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汽车扰流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高分子汽车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凸块、固定螺栓、安装区、紧固螺母和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扰流板本体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的凸块与固定螺栓均设置在扰流板本体的背面的两端,所述的安装区设置在扰流板本体上,所述的紧固螺母设置在安装区内,所述的卡扣设置在安装区边缘。本实用新型在扰流板本体两端固定螺栓旁设置凸块,提高了扰流板与车壳之间的稳固度,在扰流板上设置有卡扣,安装时将卡扣卡在车身上,再进行扰流板的安装,简化了安装过程,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专利说明】 一种高分子汽车扰流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分子汽车扰流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的意识不断加强,具有降低车辆尾部上升力的扰流板,需求不断增加,现有的扰流板大多存在着质量较重、扰流板强度不高、扰流板两端与车身连接稳固度不高、安装比较繁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分子汽车扰流板,解决现有扰流板强度不高、质量重、扰流板与车壳的牢固度不高的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高了扰流板的强度及安装后的牢固度,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的工作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高分子汽车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凸块、固定螺栓、安装区、紧固螺母和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扰流板本体设置为弧形结构,采用ABS改性高分子材料,降低了扰流板的重量,提高了扰流板的强度,所述的凸块与固定螺栓均设置在扰流板本体的背面的两端,凸块与固定螺栓提高了扰流板本体两侧与车壳的连接稳固,所述的安装区设置在扰流板本体上,所述的紧固螺母设置在安装区内,多个固定螺母,提高了扰流板的牢固度,所述的卡扣设置在安装区边缘,安装时将卡扣卡在车身上,再进行扰流板的安装,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的工作效率。
[0006]所述的紧固螺母,其数量为4-8个。
[0007]所述的卡扣,其数量为1-2个。
[000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扰流板本体两端固定螺栓旁设置凸块,提高了扰流板与车壳之间的稳固度,在扰流板上设置有卡扣,安装时将卡扣卡在车身上,再进行扰流板的安装,简化了安装过程,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000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构造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构造示意图。
[0012]图中:1.扰流板本体、2.凸块、3.固定螺栓、4.安装区、5.紧固螺母、6.卡扣。【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分子汽车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1、凸块2、固定螺栓3、安装区4、紧固螺母5和卡扣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扰流板本体I设置为弧形结构,采用ABS改性高分子材料,降低了扰流板的重量,提高了扰流板的强度,所述的凸块2与固定螺栓3均设置在扰流板本体I的背面的两端,凸块2与固定螺栓3提高了扰流板本体I两侧与车壳的连接稳固,所述的安装区4设置在扰流板本体I上,所述的紧固螺母5设置在安装区4内,紧固螺母5数量为6个,多个固定螺母5,提高了扰流板与车体之间的牢固度,所述的卡扣6设置在安装区4边缘,其数量为I个,安装时将卡扣6卡在车身上,再进行扰流板的安装,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的工作效率。
[0014]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0015]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分子汽车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凸块、固定螺栓、安装区、紧固螺母和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扰流板本体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的凸块与固定螺栓均设置在扰流板本体的背面的两端,所述的安装区设置在扰流板本体上,所述的紧固螺母设置在安装区内,所述的卡扣设置在安装区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汽车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螺母,其数量为4-8 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汽车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扣,其数量为1-2个。
【文档编号】B62D37/02GK203544170SQ201320683847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日
【发明者】袁辉龙, 张强 申请人:芜湖市金晟中空塑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