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方法及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最常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能源供给的日益紧缺,开发节能汽车产品是很多汽车厂家的必经之路,且需要高效的利用能源,使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优化,此时需要合适的评价体系来评价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该评价结果对汽车动力总成的各部件及其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现有的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基于汽车运行工况的多样化,不同种类或同种类不同型号的汽车在不同使用场合需要对动力总成参数进行调整,以适应某些特定工况,但是,如何调整和其效果是否最好,往往缺乏手段来评价。因此,需要更为准确地评价某特定用途的某种型号的汽车的动力总成效能匹配优化程度,且能为进一步优化动力总成匹配度提供指导,并根据该指导结果对动力总成的各部件参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现有技术通常使用的测试方法是试验对比法,主要是记录汽车在特定条件下行驶一定路程的燃油消耗量,并和其它同类汽车进行比较,以判断其优劣程度。该方法需要对不同的汽车进行分别测试,但是,由于车辆和驾驶员的个体存在差异,使得测试结果存在偏差;测试方法和实际使用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测试出的结果并不能和实际情况吻合,因此容易造成错误的判断,以至于不能准确评价其能量利用是否最优,从而根据该不准确的评价方法调整汽车相关参数,不能有效的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以实现提高汽车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方法,包括获取汽车发动机万有特性图谱,并从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中划分出发动机经济工作区;获取汽车在实际工况下的载荷图谱,并从所述载荷图谱中提取常用工作区;获取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与所述载荷图谱的交集区域,并分别计算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比例;根据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调整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以使所述交集区域最大。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从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中划分出发动机经济工作区包括在以横坐标为发动机转速、纵坐标为发动机负荷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中标注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在所述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中标注预设油耗值的等油耗线;如果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相交,则将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划分为经济工作区;如果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不相交且所述等油耗线为封闭曲线,则将所述等油耗线内的区域划分为经济工作区。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调整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包括判断所述第一比例与第二比例的乘积是否大于设定阈值;如果所述乘积大于所述设定阈值,则保持当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不变;如果所述乘积不大于所述设定阈值,则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或调整发动机参数、或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以增大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包括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方位;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载荷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载荷图谱从所述第一方位往所述经济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调整发动机参数包括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方位;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包括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方位,并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方位;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并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汽车发动机万有特性图谱;划分模块,用于从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中划分出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汽车在实际工况下的载荷图谱;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载荷图谱中提取常用工作区;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与所述载荷图谱的交集区域;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计算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比例;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调整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以使所述交集区域最大。优选地,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划分模块包括
第一标注单元,用于在以横坐标为发动机转速、纵坐标为发动机负荷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中标注发动机外特性曲线;第二标注单元,用于在所述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中标注预设油耗值的等油耗线;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是否相交;第一划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得到的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相交时,将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划分为经济工作区;第二划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得到的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不相交时,如果所述等油耗线为封闭曲线,则将所述等油耗线内的区域划分为经济工作区。优选地,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调整模块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比例与第二比例的乘积是否大于设定阈值;参数保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得到的所述乘积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保持当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不变;参数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得到的所述乘积不大于所述设定阈值,则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或调整发动机参数、或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以增大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优选地,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参数调整单元包括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调整发动机参数;第三调整子单元,用于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所述第一调整子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方位;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载荷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载荷图谱从所述第一方位往所述经济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所述第二调整子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方位;并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所述第三调整子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方位,并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方位;并同时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本发明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由于汽车载荷图谱是大量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归纳的结果,具有代表性,发动机万有特性是在精密的发动机试验台架上测量得到的,具有重复性,且该方法不涉及驾驶员及汽车个体的差异,因此,将交集区域占发动机万有特性的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比例来评价传动系统匹配优化程度,将交集区域占汽车载荷图谱的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比例来评价发动机的优化程度,用上述两个比例的乘积来评价汽车的动力总成效能匹配优化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从而根据该评价结果进行参数的适应性调整可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区域划分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万有特性图区域划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汽车载荷图谱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交集区域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装置中划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装置中调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汽车动力总成主要包括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其中,传动系统一般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组成,其基本功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汽车的驱动车轮,产生驱动力,使汽车能在一定速度上行驶。