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减震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107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体减震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体减震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绿色便捷的交通工具,深受人们喜爱。两百多年来,人们乘骑的自行车都是在刚性车架的基础上加弹簧或减震器,以增加乘骑的舒适性,这样的自行车:一是刚性车架其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重量较大,造价高。二是加装弹簧或减震器会使结构进一步复杂,造价更高,同时因弹簧或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有限,故障率高,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体减震自行车,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造价高、重量较大,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体减震自行车,包括软体车头、中轴组件、后轴组件和软体车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软体车头部分由一根弹簧钢丝弯曲制成,弹簧钢丝的一端起始于自行车前叉段的一侧,延伸向上到弧形支撑段,再由弧形支撑段延伸向上到软体车头的车把段,经车把段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的车把段,并以中垂面为对称结构,向下延伸至自行车前叉段的另一侧,形成软体车头的车把段、弧形支撑段和前叉段;所述软体车架由一根弹簧钢丝弯曲制成C型结构,弹簧钢丝的一端起始于自行车软体车架上端,依次向后延伸至车座支撑段,之后向下弯曲至后轴支撑段,经后轴支撑段向前延伸至中轴支撑段,经中轴支撑段再向前上方延伸至软体车架下端后返回,在返回端形成的环状孔,并以中垂面为对称结构弯曲成型另一侧,形成两个重叠的C型;所述软体车架上端与软体车头弧形支撑段的上端是通过一组球形关节组件相铰接的,软体车架下端与软体车头弧形支撑段的下端是通过另一组球形关节组件相铰接的。所述软体车头与软体车架铰接是通过两组相同的球形关节组件来实现的,所述球形关节组件包括球形关节头、球形关节座和内球面压紧螺纹,所述球形关节头一端为球头,另一端为螺杆,所述球形关节座中部开设有内球面凹槽,内球面凹槽口上设有内螺纹,球形关节头装在内球面凹槽内,通过内球面压紧螺纹将其固定在内球面凹槽内;球形关节组件分别设置于软体车架上端和软体车架下端,其中软体车架端与软体车头弧形支撑段的对应端通过球形关节座铰接,位于该球形关节座内的球形关节头上的螺杆穿过软体车架端返回端形成的环状孔,并通过螺母压紧,螺母下方的压片的一面设有曲线槽。所述中轴组件轴外套的外表面同一母线上并排设有一对折耳,中轴组件通过这一对折耳固定在软体车架的中轴支撑段上。所述后轴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弧形夹片,所述弧形夹片为弧形结构,弧形夹片的圆弧边缘上设有折耳,后轴组件通过弧形夹片圆弧边缘上的折耳固定在软体车架的后轴支撑段上。所述车座组件包括车座、车座安装架、下夹片和车座螺钉,车座安装架下面横向开设有两个螺纹孔,车座螺钉穿过下夹片将车座固定在车座支撑段上。所述球形关节座的两侧设有与车把段、弧形支撑段和前叉段过渡曲线相同的曲线槽,通过侧夹片将软体车头的相应部位固定在球形关节座侧面的曲线槽内。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的软体车架和软体车头均由弹簧钢丝经弯曲制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在乘骑过程中,无论是来自人体的重力,还是地面对车轮的颠簸力,均被软体车架和软体车头吸收,这样做既简化了结构,又达到减震的目的,明显改善了乘骑的舒适性。2.本发明结构简单,零件少,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乘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好。3.软体车架和软体车头之间通过球形关节与球形关节座相连接(相当于球轴承),这样既满足自行车头左右回转的要求,同时满足了软体车架在乘骑过程中上下颠簸的要求。4.