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复杂路况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轮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2368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适应复杂路况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轮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专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适应复杂路况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轮带结构,包括:轮毂和履带,轮毂由轮轴套筒、中心轮盘、若干轮杆和两个挡板组成,中心轮盘设置于两个挡板的端面中间,且三者均轴向设置于轮轴套筒上,各个轮杆穿过中心轮盘分别均匀设置于两个挡板之间形成轮毂齿面;所述的履带由带齿面和带背齿组成,带齿面均匀分布齿状凸起且与轮毂齿面啮合,带背齿设置凸起结构且与地面接触。本发明设计结构简单,越障能力更强,轮毂有自适应除杂能力,提高了履带机器人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适应复杂路况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轮带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专用机器人领域的行走机构,具体是一种适应复杂路况的履 带式移动机器人轮带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在星球表面探测、事故救灾、管道检测、爆炸物处理、防核辐射污染等极限 环境和复杂现场中,采用机器人代替人类作业的方案被广泛采纳。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对地 压力小,不容易出现打滑现象,牵引性能良好,能够很好地适应特殊地形。特别是在爬越坡 面,跨越障碍、壕沟,以及在泥泞、碎石等路面行走时,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更具优越性,因此 获得了广泛应用。
[0003] 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专家对其展开了系统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 iRoBot公司的Packbot系列机器人、英国的Supper Wheelbarrow排爆机器人、加拿大布鲁 克大学的AZIMUT机器人等。国内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沈阳自动 化研究所的CUMBER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可重构机器人等。
[0004] 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在极限和复杂环境中替代人类作业的趋势明显,技术发展较 快,但目前针对复杂路况的轮带结构设计还需进一步探讨。特别是现有的履带机器人在通 过复杂路面时,轮带接触面容易进入碎石泥土等固体杂质,堵塞轮毂面,增大轮毂外径,导 致履带打滑以及相对长度变短,轮面径向力增大,甚至轮轴变形等一系列问题,都急需解 决。
[0005]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3373404,
【公开日】2012-04-27, 公开了一种轮履腿复合式移动机器人。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履带机器人结构复杂, 越障能力差,承载能力低,等技术问题。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1、轮履腿复合的结构简 单,越障高度受限于腿长;2、没有考虑复杂路面的灰尘泥土等干扰因素,轮带接触面容易积 累杂质,堵塞齿槽,影响履带传动。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应复杂路况的履带式移动机器 人轮带结构,该设计结构简单,越障能力更强,轮毂有自适应除杂能力,提高了履带机器人 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
[0007]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轮毂和履带,所述的轮毂由轮轴 套筒、中心轮盘、若干轮杆和两个挡板组成,其中:中心轮盘设置于两个挡板的端面中间,且 三者均轴向设置于轮轴套筒上,各个轮杆穿过中心轮盘分别均匀设置于两个挡板之间形成 轮毂齿面;所述的履带由带齿面和带背齿组成,其中:带齿面均匀分布齿状凸起且与轮毂 齿面啮合,带背齿设置凸起结构且与地面接触。
[0008] 所述的带背齿的截面形状为梯形,该截面形状根据履带的纵向阻力和推土阻力 确定,其中:履带的纵向阻力产生于土壤的摩擦力和剪切力,其纵向阻力表示为=F max = Ac+Wtan<K其中,A为履带面积,c为土壤黏性附着系数,W为履带的垂直负荷,Φ为土壤的 剪切阻力角,Wtanct即为推土阻力。根据上述公式,为了减小纵向阻力Fmax,应当减小土壤 的剪切阻力角,即推土阻力,故将带背齿截面设计为梯形以达到此目的。
