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463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防止婴儿的手指被夹伤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各种产品需要求量变得越来越大,种类变得越来越多,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的各种需求。其中,对于汽车产品来说,它的出现给人们在交通上带来极大的方便,故使得汽车受到越来越多人所青睐。众所周知,为了使得儿童能舒适且安全地乘坐于汽车座椅上,相应地,人们会在汽车上安装有一儿童安全座椅,原因在于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系于汽车座椅上供儿童乘坐, 并通过束缚设备把乘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儿童束缚在儿童安全椅上以保障儿童安全的座椅,该座椅的使用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儿童在汽车发生紧急制动或者意外碰撞情况下所受至IJ的伤害,因此,儿童安全座椅很快被消费者所接受,并且慢慢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当婴儿使用的儿童安全座椅会被设计成像提篮一样,以符合婴儿处于睡躺的生理状态要求。当人们要把躺在汽车里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婴儿抱走并带该婴儿到户外空旷的地方活动时,为了克服人们因双手一直处于抱住婴儿的状态所带来的疲劳问题,相应地,人们会使用到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的婴儿车,通过该婴儿车一方面使得婴儿可以舒服地坐在婴儿车上,另一方面使得人们通过该婴儿车更方便的推着婴儿到处活动以克服上述的疲劳问题。其中,在婴儿车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卡合时,由于婴儿车上设置有披覆件,该披覆件阻挡婴儿车和儿童安座椅之间的相互卡合的卡合部件,故在儿童安全座椅与婴儿车卡合时必须在披覆件上开设有一供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卡合部件露出的开口,使儿童安全座椅与婴儿车之间的卡合部件借助该开口才能实现两者相互之间的卡合连接目的。但是,该开口的引入会使得乘坐在婴儿车上的婴儿的手指因伸入该开口内而存在被卡合部件所夹伤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婴儿车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该婴儿车在与儿童安全座椅卡合时不需要在披覆件上开设有开口就能实现两者的卡合,从而克服了因开口的引入而使乘坐于婴儿车上的婴儿的手指存在被夹手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该儿童安全座椅具有第一卡合部,所述婴儿车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且于所述婴儿车上设有披覆件,其中,所述披覆件包括用于遮盖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一部分及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周围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弹性系数高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弹性系数,所述婴儿车与所述儿童安全座椅组接,则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而使所述第一部分夹紧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较佳地,所述婴儿车具有供与所述儿童安全座椅组接的组接腔,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组接腔的内侧,该组接腔在儿童安全座椅置于婴儿车上时使第一卡合部能够与第二卡合部相卡合。具体地,所述第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组接腔的腔口边缘,以使得第一部分的抵抗破坏的能力更好,以防止第一部分于婴儿车收合时而造成第一部分的损坏。较佳地,所述第二部分围绕形成有用于暴露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开口,且所述第一部分固接于所述第二部分上并封闭所述开口,更能确保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时而使第一部分被夹紧于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之间。较佳地,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为一体成型结构,以增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强度。较佳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数层弹性材料层,所述弹性材料层呈层叠设置,以使得第一部分的弹性更好,防止婴儿车于收合而破坏了第一部分。较佳地,所述第一部分为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是使得第一部分的弹性及抵抗破坏的能力更强。较佳地,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凹孔,且所述第一部分遮盖所述凹孔,以使第一部分更易被第一卡合部推入凹孔内。本实用新型的披覆件包括用于遮盖第二卡合部的第一部分及形成于第一部分周围的第二部分,故使婴儿车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时,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而使第一部分夹紧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之间,以实现婴儿车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与儿童安全座椅在组接时不需要在披覆件上开设有一开口就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卡合连接的目的,因而克服了因开口的引入而使乘坐于婴儿车上的婴儿的手指存在被夹手的缺陷。同时,且第一部分的弹性系数高于第二部分的弹性系数,能更有效地防止婴儿车于收合或供儿童安全座椅组接时而造成第一部分的破坏。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的一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的另一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在拆卸披覆件后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披覆件的第二部分遮挡图3中A部分且第二部分的开口暴露第二卡合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7为拆卸披覆件后的婴儿车未与儿童安全座椅相卡合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拆卸披覆件后的婴儿车与儿童座全座椅相卡合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请参阅图I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可以与汽车座椅上的儿童安全座椅200组接,对从汽车座椅中取走的儿童安全座椅200进行支撑,以便于使用者借助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推着婴儿到处活动以克服使用者因双手一直处于抱住婴儿的状态所带来的疲劳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主要是由架体IOOa及枢接于架体IOOa上的滚轮100b,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借助滚轮IOOb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于地面上移动的目的。其中,儿童安全座椅200具有第 ^合部21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 ^合部210为可弹性收缩的设置于儿童安全座椅200上的凸部,且该凸部具有斜面211 ;而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具有用于与第一卡合部210相互卡合的第二卡合部3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卡合部30为一凹孔,该凹孔是形成于架体IOOa上的;且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上还设有披覆件20,该披覆件20包括用于遮盖第二卡合部30的第一部分21及形成于第一部分21周围的第二部分22,该第一部分21的弹性系数高于第二部分22的弹性系 数。当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与儿童安全座椅200组接时,则第一卡合部210与第二卡合部30相互卡合,从而使第一部分21被夹紧在第一卡合部210和第二卡合部30之间。