并且借所述开孔外露,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座体与 所述帽盖之间,所述卡勾由所述帽盖往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一直立方向延伸的侧 板以及由所述侧板的一侧板面横向延伸出并且大致呈U型的一围板,所述围板具有相间 隔的两直板段,所述帽盖枢接于所述直板段之间,所述弹簧一端抵接于所述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侧部具有一内侧面及 一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凸出两定位片,所述座体卡合设置于所述定位片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具有一定位槽,所述座 体卡合于所述定位槽,并设置于所述定位片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卡合机构还包括一外盖, 所述外盖呈环状用以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部外侧面而使所述帽盖外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包括一对左右相间 隔的第一侧杆,所述卡槽座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杆,每一所述卡槽座包括一套设于所 述第一侧杆的管部以及一由所述管部往下延伸的延伸壁,所述卡槽凹陷形成于所述延伸 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为一硬壳件,且所述第二 侧部为一倒U形壳壁,所述壳壁分别具有一内壳壁及一外壳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包括一对左右相间隔 的第一侧杆,所述座椅的第二侧部结合于所述车架的第一侧部时,所述倒U形壳壁结合 于所述第一侧杆。
专利摘要一种婴儿车,包含一车架、一座椅以及分别设置在车架与座椅的一对卡合机构与一对卡槽座,卡合机构包括一卡勾,卡槽座则形成有一卡槽,通过卡合机构的卡勾卡合在卡槽座的卡槽,座椅可分离地结合在车架上,且座椅为硬壳件,当座椅不结合在车架上时,也可单独使用。
文档编号B62B9/28GK201792891SQ201020279200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5日
发明者郑钦明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