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866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其是由一外管及一轴管分别与自行车的把手、前叉连接而形成;其中,外管的预定区段内壁面设有复数道第一转动限定部;轴管在其相对伸入外管的区段外壁设有复数道分别与各第一转动限定部对应的第二转动限定部;并设有复数第一衬片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与第二转动限定部之间;由各第一衬片限制外管与轴管相对转动,达到由自行车得把手控制前叉转向的目的;另设有复数第二衬片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与第一衬片之间,可防止因各第一衬片与该外管相对轴向位移而所产生磨损的情形。
【专利说明】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主要应用于自行车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自行车是利用把手控制前轮的左右摆动程度,以维持车体的平衡并且达到控制车体转向的目的;而自行车的把手多是透过一竖向前延伸的竖管延长把手与前叉上管之间的距离,使自行车的转向动作趋于合缓;以及,另外设有一迫紧组件用以构成前叉上管与竖管的结合,使前叉上管与车架之间能够维持应有的稳定性。
[0003]其次,随着自行车功能、用途的不断提升,上述传统转向机构将无法满足自行车的设计需求;例如,在自行车实际的骑乘过程当中,骑乘者常会因为加速或是路面颠簸的关系而必须以臀部腾空的方式骑乘自行车,此时骑乘者的重心将会朝向把手前倾,由把手支撑骑乘者平衡重心的施力,同样的前轮的震动作用亦会经由转向机构传递到骑乘者的双臂。
[0004]因此,许多自行车把手至前叉之间的转向机构除了具备稳固的接合构造之外,也进一步结合适度的避震效果,以期能够增加自行车骑乘的舒适性,并且降低运动伤害。类似习用具有避震效果的自行车转向机构,主要是设有一外管做为供与自行车把手连接的第一组接体,以及一相对伸入该外管的心轴做为供与自行车前叉连接的第二组接体,另外在该外管与该心轴之间设有一弹簧用以使该外管与该心轴具有弹性复位功能,进而让自行车具有缓冲避震功能。
[0005]再者,行业内自行车的车体多是由管件所构成,其转向机构与车体组装接合的区段不论是由单一的管件或是相互套接的管、杆所组成,其外壁必须为正圆的断面构形,方得以与车体相对转动;但是相互套接的管、杆若是维持正圆断面的构形,将会因为管件与杆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而影响自行车原有的转向控制功能,不但会因此造成使用、操作上的不便;尤其,当类似习用转向机构必须结合避震效果时,更有可能因会无法正常控制转向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其实现了维持自行车原有转向控制功能的同时,能够使前叉结合避震效果的转向限制装置,且结构稳定,安全可靠,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外管、一轴管、衬套组,以及衬片组;该外管,供与自行车的把手连接,该外管的预定区段内壁面设有复数道第一转动限定部;该轴管,相对穿设于该外管内部,供与自行车的前叉连接,其在相对伸入该外管的区段外壁设有复数道分别与各第一转动限定部对应的第二转动限定部;该衬套组,设有复数个第一衬片,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与第二转动限定部之间,而各第一衬片并设置有复数滚动件;该衬片组,设有复数个第二衬片,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与第一衬片之间;在该轴管内穿设有一限制该轴管与该外管相对滑动行程的导柱,以及在该导柱与该外管之间设有一用以对该外管及该轴管构成弹性复位作用的弹性组件。
[0008]所述外管于其相对于该轴管上方的内壁处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的中心设有一螺孔,该导柱的顶端穿过该轴管并与该螺孔相螺接;该轴管的顶端固设有一挡止块,该挡止块中心处设有一穿孔,该挡止块位于该弹性组件下方的位置,并且与该弹性组件相接抵;该导柱在其穿过该挡止块穿孔的底端设有一外径大于该挡止块穿孔的挡止部。
[0009]所述外管的各第一转动限定部的截面呈平面状,该轴管的各第二转动限定部的截面呈平面状。
[0010]所述各第一衬片进一步设有复数槽部,以供容置该滚动件。
[0011]所述各槽部平行上下排列,而该滚动件为滚针或滚珠。
[0012]所述外管底端设有一供对应连接至该自行车前叉处的弹性防尘套,该弹性防尘套顶端设有盖体,以供与该外管螺接固定,且该盖体并设有一穿孔,可供该轴管穿设。
[0013]所述第一衬片间可进一步形成有连接部,从而形成一体。
[0014]所述第二衬片间进一步形成有连接部,而形成一体。
[0015]一种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外管、一轴管、衬套组,以及衬片组;该外管,供与自行车的把手连接,该外管的预定区段内壁面设有复数道第一转动限定部;该轴管,相对穿设于该外管内部,供与自行车的前叉连接,其在相对伸入该外管的区段外壁设有复数道分别与各第一转动限定部对应的第二转动限定部;该衬套组,设有复数个第一衬片,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与第二转动限定部之间,而各第一衬片并设置有复数滚动件;该衬片组,设有复数个第二衬片,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二转动限定部及第一衬片之间;在该轴管内穿设有一限制该轴管与该外管相对滑动行程的导柱,以及在该导柱与该外管之间设有一用以对该外管及该轴管构成弹性复位作用的弹性组件。