而第一部分21被夹紧在第一^^合部210和第二卡合部30之间的具体过程是将儿童安全座椅200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上时,移动的儿童安全座椅200驱使第一^^合部210朝第二卡合部30处移动,且由于第一部分21具有弹性并遮盖第二卡合部30,故移动的第一卡合部210推动第一部分21朝第二卡合部30处作拉伸变形,从而在第一卡合部210与第二卡合部30相互卡合时而使第一部分21被夹紧于第一卡合部210和第二卡合部30之间。更具体地,如下较优者,本实用新型婴儿车100具有供与儿童安全座椅200组接的组接腔10,第一卡合部210及第一部分21位于组接腔10的内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1可以延伸至如图2所示的组接腔10的腔口边缘,以使得第一部分21的抵抗破坏的能力更好,以防止第一部分21于婴儿车100收合时而造成第一部分21的损坏,当然,第一部分21也可以不延伸至如图2所示的组接腔10的腔口边缘处,只处于如图I所示的组接腔10的内侧即可,如此使得成本降低而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其中,组接腔10形成于架体IOOa上,该组接腔10在儿童安全座椅200置于婴儿车100上时使第一^^合部210能够朝第二卡合部30处移动,并使移动的第一卡合部210能够与第二卡合部30相互卡合,且在与第二卡合部30相互卡合过程中使第一卡合部210形成一供第一卡合部210相对于第二卡合部30运动的运动轨道,而第一部分21正位于该运动轨道上,以使得第一部分21能可靠地遮盖第二卡合部30,且在第一卡合部210与第二卡合部30相互卡合时都推动第一部分21作拉伸变形而使第一部分21被夹紧于第一卡合部210和第二卡合部30之间。同时,第二部分22形成有用于暴露第二卡合部30的开口 22a (见图4所示),该开口 22a围绕第二卡合部30以使第二卡合部30暴露于外界中,而第一部分21可通过车缝工艺固接于第二部分22的邻近开口 22a的部位处,以使第一部分21封闭第二部分22的开口22a,但不限于此种工艺;或者,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增加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连接强度,并能确保第二卡合部30在与第一卡合部210卡合时而使第一部分21被夹紧于第二卡合部30与第一^^合部210之间。[0029]再者,第一部分21包括数层弹性材料层,该弹性材料层呈层叠的设置,以使得第一部分21的弹性更好,防止婴儿车100于收合或供儿童安全座椅200组接时破坏了第一部分21 ;为了使得第一部分21抵抗破坏的能力更强,故将第一部分21设计成三角形,当然,还可以设计成其它形状。同时,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1可以为至少由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ster)及聚氨基甲酸酯(spandex)所制成的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是使得第一部分21的弹性及抵抗破坏的能力更强;具体地,第一部分21中的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比例高于聚氨基甲酸酯的比例,在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部分21具有相当比例的聚氨基甲酸酯,使得第一部分21的物理机械性能非常优良;更具体的是,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比例为92%,而聚氨基甲酸酯的比例为8%,使第一部分21达到更优的物理机械性能要求,但不以此比例为限制。结合图7和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与儿童安全座椅的卡合原理作详细的说 明卡合时,将儿童安全座椅200置于婴儿车100的组接腔10内并处于图7所示的状态时,此时的第 ^合部210朝第二卡合部30处移动,由于第一部分21具有弹性并遮盖第二卡合部30,故移动的第一卡合部210推动第一部分21朝第二卡合部30处作拉伸变形,使得第一部分21能跟随第一卡合部210 —起卡入于第二卡合部30内,而此时的第一部分21正被夹紧于第一卡合部210与第二卡合部30之间,从而实现儿童安全座椅200与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相卡合的目的,状态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披覆件20包括用于遮盖第二卡合部30的第一部分21及形成于第一部分21周围的第二部分22,故使婴儿车100与儿童安全座椅200组接时,第一^^合部21与第二卡合部22相互卡合而使第一部分21夹紧于第一卡合部210和第二卡合部30之间,以实现婴儿车100与儿童安全座椅200组接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与儿童安全座椅200在组接时不需要在披覆件20上开设有一开口就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卡合连接的目的,因而克服了因开口的引入而使乘坐于婴儿车上的婴儿的手指存在被夹手的缺陷;同时,且第一部分21的弹性系数高于第二部分22的弹性系数,能更有效地防止婴儿车100于收合或供儿童安全座椅200组接时而造成第一部分21的破坏。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的婴儿车,所述儿童安全座椅具有第一卡合部,所述婴儿车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且于所述婴儿车上设有披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披覆件包括用于遮盖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一部分及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周围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弹性系数高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弹性系数,所述婴儿车与所述儿童安全座椅组接,则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而使所述第一部分夹紧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适用于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具有供与所述儿童安全座椅组接的组接腔,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组接腔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组接腔的腔口边缘。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适用于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围绕形成有用于暴露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开口,且所述第一部分固接于所述第二部分上并封闭所述开口。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适用于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为一体成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适用于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数层弹性材料层,所述弹性材料层呈层叠设置。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适用于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为层状结构。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适用于与儿童安全座椅组接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凹孔,且所述第一部分遮盖所述凹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车,所述儿童安全座椅具有第一卡合部,所述婴儿车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且于所述婴儿车上设有披覆件,其中,所述披覆件包括用于遮盖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一部分及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周围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弹性系数高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弹性系数,所述婴儿车与所述儿童安全座椅组接,则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而使所述第一部分夹紧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在与儿童安全座椅卡合时不需要在披覆件上开设有开口就能实现两者的卡合,从而克服了因开口引入而使乘坐于婴儿车上的婴儿的手指存在被夹手的缺陷。
文档编号B62B9/10GK202624323SQ201220173300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0日
发明者郭征文 申请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