而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汽车动力总成效能的匹配优化,主要是将所述汽车动力总成的各部件参数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实现该方法的步骤如下SlOl :获取汽车发动机万有特性图谱,并从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中划分出发动机经济工作区。本实施例将汽车的发动机万有特性图谱进行区域划分,是将发动机万有特性图谱分解为三个区域,即经济工作区、非经济工作区和非工作区,其中,所述经济工作区就是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区域,所述非经济工作区就是相对于经济工作区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区域,所述非工作区域指的是发动机不在该区域内运行。参见图2所示的区域划分流程示意图,可按下述方法实现步骤SlOl中的“从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中划分出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01 :在以横坐标为发动机转速、纵坐标为发动机负荷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中标注发动机外特性曲线。S202 :在所述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中标注预设油耗值的等油耗线。S203:判断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是否相交,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4,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205。S204:将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划分为经济工作区。S205:如果所述等油耗线为封闭曲线,则将所述等油耗线内的区域划分为经济工作区。举例说明,参见图3所示的万有特性图区域划分示意图,将发动机万有特性图谱分解为经济工作区、非经济工作区和非工作区,并计算出各区域的比例。图中浅灰色区域(即区域I)为发动机经济工作区,所占比例为Am ;深灰色区域(即区域2)为发动机非经济工作区,所占比例为Ane;白色区域(即区域3)为非工作区,所占比例为Aen。上述万有特性图中的三个区域是按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和某特定的等油耗线划分的,图3中的白色区域(非工作区)与灰色区域(经济工作区和非经济工作区)的分界线为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外特性曲线之上的区域即为非工作区;某特定的等油耗线(例如图3中等油耗值为198的曲线)内或其与外特性曲线围成的部分为经济工作区;其余为非经济工作区。图3只是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内容,而不代表万有特性图谱的所有划分方法。例如,当所述外特性曲线与某等油耗线不相交,且所述某等油耗线也不是封闭曲线时,可将所述某等油耗线的两个曲线端点分别向外特性曲线方向延长直至与所述外特性曲线相交,从而将所述相交后的等油耗线与外特性曲线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经济工作区。其中,将两个端点延长直至与外特性曲线相交的方法包括很多方式,例如垂直延长或是以某个角度延长等等。当然,本实施例还包括其它区域划分方式,例如除了将万有特性图谱进行上述三区域划分外,还可以增加一个次经济区,即取第一等油耗线和第二等油耗线,将第一等油耗线和第二等油耗线间的特定区域定义为次经济区。此外,由于发动机的高速和低速都是高油耗区,低负荷和高负荷也是高油耗区,只有中速中负荷才是低油耗区,所以除了以等油耗线进行区域划分外,还可将某两个特定转速之间且在外特性曲线以下和某特定扭矩之上的区域定义为经济工作区。S102:获取汽车在实际工况下的载荷图谱,并从所述载荷图谱中提取常用工作区。本实施例可将汽车在某使用工况的载荷图谱分为两个区,即常用工作区和非常用工作区。参见图4所示的汽车载荷图谱示意图,该图中的横坐标同样为发动机转速,纵坐标同样为发动机负荷,其中,灰色区域为汽车的常用工作区,所占比例为Aw,白色区域为汽车的非常用工作区,所占比例为Awn。当然,除了将载荷图谱划分为常用工作区和非常用工作区外,还可以增加一个次常用工作区等等。S103 :获取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与所述载荷图谱的交集区域,并分别计算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比例。可将上述发动机万有特性的经济工作区和汽车载荷图谱的常用工作区在同一张图纸上绘出,计算出二者的交集区域及其分别占经济工作区和常用工作区的比例。参见图5所示的交集区域示意图,图5是图3与图4重叠后得到的示意图,图中灰色区域为二者的交集区域,所占比例为Ai。
将上述交集区域占发动机万有特性的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比例来评价传动系统匹配优化程度,上述交集区域占汽车载荷图谱的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比例来评价发动机的优化程度,用上述两个比例的乘积来评价汽车的动力总成效能匹配优化程度。例如传动系统匹配优化程度= AiAra,发动机优化程度(K = AiAw,动力总成匹配优化程度Φμ =φ^φ6, φ0越大越好,越大发动机的能源利用效率越高。S104 :根据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调整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以使所述交集区域最大。可采用下述方法实现所述步骤S104 判断所述第一比例与第二比例的乘积是否大于设定阈值;如果所述乘积大于所述设定阈值,则保持当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不变;如果所述乘积不大于所述设定阈 值,则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或调整发动机参数、或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以增大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可见,可通过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或调整发动机参数、或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来增大万有特性的经济工作区与载荷图谱的常用工作区的交集区域,从而增大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进而提升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主要是根据计算的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初步判断匹配的相对优劣,再根据图中交集区域相对于发动机经济区的方位,调整传动系速比,使得载荷谱往发动机经济区移动,增大匹配系数。同样根据图中交集区域相对于载荷谱常用工作区的方位,调整发动机经济区方位,使得发动机经济区向载荷谱常用区域移动,增大匹配系数。以下为三种具体调整方式一、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首先,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方位;然后,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载荷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载荷图谱从所述第一方位往所述经济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二、调整发动机参数首先,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方位;然后,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三、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方位,并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方位;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并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本发明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方法,由于汽车载荷图谱是大量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归纳的结果,具有代表性,发动机万有特性是在精密的发动机试验台架上测量得到的,具有重复性,且该方法不涉及驾驶员及汽车个体的差异,因此,将交集区域占发动机万有特性的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比例来评价传动系统匹配优化程度,将交集区域占汽车载荷图谱的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比例来评价发动机的优化程度,用上述两个比例的乘积来评价汽车的动力总成效能匹配优化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从而根据该评价结果进行参数的适应性调整可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参见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汽车发动机万有特性图谱;划分模块2,用于从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中划分出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第二获取模块3,用于获取汽车在实际工况下的载荷图谱;提取模块4,用于从所述载荷图谱中提取常用工作区;第三获取模块5,用于获取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与所述载荷图谱的交集区域;计算模块6,用于分别计算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比例;调整模块7,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调整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以使所述交集区域最大。参见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装置中划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该划分模块2包括第一标注单元21,用于在以横坐标为发动机转速、纵坐标为发动机负荷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中标注发动机外特性曲线;第二标注单元22,用于在所述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中标注预设油耗值的等油耗线;第一判断单元23,用于判断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是否相交;第一划分单元24,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23判断得到的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相交时,将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划分为经济工作区;第二划分单元25,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23判断得到的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不相交时,如果所述等油耗线为封闭曲线,则将所述等油耗线内的区域划分为经济工作区。