[0016]所述衬片组的复数第二衬片在衬设于对应的第二转动限定部及第一衬片之间的同时,还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及第一衬片之间。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利用第一衬片缩小外管与轴管间的接触间隙,从而使之达到稳定、可靠的转向限制效果;二、必要时只须针对磨损的第一衬片或第二衬片进行更换,即可有效延长转向限制装置的使用寿命;三、利用相对较为简单、可靠的设计,轻易结合而实现避震效果;四、利用复数第一衬片包围轴管的设计,较有利于转向限制装置的组装与维修。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的外观结构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向限制装置的截面结构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向限制装置的另一结构分解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向限制装置的另一截面结构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向限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截面结构图。[0026]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向限制装置的再一实施例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创作旨在提供一种尤适合应用在自行车前叉,以维持自行车原有转向控制功能,甚至能够使前叉结合避震效果的转向限制装置,其整体转向限制装置基本上包括有:一外管10、一轴管20、衬套组,以及衬片组;其中:该外管10供与自行车的把手连接,该外管10的预定区段内壁面设有复数道第一转动限定部11 ;在实施时,各第一转动限定部11可以为顺着该外管10轴向延伸配置的切面,请参阅图4所示,其断面是成平面状。
[0028]该轴管20相对穿设于该外管10内部,供与自行车的前叉70连接,该轴管20于其相对伸入该外管10的区段外壁设有与复数道分别与各第一转动限定部11对应的第二转动限定部21 ;在实施时,各第二转动限定部21可以为顺着该轴管20轴向延伸配置的切面,其断面亦形成平面状。
[0029]至于,该衬套组设有复数第一衬片31,各第一衬片31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11及第二转动限定部21之间,而各第一衬片31并设置有复数滚动件32,各第一衬片31可设有复数槽部33,以供容置该滚动件32,各槽部33平行上下排列,而该滚动件32为滚针;以及,该衬片组设有复数第二衬片41,各第二衬片41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11及第一衬片31之间。
[0030]其中,各第一衬片31可与该外管10及该轴管20相对轴向位移,并由各第一衬片31与第一转动限定部11及第二转动限定部21之相互配合,限制该外管10与该轴管20相对转动,进而达到能够由自行车之把手控制前叉转向的目的;以及,通过该衬片组的设计,可降低各第一衬片因轴向位移时对外管产生的磨损。
[0031]基本上,本创作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主要透过外管10与轴管20之间的第一转动限定部11及第二转动限定部21设计,即可限制外管10与轴管20相对旋转,达到能够由自行车之把手控制前叉转向的目的;尤其,本创作利用第一衬片31缩小外管10与轴管20间的接触间隙(第一转动限定部11与第二转动限定部21之间的间隙),从而达到较为稳定、可靠的转向限制效果。
[0032]再者,本创作之转向限制装置更可进一步于该轴管20内穿设有一限制该轴管20与该外管10相对滑动行程的导柱50,以及于该导柱50与该轴管20之间设有一用以对该外管10及该轴管20构成弹性复位作用的弹性组件60,以相对较为简单、可靠的设计使整体转向限制装置结合避震效果。
[0033]在实施时,上述外管10于其相对于该轴管20上方的内壁处设有一固定块12,该固定块12的中心设有一螺孔121,该导柱50的顶端穿过该轴管20并与该固定块12的螺孔12相螺接;该轴管20的顶端固设有一挡止块22,该挡止块22中心处设有一穿孔221,该挡止块22位于该弹性组件60下方的位置,并且与该弹性组件60相接抵;该导柱50于其穿过该挡止块穿孔221的底端设有一外径大于该挡止块穿孔221的挡止部51,该挡止块22与该导柱的挡止部51间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垫片52,可缓冲因轴向位移所产生的应力;该外管10底端设有一供对应连接至该自行车前叉70处的弹性防尘套80,该弹性防尘套80顶端设有盖体81,以供与该外管10螺接固定,且该盖体81并设有一穿孔811,可供该轴管20穿设,该轴管20穿过该盖体穿孔811并螺接固定于该自行车前叉70。
[0034]据以,利用上述结构设计,即可让该轴管20与该外管10相对压缩时,形成缓冲、避震效果,并且产生令轴管20与该外管10复位的作用力,以及可以确保该轴管20与该外管10稳固接合,避免该轴管20与该外管10松脱掉落。
