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4311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用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和电动车用车架主体。
背景技术
现有自行车车架的生产一般的工艺流程是,铝管裁切、挤型、焊接、打磨、震动、抛光,制作而成。其焊接工艺耗费人力,产品焊接后出现很多焊渣,还需打磨,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且使用焊接工艺制成的车架,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焊点开裂,导致产品需修补甚至报废。自行车车架上安装有鞍座,用户根据需要鞍座可以上下调节,如果需要前后调节只能够根据鞍座本体作一微量调节,很难满足人们对舒适感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大,成本可大幅下降的自行车用车架主体。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用车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上中管、下中管和前叉中管;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为左右对称的两个;所述两个前支架和两个后支架通过上中管、下中管和前叉中管连接为一体。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为三个或四个,并通过上中管、下中管和前叉中管连接为一体。在所述前支架的各角端部形成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后支架的各角端部形成有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适配的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与自行车后轮轴相适配的端部;所述上中管和前叉中管为圆柱形实体,其圆柱体的中部直径大于其两外端部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穿入上中管的外端部,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所述第三通孔穿入前叉中管的外端部,并被固定;所述下中管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穿入下中管的外端部,并通过螺母或铆钉进行固定。所述前叉中管和上中管的中部设置有与把管和鞍座相适配的固定凹槽,把管和鞍座能够如后调节。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的材料为铝合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上中管和前叉中管可以旋转调节,使安装在上中管和中管上的鞍座和把管能够前后调节,满足人们骑行的舒适度要求;特别是车架主体一次成型裁切,无焊接,质量稳定可靠,且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多排车架可有效增加整车的抗压强度。

图I是自行车用车架立体示意图。图中10.前车架20.后车架30.上中管40.下中管[0013]50.前叉中管60.穿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新型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用车架,包括,前支架10、后支架20、上中管30、下中管40和前叉中管50 ;所述前支架10 和后支架20的材料为铝合金,所采用的エ艺为铝挤压一次成型技术;上中管30、下中管40和前叉中管50的材料因不需挤型,因此一般材质就好,如铁材质;所述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连接后为ー组支架,本新型可以由2-4组支架组成,支架与支架之间通过上中管、下中管和前叉中管连接为一体,且支架之间要相互平行,支架组越多其机械强度越高;现以ニ组支架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组支架与第二组支架左右对称;所述车架由两个前支架10和两个后支架20并通过上中管30、下中管40和前叉中管50连接为一体,即通过穿钉60用螺母锁紧为一体,螺母锁紧,连接、拆卸方便,易于存放和组装。在所述前支架10的各角端部形成有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和第三通孔13,所述后支架20的各角端部形成有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相适配的第四通孔21、第五通孔22和与自行车后轮轴(未图示)相适配的端部,上述通孔最好为圆形孔;所述上中管30和前叉中管50为圆柱形实体,其圆柱体的中部直径大于其两外端部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四通孔21穿入上中管30的外端部,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所述第三通孔13穿入前叉中管50的外端部,并被螺母固定;所述下中管40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用来连接脚踏板中杆和齿盘链条,所述第二通孔12和第五通孔22穿入下中管40的外端部,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在所述前叉中管50和上中管30的中部设置有与把管和鞍座相适配的固定凹槽,鞍座安装在上中管30上的凹槽内,旋松紧固上中管30的螺母,上中管30可沿水平轴向360°旋转,待鞍座调整到舒适的位置后,再旋紧螺母;改变了鞍座只能上下调整的传统方式,调整后的鞍座,増加了骑行者的舒适感。把管安装在前叉中管50的凹槽内,同理,把管也可以沿水平轴向360°旋转,通过调整把管的旋转角度,使骑行者手臂更加舒适,由于鞍座和把管可以前后调节,满足了不同身高骑行者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选用铝挤型方式生成车架,省去焊接エ艺减少了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质量稳定可靠,ニ组车架有效增加了车架的抗压强度;同时利用中管圆形可转动的原理,使与中管连接的鞍座与把立管可调节,保证骑行者最佳的骑行姿势。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用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架(10)、后支架(20)、上中管(30)、下中管(40)和前叉中管(50);所述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为左右对称的两个;所述两个前支架(10)和两个后支架(20)通过上中管(30)、下中管(40)和前叉中管(50)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为三个或四个,并通过上中管(30)、下中管(40)和前叉中管(50)连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用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支架(10)的各角端部形成有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和第三通孔(13),所述后支架(20)的各角端部形成有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相适配的第四通孔(21)、第五通孔(22)和与自行车后轮轴相适配的端部;所述上中管(30)和前叉中管(50)为圆柱形实体,其圆柱体的中部直径大于其两外端部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四通孔(21)穿入上中管(30)的外端部,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所述第三通孔(13)穿入前叉中管(50)的外端部,并被固定;所述下中管(40)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通孔(12)和第五通孔(22)穿入下中管(40)的外端部,并通过螺母或铆钉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中管(50)和上中管(30)的中部设置有与把管和鞍座相适配的固定凹槽,把管和鞍座能够前后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自行车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的材料为铝合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用车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上中管、下中管和前叉中管;前支架和后支架为左右对称的两个;两个前支架和两个后支架通过上中管、下中管和前叉中管连接为一体。有益效果是由于上中管和前叉中管可以旋转调节,使安装在上中管和中管上的鞍座和把管能够前后调节,满足人们骑行的舒适度要求;特别是车架主体一次成型裁切,无焊接,质量稳定可靠,且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多排车架可有效增加整车的抗压强度。
文档编号B62K19/18GK202657182SQ20122025822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陈逸伟 申请人:陈逸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