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吊具扶正装置及车身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106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身吊具扶正装置及车身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总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具扶正装置及与吊具扶正装置配合使用的车身吊具。
背景技术
当前在国内小批量汽车总装厂以及试装车间,底盘安装一般需要两个工位(安装发动机时车身与地面高度为1.7米左右,安装前后保险杠时车身与地面高度为1.0米左右),现有技术两个工位的设置占用了较多的车间面积,且安装过程中无法保证车身吊具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吊具扶正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工位的设置而占用车间面积较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身吊具扶正装置,包括:吊具;结构框架;扶正支架,所述扶正支架用于与所述结构框架连接,从而所述扶正支架能够将车身支撑;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扶正支架的两端连接,通过所述调节结构所述扶正支架与所述结构框架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水平移动件和竖直移动件,所述水平移动件能在水平面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正支架在水平面内移动,所述竖直移动件能在竖直面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正支架在竖直面内移动。 优选地,所述水平移动件为水平气缸,所述竖直移动件为竖直气缸。优选地,所述扶正支架包括长形的第一支架和长形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均与所述结构框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均与所述结构框架连接;所述车身吊具的底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从而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将所述车身吊具支撑。优选地,所述扶正装置还包括:上吊装件,所述上吊装件两端分别与所述钢结构框架连接,所述上吊装件连接于所述车身吊具的顶部。优选地,所述水平气缸和竖直气缸均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别控制所述水平气缸和竖直气缸的运动。优选地,所述水平移动件包括第一水平移动件、第二水平移动件、第三水平移动件、第四水平移动件;所述竖直移动件包括第一竖直移动件、第二竖直移动件、第三竖直移动件、第四竖直移动件;所述第一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一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一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所述第二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二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二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所述第三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三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三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三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所述第四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四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四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四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优选地,所述水平移动件能在所述扶正支架宽度方向所在的水平面内移动;所述竖直移动件能在竖直面内移动;所述上吊装件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在所述扶正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道上设置有沿着所述滑道移动的滑轮,所述滑轮用于连接所述车身吊具的顶部。优选地,所述上吊装件包括竖直的连接板及水平的滑道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钢结构框架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滑道板连接;所述滑轮包括左半轮及右半轮,所述左半轮及右半轮均能沿着所述滑道板自由转动,所述左半轮与所述右半轮之间设有空隙,所述连接板的侧部穿过所述空隙从而使所述滑道板与所述滑轮相抵。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扶正装置的车身吊具,所述车身吊具包括:吊具本体,所述吊具本体整体成框形,所述吊具本体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四个托块,所述托块用于托住汽车的车身;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在竖直面内分别与所述吊具本体的顶部及结构框架连接,所述伸缩结构能够在竖直面内进行伸缩运动。优选地,所述托块上设有弹性垫。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I)本发明通过调节结构使扶正支架带动车身吊具在竖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移动,从而在一个工位上使车身吊具处于不同的安装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盘安装需要两个工位而占用车间面积较多的问题。2)车身吊具的底部搭接于本发明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从而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将所述车身吊具支撑,由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各自的两端均能分别在竖直面内移动从而保证车身吊具重心的稳定;由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各自的两端均能分别在水平面内移动来适应车身吊具的大小,防止车身吊具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滑落,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3)本发明的上吊装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共同与车身吊具相连接,进一步增加了车身吊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所述水平移动件能在所述扶正支架宽度方向所在的水平面内移动从而带动车身吊具;所述竖直移动件能在竖直面内移动从而带动车身吊具;所述滑轮沿着所述滑道移动从而带动车身吊具。水平移动件、竖直移动件及滑轮共同将车身吊具调节至所需的角度和高度,从而增加了本发明扶正装置的灵活性。5)本发明的水平的滑道板保证了上吊装件与滑轮接触的稳定性;连接板的侧部穿过左半轮与右半轮之间的空隙即可使所述滑道板与所述滑轮相抵,从而方便所述滑轮与所述上吊装件的安装与拆卸。6)本发明的车身吊具可以通过伸缩结构调节高低,从而满足车身吊具连接于上吊装件的要求;所述吊具本体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四个托块,所述托块用于托住汽车的车身,所述托块上设有弹性垫,弹性垫可以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