[0035]再者,该滚动件32为滚针,各第一衬片31及第二衬片41间进一步形成有连接部311,411(如图5所示),而形成一体,进一步增加组装置之便利性;另外,该滚动件32亦可以为滚珠,如图6所示。
[0036]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中,衬片组的第二衬片41可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二转动限定部21及第一衬片31之间,如图7所示之实施例,可降低各第一衬片31因轴向位移时对轴管20产生的磨损;当然,如图8所示之实施例,各第二衬片41可同时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11及第一衬片31之间,以及对应的第二转动限定部21及第一衬片31之间。
[0037]与传统习用结构相较,本创作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确实可以利用第一衬片缩小外管与轴管间的接触间隙,从而达到较为稳定、可靠的转向效果,并且降低转向异音;必要时,只须针对磨损的第一衬片或第二衬片进行更换,可有效延长转向限制装置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外管、一轴管、衬套组,以及衬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外管,供与自行车的把手连接,该外管的预定区段内壁面设有复数道第一转动限定部;该轴管,相对穿设于该外管内部,供与自行车的前叉连接,其在相对伸入该外管的区段外壁设有复数道分别与各第一转动限定部对应的第二转动限定部;该衬套组,设有复数个第一衬片,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与第二转动限定部之间,而各第一衬片并设置有复数滚动件;该衬片组,设有复数个第二衬片,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与第一衬片之间;在该轴管内穿设有一限制该轴管与该外管相对滑动行程的导柱,以及在该导柱与该外管之间设有一用以对该外管及该轴管构成弹性复位作用的弹性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管于其相对于该轴管上方的内壁处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的中心设有一螺孔,该导柱的顶端穿过该轴管并与该螺孔相螺接;该轴管的顶端固设有一挡止块,该挡止块中心处设有一穿孔,该挡止块位于该弹性组件下方的位置,并且与该弹性组件相接抵;该导柱在其穿过该挡止块穿孔的底端设有一外径大于该挡止块穿孔的挡止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管的各第一转动限定部的截面呈平面状,该轴管的各第二转动限定部的截面呈平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第一衬片进一步设有复数槽部,以供容置该滚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槽部平行上下排列,而该滚动件为滚针或滚珠。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管底端设有一供对应连接至该自行车前叉处的弹性防尘套,该弹性防尘套顶端设有盖体,以供与该外管螺接固定,且该盖体并设有一穿孔,可供该轴管穿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第一衬片间可进一步形成有连接部,从而形成一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第二衬片间进一步形成有连接部,而形成一体。
9.一种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外管、一轴管、衬套组,以及衬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外管,供与自行车的把手连接,该外管的预定区段内壁面设有复数道第一转动限定部;该轴管,相对穿设于该外管内部,供与自行车的前叉连接,其在相对伸入该外管的区段外壁设有复数道分别与各第一转动限定部对应的第二转动限定部;该衬套组,设有复数个第一衬片,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与第二转动限定部之间,而各第一衬片并设置有复数滚动件;该衬片组,设有复数个第二衬片,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二转动限定部及第一衬片之间;在该轴管内穿设有一限制该轴管与该外管相对滑动行程的导柱,以及在该导柱与该外管之间设有一用以对该外管及该轴管构成弹性复位作用的弹性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衬片组的复数第二衬片在衬设于对应的第二转动限定部及第一衬片之间的同时,还分别衬设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限定部及第一衬片之间。
【文档编号】B62K21/00GK203727581SQ201320876412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廖学森 申请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