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侧为两轮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702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前侧为两轮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踏板式三轮摩托车,特别是一种前侧为两轮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
背景技术
在目前,现有技术的三轮摩托车(含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一般都为前侧一轮、后侧两轮的结构,其主要用途是作为一种载物运输工具。经多年的使用发现,现有三轮摩托车因其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存在体形大、转弯时车辆车体不能倾斜的特点,这导致三轮摩托车的转弯稳定性比较差,特别是在转弯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极容易侧滑翻倒。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前侧为两轮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其克服了现有后置两轮式三轮摩托车存在的缺陷,具有构造简单、成本低廉、转弯稳定性好、车身体形小和易于市场普及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前侧为两轮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和从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前侧相对车身对称设置两从动轮,每个从动轮均通过一摆臂结构与车架组件连接;所述摆臂结构包括有转向节、上摆臂和下摆臂;其中转向节中部朝外设置有一前轮轴与对应侧的从动轮固连;所述上摆臂的内侧与车架组件的前侧中部销接,上摆臂的外侧与转向节的上端销接;所述下摆臂的内侧与车架组件的前侧底部销接,下摆臂的外侧与转向节的下端销接。上述转向节主要包括一直筒状本体,本体内贯穿设置一连接轴,本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用于连接上摆臂的上安装管和用于连接下摆臂的下安装管,上下安装管各通过一旋转轴承与连接轴两端活动连接;所述转向节本体中部朝侧设有一所述的前轮轴。上述车架组件包括一内部中空用于连接转向机构的车头管,整个车头管朝前斜向下设置,在车头管中部位置朝后斜向下延伸形成一主梁管;所述主梁管中部两侧朝前延伸设置有两上支撑管,两上支撑管的前端由上前横管连接起来,两上支撑管的中部由上中横管连接起来;所述主梁管在尾部的两侧朝后相对车体对称设置着两主弯管,两主弯管前侧朝前对称延伸设置两下支撑管,两下支撑管头部由一下横管连接起来,同时下横管朝前延伸设置形成一主管,主管头部与所述的上前横管中部通过一竖管固连在一起,主管中部通过一弯管与上中横管的中部固连在一起,主管尾部与下横管的交汇处两侧各设置一加强板,每个加强版通过一加强管与一上支撑管连接。上述车架组件上设置有转向装置,其由联动的转向控制杆组件和转向连杆机构组成。上述转向控制杆组件从上到下依序分为方向把组件、联板组件和转向柱组件,其中联板组件包括方向柱及位于方向柱底部的联板;所述转向柱组件包括转向柱和转向接板;其中转向柱上端与联板组件下端连接,转向柱下端通过转向定位座与车架组件连接; 所述转向接板设置在转向柱尾端,转向接板与转向连杆机构铰接。上述联板上设置有用于方向柱转动止位的限位突起,限位突起可与车头管下方设置的限位板止位卡合。上述转向连杆机构包括转向连板和连杆;所述转向连板固连设置在转向节后侧; 所述连杆一端与转向连板铰接,连杆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柱组件中的转向接板铰接。上述车架组件上设置有车辆倾斜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和设置在两侧摆臂结构下摆臂上的纵向限位管,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在主管前端的上侧面,其采用柔性材质制作,限位块在车架倾斜到设定角度后可与限位管发生柔性干涉。上述摆臂结构与车架组件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一 “T”形悬挂支架和两减震器,“T”形悬挂支架下部与车架组件上的竖管下部销接,“T”形悬挂支架的头部两侧分别与一减震器的上端销接;所述两减震器呈“八”字形设置在“T”形悬挂支架的两侧,每个减震器的下部与同侧设置的下摆臂上的减震器座铰接。