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底板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311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底板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的底板构造,其目的在于不使筒形框架的交叉部的强度降低,在碰撞时能够防止所述框架对燃料箱等造成损伤。本发明的车辆的底板构造是在底板具备收纳有液体的车辆部件(20)的车辆的底板构造,在构成车辆的底板的多根筒形框架(14、17、19)的交叉部处,第二框架(19)的长边方向的一端抵接并固定在第一框架(14)的侧面上,并且从第二框架(19)的一端沿长边方向突出的下板部(197)以覆盖第一框架(14)的下表面的方式固定于该下表面,覆盖第一框架(14)的下表面的第二框架(19)的下板部(197)被保护板(177)从车辆部件(20)的方向覆盖,该保护板(177)固定于第一框架(14)的下表面。
【专利说明】车辆的底板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底板具备收纳有液体的车辆部件的车辆的底板构造。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在底板下部具备燃料箱等收纳有液体的车辆部件的车辆。
[0003]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车辆中,如图5所示那样,燃料箱100被定位于由左右的侧梁103和前后的横梁104包围的范围内。
[0004]在此,一般地,在侧梁103和横梁104以及外伸叉架106的交叉部(图5中的VI向视部),如图6、图7所示那样,横梁104的右端面固定于车辆右侧的侧梁103的左侧面,夕卜伸叉架106的左端面固定于上述侧梁103的右侧面。此时,使横梁104与外伸叉架106的下板104b、106b架状地突出,并将这些突出部104t、106t点焊接于侧梁103的下表面103b。由此,提高侧梁103与横梁104、外伸叉架106的交叉部的连结强度,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燃料箱100等。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 - 186833号公报
[0008]但是,上述结构中,在例如图8所示车辆的右侧面与其它车辆碰撞的情况下,当外伸叉架106、侧梁103以及横梁104被压变形时,有时外伸叉架106的突出部106t会从侧梁103的下表面103b脱落。由此,当外伸叉架106向车宽方向内侧(图8中左方)移动时,该突出部106t可能会与燃料箱100碰撞,从而有使该燃料箱100损伤的担忧。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不会使筒形框架的交叉部的强度降低,在碰撞时能够防止上述框架对燃料箱等造成损伤。
[0010]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各技术方案的发明来解决。
[0011]技术方案I的发明是在底板具备收纳有液体的车辆部件的车辆的底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车辆的底板的多根筒形框架的交叉部处,第二框架的长边方向的一端抵接并固定在第一框架的侧面上,并且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沿长边方向突出的下板部以覆盖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表面的方式固定于该下表面,覆盖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表面的所述第二框架的下板部被保护板从所述车辆部件的方向覆盖,该保护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表面。
[0012]此处,收纳有液体的车辆部件除燃料箱之外还包括电池、储气瓶等。
[0013]根据本发明,覆盖第一框架的下表面的第二框架的下板部被保护板从车辆部件的方向覆盖,该保护板固定于第一框架的下表面。因此,即使车辆从沿第二框架的方向受到碰撞载荷,第二框架的一端侧欲向车辆部件的方向移动,第二框架的下板部也会被所述保护板从车辆部件的方向按压。其结果是,第二框架的下板部不会碰撞到燃料箱等车辆部件,从而在碰撞时能够防止燃料箱等车辆部件损伤。
[0014]另外,在筒形框架的交叉部处,第二框架的一端抵接并固定在第一框架的侧面,并且第二框架的下板部以覆盖第一框架的下表面的方式固定于该下表面,从而能够确保筒形框架的交叉部的强度。
[0015]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框架的一端从第二框架的相反侧固定于第一框架的相反侧的侧面的结构中,从所述第三框架的一端沿长边方向突出的下板部作为覆盖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框架的下板部的所述保护板起作用。
[0016]这样,由于能够将所述第三框架的下板部作为保护板来使用,所以不需要设置仅专用于保护板的部件,从而能够抑制部件数的增加。
[0017]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车辆部件是燃料箱。
[0018]根据本发明,不会使筒形框架的交叉部的强度降低,在碰撞时能够防止框架对燃料箱等造成的损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底板构造的车辆的底板下的车辆骨架的示意俯视图。
[0020]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车辆的底板构造的立体图,是从车辆的下方朝上观察图1的II向视部的状 态的图。
[0021]图3是图1的III—III向视侧视图。
[0022]图4是表示所述车辆的底板构造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23]图5是表示以往的车辆的底板的立体图。
