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0664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婴儿推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车,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婴儿推车。



背景技术:

婴儿推车由于其便利性和舒适性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具有婴儿的家庭中,目前,供婴幼儿乘坐的婴儿推车都采用可折叠结构,以方便乘坐完后折叠存放和携带。然而,常见的婴儿车折叠结构大多都是两折结构,折叠后整体体积较大,不利于海运装柜进行出口,存放和携带也不是很方便。除此之外,市场上大多便携式轻便推车在折叠时需避开前扶手,如果推车本体不带前扶手,一旦忘记给小孩绑安全带则小孩会从车上滑落从而受到伤害;如果推车被踢带有前扶手,则折叠时必须将前扶手拆掉,折叠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婴儿推车,该可折叠婴儿推车结构简单,折叠后体积小巧,便于使用和携带。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婴儿推车,包括推车架体和设于推车架体下方的滚轮组,所述推车架体包括两个前支架、两个后支架、两个推杆、两个第一连杆、两个第二连杆、两个侧围杆、两个支架连接件和两个定位机构,以所述推车架体打开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推杆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杆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下端与所述后支架上端侧壁铰接,所述侧围杆上端与所述推杆下端侧壁铰接,所述侧围杆下端经支架连接件与所述后支架上端铰接,所述支架连接件下端与所述前支架上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后支架侧壁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前支架侧壁铰接,所述推杆、第二连杆、后支架和侧围杆构成第一四连杆结构,所述后支架、第一连杆、前支架和支架连接件构成第二四连杆结构,所述定位机构设于所述侧围杆和推杆的铰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推车架体还包括前扶手,所述前扶手为u形结构,所述前扶手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和侧围杆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车架体还包括座位杆和座位杆滑套,所述座位杆滑套固定设于所述支架连接件与后支架铰接处,所述座位杆一端滑动穿设于所述座位杆滑套中,所述座位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下端侧壁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座位杆的侧壁之间固定设有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座位杆上穿过所述座位杆滑套的一端固定设有翻板。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组包括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所述前轮安装于所述前支架下端,所述后轮经后轮轴同轴连接并安装于所述后支架下端,所述前支架下端以及后轮轴上均设有刹车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后支架侧壁铰接位置位于所述后支架上端侧壁与所述第二连杆下端铰接位置及所述后支架下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前支架侧壁铰接位置位于所述支架连接件下端与所述前支架上端铰接位置及所述前支架下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折叠按钮、绳索、限位销和一弹性件,所述限位销设于所述推杆内并具有沿所述推杆径向的自由度,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设于所述推杆内,所述弹性件另一端抵住所述限位销一端面,所述限位销另一端伸出到所述推杆外侧,所述侧围杆侧壁上设有一u形插孔,所述限位销另一端与所述u形插孔位置正对并插设于该插孔内,所述折叠按钮安装于所述推杆外侧壁上,所述折叠按钮与所述绳索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绳索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销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绳索滑动穿设于所述推杆内。

优选地,所述两个前支架侧壁之间还固定设有脚踏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通过第一四连杆结构和第二四连杆结构构成的三折结构对婴儿推车进行折叠,折叠后的婴儿推车体积小巧,便于存放和携带,且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通过定位机构实现折叠和打开操作,操作方便,打开状态支撑稳定,婴儿乘坐舒适;

2.本发明的婴儿推车座位靠前可轻松实现平躺,新生儿也能使用,前扶手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和侧围杆铰接,实现前扶手折叠,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的打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的打开状态后方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的打开状态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的折叠过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支架;2、后支架;3、推杆;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侧围杆;7、支架连接件;8、折叠按钮;9、前扶手;10、座位杆;11、座位杆滑套;12、连接杆;13、翻板;14、前轮;15、后轮;16、刹车板;17、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4所示,一种可折叠婴儿推车,包括推车架体和设于推车架体下方的滚轮组,所述推车架体包括两个前支架1、两个后支架2、两个推杆3、两个第一连杆4、两个第二连杆5、两个侧围杆6、两个支架连接件7和两个定位机构,以所述推车架体打开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推杆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杆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下端与所述后支架上端侧壁铰接,所述侧围杆上端与所述推杆下端侧壁铰接,所述侧围杆下端经支架连接件与所述后支架上端铰接,所述支架连接件下端与所述前支架上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后支架侧壁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前支架侧壁铰接,所述推杆、第二连杆、后支架和侧围杆构成第一四连杆结构,所述后支架、第一连杆、前支架和支架连接件构成第二四连杆结构,所述定位机构设于所述侧围杆和推杆的铰接处。