图1为本发明车身吊具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结构框架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扶正支架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调节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车身吊具与扶正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滑道板与滑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100-车身吊具,101-吊具本体,102-伸缩结构,103-托块,104-弹性垫;200-结构框架;300-扶正支架,301-第一支架,302-第二支架;400-调节结构,401-水平气缸,402-竖直气缸;500-上吊装件,501-左半轮,502-右半轮,503-连接板,504-滑道板;600-控制箱;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发明车身吊具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吊具100,所述车身吊具100包括:吊具本体101,所述吊具本体101整体成框形,所述吊具本体101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四个托块103,所述托块103用于托住汽车的车身;伸缩结构102,所述伸缩结构102在竖直面内分别与所述吊具本体101的顶部及图2所示结构框架200连接,所述伸缩结构102能够在竖直面内进行伸缩运动。所述托块103上设有弹性垫104。本发明的车身吊具100可以通过伸缩结构102调节高低,从而满足车身吊具100与上吊装件500连接的要求;所述托块103上设有弹性垫104,弹性垫104可以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图3为本发明扶正支架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调节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吊具100的扶正装置,所述扶正装置包括:
扶正支架300,所述扶正支架300用于与图2中的结构框架200连接,从而所述扶正支架300能够将车身吊具100支撑;所述扶正支架300的两端连接有调节结构400,通过所述调节结构400所述扶正支架300与所述结构框架200连接;所述调节结构400包括水平移动件和竖直移动件,所述水平移动件能在水平面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正支架300在水平面内移动,所述竖直移动件能在竖直面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正支架300在竖直面内移动。本发明通过调节结构400使扶正支架300带动车身吊具100在竖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移动,从而在一个工位上使车身吊具100处于不同的安装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盘安装需要两个工位而占用车间面积较多的问题。本发明的扶正装置还包括:如图5所示的上吊装件500,所述上吊装件500两端分别与所述钢结构框架200连接,所述上吊装件500连接于所述车身吊具100的顶部。如图3所示,所述扶正支架300包括长形的第一支架301和长形的第二支架302。在一个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平移动件为水平气缸401,所述竖直移动件为竖直气缸402 ;所述水平气缸401在能水平面内移动,所述竖直气缸402能在竖直面内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水平移动件包括第一水平移动件、第二水平移动件、第三水平移动件、第四水平移动件,上述第一水平移动件、第二水平移动件、第三水平移动件、第四水平移动件均为水平气缸;所述竖直移动件包括第一竖直移动件、第二竖直移动件、第三竖直移动件、第四竖直移动件,上述第一竖直移动件、第二竖直移动件、第三竖直移动件、第四竖直移动件均为竖直气缸;所述第一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一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一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一支架301的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所述第二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二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二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一支架301的另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所述第三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三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三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三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支架302的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所述第四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四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四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四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支架302的另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图5为本发明车身吊具与扶正装置使用状态不意图,如图5所75,所述第一支架301的两端均与所述结构框架200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02的两端均与所述结构框架200连接;所述车身吊具100的底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302上,从而所述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302将所述车身吊具100支撑。如图5所示,所述水平气缸401和竖直气缸402均连接有控制箱600,所述控制箱600分别控制所述水平气缸401和竖直气缸402的运动。如图5所示,所述水平移动件能在所述扶正支架300宽度方向所在的水平面内移动;所述竖直移动件能在竖直面内移动;所述上吊装件500设有滑道(图中未标出),所述滑道在所述扶正支架30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道上设置有沿着所述滑道移动的滑轮,所述滑轮用于连接所述车身吊具100的顶部。图6为本发明滑道板与滑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上吊装件500包括竖直的连接板503及水平的滑道板504,所述连接板503的顶部与所述钢结构框架200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滑道板连接;所述滑轮包括左半轮501及右半轮502,所述左半轮501及右半轮502均能沿着所述滑道板自由转动,所述左半轮与所述右半轮之间设有空隙,所述连接板的侧部穿过所述空隙从而使所述滑道板与所述滑轮相抵。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I)本发明通过调节结构400使扶正支架300带动车身吊具100在竖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移动,从而在一个工位上使车身吊具100处于不同的安装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盘安装需要两个工位而占用车间面积较多的问题。2)车身吊具100的底部搭接于本发明的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302上,从而所述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302将所述车身吊具100支撑,由于所述第一支架301和所述第二支架302各自的两端均能分别在竖直面内移动从而保证车身吊具100重心的稳定;由于所述第一支架301和所述第二支架302各自的两端均能分别在水平面内移动来适应车身吊具100的大小,防止车身吊具100从所述第一支架301和所述第二支架302上滑落,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3)本发明的上吊装件500、所述第一支架301和所述第二支架302共同与车身吊具100相连接,进一步增加了车身吊具1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所述水平移动件能在所述扶正支架300宽度方向所在的水平面内移动从而带动车身吊具100 ;所述竖直移动件能在竖直面内移动从而带动车身吊具100 ;所述滑轮沿着所述滑道移动从而带动车身吊具100。