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减震折叠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8591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悬挂减震折叠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挂减震折叠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三轮电动车是城乡居民常用的代步工具,目前国内生产的电动三轮车,在车底板大多没有安装减震装置,在不良路段行驶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颠簸,对乘车人造成身体不适的同时损伤车体以及车载物品,市面上的减震三轮车,其原理只是在后轮支架上加装减震弹簧,减震效果并不显著,电动三轮车在存放时普遍存在因为体积过大而无法存放的问题,而现有折叠车因为折叠机构复杂而容易出现故障,不利使用。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减震折叠电动三轮车,包括把立、前围、前叉、前轮、拉杆、横梁、踏板、座椅、靠背、后车架、后轮,所述横梁前端与前围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器、后轮悬挂、前拉杆、后拉杆,所述前拉杆与所述前围铰接,所述前拉杆与所述后拉杆铰链而成为所述拉杆,所述后轮内侧与所述后车架通过所属减震器连接,所述后轮悬挂套在所述后车架底部套管内,另一端与所述后轮外侧连接。所述前拉杆由两根拉杆并联而成。所述把立为收缩把立。所述靠背安装有安全扶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立悬挂设计,三维数字钢管骨架承载轻量化设计,承载能力强,该车多处采用铰链连接结构,闲置不用时轻松折叠存放不受空间限制,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双踏板设计,更符合人体坐姿腿部轮廓结构,骑车生活更为舒适健康,在遇到坑路时,紧压状态下的减震弹簧的弹力迅速推动后轮抵触地面,下降过程中后轮紧压减震器弹簧起到缓冲作用,使下降速度平滑稳定,整个过程中后轮悬挂起到了平衡与稳固的作用,避免了出现蹦蹦车的情况,行车更加安全稳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减震器、后轮悬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如图1、图2,1_把立、2-前围、3-前叉、4-前轮、5-拉杆、6-横梁、7-踏板、8-座椅、9-靠背、10-后车架、11_后轮,12-减震器、13-后轮悬挂、14-前拉杆、15-后拉杆。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立悬挂设计,三维数字钢管骨架承载轻量化设计,承载能力强,该车多处采用铰链连接结构,闲置不用时轻松折叠存放不受空间限制,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双踏板设计,更符合人体坐姿腿部轮廓结构,骑车生活更为舒适健康,在遇到坑路时,紧压状态下的减震弹簧的弹力迅速推动后轮抵触地面,下降过程中后轮紧压减震器弹簧起到缓冲作用,使下降速度平滑稳定,整个过程中后轮悬挂起到了平衡与稳固的作用,避免了出现蹦蹦车的情况,行车更加安全稳定。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悬挂减震折叠电动三轮车,包括把立(I)、前围(2)、前叉(3)、前轮(4)、拉杆(5)、横梁(6)、踏板(7)、座椅(8)、靠背(9)、后车架(10)、后轮(11),所述横梁(6)前端与前围(2)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器(12)、后轮悬挂(13)、前拉杆(14)、后拉杆(15),所述前拉杆(14)与所述前围(2)铰接,所述前拉杆(14)与所述后拉杆(15)铰链而成为所述拉杆(5),所述后轮(11)内侧与所述后车架(10)通过所述减震器(12)连接,所述后轮悬挂(13)套在所述后车架(10)底部套管内,另一端与所述后轮(11)外侧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减震折叠电动三轮车,包括把立、前围、前叉、前轮、拉杆、横梁、踏板、座椅、靠背、后车架、后轮,所述横梁前端与前围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器、后轮悬挂、前拉杆、后拉杆,所述前拉杆与所述前围铰接,所述前拉杆与所述后拉杆铰链而成为所述拉杆,所述后轮内侧与所述后车架通过所属减震器连接,所述后轮悬挂套在所述后车架底部套管内,另一端与所述后轮外侧连接。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2966541SQ20122056879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日
发明者朱小奎 申请人:朱小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