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989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拥堵日益严重,自行车无疑是最好的代步工具,可代步也可锻炼身体,而且自行车同样也适合于各类人群,适用范围较广。为了便于携带以及存放,很多自行车均设计成折叠的形式。而目前市场上的折叠自行车一般只是从中部对称折叠一次,折叠后的体积仍较大,携带及存放起来仍不是很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后体积较小的折叠自行车,以便于携带以及存放。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篮、后车座、后叉轮架、中间车架、前叉轮架、前车座以及车轮,中间车架的中部安装有折叠构件,所述的前叉轮架、后叉轮架的上端分别通过快速夹持机构以及滚子可转动地与中间车架的两端连接,前叉轮架、后叉轮架的下端分别与车轮单边连接,所述的车篮安装在前车座或后车座上。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中间车架为由中间轴和分别位于中间轴两端的套管连接而成的工字型车架。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后叉轮架上端为穿过中间车架一端并与座包连接的座包轴,中部带有与后车座连接的支撑架,下部前端设有与链盘连接的V形杆,下部后端只设有一根与车轮连接的连接杆。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之折叠自行车与现有的自行车相比,具有以下有益之处:1.便于携带以及存放: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车架中部安装有折叠构件,并且前后叉轮架的上端分别通过快速夹持机构以及滚子可转动地与中间车架的两端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三次对称折叠,其体积较小,非常便于携带以及存放。2.折叠简便:当本实用新型需要折叠时,先将中间车架从中部折叠,然后再将前叉轮架、后叉轮架上的快速夹持机构松开,前叉轮架、后叉轮架相对回转90°,即可快速完成折叠操作,其折叠比较简便。2.易于实现变换的多样性: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车架中部安装有折叠构件,并且前后叉轮架的上端分别通过快速夹持机构以及滚子可转动地与中间车架的两端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将前叉轮架、后叉轮架上的快速夹持机构松开,前叉轮架、后叉轮架相对回转90°,即可形成U字形结构,既可作为轮椅,也可作为推车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易于实现变换的多样性。[0014]3.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由于本实用新型之折叠自行车包括有车篮、后车座、后叉轮架、中间车架、前叉轮架、前车座以及车轮,其结构比较简单,可节省生产成本,易于推广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折叠自行车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之折叠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一所述中间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 图5:实施例一所述后叉轮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主视图,图4:图3的左视图,图5:图3的俯视图。在上述附图中,各标号如下:1-车篮,2-后车座,3-后叉轮架,301-座包轴,302-支撑架,303-V形杆,304-连接杆,4-座包,5- 折叠构件,6-中间车架,601-中间轴,602-套管,7-车头,8-刹车把,9-螺母,10-快速夹持构件,11-滚子,12-前叉轮架,13-前车座,14-车轮,15-脚蹬,16-链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图1中公开的是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篮1、后车座2、后叉轮架3、中间车架6、前叉轮架12、前车座13以及车轮14 ;所述的中间车架6的中部安装有折叠构件5,该中间车架6为由中间轴601和分别位于中间轴601两端的套管602连接而成的工字型车架(参见图2);所述的后叉轮架3 (参见图3 图5)上端为穿过中间车架一端的套管并与座包4连接的座包轴301,该座包轴301通过螺母9、快速夹持机构10以及滚子11可转动地与中间车架6 —端的套管602连接,后叉轮架3的中部带有与后车座2连接的支撑架302,下部前端设有与链盘16连接的V形杆303,下部后端只设有一根与车轮14连接的连接杆304,链盘16两侧分别连接有脚蹬15 ;所述的前叉轮架12上端为穿过中间车架一端并与车头7连接的车把轴,该车把轴通过螺母9、快速夹持机构10以及滚子11可转动地与中间车架6另一端的套管602连接,前叉轮架12的中部带有与前车座13连接的支撑架,下部前端只设有一根与车轮14连接的连接杆;上述的折叠构件、快速夹持机构10以及翻转构件为公知的技术,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赘述。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如下:先将前叉轮架12、后叉轮架3分别安装到中间车架6上,再安装车轮14、前车座13、后车座2、链盘16、链条、车头7、座包4,最后再安装车篮I到前车座13或后车座2上(参见图1)。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篮(I)、后车座(2)、后叉轮架(3)、中间车架(6)、前叉轮架(12)、前车座(13)以及车轮(14),中间车架(6)的中部安装有折叠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轮架(12)、后叉轮架(3)的上端分别通过快速夹持机构(10)以及滚子(11)可转动地与中间车架(6)的两端连接,前叉轮架(12)、后叉轮架(3)的下端分别与车轮(14)单边连接,所述的车篮(I)安装在前车座(13 )或后车座(2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车架(6)为由中间轴(601)和分别位于中间轴(601)两端的套管(602)连接而成的工字型车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叉轮架(3)上端为穿过中间车架一端并与座包连接的座包轴(301),中部带有与后车座连接的支撑架(302),下部前端设有与链盘(16)连接的V形杆(303),下部后端只设有一根与车轮连接的连接杆(304)。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自行车,涉及一种自行车,包括车篮、后车座、后叉轮架、中间车架、前叉轮架、前车座以及车轮,中间车架的中部安装有折叠构件,前叉轮架、后叉轮架的上端分别通过快速夹持机构以及滚子可转动地与中间车架的两端连接,前叉轮架、后叉轮架的下端分别与车轮单边连接,车篮安装有前车座或后车座上。中间车架为由中间轴和分别位于中间轴两端的套管连接而成的工字型车架。后叉轮架上端为穿过中间车架一端并与座包连接的座包轴,中部带有支撑架,下部前端设有V形杆,下部后端只设有一根连接杆。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三次对称折叠,其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以及存放,具有折叠简便、易于实现变换的多样性、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特点,易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2966545SQ20122067997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卢海燕, 于家锋, 罗红萍 申请人:广西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