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内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487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行车内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自行车内变速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内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变速自行车具有健身、代步、娱乐等多种功能性题材,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于变速自行车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而国内市场上的高档内变速自行车上的变速 装置其结构都十分复杂,价格也非常高,尤其是一些进口产品在价格上都特别昂贵,难以满 足普通爱好者的需要。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内变速装置,该变速装置具有操作方 便、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等优点。[0004]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自行车内变速装置包括装配轴和壳体。壳体左端 装有螺纹端盖,装配轴的左侧装有砂挡,动力传递爪通过其与螺纹端盖之间的左轴承和与 砂挡之间的内轴承悬浮于壳体左侧的动力输入孔中,链轮固定在动力传递爪上。控制爪固 定在壳体右端的装配轴上,壳体通过右轴承与控制爪滚动配合。[0005]变速机构装在壳体内,其最左侧为变速滑动杆总成,变速滑动杆总成由滑动座和 与其垂直连接的制动杆构成,制动杆内侧与装配轴之间为固定在装配轴上的前排太阳轮, 外侧与壳体之间为一体结构的前排行星架和后排内齿圈,前排行星架的左端通过滚柱轴承 与壳体的内壁滚动配合;在前排行星架和前排太阳轮上与制动杆对应处设有滑槽,制动杆 通过滑槽与前排行星架和前排太阳轮滑动配合。安装在动力传递爪左侧的制动爪卡在制动 杆上。[0006]在前排行星架上装有前排行星轮,前排行星轮的内侧与前排太阳轮对应,外侧与 前排内齿圈相对应。在与前排内齿圈为一体结构的后排行星架上装有后排行星轮,后排行 星轮的外侧与后排内齿圈对应,内侧与后排太阳轮相对应。在后排太阳轮与装配轴之间装 有制动滑杆总成。滑动座上的后制动杆在后排太阳轮上的滑槽中滑动。固定在控制爪上的 制动爪卡在后制动杆上。[0007]在后排行星架的一端装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的棘轮与镶在壳体内的钢碗构 成单向摩擦副。在壳体的后端通过螺纹与手制动器连接。[0008]左、右变速拉杆装在装配轴的两侧,分别由水平向的左、右拉杆和垂直固定在其内 端的左、右控制套构成,变速滑动杆总成和制动滑杆总成的滑动座安装在左、右控制套上的 槽形控制座内,左、右控制套与砂挡及控制爪之间分别装有左、右回位弹簧。[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紧凑,通过左、右变速拉杆能够方便地实现 四档变速功能。运行平稳,控制操作灵活方便。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装配轴2、壳体3、螺纹端盖4、砂挡5、动力传递爪6、左轴承7、内轴承8、链轮9、控制爪10、右轴承11、变速滑动杆总成12、滑动座13、制动杆14、前排太阳轮15、前排行星架16、后排内齿圈17、滚柱轴承18、滑槽19、制动爪20、前排行星轮21、后排行星架22、前排内齿圈23、后排行星轮24、后排太阳轮25、制动滑杆总成26、滑动座27、后制动杆28、棘轮29、钢碗30、手制动器31、左拉杆32、左控制套33、槽形控制座34、左回位弹簧35、右控制杆36、右回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例I如图1所示,该自行车内变速装置包括装配轴I和作为动力输出轴的壳体2。壳体2左端通过螺纹装有螺纹端盖3,在其左侧的装配轴I上装有砂挡4,动力传递爪5通过其与螺纹端盖3之间的左轴承6和与砂挡4之间的内轴承7悬浮于壳体2左侧的动力输入孔中,链轮8固定在动力传递爪5上。控制爪9固定在壳体2右端的装配轴I上,壳体2通过右轴承10与控制爪9滚动配合。变速机构装在壳体2内,其最左侧为变速滑动杆总成11,变速滑动杆总成11由滑动座12和与其垂直连接的制动杆13构成,制动杆13的内侧为固定在装配轴I上的前排太阳轮14,外侧为一体结构的前排行星架15和后排内齿圈16,前排行星架15的左端通过滚柱轴承17与壳体2的内壁滚动配合;在前排行星架15和前排太阳轮14上与制动杆13对应处设有滑槽18,制动杆13通过滑槽18与前排行星架15和前排太阳轮14滑动配合。安装在动力传递爪5左侧的制动爪19卡在制动杆13上。在前排行星架15上装有前排行星轮20,前排行星轮20的内侧与前排太阳轮14对应,外侧与前排内齿圈22相对应。在与前排内齿圈22为一体结构的后排行星架21上装有后排行星轮23,后排行星轮23的外侧与后排内齿圈16对应,内侧与后排太阳轮24相对应。在后排太阳轮24与装配轴I之间也装有一个与变速滑动杆总成7结构相近的制动滑杆总成25。