[0024]图6是从车辆的下方朝上观察以往的车辆的侧梁、横梁等的交叉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5]图7是表示以往的车辆的侧梁、横梁等的交叉部与燃料箱的关系的侧视图。
[0026]图8是表示车辆碰撞时的侧梁、横梁等的交叉部与燃料箱的关系的侧视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14…地板纵梁(第一框架)
[0029]17…横梁(第三框架)
[0030]177…长方形架部(下板部)
[0031]177z…伸出端部
[0032]18…摇臂轨道
[0033]19…外伸叉架(第二框架)
[0034]I97…山形架部(下板部)
[0035]20…燃料箱(收纳有液体的车辆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实施方式I]
[0037]以下,基于图1至图4对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车辆的底板构造进行说明。[0038]其中,图中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与车辆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对应。
[0039]〈车辆10的底板概况〉
[0040]如图1所示,在车辆10的底板上,设有在车宽方向两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梁11。侧梁11是构成车辆骨架的框架,由位于车辆10的前部的前侧梁12、在该前侧梁12的后侧构成车辆地板的地板侧梁14、在地板侧梁14的后侧位于车辆后部的后侧梁16构成。
[0041]左右的前侧梁12的前端位置通过前部横梁13连结,在左右的前侧梁12的基端部间大致水平地支承有悬架构件15。
[0042]并且,在左右的地板侧梁14之间,架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根(图1中为5根)横梁17,这些横梁17大致等间隔地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
[0043]在左右的地板侧梁14的车宽方向外侧,以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有左右的摇臂轨道18。并且,在所述摇臂轨道18与所述地板侧梁14间架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根(在图1中为3根)外伸叉架19。在此,外伸叉架19在地板侧梁14的前部、中央部以及后部三处配置于横梁17的延长线上。
[0044]并且,在左右的地板侧梁14间且在横梁17的下侧位置吊挂支承有燃料箱20。
[0045]另外,在左右的后侧梁16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的规定位置架设有后部横梁16c。
[0046]〈地板侧梁14、横梁17、外伸叉架19〉
[0047]如图2等所示,地板侧梁14由以下部件构成为长方形筒状,包括:形成为截面大致呈U字形的槽状的侧梁主体140 ;以及堵塞该侧梁主体140的上部开口的盖板145。侧梁主体140通过弯折钢板形成,具备左右的纵板部142和连接这些纵板部142的下端的底板部144。并且,左右的纵板部142的上端部分别以一定宽度向外侧弯折来形成凸缘部142f。并且,使盖部145的端缘与侧梁主体140的左右的凸缘部142f贴合,通过点焊,构成长方形筒状的地板侧梁14。在此,上述地板侧梁14的盖部145构成车辆10的底板面FL(参照图3)的一部分。
[0048]横梁17和外伸叉架19基本上采用与地板侧梁14相同的构成。S卩,如图2、图3所示,横梁17具备截面大致呈U字形的横梁主体170,其由宽度方向两侧(图2的前后)的纵板部172和底板部174构成。并且,横梁主体170的上部开口被盖板175堵塞,上述盖板175的端缘点焊于横梁主体170的凸缘部172f。
[0049]外伸叉架19与横梁17 —样,具备由纵板部192和底板部194构成的外伸叉架主体190,该外伸叉架主体190的上部开口被盖板195堵塞。
[0050]〈车辆10的底板构造〉
[0051]接下来,对地板侧梁14与横梁17以及外伸叉架19的交叉部的构造进行说明。在此,车辆10的右侧的上述交叉部与左侧的上述交叉部左右对称地构成为相同的构造。因此,作为代表,对图1的II向视部中右侧的交叉部的构造进行说明,并省略其他交叉部的说明。
[0052]如图2、图3所示,外伸叉架19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左端)构成为垂直地固定于地板侧梁14的右侧的纵板部142和底板部144。即,在外伸叉架19 (外伸叉架主体190)的左端,两侧的纵板部192以一定宽度向宽度方向外侧折弯,从而形成有纵凸缘部192t。并且,外伸叉架19的纵凸缘部192t通过点焊而固定于地板侧梁14(侧梁主体140)的右侧的纵板部142。
[0053]另外,在外伸叉架19 (外伸叉架主体190)的左端,底板部194的前端伸出而形成有俯视呈山形状的架部197 (山形架部197)。山形架部197是用于使地板侧梁14和外伸叉架19的交叉部的强度提高的部件,以覆盖地板侧梁14 (侧梁主体140)的底板部144 (下表面)而从下方支撑的状态点焊于该侧梁主体140的底板部144。
[0054]如图3所示,横梁17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右端)构成为,从外伸叉架19的相反侧垂直地固定于地板侧梁14的左侧的纵板部142和底板部144。即,在横梁17 (横梁主体170)的右端,两侧的纵板部172以一定宽度向宽度方向外侧折弯,从而形成有纵凸缘部172t。并且,横梁17的纵凸缘部172t通过点焊而固定于地板侧梁14 (侧梁主体140)的左侧的纵板部 142。
[0055]另外,在横梁17 (横梁主体170)的右端,底板部174的前端伸出而形成有俯视呈长方形状的架部177 (长方形架部177)。
[0056]长方形架部177是用于使地板侧梁14和横梁17的交叉部的强度提高、并且在侧面碰撞时防止外伸叉架19的山形架部197从地板侧梁14的底板部144脱落而向燃料箱20侧移动的部件。