[0009] 所述的中心轮盘的截面整体为圆形,其圆心位置为与轮轴套筒相配合的中心孔, 圆周上开有与轮杆相适应的通孔。
[0010] 所述的挡板的截面整体为圆形,其圆心为与轮轴套筒相配合的圆孔,中部为辐条 结构,圆周上开有与轮杆相适应的通孔。
[0011] 所述的轮杆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0012] 本发明驱动轮毂工作时,通过电机驱动轮轴,带动轮毂转动,轮毂外侧由轮杆形成 齿面,与履带的齿面啮合。驱动轮毂为空心结构,挡板辐条间空隙较大,碎石泥土等杂质落 入齿槽后很容易被挤压排出,保证了轮毂和履带的正常运转。 技术效果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轮带结构简单,架构牢固,传动效率高,轮毂采用 轮杆结构和开放型的挡板,自动挤压排出齿槽杂质,提高了运动系统的自适应性和稳定性, 为履带机器人在复杂路况中正常行进提供了保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的履带的侧视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的中心轮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 例。 实施例1
[0019]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轮毂和履带,所述的轮毂由轮轴套筒1、中 心轮盘2、若干轮杆3、两个挡板4、辐条5组成,其中;中心轮盘2设置于两个挡板4的端面 中间,且三者均轴向设置于轮轴套筒1上,各个轮杆3穿过中心轮盘2分别均匀设置于两个 挡板4之间形成轮毂齿面,辐条5将齿面和轮轴连接,形成轮毂整体。
[0020] 如图4所示,所述的履带由带齿面A和带背齿B组成,其中:带齿面A均匀分布齿 状凸起且与轮毂齿面啮合,带背齿B设置凸起结构且与地面接触;
[0021] 所述的带背齿B的凸起结构与履带一体成型,其截面为圆角梯形;
[0022] 履带与地面接触部分主要为带背齿,因此,带背齿的截面形状需要筛选。根据履带 的纵向阻力和推土阻力确定,可选项有半圆形、矩形和梯形。其中:履带的纵向阻力产生于 土壤的摩擦力和剪切力,其纵向阻力表示为:Fmax = Ac+Wtanct,其中,A为履带面积,c为 土壤黏性附着系数,W为履带的垂直负荷,Φ为土壤的剪切阻力角,Wtanct即为推土阻力。 综合考虑故将带背齿截面形状选定为梯形。
[0023] 所述的中心轮盘2的截面整体为圆形,其圆心位置为与轮轴套筒1相配合的中心 孔,圆周上开有与轮杆3相适应的通孔。
[0024] 所述的挡板4的截面整体为圆形,其圆心为与轮轴套筒1相配合的圆孔,中部为辐 条结构5,圆周上开有与轮杆3相适应的通孔。
[0025] 所述的轮杆3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0026] 本发明的驱动轮毂工作时,通过电机驱动轮轴,带动轮毂转动,轮毂外侧由轮杆3 形成齿面,与履带的齿面啮合。驱动轮毂为空心结构,挡板4辐条间空隙较大,碎石泥土等 杂质落入齿槽后很容易被挤压排出,保证了轮毂和履带的正常运转。
[0027] 如表1所示,将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啮合面封闭的轮毂进行对比实验
[0028] 表 1

【权利要求】
1. 一种适应复杂路况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轮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和履带, 所述的轮毂由轮轴套筒、中心轮盘、若干轮杆和两个挡板组成,其中;中心轮盘设置于两个 挡板的端面中间,且三者均轴向设置于轮轴套筒上,各个轮杆穿过中心轮盘分别均匀设置 于两个挡板之间形成轮毂齿面;所述的履带由带齿面和带背齿组成,其中:带齿面均匀分 布齿状凸起且与轮毂齿面啮合,带背齿设置凸起结构且与地面接触; 所述的带背齿的截面形状为梯形,该截面形状根据履带的纵向阻力和推土阻力确 定,其中:履带的纵向阻力产生于土壤的摩擦力和剪切力,其纵向阻力表示为:F_ = Ac+Wtan 4>,其中,A为履带面积,c为土壤黏性附着系数,W为履带的垂直负荷,为土壤的 剪切阻力角,Wtanct即为推土阻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轮盘的截面整体为圆形,其圆心 位置为与轮轴套筒相配合的中心孔,圆周上开有与轮杆相适应的通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挡板的截面整体为圆形,其圆心 为与轮轴套筒相配合的圆孔,中部为辐条结构,圆周上开有与轮杆相适应的通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轮杆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文档编号】B62D55/08GK104386152SQ201410655281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8日
【发明者】颜国正, 石煜, 王志武, 姜萍萍, 刘大生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