滑动座26上的后制动杆27在后排太阳轮24上的滑槽18中滑动。固定在控制爪9上的制动爪19卡在后制动杆27上。在后排行星架21的一端装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的棘轮28与镶在壳体内的钢碗29构成单向摩擦副。在壳体2的后端通过螺纹与手制动器30连接。变速滑动杆总成11左侧的装配轴I上装有左变速拉杆,左变速拉杆由水平的左拉杆31和垂直固定在其右端的左控制套32构成,变速滑动杆总成11的滑动座12安装在左控制套32上的槽形控制座33上。左控制套32与砂挡4之间装有左回位弹簧34。制动滑杆总成25右侧的装配轴I上装有右变速拉杆,右变速拉杆由水平向的右拉杆35和垂直固定在其右端的右控制套36构成,制动滑杆总成25的滑动座12安装在右控制杆35上的槽形控制座33上。右控制杆35与控制爪9之间装有右回位弹簧36。[0029]例2[0030]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变速的。如图1所示,当动力通过链条传递到链 轮8,由于因链轮8固定在动力传递爪5上,其会带动动力传递爪5旋转,当动力传递爪5在 档位变速手柄时,通过左、右变速拉杆可以使动力传递爪5在滑槽18内左、右移动。当动力 传递爪5与前排太阳轮14相连接时,带动前排太阳轮14旋转,驱动前排行星架15和后排 内齿圈16,同时通过制动滑杆总成25使后排太阳轮24固定。则后排行星架21和前排内齿 圈22同时驱动,此时单向离合器的棘轮28与镶在壳体2内的钢碗29相结合,壳体2变为 输出轴带动车轮转动。[0031]如果动力传递爪5与前排行星架15 二档接触,前排行星架15与后排内齿圈16旋 转,同时通过制动滑杆总成25使后排太阳轮24固定,此时,后排行星架21与前内齿圈22 作为二档的输出。[0032]当动力传递爪5与前排太阳轮14和行星齿轮架输入时,后排太阳轮24没有固定, 视其自由旋转。后排行星架21和前排内齿圈22为直接输出,为三档或直接档,当动力传递 爪5与前排行星架21和后排内齿圈22接合时,通过制动滑杆总成25固定前排太阳轮14, 则前排内齿圈22和后排行星架21为超速档或四档。
权利要求1. 一种自行车内变速装置,其特征是该自行车内变速装置包括装配轴(I)和壳体(2);壳体(2)左端装有螺纹端盖(3),装配轴(I)的左侧装有砂挡(4),动力传递爪(5)通过其与螺纹端盖⑶之间的左轴承(6)和与砂挡(4)之间的内轴承(7)悬浮于壳体(2)左侧的动力输入孔中,链轮(8)固定在动力传递爪(5)上;控制爪(9)固定在壳体(2)右端的装配轴(I)上,壳体(2)通过右轴承(10)与控制爪(9)滚动配合;变速机构装在壳体(2)内,其最左侧为变速滑动杆总成(11),变速滑动杆总成(11)由滑动座(12)和与其垂直连接的制动杆(13)构成,制动杆(13)内侧与装配轴(I)之间为固定在装配轴(I)上的前排太阳轮(14),外侧与壳体(2)之间为一体结构的前排行星架(15)和后排内齿圈(16),前排行星架(15)的左端通过滚柱轴承(17)与壳体(2)的内壁滚动配合;在前排行星架(15)和前排太阳轮(14)上与制动杆(13)对应处设有滑槽(18),制动杆(13)通过滑槽(18)与前排行星架(15)和前排太阳轮(14)滑动配合;安装在动力传递爪(5)左侧的制动爪(19)卡在制动杆(13)上;在前排行星架(15)上装有前排行星轮(20),前排行星轮(20)的内侧与前排太阳轮(14)对应,外侧与前排内齿圈(22)相对应;在与前排内齿圈(22)为一体结构的后排行星架(21)上装有后排行星轮(23),后排行星轮(23)的外侧与后排内齿圈(16)相对应,内侧与后排太阳轮(24)相对应,在后排太阳轮(24)与装配轴(I)之间装有制动滑杆总成(25);滑动座(26)上的后制动杆(27)在后排太阳轮(24)上的滑槽(18)中滑动,固定在控制爪(9)上的制动爪(19)卡在后制动杆(27)上;在后排彳丁星架(21)的一端装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的棘轮(28)与镶在壳体(2)内的钢碗(29)构成单向摩擦副,在壳体(2)的后端通过螺纹与手制动器(30)连接;左、右变速拉杆装在装配轴(I)的两侧,分别由水平向的左、右拉杆和垂直固定在其内端的左、右控制套构成,变速滑动杆总成(X)和制动滑杆总成(25)的滑动座(26)安装在左、右控制套上的槽形控制座(33)内,左、右控制套与砂挡⑷及控制爪(9)之间分别装有左、右回位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内变速装置,动力传递爪通过轴承悬浮于壳体左侧的动力输入孔中,变速机构装在壳体内,包括变速滑动杆总成、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架和后排内齿圈,后排行星架和前排内齿圈,前排行星轮,后排行星轮、单向离合器和单向钢碗。左、右变速拉杆分别装在装配轴的两侧,变速滑动杆总成和制动滑杆总成的滑动座安装在左、右控制套上的槽形控制座内,左、右控制套与砂挡及控制爪之间分别装有左、右回位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紧凑,通过左、右变速拉杆能够方便地实现四档变速功能。运行平稳,控制操作灵活方便。
文档编号B62M11/14GK202827982SQ20122019084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谢定义 申请人:谢定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