软体车架和后轴组件、软体车架和中轴组件之间均通过折耳结构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且连接稳固。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 图2为图1的左视 图3为球形关节组件示意 图4为图3的剖面 图5为图3的右视图 图6为中轴部件连接示意 图7为后轴部件连接示意 图8为图7的右视 图9为车座连接示意 其中,1-车把段、2-球形关节头、3-球形关节座、4-弧形支撑段、5-前叉段、6-软体车架下端、7-中轴支撑段、8-中轴组件、9-后轴支撑段、10-弧形夹片、11-车座支撑段、12-车座、13-车座安装架、14-下夹片、15-车座螺钉、16-软体车架上端、17-夹紧螺钉、18-侧夹片、19-折耳、20-后轴部件、21-内球面压紧螺纹、22-曲线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广图2,一种软体减震自行车,包括软体车头、软体车架、车座组件、后轴组件和中轴组件8,所述软体车头部分由一根弹簧钢丝弯曲制成,弹簧钢丝的一端起始于自行车前叉段5的一侧,延伸向上到弧形支撑段4,再由弧形支撑段4延伸向上到软体车头的车把段1,经车把段I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的车把段1,并以中垂面为对称结构,向下延伸至自行车前叉段5的另一侧,形成软体车头的车把段1、弧形支撑段4和前叉段5,取代了传统自行车的软体车头和前叉部分;所述软体车架也是由一根弹簧钢丝弯曲制成C型结构,弹簧钢丝的一端起始于自行车软体车架上端16 (C的起始位置),依次向后延伸至车座支撑段11,之后向下弯曲至后轴支撑段9,经后轴支撑段9向前延伸至中轴支撑段7,经中轴支撑段7再向前上方延伸至软体车架下端6 (C的终止位置)后返回,在返回端形成的环状孔,并以中垂面为对称结构弯曲成型另一侧,形成两个重叠的C型。所述软体车架上端16与软体车头弧形支撑段4的上端是通过一组球形关节组件相铰接的,软体车架下端6与软体车头弧形支撑段4的下端是通过另一组球形关节组件相铰接的,完成了自行车软体车头与软体车架的整体连接。参照图3 图5,所述球形关节组件包括球形关节头2、球形关节座3和内球面压紧螺纹21,所述球形关节头2 —端为球头,另一端为螺杆,所述球形关节座3中部开设有内球面凹槽,内球面凹槽口上设有内螺纹,球形关节头2装在内球面凹槽内,通过内球面压紧螺纹21将其固定在内球面凹槽内。所述软体车头与软体车架铰接是通过两组球形关节组件来实现的,其中软体车架上端16与软体车头弧形支撑段4的上端铰接是通过上部的球形关节组件来实现的,位于该球形关节座3内的球形关节头2上的螺杆穿过软体车架上端返回端形成的环状孔,并通过螺母压紧。位于螺母下方的压片的一面设有类环状孔曲线的曲线槽,保证软体车架上端16与之连接后不出现滑移,这样的球形关节组件,充分利用了球形关节转动的万向性,既实现了软体车头与软体车架铰接,又满足了自行车软体车头左右回转和软体车头与软体车架上下相对运动的要求。所述球形关节头2上的螺杆穿过软体车架上端16返回端形成的环状孔,用螺母与球形关节座3相连接。软体车架下端6与球形关节座3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球形关节座3的两侧设有与车把段1、弧形支撑段4和前叉段5过度曲线相同的曲线槽22,通过侧夹片18将软体车头的相应部位固定在球形关节座3上的曲线槽22内。所述的软体车头与软体车架上均设有较小曲率的弯曲部分。这部分主要是为了固定球形关节座、中轴组件8、后轴组件10等零部件而设置的,避免弹簧钢丝因焊接变脆,导致软体车头与软体车架断裂。参照图6,所述中轴组件8也与普通自行车相同,只是在其中轴外套的外表面同一母线上并排设有一对折耳19,中轴组件8通过这一对折耳19固定在软体车架的中轴支撑段7上。参照图7,所述的后轴组件与普通自行车相同,只是在其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弧形夹片10,所述弧形夹片10为弧形结构,弧形夹片10的圆弧边缘上设有折耳19,后轴组件通过弧形夹片10圆弧边缘上的折耳19固定在软体车架的后轴支撑段9上。参照图8、图1,所述车座组件包括车座12、车座安装架13、下夹片14和车座螺钉15,车座安装架13下面横向开设有两个螺纹孔,车座螺钉15穿过下夹片14将车座12固定在软体车架的车座支撑段11。中轴组件和后轴组件上的折耳19其初始状态为U型结构,利用金属材料的韧性,将其弯曲成开口 O型,就能将中轴组件8和后轴组件紧固在软体车架钢丝上。