上述车架组件上设置有驻车装置,其包括有驻车开关、拉索、驻车销及驻车限位板;所述驻车开关的动作可带动拉索伸缩;所述拉索和驻车销连接在一起;所述驻车限位板与“T”形悬挂支架头部的一侧固连在一起,驻车限位板上设置有可被驻车销锁定的驻车销孔。 本发明是一种前置两轮、后置一轮且车身可以倾斜转向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本发明通过摆臂结构实现两从动轮与车架组件的连接,通过转向机构与摆臂结构的结合实现从动轮和车体的倾斜转向功能,通过车辆倾斜限位装置避免转向时车体过度倾斜,通过减震装置使摩托车获得优良的行驶避震效果,通过驻车装置实现稳定的驻车。在此,本发明摆臂结构的上下摆臂两侧分别销接安装在连接从动轮的转向节和车架组件上,这使得上下摆臂两侧在径向方向的自由度不受限制,可以绕着固定销轴旋转,从而实现了从动轮和车体的倾斜功能。本发明三轮摩托车克服了现有后置两轮式三轮摩托车存在的体型大、转向稳定性差的缺陷,具有构造简单、成本低廉、转弯稳定性好、车身体形小和易于市场普及的特点。

图1、本发明从动轮与车架组件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从动轮与车架组件连接的侧视图;图3、本发明从动轮与车架组件连接的正视图;图4、本发明从轮与车架组件连接的俯视图;图5、本发明车架组件的侧视图;图6、本发明车架组件的俯视图;图7、本发明车架组件与摆臂结构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本发明转向控制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本发明转向控制杆组件在车间组件上的安装示意图;图10、本发明减震装置“T”形悬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本发明图10的侧视图;图12、本发明减震装置在车间组件上安装立体结构示意图;[0030]图13、本发明转向节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为一种前侧为两轮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1,所述车架组件1前侧相对车身对称设置两从动轮2,所述每个从动轮2均通过一摆臂结构与车架组件1连接。如图1-6所示,车架组件1是所有部件的承载体,其包括一内部中空用于连接转向机构的车头管11,整个车头管11朝前斜向下设置。所述车头管11在中部位置朝后斜向下延伸形成一主梁管12。所述主梁管12中部两侧朝前延伸设置有两上支撑管13,两上支撑管13的前端由上前横管131连接起来,两上支撑管13的中部由上中横管132连接起来。所述主梁管13 在尾部的两侧朝后相对车体对称设置着两主弯管14,两主弯管14两侧上部设有用于增强承载力的脚踏支撑板141,同时两主弯管14前侧朝前对称延伸设置两下支撑管15,两下支撑管15头部由一下横管151连接起来。所述下横管151的中部朝后斜向上与主梁管13的中部设置一斜支撑管152,同时下横管151朝前延伸设置形成一主管16,主管16头部与所述的上前横管131中部通过一竖管17固连在一起,主管16中部通过一弯管18与上中横管 132的中部固连在一起,主管16尾部与下横管151的交汇处两侧各设置一加强板19,每个加强版19通过一加强管191与一上支撑管13连接。如图1和7所示,所述摆臂结构包括有转向节31、上摆臂32和下摆臂33。其中转向节31主要用于实现从动轮2与车架组件1及上下摆臂32、33的连接功能,同时转向节31与上下摆臂32、33共同作用实现车辆的倾斜功能及从动轮2的转向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转向节31主要包括一直筒状本体311,本体311内贯穿设置一连接轴312,本体31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上安装管313和下安装管314,上下安装管 313,314各通过一旋转轴承315与连接轴312两端活动连接。所述转向节本体311中部外侧设有一可与从动轮连接的前轮轴316。所述上摆臂32的内侧与车架组件1的前侧中部销接,本实施例中,分别与车架组件上的竖管17中部和弯管18中部水平销接,上摆臂32的外侧与转向节31的上端的上安装管313销接。所述下摆臂33的内侧与车架组件1的前侧底部销接,在本实施例中,下摆臂 33的内侧与车架组件1的主管16侧面水平销接,下摆臂33的外侧与转向节31的下端下安装管314销接。在此,以上摆臂结构保证了两从动轮2的支撑以及实现从动轮2的转向和旋转,因其中上下摆臂32、33两侧分别销接安装在连接从动轮2的转向节31和车架组件1 上,这使得上下摆臂32、33两侧在径向方向的自由度不受限制,可以绕着固定销轴旋转,从而实现了从动轮2和车体的倾斜功能。