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4473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组中各相邻单体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
【背景技术】
[0002]动力电池由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以及介于正负极之间防短路的隔膜组成。正极板与负极板被制成薄板或者箔状,然后把电极板及介于其间的隔膜按顺序层叠或者螺旋状缠卷而形成电芯。把电芯装入不锈钢、镀镍的铁、铝金属外壳或者薄膜电池容器内,再注入电解液,密封而制成电池。其中,电芯与外部通电是通过与极板连接的极耳和极柱实现的。
[0003]目前,由于动力电池环保、安全、寿命长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动力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诸如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车、储能等领域。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要求电池生产设备不断优化和改进来适应电池生产,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当电池大电流放电时,极耳极柱等处如果链接失效,可能会导致发热严重,造成电池局部温度过度提高,进而导致整个电池失效。导致整个电池包的性能和寿命急剧下降。现有单体电池的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0004]1.激光焊接:此方法虽然接触电阻小,但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不少振动激励,这就使焊接处容易变脆、容易断裂、脱焊,导致产品报废;而且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
[0005]2.用螺栓或铆钉锁紧;此方法不受极耳层数的影响,但是极柱与金属预紧连接片之间的接触电阻受锁紧力的影响波动很大,生产工艺复杂,可靠性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防振、接触牢靠、工艺简便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
[0007]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种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包括一安装在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上方的绝缘部件1,该绝缘部件I具有一固定槽12,固定槽12的上部具有向内延伸的凸缘11 ;固定槽12的底部开设有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的容置孔1-1 ;所述固定槽12内设置有用于压接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的金属预紧连接结构20。
[0009]所述金属预紧连接结构20包括上金属片21、下金属片22,以及置于上金属片21与下金属片22之间的金属弹性部件;在金属弹性部件的张力作用下,使上金属片21与凸缘11相抵,下金属片22与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相抵,实现整个金属预紧连接结构与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实现电连接。
[0010]所述金属弹性部件为螺旋状弹簧23或者波纹状弹簧24。
[0011 ] 所述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还包括一个用于固定在动力电池4上方的绝缘板3,所述绝缘部件I固定并分布在绝缘板3上,其分布的位置与各动力电池5待连接的正/负极柱的位置相对应;在对应于固定槽12底部的容置孔1-1的位置开设有的贯穿孔,使各动力电池正/负极柱穿过并伸入容置孔1-1内,使其与下金属片22接触,实现整个金属预紧连接结构与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实现电连接。
[0012]所述螺旋状弹簧23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地焊接在上金属片21和下金属片22上。
[0013]所述波纹状弹簧24的上下波峰,分别对应地与上金属片21和下金属片22相接触;所述上下波峰中至少有一个波峰焊接在上金属片21或者下金属片22上。
[0014]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15]本发明采用的预紧连接装置,应用于动力电池组中的各单体电池正负极的电连接,由于不怕振、连接可靠、不易松动、且不会因为震动而断裂,有效减小了各单体电池正负极之间的接触电阻、局部发热等严重问题,电池连接更可靠,使电池组的性能保持在最佳状
??τ O
[0016]本发明造价低廉,技术手段简便易行;当重新更换电池组时可重复使用,并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激光焊接、螺栓或铆钉锁紧等连接方式所带来的缺点和危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绝缘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为本发明绝缘部件底部的容置孔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一种金属预紧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金属预紧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包括一安装在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上方的绝缘部件1,该绝缘部件I具有一固定槽12,固定槽12的上部具有向内延伸的凸缘11 ;固定槽12的底部开设有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的容置孔1-1 ;所述固定槽12内设置有用于压接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的金属预紧连接结构20。绝缘部件I为高强度绝缘材料。
[0025]所述金属预紧连接结构20包括上金属片21、下金属片22,以及置于上金属片21与下金属片22之间的金属弹性部件;在金属弹性部件的张力作用下,使上金属片21与凸缘11相抵,下金属片22与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相抵,实现整个金属预紧连接结构与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实现电连接。
[0026]所述金属弹性部件为螺旋状弹簧23或者波纹状弹簧24。当采用螺旋弹簧23时,螺旋状弹簧23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地焊接在上金属片21和下金属片22上。当采用波纹状弹簧24时,波纹状弹簧24的上下波峰,分别对应地与上金属片21和下金属片22相接触;所述上下波峰中至少有一个波峰焊接在上金属片21或者下金属片22上。
[0027]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还包括一个用于固定在动力电池4上方的绝缘板3。图1中所示意的动力电池4,实际上是由多个单体电池构成的电池组,图1中仅示出金属预紧连接结构20与电池正/负极柱2局部连接关系。所述绝缘部件I固定并分布在绝缘板3上,其分布的位置与各动力电池5待连接的正/负极柱的位置相对应;在对应于固定槽12底部的容置孔1-1的位置开设有的贯穿孔,使各动力电池正/负极柱穿过并伸入容置孔1-1内,使其与下金属片22接触,实现整个金属预紧连接结构与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实现电连接。
[0028]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
[0029]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安装在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上方的绝缘部件(I),该绝缘部件(I)具有一固定槽(12),固定槽(12)的上部具有向内延伸的凸缘(11);固定槽(12)的底部开设有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的容置孔(1-1);所述固定槽(12)内设置有用于压接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的金属预紧连接结构(20) 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预紧连接结构(20)包括上金属片(21)、下金属片(22),以及置于上金属片(21)与下金属片(22)之间的金属弹性部件; 在金属弹性部件的张力作用下,使上金属片(21)与凸缘(11)相抵,下金属片(22)与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相抵,实现整个金属预紧连接结构与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实现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性部件为螺旋状弹簧(2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性部件为波纹状弹簧(2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还包括一个用于固定在动力电池(4)上方的绝缘板(3),所述绝缘部件(I)固定并分布在绝缘板(3)上,其分布的位置与各动力电池(5)待连接的正/负极柱的位置相对应;在对应于固定槽(12)底部的容置孔(1-1)的位置开设有的贯穿孔,使各动力电池正/负极柱穿过并伸入容置孔(1-1)内,使其与下金属片(22)接触,实现整个金属预紧连接结构与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实现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还包括一个用于固定在动力电池(4)上方的绝缘板(3),所述绝缘部件(I)固定并分布在绝缘板(3)上,其分布的位置与各动力电池待连接的正/负极柱的位置相对应;在对应于固定槽(12)底部的容置孔(1-1)的位置开设有的贯穿孔,使各动力电池正/负极柱穿过并伸于容置孔(1-1)内,使其与下金属片(22)接触,实现整个金属预紧连接结构与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实现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状(23)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地焊接在上金属片(21)和下金属片(22)上。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状弹簧(24)的上下波峰,分别对应地与上金属片(21)和下金属片(22)相接触;所述上下波峰中至少有一个波峰焊接在上金属片(21)或者下金属片(22)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包括一安装在动力电池正/负极柱上方的绝缘部件,该绝缘部件具有一固定槽,固定槽的上部具有向内延伸的凸缘;固定槽的底部开设有动力电池正/负极柱的容置孔;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用于压接动力电池正/负极柱的金属预紧连接结构。本预紧连接部件,应用于动力电池组中的各单体电池正负极的电连接,由于不怕振、连接可靠,有效减小了各单体电池正负极之间的接触电阻、局部发热等严重问题,电池连接更可靠,使电池组的性能保持在最佳状态。造价低廉,技术手段简便易行,可重复使用,并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激光焊接、螺栓或铆钉锁紧等连接方式所带来的缺点和危害。
【IPC分类】H01M2/20
【公开号】CN105161664
【申请号】CN201510607750
【发明人】罗玉涛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