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668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ー种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详而言之为强化束管套设于自行车时的紧固力,且避免束管断裂或变形的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自行车束管是用来紧束于自行车车杆上,用以固定座椅或其余自行车上所需装备的对象,而束管构造大致呈C形,且于束管的一端具有缺ロ以及连通缺ロ的套孔,又将束管套设于自行车车杆上,使其车杆的外周与套孔孔璧相互贴靠,最后再以螺丝组件将束管的两端予以锁设固定,而束管由内夹掣缩合并套固于自行车车杆上。然而,为了避免束管的套设而使自行车的车杆外观有所刮损,常见的皆会在束管的套孔内壁贴设有束片,但是束片却未与束管相互组装一起,而是利用束管逐渐缩合的功效,使束片夹设于束管的内壁以及自行车车杆的外周,请參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248697「自行车束管之改良结构」,其主要于一束管本体预设处设有ー剖沟,而内缘则凹设有一可供束片套设的凹部,其中该束片ー侧形成有一受螺固时可产束紧功效的缺ロ槽,一中管内径孔可容设一座管杆体,而束管本体可套设在中管上,而该中管上剖设有一直向槽,该直向槽和束管本体内束片的缺ロ槽呈一水平相对状,续,利用螺固件螺固在束管本体第一束管部及第ニ束管部的相连通螺纹孔内,使的旋动迫紧束管本体的第一束管部,同时借由束片的缺ロ槽及中管的直向槽水平相对位置,可达到分散束紧应カ及束紧中管的功效,使的中管的束紧应カ因平均分散而不会产生中管变形或断裂的情事。上述为一般现有束管的结构与作用,虽然可免除自行车车杆外观受到束管刮伤而有所不美观,以及分散束管紧束的应力,但是,在装设束片时极为不便,必须先将束管紧锁至适当位置与距离,再将束片由束管与自行车车杆外观所形成的夹缝处插设而入,如此ー来,利用此方式除了必须耗费较多的时间外,也无法有效确定垫片是否位于束管内的位置,容易有偏离束管的情况发生 。故,现有技术上的束管并无法有效改善上述所述的缺点。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人利用许多时间投入研究相关知识,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且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并历经多次实验与测试,而终于推出ー种「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改善现有技术上束片装设于束管时,无法有效且快速将束片装设于束管套孔,又容易在装设后产生束片偏离的情况产生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利用有效且快速的方式将束片组装于束管与自行车车杆之间,且容易有装设后束片偏离束管的情况产生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能減少束片组装于束管上所耗费的时间,能有效且确实将束片组装于束管上而不会有偏离的情况产生,达到增加束管件与强化环彼此相互组设的稳固カ的功效与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8]—种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而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具有ニ个实施状态,其中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状态的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包括一束管件,该束管件呈C形,且该束管件围构形成一套孔及一连通套孔的剖ロ,而于该束管件两端各凸设有ー锁凸部,各锁凸部开设有一锁孔;一螺固组件,该螺固组件穿设于束管件两端的锁凸部的锁孔;一强化环,该强化环环设于束管件的外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状态的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进ー步包括有下列技术特征1.该束管件外周与各锁凸部的夹角处设有ー组接槽,该组接槽包括有一圆槽端及ー连接圆槽端与组接槽的槽ロ的颈槽段,而该强化环两端对应组接槽各具有ー套接部,该套接部包括有ー对应圆槽端的圆头端,以及ー对应颈槽段的颈段,该强化环可由束管件两侧的任一侧滑设插组入组接槽内并予以定位。2.该强化环的厚度薄于束管件的厚度。3.该螺固组件的末端设有ー螺纹段,而束管件的任一锁凸部的锁孔内壁对应螺固组件的螺纹段设有ー内螺纹段,螺固组件穿设入锁孔,并使螺纹段与内螺纹段相互螺合,以固定束管件套设于自行车车杆上。本实用新型第二 实施状态的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包括一束管件,该束管件呈C形,且该束管件围构形成一套孔及一连通套孔的剖ロ,而于该束管件两端各凸设有ー锁凸部,各锁凸部开设有一锁孔;一强化环,该强化环组设于束管件的套孔内,并贴靠于套孔孔壁,而该强化环两端各凸设有ー凸耳,各凸耳贴靠于剖ロ的内壁面,且各凸耳对应锁凸部的锁孔开设有ー穿孔;一螺固组件,该螺固组件穿设于锁凸部的锁孔及凸耳的穿孔。