如图4、8和9所示,所述车架组件1上设置有转向装置,其由转向控制杆组件41 和转向连杆机构42组成。其中转向控制杆组件41从上到下依序分为方向把组件411、联板组件412和转向柱组件413。其中联板组件412包括方向柱4121及位于方向柱底部的联4122,方向柱4121穿过车架组件上的车头管11与方向把组件411连接,在驾驶时通过操纵方向把组件411实现方向柱4121—定范围内的转向功能。联板4122上设置有用于方向柱转动止位的限位突起41221,该限位突起41221可与车头管11下方设置的限位板111止位卡合。所述转向柱组件413包括转向柱4131和转向接板4132。其中转向柱4131上端与联板组件412下端连接,转向柱4131下端通过转向定位座4133与车架组件上弯管18下部后侧连接。所述转向接板4132设置在转向柱4131尾端,转向接板4132与转向连杆机构 42铰接。所述转向连杆机构42包括转向连板421和连杆422。所述转向连板421固连设置在转向节31后侧。所述连杆422 —端与转向连板421铰接,连杆422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柱组件中的转向接板4132铰接。在驾驶时,通过操作方向把组件411而把转向力依序传递给联板组件412、转向柱组件413和转向连杆机构42,进而实现对从动轮2的转向控制。如图1、3和7所示,所述车架组件上设置有车辆倾斜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51和设置在两侧摆臂结构的下摆臂33上的纵向限位管52。所述限位块51固定设置在主管16前端的上侧面,其采用柔性材质制作,限位块51在车架组件2倾斜到设定角度后可与限位管52发生柔性干涉,实现车体倾斜的限位功能,避免因车体过度倾斜而发生侧翻。如图3、10、11和12所示,所述摆臂结构与车架组件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包括一 “T”形悬挂支架61和两减震器62。所述“T”形悬挂支架61下部611与车架组件1上的竖管17下部销接,使得“T” 形悬挂支架61在相对车身垂直的平面上可以下部的销接点为中心左右摆动。“T”形悬挂支架61的头部612两侧分别与一减震器62的上端铰接。所述两减震器62呈“八”字形设置在“T”形悬挂支架61的两侧,每个减震器62的下部与同侧设置的下摆臂33上的减震器座 621铰接。以上减震装置的设置,可实现对从动轮2的支撑及有效的振动衰减,使摩托车获得优良的行驶避震效果。为实现三轮摩托车的驻车功能,如图1、10所示,本发明车架组件上设置有驻车装置,其包括有驻车开关71、拉索72、驻车销73及驻车限位板74。所述驻车开关71的动作可带动拉索72伸缩。所述拉索72和驻车销73连接在一起。所述驻车限位板74与“T”形悬挂支架61头部的一侧固连在一起,驻车限位板74上设置有可被驻车销73锁定的驻车销孔 741。 综上,本发明是一种前置两轮、后置一轮、车身可以倾斜转向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其通过摆臂结构实现两从动轮2与车架组件1的连接,通过转向机构与摆臂结构的结合实现从动轮2和车体的倾斜转向功能,通过车辆倾斜限位装置避免转向时车体过度倾斜, 通过减震装置使摩托车获得优良的行驶避震效果,通过驻车装置实现稳定的驻车。本发明三轮摩托车克服了现有后置两轮式三轮摩托车存在的体型大、转向稳定性差的缺陷,具有构造简单、成本低廉、转弯稳定性好、车身体形小和易于市场普及的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前侧为两轮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和从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前侧相对车身对称设置两从动轮,每个从动轮均通过一摆臂结构与车架组件连接;所述摆臂结构包括有转向节、上摆臂和下摆臂;其中转向节中部朝外设置有一前轮轴与对应侧的从动轮固连;所述上摆臂的内侧与车架组件的前侧中部销接,上摆臂的外侧与转向节的上端销接;所述下摆臂的内侧与车架组件的前侧底部销接,下摆臂的外侧与转向节的下端销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主要包括一直筒状本体, 