[0057]S卩,如图2等所示,在长方形架部177的中央,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台阶部177d,前端侧的伸出端部177z相对于该台阶部177d在比横梁主体170的底板部174的下表面低板厚大小的位置定位。并且,在横梁17的纵凸缘部172t抵接于地板侧梁14(侧梁主体140)的左侧的纵板部142的状态下,如图2等所示,长方形架部177的基端部从下方支撑侧梁主体140,并且该长方形架部177的伸出端部177z从燃料箱20侧(车宽方向内侧)覆盖外伸叉架19的山形架部197。该状态下,横梁17的长方形架部177的基端部点焊于侧梁主体140的底板部144。
[0058]根据上述结构,即使从图3中右方施加碰撞载荷,外伸叉架19的山形架部197也被横梁17的长方形架部177从燃料箱20侧(车宽方向内侧)按压。因此,外伸叉架19的山形架部197难以从侧梁主体140的底板部144的下表面脱落。并且,即使外伸叉架19的山形架部197从侧梁主体140的底板部144脱落,利用横梁17的长方形架部177的作用,也能避免上述山形架部197碰撞燃料箱20的情况。
[0059]S卩,上述地板侧梁1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框架,外伸叉架19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框架,横梁17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框架。并且,外伸叉架19的山形架部197相当于第二框架的下板部,横梁17的长方形架部177相当于本发明的保护板。
[0060]〈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底板构造的优点〉
[006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底板构造,覆盖地板侧梁14(第一框架)的底板部144的外伸叉架19 (第二框架)的山形架部197 (下板部)被横梁17的长方形架部177 (保护板)从燃料箱20 (车辆部件)的方向覆盖,该长方形架部177固定于地板侧梁14的底板部144。
[0062]因此,即使车辆10受到侧面碰撞载荷,外伸叉架19欲向燃料箱20的方向移动,夕卜伸叉架19的山形架部197(下板部)也会被横梁17的长方形架部177(保护板)从燃料箱20的方向按压。其结果,外伸叉架19的山形架部197(下板部)不会碰撞到燃料箱20,从而能够防止燃料箱20的损伤。[0063]并且,由于是地板侧梁14 (第一框架)被外伸叉架19的山形架部197 (下板部)和横梁17的长方形架部177 (保护板)从下方支承的结构,因此能够确保交叉部的强度。
[0064]另外,形成为横梁17的一端从外伸叉架19的相反侧固定于地板侧梁14的侧面的结构,且形成为横梁17的长方形架部177覆盖地板侧梁14的底板部144和外伸叉架19的山形架部197 (下板部)的结构。
[0065]这样,由于能够将横梁17的长方形架部177作为保护板来使用,所以不需要设置仅专用于保护板的部件,从而能够抑制部件数的增加。
[0066]〈变形例〉
[0067]此处,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对地板侧梁14、横梁17以及外伸叉架19的高度尺寸相等的情况下的交叉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图4所示,即使在横梁17的高度尺寸比地板侧梁14、外伸叉架19小的情况下,通过将横梁17的长方形架部177弯曲成形为侧视大致呈L字形,也能够利用上述长方形架部177的伸出端部177z来覆盖外伸叉架19的山形架部197。
[0068]并且,在外伸叉架19的延长线上未配置有横梁17的情况下,也能够构成为,用专用的保护板来覆盖外伸叉架19的山形架部197,并将该保护板固定于地板侧梁14的底板部144。
[0069]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收纳有液体的车辆部件例举了燃料箱20,但是也能够代替燃料箱20而在电池、储气瓶等的附近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底板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底板构造,所述车辆在底板具备收纳有液体的车辆部件, 所述车辆的底板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车辆的底板的多根筒形框架的交叉部处,第二框架的长边方向的一端抵接并固定在第一框架的侧面上,并且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沿长边方向突出的下板部以覆盖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表面的方式固定于该下表面, 覆盖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表面的所述第二框架的下板部被保护板从所述车辆部件的方向覆盖,该保护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框架的一端从第二框架的相反侧固定于第一框架的相反侧的侧面的结构中,从所述第三框架的一端沿长边方向突出的下板部作为将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框架的下板部覆盖的所述保护板起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底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部件是燃料箱。
【文档编号】B62D21/09GK103879452SQ201310653321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9日
【发明者】内野敬一, 长野慎治, 寿浅义博, 渡边纯二, 若松显都 申请人: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