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状态的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进ー步包括有下列技术特征1.该束管件开设有ー剖孔,而该剖孔所开设的方向由束管件与锁凸部的夹角处,至另一端锁凸部与束管件的夹角处,且该剖孔减轻束管件的重量。2.该强化环的厚度薄于束管件的厚度。3.该螺固组件的末端设有ー螺纹段,而束管件的任一锁凸部的锁孔内壁对应螺固组件的螺纹段设有ー内螺纹段,螺固组件穿设入锁孔,并使螺纹段与内螺纹段相互螺合,以固定束管件套设于自行车车杆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減少束片组装于束管上所耗费的时间,能有效且确实将束片组装于束管上而不会有偏离的情况产生,达到增加束管件与强化环彼此相互组设的稳固カ的功效与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件的分解示意图。[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套设于自行车车杆上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AA线段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开设有剖孔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组合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BB线段剖面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I束管件11套孔12剖ロ13锁凸部131锁孔1311内螺纹段14组接槽141圆槽端142颈槽段15剖孔
`[0042]2螺固组件21螺纹段3强化环31套接部311圆头端312颈段32凸耳33穿孔4自行车车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为了減少束片组装于束管上所耗费的时间,且能有效且确实将束片组装于束管上而不会有偏离的情况产生,而本实用新型于下列举ニ个实施例,其中第一实施例各组件组配关系以及主要有关其功效及特点,以搭配下列各相关附图作一简单实施例说明。请參阅
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型态为ー种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包括一束管件1,该束管件I呈C形,且该束管件I围构形成ー套孔11及ー连通套孔11的剖12,而于该束管件I两端各凸设有一锁凸部13,各锁凸部13开设有ー锁孔131 ;一螺固组件2,该螺固组件2穿设于束管件I两端的锁凸部13的锁孔131 ;一强化环3,该强化环3环设于束管件I的外周;据此,束管件I借由强化环3的设置,以分散束管件I紧束的应力,且达到増加束管件I与强化环3彼此相互组设的稳固カ的功效与目的(前述为本实用新型主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请參阅
图1所示,根据上述说明为了稳固强化环3与束管件I的组设,以及減少装设时间的耗费,在该束管件I外周与各锁凸部13的夹角处设有ー组接槽14,该组接槽14包括有一圆槽端141及一颈槽段142,该圆槽端141由束管件I及锁凸部13的夹角处朝剖ロ12方向开设,而颈槽段142则连接圆槽端141与组接槽14槽ロ,使其圆槽端141借由颈槽段142向外连通,又强化环3两端对应组接槽14各具有一套接部31,且该套接部31包括有ー对应圆槽端141的圆头端311,以及ー对应颈槽段142的颈段312,借由强化环3的套接部31的设置,使得强化环3可由束管件I两侧任ー侧滑设插入组接槽14内,并利用组接槽
14与套接部31的对应组设而稳固定位。请參阅图2所示,根据上述强化环3与束管件I的组装说明,将组设有强化环3的束管件I套设于自行车车杆4,再螺转螺固组件2,使束管件I逐渐朝自行车车杆4四周紧縮,且束管件I的剖ロ 12也逐渐缩小,而束管件I借由强化环3的组设,以分散束管件I紧束自行车车杆4的应力,且防止束管件I的断裂,且进一歩借由束管件I的组接槽14设置,使强化环3能稳固与束管件I组设,达到防止强化环3在组装后的偏移,且节省组装的时间。请參阅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强化环3与束管件I的组设另具有下列特点,现于下列以予详细说明1. 一般自行车讲求的轻量化,以减少自行车所承受的负重,为了避免强化环3的组设而带来些许负重而影响骑乘者的骑乘,在强化环3的设置上,该强化环3的厚度薄于束管件I的厚度,且该强化环3为重量较轻的碳纤维,碳纤维除了重量轻以外,还具有高強度硬度,可分散束管件I套设于自行车车杆4上时的应力,且避免束管件I的断裂或变形(本实用新型是以说明如何达到轻量化的功能,并非用以限定强化环3的材质)。2.