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8589阅读:29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民对生活的质量也明显有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以往的步行和自行车时代,汽车俨然已经成为了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在汽车中,转向中间轴结构设置在转向器和转向管柱之间,主要用于传递方向盘通过转向管柱对转向器的操作。随着人民对车辆行驶安全性能的要求的提高,要求车辆具有较高的抗冲击碰撞能力,这样则需要转向器与转向管柱之间的空间能够承担正面碰撞过程中车辆动能的吸收。因此,设置在转向器和转向管柱之间的转向中间轴结构若能够轴向溃缩吸能,则能够减少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转向系统对乘员的伤害。现有的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均包括设置在汽车转向器和转向管柱之间的轴体和外套管,轴体的一端部上具有外花键,外套管上设有内花键,轴体与外套管之间通过外花键和内花键的配合连接。现有的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轴体上的外花键与外套管上的内花键受力相对滑动溃缩过程中容易发生花键卡死的现象,溃缩吸能的效果较差。同时,在轴体上设置外花键和在外套管上设置内花键,结构较为复杂,制作不便,而且在受力滑动过程中较容易损坏,事故发生后需更换整个轴体和外套管,所需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溃缩吸能效果好、不易损坏的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其设置在汽车转向器和转向管柱之间,其特征在于,本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包括轴体、外套管和设置在所述轴体与外套管之间的滑动衬套,所述滑动衬套固定套设在所述轴体的端部上且受力能够与所述轴体分离发生相对滑动,所述滑动衬套固定穿设在所述外套管内。本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轴体和外套管之间设有滑动衬套且通过滑动衬套相连接。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轴体受力能够与滑动衬套分离且相对滑动实现溃缩吸能,减少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转向系统对乘员的伤害。本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的轴体与外套管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卡死现象,溃缩吸能的效果较好。同时滑动衬套的结构也较为简单,制作方便,不易损坏,所需的成本较低。在上述的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中,所述滑动衬套的上设有若干个注塑孔,所述滑动衬套通过注塑孔注塑固定在所述轴体上。滑动衬套注塑固定在轴体上,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轴体受力能够与滑动衬套分离且相对滑动吸能,滑动过程中轴体与滑动衬套以及轴体与外套管之间均不会出现卡死现象,溃缩吸能的效果较好,同时也不易损坏,事后维修时只需将滑动衬套通过注塑孔重新注塑固定在轴体上即可,降低了所需的维修成本,延长了其使用寿命。[0008]在上述的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中,所述注塑孔均匀分布在滑动衬套的表面上。滑动衬套通过均匀分布在表面上的注塑孔注塑固定在轴体上,各部分受力较为均匀,受力与轴体分离时各部分所能吸收的动能也较为均匀,消除了局部的应力集中,不易造成损坏,使用寿命较长。在上述的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中,所述滑动衬套与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之间为过盈配合。滑动衬套与外套管过盈配合,汽车碰撞受力也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保证其在受力过程中能够与轴体分离吸能。在上述的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中,所述滑动衬套采用刚性材料制成。滑动衬套采用刚性材料制成,与轴体受力分离吸能过程中不易损坏断裂,使用寿命较长,且所需成本较低,可采用模具直接压制而成,较为简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轴体和外套管之间设有滑动衬套。滑动衬套注塑固定在轴体上,并与外套管过盈配合,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轴体受力能够与滑动衬套分离滑动,达到溃缩吸能的目的,并且滑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卡死现象,溃缩吸能的效果较好。2、滑动衬套的结构也较为简单,制作方便,不易损坏,所需成本低,碰撞后维修时只需将滑动衬套重新注塑固定在轴体上即可,使用寿命较长。

图1是本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轴体;2、外套管;3、滑动衬套;31、注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设置在汽车转向器和转向管柱之间,包括轴体1、外套管2和设置在轴体I与外套管2之间的滑动衬套3。滑动衬套3采用刚性材料制成,滑动衬套3固定套设在轴体I的端部上且受力能够与轴体I分离发生相对滑动,滑动衬套3固定穿设在外套管2内。更具体地说,滑动衬套3的上设有若干个注塑孔31,注塑孔31均匀分布在滑动衬套3的表面上,滑动衬套3通过注塑孔31注塑固定在轴体I上,滑动衬套3与所述外套管2的内侧壁之间为过盈配合。本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的轴体I和外套管2之间设有滑动衬套3。滑动衬套3通过注塑孔31注塑固定在轴体I上,并与外套管2过盈配合,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轴体I受力能够与滑动衬套3分离,滑动衬套3相对外套管2滑动达到溃缩吸能的目的,减少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转向系统对乘员的伤害,并且滑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卡死现象,溃缩吸能的效果较好。同时滑动衬套3的结构也较为简单,制作方便,不易损坏,所需成本低,碰撞后维修时只需将滑动衬套3重新注塑固定在轴体I上即可,使用寿命较长。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002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轴体1、外套管2、滑动衬套3、注塑孔3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其设置在汽车转向器和转向管柱之间,其特征在于,本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包括轴体(I)、外套管(2)和设置在所述轴体(I)与外套管(2)之间的滑动衬套(3),所述滑动衬套(3)固定套设在所述轴体(I)的端部上且受力能够与所述轴体(I)分离发生相对滑动,所述滑动衬套(3)固定穿设在所述外套管(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衬套(3)的上设有若干个注塑孔(31),所述滑动衬套(3 )通过注塑孔(31)注塑固定在所述轴体(I)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孔(31)均匀分布在滑动衬套(3)的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一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衬套(3)与所述外套管(2)的内侧壁之间为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衬套(3)采用刚性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花键容易卡死、溃缩吸能效果差、工艺复杂的问题。本车转向中间轴结构设置在汽车转向器和转向管柱之间,包括轴体、外套管和设置在所述轴体与外套管之间的滑动衬套,所述滑动衬套固定套设在所述轴体的端部上且受力能够与所述轴体分离发生相对滑动,所述滑动衬套固定穿设在所述外套管内。本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的轴体和外套管之间通过滑动衬套连接,不会出现卡死现象,溃缩吸能的效果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不易损坏。
文档编号B62D3/02GK202896662SQ20122056872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吴齐, 刘颍华, 张兵舰, 刘巍, 潘之杰,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