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延伸件及全框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7713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副车架延伸件及全框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延伸件及全框副车架,其中:副车架延伸件包括水箱下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水箱下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一纵梁上设置有用于与半框副车架上的左纵梁相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二纵梁上设置有用于与半框副车架上的右纵梁相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延伸件及全框副车架通过在水箱下横梁的两端设置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再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半框副车架,将第一纵梁与半框副车架上的左纵梁固定连接,将第二纵梁与半框副车架上的右纵梁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全框副车架,扩充了汽车模块的安装空间,提高了整个底盘的刚度。
【专利说明】副车架延伸件及全框副车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副车架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副车架延伸件及全框副车架。
【背景技术】
[0002]副车架是连接发动机、汽车悬挂和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底盘中,最常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半框副车架I。
[0003]半框副车架I包括横梁11、左纵梁12和右纵梁13。发动机和车身上的许多模块都需要安装在该半框副车架上,因此,现有的半框副车架空间不足以及底盘刚性差的缺陷日益凸显。而且,现有的副车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发动机可能会侵入到驾驶室,影响车内人员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延伸件及全框副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扩大副车架的安装空间,提高底盘刚性以及碰撞安全性。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延伸件,其中:包括水箱下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
[0006]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水箱下横梁的两端;
[0007]所述第一纵梁上设置有用于与半框副车架上的左纵梁相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栓;
[0008]所述第二纵梁上设置有用于与半框副车架上的右纵梁相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栓。
[0009]如上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均设置有应力凹槽。
[0010]如上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为中
空管状。
[0011]如上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是由两个C形钢板焊接固定而成。
[0012]如上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水箱下横梁为中空管状。
[0013]如上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水箱下横梁是由两个几字形的钢板焊接而成。
[0014]如上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汽车前纵梁相连的第三螺栓。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全框副车架,包括半框副车架,其中: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延伸件,所述副车架延伸件的第一纵梁与所述半框副车架上的左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副车架延伸件的第二纵梁与所述半框副车架上的右纵梁固定连接。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延伸件及全框副车架通过在水箱下横梁的两端设置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再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半框副车架,将第一纵梁与半框副车架上的左纵梁固定连接,将第二纵梁与半框副车架上的右纵梁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全框副车架,扩充了汽车模块的安装空间,提高了整个底盘的刚度。同时,通过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设置应力凹槽,保证了发动机的下沉路径,避免了发动机在碰撞是侵入驾驶室,提高了乘员的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半框副车架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延伸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框副车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的A-A向示意图;
[0021]图5为图3中的B-B向示意图;
[0022]图6为汽车发生碰撞时发动机下沉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延伸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延伸件2,包括水箱下横梁21、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其中,水箱下横梁21上安装水箱,在水箱下横梁21的两端固定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固定方式可以是通过CO2保护焊来实现,在整车装配结束时,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分别位于整车的左侧和右侧。
[0025]在第一纵梁22远离水箱下横梁21的一端设置有过孔,过孔内固定设置有第一螺栓24,通过第一螺栓24将第一纵梁22与半框副车架I上的左纵梁12固定连接。
[0026]同样地,在第二纵梁23远离水箱下横梁21的一端也设置有过孔,在该过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25,通过第二螺栓25将第二纵梁23与半框副车架I上的右纵梁13固定连接。
[0027]在半框副车架I的左纵梁12和右纵梁13上也同样开设有过孔,将第一螺栓24和第二螺栓25穿过上述过孔,从而实现副车架延伸件2与半框副车架I的连接。
[0028]上述所有的过孔内均设置有固定套筒,在套筒内穿设第一螺栓24和第二螺栓25,固定套筒能够支撑钣金的上下安装面,从而提高第一纵梁22与左纵梁12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二纵梁23与右纵梁13的连接位置的刚度。
[00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框副车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A向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B-B向示意图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框副车架,该全框副车架包括半框副车架I与副车架延伸件2,其中,半框副车架I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在开发新车型时,可以利用现有车型的半框副车架1,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延伸件2与半框副车架I固定后,就形成了全框副车架,如图3至图5所示。
[0030]全框副车架能提供更多的空间来安装汽车模块,同时支撑力更好,底盘的刚性也会提闻。
[0031]优选的是,在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上均设置有应力凹槽26,该应力凹槽26可以通过冲压工艺在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上形成。应力凹槽26的设置使汽车在发生碰撞时,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沿着应力凹槽26的位置向下弯折,从而使发动机下沉,图6为汽车发生碰撞时发动机下沉的状态示意图,如图6所示,即为发动机下沉的状态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的是下沉了的副车架延伸件2与发动机3,从而避免了发动机侵入到驾驶室4内,提高了碰撞时的安全性。
[003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设置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均为中空管状。优选的是,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均是由两个C形钢板5焊接固定而成,如图3和图4所
/Jn ο
[0033]C形钢板5为冲压件,通过焊接在开口的位置相互固定,从而组成矩形断面的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的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发动机有较大的空间沿应力凹槽将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压溃,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发动机3的下沉路径,防止发动机3侵入到驾驶室4。
[0034]进一步地,水箱下横梁21也可以设置为中空管状。与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设置为中空管状的作用相同,水箱下横梁21为中空的管状也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安装在水箱下横梁21上的水箱有足够的空间将水箱下横梁压溃。
[0035]优选的是,水箱下横梁21是由两个几字形钢板6焊接而成,几字形钢板6也为冲
压件,制造工艺简单。
[003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第一纵梁22以及第二纵梁23上均设置有第三螺栓27,如图2所示,用于与汽车前纵梁相连。第三螺栓27设置在靠近水箱下横梁21的一端,将整个全框副车架与汽车前纵梁相固定。当汽车发生正碰时,本实施例中的全框副车架可以将碰撞能量传递到车身前纵梁来释放转移,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乘客舱在碰撞中的变形,保护了乘员的安全。
[00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延伸件及全框副车架通过在水箱下横梁的两端设置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再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半框副车架,将第一纵梁与半框副车架上的左纵梁固定连接,将第二纵梁与半框副车架上的右纵梁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全框副车架,扩充了汽车模块的安装空间,提高了整个底盘的刚度。同时,通过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设置应力凹槽,保证了发动机的下沉路径,避免了发动机在碰撞是侵入驾驶室,提高了乘员的安全性。
[00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副车架延伸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下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 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水箱下横梁的两端; 所述第一纵梁上设置有用于与半框副车架上的左纵梁相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栓; 所述第二纵梁上设置有用于与半框副车架上的右纵梁相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均设置有应力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为中空管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是由两个C形钢板焊接固定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下横梁为中空管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下横梁是由两个几字形的钢板焊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汽车前纵梁相连的第三螺栓。
8.—种全框副车架,包括半框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副车架延伸件,所述副车架延伸件的第一纵梁与所述半框副车架上的左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副车架延伸件的第二纵梁与所述半框副车架上的右纵梁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3544124SQ201320744311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贺斌, 陈丽华, 魏俊生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