在骑乘自行车时,在于自行车上的组件皆必须稳固装设,避免撞击自行车车杆4而造成坏损,该束管件I的任一锁凸部13的锁孔131内壁设有ー内螺纹段1311,而将螺固组件2的末端穿设入束管件I两端的锁凸部13,且对应内螺纹段1311设有ー螺纹段21,把螺固组件2的螺纹段21与锁孔131内的内螺纹段1311相互螺锁,使其束管件I能紧束于自行车车杆4上,避免束管件I任意滑脱而撞击自行车车杆4,而借由螺固组件2的螺松或螺锁,也使得骑乘者能自行调整束管件I的紧束位置。请參阅图4至图6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型态,其不同于第一种实施型态的地方在于强化环3装设于束管件I内,且环设贴靠于套孔11内壁,而该强化环3两端各凸设有ー凸耳32,各凸耳32贴靠于剖ロ 12的内壁面,且各凸耳32对应锁凸部13的锁孔131开设有一穿孔33,再将螺固组件2穿设入束管件I的锁凸部13以及强化环3的ニ凸耳32,使强化环3能稳固装设于束管件1,以达到分散束管件I紧束自行车车杆4的应力,且达到増加束管件I与强化环3彼此相互组设的稳固カ的功效与目的。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说明,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特点在于,为了因应自行车轻量化,请參阅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另于束管件I上开设有ー剖孔15,而该剖孔15所开设的方向由束管件I 一端与锁凸部13的夹角处,至另一端锁凸部13与束管件I的夹角处,借由剖孔15的开设,以达到轻量化的功效。又随着人们对审美观的想法也越来越多元,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束管件I与强化环3的设置,强化环3在外观颜色设置上系与束管件I为不同顔色,借以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同色彩的变化,除此之外,利用顔色的不同,提供使用者能清楚辨识强化环3所装设的位置。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006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掲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束管件,该束管件呈C形,且该束管件围构形成一套孔及一连通套孔的剖口,该束管件两端各凸设有一锁凸部,各锁凸部开设有一锁孔; 一螺固组件,该螺固组件穿设于束管件两端的锁凸部的锁孔; 一强化环,该强化环环设于束管件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管件外周与各锁凸部的夹角处设有一组接槽,该组接槽包括有一圆槽端及一连接圆槽端与组接槽的槽口的颈槽段,而该强化环两端对应组接槽各具有一套接部,该套接部包括有一对应圆槽端的圆头端,以及一对应颈槽段的颈段,该强化环由束管件两侧的任一侧滑设插入组接槽内并予以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环的厚度薄于束管件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固组件的末端设有一螺纹段,而束管件的任一锁凸部的锁孔内壁对应螺固组件的螺纹段设有一内螺纹段,螺固组件穿设入锁孔,并使螺纹段与内螺纹段相互螺合,以固定束管件套设于自行车车杆上。
5.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束管件,该束管件呈C形,且该束管件围构形成一套孔及一连通套孔的剖口,而于该束管件两端各凸设有一锁凸部,各锁凸部开设有一锁孔; 一强化环,该强化环组设于束管件的套孔内,并贴靠于套孔孔壁,而该强化环两端各凸设有一凸耳,各凸耳贴靠于剖口的内壁面,且各凸耳对应锁凸部的锁孔开设有一穿孔; 一螺固组件,该螺固组件穿设于锁凸部的锁孔及凸耳的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管件开设有一剖孔,该剖孔所开设的方向由束管件一端与锁凸部的夹角处,至另一端锁凸部与束管件的夹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环的厚度薄于束管件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固组件的末端设有一螺纹段,而束管件的任一锁凸部的锁孔内壁对应螺固组件的螺纹段设有一内螺纹段,螺固组件穿设入锁孔,并使螺纹段与内螺纹段相互螺合,以固定束管件套设于自行车车杆上。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束管结构,包括一束管件,该束管件呈C形,且该束管件围构形成一套孔及一连通套孔的剖口,该束管件两端各凸设有一锁凸部,各锁凸部开设有一锁孔;一螺固组件,该螺固组件穿设于束管件两端的锁凸部的锁孔;一强化环,该强化环环设于束管件的外周。本实用新型能减少束片组装于束管上所耗费的时间,能有效且确实将束片组装于束管上而不会有偏离的情况产生,达到增加束管件与强化环彼此相互组设的稳固力的功效与目的。
文档编号B62K19/40GK202879714SQ20122042514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陳潮湖 申请人:金享車業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