本体内贯穿设置一连接轴,本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用于连接上摆臂的上安装管和用于连接下摆臂的下安装管,上下安装管各通过一旋转轴承与连接轴两端活动连接;所述转向节本体中部朝侧设有一所述的前轮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包括一内部中空用于连接转向机构的车头管,整个车头管朝前斜向下设置,在车头管中部位置朝后斜向下延伸形成一主梁管;所述主梁管中部两侧朝前延伸设置有两上支撑管,两上支撑管的前端由上前横管连接起来,两上支撑管的中部由上中横管连接起来;所述主梁管在尾部的两侧朝后相对车体对称设置着两主弯管,两主弯管前侧朝前对称延伸设置两下支撑管,两下支撑管头部由一下横管连接起来,同时下横管朝前延伸设置形成一主管,主管头部与所述的上前横管中部通过一竖管固连在一起,主管中部通过一弯管与上中横管的中部固连在一起,主管尾部与下横管的交汇处两侧各设置一加强板,每个加强版通过一加强管与一上支撑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权项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上设置有转向装置,其由联动的转向控制杆组件和转向连杆机构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控制杆组件从上到下依序分为方向把组件、联板组件和转向柱组件,其中联板组件包括方向柱及位于方向柱底部的联板;所述转向柱组件包括转向柱和转向接板;其中转向柱上端与联板组件下端连接,转向柱下端通过转向定位座与车架组件连接;所述转向接板设置在转向柱尾端,转向接板与转向连杆机构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板上设置有用于方向柱转动止位的限位突起,限位突起可与车头管下方设置的限位板止位卡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连杆机构包括转向连板和连杆;所述转向连板固连设置在转向节后侧;所述连杆一端与转向连板铰接,连杆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柱组件中的转向接板铰接。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权项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上设置有车辆倾斜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和设置在两侧摆臂结构下摆臂上的纵向限位管,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在主管前端的上侧面,其采用柔性材质制作,限位块在车架倾斜到设定角度后可与限位管发生柔性干涉。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权项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结构与车架组件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一“T”形悬挂支架和两减震器,“T”形悬挂支架下部与车架组件上的竖管下部销接,“T”形悬挂支架的头部两侧分别与一减震器的上端销接;所述两减震器呈“八”字形设置在“T”形悬挂支架的两侧,每个减震器的下部与同侧设置的下摆臂上的减震器座铰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上设置有驻车装置, 其包括有驻车开关、拉索、驻车销及驻车限位板;所述驻车开关的动作可带动拉索伸缩;所述拉索和驻车销连接在一起;所述驻车限位板与“T”形悬挂支架头部的一侧固连在一起, 驻车限位板上设置有可被驻车销锁定的驻车销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侧为两轮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和从动轮,所述车架组件前侧相对车身对称设置两从动轮,每个从动轮均通过一摆臂结构与车架组件连接;所述摆臂结构包括有转向节、上摆臂和下摆臂;其中转向节中部朝外设置有一前轮轴与对应侧的从动轮固连;所述上摆臂的内侧与车架组件的前侧中部销接,上摆臂的外侧与转向节的上端销接;所述下摆臂的内侧与车架组件的前侧底部销接,下摆臂的外侧与转向节的下端销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后置两轮式三轮摩托车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前侧为两轮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其具有构造简单、成本低廉、转弯稳定性好、车身体形小和易于市场普及的特点。
文档编号B62K21/00GK202295150SQ20112041748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季伟林, 康大明, 朱宏远, 王华正, 魏建民 申请人:浙江台州市王野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