本发明的婴儿推车,在打开状态时,定位机构将侧围杆与推杆固定连接使二者形成一体结构,此时,推杆和第二连杆以及后支架和侧围杆实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第二连杆与后支架的夹角无法发生变化,二者形成了稳定的连接关系,在后支架、第一连杆、前支架和支架连接件这个第二四连杆结构中又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支撑关系,这样就实现了整个车架的稳定支撑状态,使婴儿推车处于稳定的打开状态;折叠时,打开定位装置,第二连杆与推杆之间能够受力发生相对转动,此时,向前推动推杆,推杆、第二连杆、后支架和侧围杆所在的第一四连杆结构发生变化,推杆与侧围杆之间的夹角被扩大到接近平角,侧围杆与后支架之间的夹角会缩小接近于0°,同时第二四连杆结构也因后支架和侧围杆之间夹角变化而发生变化,后支架上部与支架连接件处夹角慢慢变大,在第一连杆的作用下,前支架下端朝向后支架方向发生转动,前支架与第二连杆朝向二者所在的四连杆结构内侧方向变大接近与平行,如此这个四连杆结构最终形成交叠在一起的类直线结构,如此整个车架被折叠在一起,由于整个车架形成了“z”形的三折结构,使得整个推车架体折叠后体积非常小,便于存放和携带,其折叠和打开只需操作一下定位机构即可,操作方便,支撑时由两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进行支撑,使用时支撑稳定。

所述推车架体还包括前扶手9,所述前扶手为u形结构,所述前扶手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和侧围杆铰接,前扶手在婴儿乘车时可以用于手扶,同时也可对婴儿起到阻挡作用,避免其跌出车外,前扶手与第二连杆侧围铰接,实现折叠时前扶手联动,不用拆掉前扶手。

所述推车架体还包括座位杆10和座位杆滑套11,所述座位杆滑套固定设于所述支架连接件与后支架铰接处,所述座位杆一端滑动穿设于所述座位杆滑套中,所述座位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下端侧壁铰接,座位杆、第二连杆及其上的座位杆滑套和后支架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该三角形结构的座位杆所在边长为长度可以变化的,婴儿车折叠时由于后支架和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增大,座位杆在座位杆滑套内滑动,使座位杆所在边边长增大,进而形成折叠状态,座位杆用于形成推车内座位的支撑,使得推车座位在乘坐时平整舒适,不易发生变形,不易损坏车座。

所述两个座位杆的侧壁之间固定设有连接杆12,用于形成对两个座位杆的固定,同时加强对座位的支撑。

所述座位杆上穿过所述座位杆滑套的一端固定设有翻板13,翻板与座位杆之间优选90°夹角。

所述滚轮组包括两个前轮14和两个后轮15,所述前轮安装于所述前支架下端,所述后轮经后轮轴同轴连接并安装于所述后支架下端,所述前支架下端以及后轮轴上均设有刹车板16。

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后支架侧壁铰接位置位于所述后支架上端侧壁与所述第二连杆下端铰接位置及所述后支架下端之间。

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前支架侧壁铰接位置位于所述支架连接件下端与所述前支架上端铰接位置及所述前支架下端之间。

具体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折叠按钮8、绳索、限位销和一弹性件,所述限位销设于所述推杆内并具有沿所述推杆径向的自由度,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设于所述推杆内,所述弹性件另一端抵住所述限位销一端面,所述限位销另一端伸出到所述推杆外侧,所述侧围杆侧壁上设有一u形插孔,所述限位销另一端与所述u形插孔位置正对并插设于该插孔内,所述折叠按钮安装于所述推杆外侧壁上,所述折叠按钮与所述绳索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绳索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销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绳索滑动穿设于所述推杆内。

折叠时,只需要按压折叠按钮带动绳索滑移,进而拉动限位销压缩弹性件退出侧围杆侧壁上的u形插孔,进而实现侧围杆与推杆的相对转动;打开推车架体时,当侧围杆转动到u形插孔与限位销位置正对时,限位销在弹性件弹力作用下自动插入侧围杆u形插孔内实现侧围杆与推杆的止动连接,实现车架的稳定支撑,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定位机构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如通过卡扣扣合连接,通过螺丝连接等。

所述两个前支架侧壁之间还固定设有脚踏板17,便于婴儿脚踏。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