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式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063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式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式转向装置,尤其涉及吸收对蜗轮传递动力过程中的冲击并降低噪音的电动式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动式转向装置根据车速传感器及转向转矩传感器等感 知的车辆的运行条件,使电子控制装置驱动马达,辅助驾驶员的转向力,从而提供使驾驶员能够保持最佳转向感的转向性能,在低速运行时,提供轻盈、舒适的转向状态,在高速运行时,提供沉稳的转向状态,在突发性紧急情况下,能够对此进行应对,实现迅速转向等。在电动式转向装置中,具备马达、与马达连接并旋转的蜗杆轴、与蜗杆轴啮合旋转的蜗轮。此时,蜗轮安装于对驾驶员操作的方向盘旋转力进行传递的转向轴。因此,借助于马达驱动产生的蜗杆轴的旋转力,附加于驾驶员操作的方向盘旋转力,传递给转向轴,从而能够使驾驶员的转向驾驶环境保持柔和、稳定。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在大韩民国公开专利公报2010-0009380号(2010. 01. 27公开,发明名称车辆用电动转向装置的齿轮啮合状态保持装置)中公开。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以往的电动式转向装置而言,与蜗轮啮合旋转的蜗杆轴借助于弹簧保持啮合的状态,但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弹簧的负荷弱,则噪音严重,如果弹簧的负荷强,则方向盘的转向感下降。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善。本发明是为改善如上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式转向装置,在使用较小弹簧负荷的同时,在传递过程中吸收冲击,降低噪音。(解决问题的手段)为达成如上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蜗杆轴部,具备蜗杆齿轮;蜗轮部,外周面啮合于所述蜗杆齿轮进行旋转;外壳部,包裹住所述蜗杆轴部;以及支撑部,安装于所述外壳部,对所述蜗杆轴部进行支撑。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外壳部,形成有倾斜面;移动板,接触所述固定板的倾斜面进行移动,对所述蜗杆轴部进行支撑;施压板,对所述移动板施压;弹性体,弹性支撑所述施压板;以及支撑体,支撑所述弹性体。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固定板的倾斜面上,形成有固定涂层;在所述移动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固定涂层接触的移动涂层。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移动板上,形成有引导槽;在所述施压板上,凸出形成有插入所述引导槽的引导凸起。(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电动式转向装置的支撑部利用斜面原理,对蜗杆轴部进行支撑,从而具有能够以较小负荷,降低蜗杆轴部与蜗轮部间的敲击声的效果。


图I是简要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式转向装置的附图。图2是简要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式转向装置中的支撑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简要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式转向装置中的支撑部的弹性体膨胀状态的附图。图4是简要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式转向装置中的支撑部的弹性体收缩状态的附图。图5是简要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式转向装置的支撑部在险路行驶时对蜗杆轴部进行支撑的状态的附图。(标号说明)10:蜗杆轴部20:蜗轮部30:外壳部40:支撑部41:固定板42:移动板43:施压板44:弹性体45:支撑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动式转向装置的实施例。在此过程中,附图中显示的线条的厚度或结构要素的大小等,为了说明上的明确性和便利而可能会夸张地显示。另夕卜,后述的术语作为考虑到在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可能会因用户、操作者的意图或惯例而异。因此,对于这种术语的定义应当基于本说明书全文的内容加以确定。图I是简要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式转向装置的附图,图2是简要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式转向装置中的支撑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简要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式转向装置中的支撑部的弹性体膨胀状态的附图,图4是简要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式转向装置中的支撑部的弹性体收缩状态的附图,图5是简要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式转向装置的支撑部在险路行驶时对蜗杆轴部进行支撑的状态的附图。