参见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装置中调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调整模块8包括第二判断单元81,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比例与第二比例的乘积是否大于设定阈值;参数保持单元82,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得到的所述乘积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保持当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不变;参数调整单元83,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得到的所述乘积不大于所述设定阈值,则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或调整发动机参数、或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以增大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其中,所述参数调整单元83包括第一调整子单元831,用于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第二调整子单元832,用于调整发动机参数;第三调整子单元,用于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所述第一调整子单元83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方位;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载荷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载荷图谱从所述第一方位往所述经济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所述第二调整子单元83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方位;并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所述第三调整子单元833,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方位,并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方位;并同时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本发明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装置,由于汽车载荷图谱是大量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归纳的结果,具有代表性,发动机万有特性是在精密的发动机试验台架上测量得到的,具有重复性,且该方法不涉及驾驶员及汽车个体的差异,因此,将交集区域占发动机万有特性的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比例来评价传动系统匹配优化程度,将交集区域占汽车载荷图谱的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比例来评价发动机的优化程度,用上述两个比例的乘积来评价汽车的动力总成效能匹配优化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从而根据该评价结果进行参数的适应性调整可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汽车发动机万有特性图谱,并从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中划分出发动机经济工作区; 获取汽车在实际工况下的载荷图谱,并从所述载荷图谱中提取常用工作区; 获取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与所述载荷图谱的交集区域,并分别计算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比例; 根据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调整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以使所述交集区域最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中划分出发动机经济工作区包括 在以横坐标为发动机转速、纵坐标为发动机负荷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中标注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在所述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中标注预设油耗值的等油耗线; 如果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相交,则将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划分为经济工作区; 如果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不相交且所述等油耗线为封闭曲线,则将所述等油耗线内的区域划分为经济工作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调整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比例与第二比例的乘积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如果所述乘积大于所述设定阈值,则保持当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不变;如果所述乘积不大于所述设定阈值,则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或调整发动机参数、或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以增大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方位; 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载荷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载荷图谱从所述第一方位往所述经济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发动机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方位; 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方位,并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方位; 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并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
7.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汽车发动机万有特性图谱; 划分模块,用于从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中划分出发动机经济工作区;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汽车在实际工况下的载荷图谱; 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载荷图谱中提取常用工作区;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与所述载荷图谱的交集区域; 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计算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比例;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调整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以使所述交集区域最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包括 第一标注单元,用于在以横坐标为发动机转速、纵坐标为发动机负荷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中标注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第二标注单元,用于在所述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中标注预设油耗值的等油耗线;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是否相交; 第一划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得到的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相交时,将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划分为经济工作区; 第二划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得到的所述等油耗线与所述外特性曲线不相交时,如果所述等油耗线为封闭曲线,则将所述等油耗线内的区域划分为经济工作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比例与第二比例的乘积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参数保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得到的所述乘积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保持当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不变; 参数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得到的所述乘积不大于所述设定阈值,则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或调整发动机参数、或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以增大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调整单元包括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调整发动机参数;第三调整子单元,用于同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和发动机参数; 所述第一调整子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方位;并调整传动系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载荷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载荷图谱从所述第一方位往所述经济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
所述第二调整子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方位;并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
所述第三调整子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方位,并确定所述交集区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方位;并同时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动,调整发动机各部件参数以获取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使所述调整后的万有特性二维图谱从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区中的非交集区域方向移 动,以增大所述交集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方法,包括获取汽车发动机万有特性图谱,并从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中划分出发动机经济工作区;获取汽车在实际工况下的载荷图谱,并从所述载荷图谱中提取常用工作区;获取所述万有特性图谱与所述载荷图谱的交集区域,并分别计算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发动机经济工作区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区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区的第二比例;根据所述第一比例与所述第二比例调整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参数,以使所述交集区域最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参数的调整装置。
文档编号B62D65/00GK103010336SQ20121058002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雷保军, 乔海周, 张有, 李明安, 崔健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