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462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属于客车制造领域的城间大客车车架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客车车架结构多数是整体式,车架有直梁式、桁架式、多段搭接式等几种型式,但不论哪种型式,都是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法把各部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的整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在大客车车架设计中,采用前、中、后三段式模块化结构设计和灵活的车架结构型式,克服了目前国内整体式客车车架模块化程度不高、通用性较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由前车架模块、中车架模块和后车架模块组成,其特征在于前车架模块、中车架模块、后车架模块三部分相对独立,中车架模块两端设有连接板与前车架模块和后车架模块通过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中车架模块由上车架总成和下车架总成连接而成。所述的前车架模块上装配有前空气悬架系统、前轴总成、车轮、备用车轮、油门踏板、制动阀总成、临时仪表盘总成、离合器踏板总成、转向盘及转向柱总成、临时驾驶员座椅、燃油箱、转向机。所述的后车架模块上装配有后桥、后空气悬架系统、车轮、传动轴、缓速器、离合器变速箱总成、蓄电池、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膨胀水箱、风扇、散热器中冷器总成、消声器。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将大客车车架采用模块化设计后,三个模块相对独立,利用前车架模块和后车架模块,仅通过简单的改变中模块上车架总成和下车架总成的长度,就可以开发出不同轴距、不同长度、不同地板高度的大行李舱高级大客车车架,大大提高了车架的通用性。由于采用了高强度螺栓将前、中、后三段连接,车架在长途运输时,可将三段分开,这样就减少了所占据的空间,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车架模块、中车架模块、后车架模块的连接放大图。图3为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前车架模块总成。图4为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中车架模块上车架总成。图5为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中车架模块下车架总成。图6为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后车架模块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所示,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由前车架模块I、中车架模块2和后车架模块3组成,其特征在于前车架模块I、中车架模块2、后车架模块3三部分相对独立,中车架模块2两端设有连接板与前车架模块I和后车架模块3通过高强度螺栓4、螺母5、垫圈连接在一起。通过简单的改变中车架模块上车架总成和下车架总成的长度,就可以开发出不同轴距、不同长度、不同地板高度的大行李舱高级大客车车架。车架在长途运输时,可将三段分开,即分解为前车架模块I、后车架模块3、上车架总成和下车架总成,这样就减少了所占据的空间,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如图3所示,前车架7上装配有前空气悬架系统17、前轴总成18、车轮16、备用车轮6、油门踏板8、制动阀总成9、临时仪表盘总成10、离合器踏板总成11、转向盘及转向柱总成12、临时驾驶员座椅13、燃油箱14、转向机15及其他相关零部件。 如图4所示和如图5所示,中车架模块分为两个模块,即上车架总成和下车架总成,它们之间是独立;通过简单的改变中车架模块上车架总成和下车架总成的长度,就可以开发出不同轴距、不同长度、不同地板高度的大行李舱高级大客车车架。如图6所示,后车架20上装配有后桥19、后空气悬架系统21、车轮22、传动轴23、缓速器24、离合器变速箱总成25、蓄电池26、空气滤清器27、发动机28、膨胀水箱29、风扇30、散热器中冷器总成31、消声器32及其他相关零部件。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由前车架模块、中车架模块、后车架模块三个模块组成,其特征在于前车架模块、中车架模块、后车架模块三部分相对独立,通过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车架模块由上车架总成和下车架总成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大客车模块化车架结构,由前车架模块、中车架模块、后车架模块三个模块组成,中车架模块由上车架总成和下车架总成组成,三个模块相对独立,通过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连接在一起。利用前车架模块和后车架模块,仅通过简单的改变中模块上车架总成和下车架总成的长度,就可以开发出不同轴距、不同长度、不同地板高度的大行李舱高级大客车车架,大大提高了车架的通用性。由于采用了高强度螺栓将前、中、后三段连接,车架在长途运输时,可将三段分开,这样就减少了所占据的空间,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文档编号B62D21/12GK202608886SQ20122017282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柴冬梅, 付盈, 姜楠, 侯晓婷, 周建国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