水平移动件、竖直移动件及滑轮共同将车身吊具100调节至所需的角度和高度,从而增加了本发明扶正装置的灵活性。5)本发明的水平的滑道板保证了上吊装件500与滑轮接触的稳定性;连接板的侧部穿过左半轮与右半轮之间的空隙即可使所述滑道板与所述滑轮相抵,从而方便所述滑轮与所述上吊装件500的安装与拆卸。6)本发明的车身吊具100可以通过伸缩结构102调节高低,从而满足车身吊具100与上吊装件500连接的要求;所述吊具本体101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四个托块103,所述托块103用于托住汽车的车身,所述托块103上设有弹性垫104,弹性垫104可以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吊具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具(100); 结构框架(200); 扶正支架(300),所述扶正支架(300)用于与所述结构框架(200)连接,从而所述扶正支架(300)能够将车身支撑; 调节结构(400),所述调节结构(400)与所述扶正支架(300)的两端连接,通过所述调节结构(400)所述扶正支架(300)与所述结构框架(200)连接; 所述调节结构(400)包括水平移动件和竖直移动件,所述水平移动件能在水平面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正支架(300)在水平面内移动,所述竖直移动件能在竖直面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正支架(300)在竖直面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移动件为水平气缸(401),所述竖直移动件为竖直气缸(402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正支架(300)包括长形的第一支架(301)和长形的第二支架(302); 所述第一支架(301)的两端均与所述结构框架(200 )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02 )的两端均与所述结构框架(200)连接; 所述车身吊具(100)的底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302)上,从而所述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302)将所述车身吊具(100)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装置还包括: 上吊装件(500),所述上吊装件(500)两端分别与所述钢结构框架(200)连接,所述上吊装件(500 )连接于所述车身吊具(100 )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气缸(401)和竖直气缸(402)均连接有控制箱(600),所述控制箱(600)分别控制所述水平气缸(401)和竖直气缸(402)的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移动件包括第一水平移动件、第二水平移动件、第三水平移动件、第四水平移动件; 所述竖直移动件包括第一竖直移动件、第二竖直移动件、第三竖直移动件、第四竖直移动件; 所述第一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一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一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一支架(301)的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所述第二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二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二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一支架(301)的另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 所述第三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三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三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三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支架(302)的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所述第四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四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四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四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支架(302)的另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移动件能在所述扶正支架(300)宽度方向所在的水平面内移动;所述竖直移动件能在竖直面内移动; 所述上吊装件(500 )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在所述扶正支架(300 )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道上设置有沿着所述滑道移动的滑轮,所述滑轮用于连接所述车身吊具(100 )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吊装件(500)包括竖直的连接板(503)及水平的滑道板(504),所述连接板(503)的顶部与所述钢结构框架(200)连接,所述连接板(503)的底部与所述滑道板(504)连接; 所述滑轮包括左半轮(501)及右半轮(502),所述左半轮(501)及右半轮(502)均能沿着所述滑道板(504)自由转动,所述左半轮(501)与所述右半轮(502)之间设有空隙,所述连接板(503)的侧部穿过所述空隙从而使所述滑道板(504)与所述滑轮相抵。
9.一种权利要求1-8所述扶正装置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吊具包括: 吊具本体(101),所述吊具本体(101)整体成框形,所述吊具本体(101)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四个托块(103),所述托块(103)用于托住汽车的车身; 伸缩结构(102),所述伸缩结构(102)在竖直面内分别与所述吊具本体(101)的顶部及结构框架(200 )连接,所述伸缩结构(102 )能够在竖直面内进行伸缩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块(103)上设有弹性垫(`10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总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具扶正装置及与吊具扶正装置配合使用的车身吊具。一种车身吊具扶正装置,包括扶正支架,所述扶正支架的两端连接有调节结构,通过所述调节结构所述扶正支架与所述结构框架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水平移动件和竖直移动件,所述水平移动件能在水平面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正支架在水平面内移动,所述竖直移动件能在竖直面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正支架在竖直面内移动。本发明通过调节结构使扶正支架带动车身吊具在竖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移动,从而在一个工位上使车身吊具处于不同的安装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盘安装需要两个工位而占用车间面积较多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身吊具。
文档编号B62D65/18GK103144699SQ20131006215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7日
发明者李修宇, 李斌, 高艳俊, 马芳武, 韦兴民, 魏宪波, 蔡孝,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