如图I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式转向装置I中,具备蜗杆轴部10、蜗轮部20、外壳部30及支撑部40。在蜗杆轴部1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蜗杆齿轮11。蜗轮部20的外周面与蜗杆齿轮11啮合旋转。衬套部30与蜗轮部20的内周面啮合旋转。蜗杆轴部10及蜗轮部20内置于外壳部30中,马达部50结合于外壳部30。这种马达部50中具备的马达轴与蜗杆轴部10连接,使蜗杆轴部10旋转。支撑部40安装于外壳部30。这种支撑部40内置于外壳部30中,对蜗杆轴部10进行支撑,从而限制蜗杆轴部10与蜗轮部20间的离开。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支撑部40中,具备固定板41、移动板42、施压板43、弹性体44及支撑体45。
固定板41安装于外壳部30。这种固定板41固定安装于外壳部30的内侧面,离开蜗杆轴部10进行配置。固定板41向蜗杆轴部10方向形成有倾斜面。移动板42接触固定板41的倾斜面进行移动。这种移动板42具有与固定板41的倾斜面对应的形状,与蜗杆轴部10接触,对蜗杆轴部10进行支撑。施压板43与移动板42连接,对移动板42施压,支撑体45固定安装于外壳部30。弹性体44的一端部支撑施压板43,另一端部对支撑体45进行支撑。因此,如果因与蜗轮部20的干涉,蜗杆轴部10向移动板42施压,贝U移动板42沿倾斜面,在固定板41上滑动移动,弹性体44收缩。此时,固定板41与移动板42利用斜面的原理,构成使蜗杆轴部10按压蜗轮部20
的负荷(F)实现最小化的结构,从而能够找到为防止敲击声(rattle)而对移动板42进行支撑的负荷(W)和使蜗杆轴部10与蜗轮部20间的摩擦实现最小化所需负荷(F)的最佳点(参照图3)。 SP,由于 F/W=tan Θ ,所以,F=W*tan Θ。例如,假定移动板42的倾斜角为30度,那么,F=O. 57W。另一方面,在固定板41的倾斜面上,涂布有固定涂层41a,在移动板42的倾斜面上,涂布有移动涂层42a。为了在移动板42与固定板41接触状态下能够顺利滑动,作为固定涂层41a与移动涂层42a,使用摩擦系数相对较低的物质。在移动板42上形成有引导槽46,在施压板43上凸出形成有插入引导槽46的引导凸起47。由于引导凸起47插入移动板42的引导槽46,因此,施压板43保持与移动板42的连接状态。另外,施压板43的引导凸起47沿引导槽46插入,防止施压板43的晃动。在施压板43上形成有插入槽48。在这种插入槽48中,插入有弹性体44的一端部。而且,在支撑体45上,凸出形成有支撑凸起49。这种支撑凸起49插入线圈状的弹性体44另一端部,防止弹性体44的晃动。下面说明具有如上构成的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式转向装置的作用。在蜗轮部20啮合于蜗杆轴部10的状态下,移动板42在与固定板41进行面接触的同时,对蜗杆轴部10进行支撑,弹性体44的负荷通过施压板43传递给移动板42,支撑移动板42 (参照图3) ο在上述状态下,如果因与蜗轮部20的干涉而在蜗杆轴部10发生振动,则蜗杆轴部10对移动板42施压。移动板42如被蜗杆轴部10施压,则移动板42借助于与固定板41倾斜面的接触而滑动移动,弹性体44收缩(参照图4)。在弹性体44的这种收缩及膨胀反复进行的同时,蜗杆轴部10的冲击被吸收,蜗杆轴部10与蜗轮部20间保持接触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因在险路上行驶而导致逆向输入力负荷过大,蜗轮部20发生振动,则蜗杆轴部10把急剧的冲击负荷传递给移动板42 (参照图5)。此时,施加于移动板42的负荷不能向倾斜面分散,只向蜗杆轴部10的振动方向传递,移动板42的滑动移动受到限制,从而能够抑制蜗杆轴部10的游动,防止蜗杆轴部10与蜗轮部20间发生敲击声异响。 本发明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这只是示例而已,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可由此导出多种变形及均等的其他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蜗杆轴部,具备蜗杆齿轮;蜗轮部,外周面啮合于所述蜗杆齿轮进行旋转;外壳部,包裹住所述蜗杆轴部;以及支撑部,安装于所述外壳部,对所述蜗杆轴部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外壳部,形成有倾斜面;移动板,接触所述固定板的倾斜面进行移动,对所述蜗杆轴部进行支撑;施压板,对所述移动板施压;弹性体,弹性支撑所述施压板;以及支撑体,支撑所述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板的倾斜面上,形成有固定涂层;在所述移动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固定涂层接触的移动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板上,形成有引导槽;在所述施压板上,凸出形成有插入所述弓丨导槽的引导凸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动式转向装置,包括蜗杆轴部,具备蜗杆齿轮;蜗轮部,外周面啮合于蜗杆齿轮进行旋转;外壳部,包裹住蜗杆轴部;以及支撑部,安装于外壳部,对蜗杆轴部进行支撑。
文档编号B62D5/04GK102874302SQ20121023244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2日
发明者朴商俊 申请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