本发明所述的软体减震自行车的乘骑方法与普通自行车相同,在遇到路面不平时,直接通过软体车架、软体车头和弧形支撑段来吸收震动,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和良好的乘骑舒适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软体减震自行车,主要包括软体车头、中轴组件(8)、后轴组件和软体车架两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车头部分由一根弹簧钢丝弯曲制成,弹簧钢丝的一端起始于自行车前叉段(5)的一侧,延伸向上到弧形支撑段(4),再由弧形支撑段(4)延伸向上到软体车头的车把段(1),经车把段(I)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的车把段(1),并以中垂面为对称结构,向下延伸至自行车前叉段(5)的另一侧,形成软体车头的车把段(I)、弧形支撑段(4)和前叉段(5);所述软体车架由一根弹簧钢丝弯曲制成C型结构,弹簧钢丝的一端起始于自行车软体车架上端(16),依次向后延伸至车座支撑段(11),之后向下弯曲至后轴支撑段(9),经后轴支撑段(9)向前延伸至中轴支撑段(7),经中轴支撑段(7)再向前上方延伸至软体车架下端(6)后返回,在返回端形成的环状孔,并以中垂面为对称结构弯曲成型另一侧,形成两个重叠的C型;所述软体车架上端(16)与软体车头弧形支撑段(4)的上端是通过一组球形关节组件相铰接的,软体车架下端(6)与软体车头弧形支撑段(4)的下端是通过另一组球形关节组件相铰接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车头与软体车架铰接是通过两组相同的球形关节组件来实现的,所述球形关节组件包括球形关节头(2)、球形关节座(3)和内球面压紧螺纹(21),所述球形关节头(2) —端为球头,另一端为螺杆,所述球形关节座(3)中部开设有内球面凹槽,内球面凹槽口上设有内螺纹,球形关节头(2)装在内球面凹槽内,通过内球面压紧螺纹(21)将其固定在内球面凹槽内;球形关节组件分别设置于软体车架上端(16)和软体车架下端(6),其中软体车架端与软体车头弧形支撑段(4)的对应端通过球形关节座(3)铰接,位于该球形关节座(3)内的球形关节头(2)上的螺杆穿过软体车架端返回端形成的环状孔,并通过螺母压紧,螺母下方的压片的一面设有曲线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体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关节座(3)的两侧设有与车把段(I)、弧形支撑段(4)和前叉段(5)过渡曲线相同的曲线槽(22),通过侧夹片(18)将软体车头的相应部位固定在球形关节座(3)侧面的曲线槽(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体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组件(8)轴外套的外表面同一母线上并排设有一对折耳(19),中轴组件(8)通过这一对折耳(19)固定在软体车架的中轴支撑段(X)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体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弧形夹片(10),所述弧形夹片(10)为弧形结构,弧形夹片(10)的圆弧边缘上设有折耳(19),后轴组件通过弧形夹片(10)圆弧边缘上的折耳(19)固定在软体车架的后轴支撑段(9)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体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组件包括车座(12)、车座安装架(13)、下夹片(14)和车座螺钉(15),车座安装架(13)下面横向开设有两个螺纹孔,车座螺钉(15)穿过下夹片(14)将车座(12)固定在车座支撑段(11)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体减震自行车。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造价高、重量较大,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体减震自行车,包括软体车头和软体车架,所述软体车头和软体车架均由弹簧钢丝弯曲制成。本发明结构简单,零件少,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乘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好。
文档编号B62K3/02GK103112527SQ20131006561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
发明者曹凯, 王荣, 陈蕾 申请人:西安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