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叉之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1105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前叉之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自行车前叉之避震装置,尤指一种能调整自行车前叉的避震压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习知自行车前叉避震装置是设于一自行车把手的头管内,该避震装置具一缸筒,底端与该自行车前叉的一基座固接,顶端穿入该头管内部。具一活塞杆,顶端与该头管内壁固接,底端配置有一活塞且伸入该缸筒内部。具一弹簧装置,顶端与该活塞杆顶端固接,底端与该缸筒连接,具有顶推该头管与该活塞杆往上的力量。上述习知自行车前叉避震装置的缓冲压力大小,完全取决于弹簧装置弹性系数的选择,制造厂商组配哪一种弹性系数的缓冲装置,该前叉的避震缓冲压力即已固定,使用者不能调整,除非换置另一弹簧装置。该种缓冲装置的预压于组装时即已设定,并不能满足每个人不同的所需避震效果,显然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调整自行车前叉内部避震预压的自行车前叉之避震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在:位于活塞下方的缸筒内是设有一气室,该气室与该基座上的一进气阀连通,由调整气室内的气压大小,可进而调整该弹簧装置的缓冲压力,使用者可由此调整该前叉的避震压力。

下面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详述如下:

一种自行车前叉之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一缸筒,底端与该自行车前叉的一基座固接,顶端穿入该自行车的一头管内部;具一活塞杆,顶端与该头管内壁一位置固接,底端配置有一活塞且伸入该缸筒内部;具一弹簧装置,配置于该活塞杆与该缸筒之间,具有顶推该头管与该活塞杆往上的力量;及具有一缓冲座,穿套于该活塞杆外,且位于该活塞与该缸筒内部的一限位壁之间;及具一气室,位于该活塞下方的该缸筒内,该气室与位于该基座上的一进气阀连通。

上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装置中,该基座内部具有一进气管,该进气管是由该进气阀的一进气端延伸至该气室内。

上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装置中,还包含有一套筒,该套筒穿套于该缸筒上方外壁与该头管之间,该套筒的外壁具有多个间隔排列且槽孔的长端为轴向设置的开槽,该各开槽个别嵌接有一滚珠;该缸筒上方外壁具有多个间隔排列且为轴向设置的滑槽,且该套筒的滚珠嵌入所对应的该滑槽内。

上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装置中,该弹簧装置由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所组成,该第一弹簧较该第二弹簧长,该第一弹簧设于该第二弹簧内,该第一、该第二弹簧的顶端与该活塞杆顶端固接,该第一、该第二弹簧的底端与该缸筒触接。

上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装置中,还具有一底座,该底座穿套于该活塞杆外且位于该限位壁上方,该底座顶端与该第一弹簧固接。

上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装置中,还具有一定位座,该定位座穿套于该活塞杆外且位于该限位壁下方,该定位座底端与该缓冲座顶端贴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位于活塞下方的缸筒内是设有一气室,该气室与该基座上的一进气阀连通,由调整气室内的气压大小,可进而调整该弹簧装置的缓冲压力,使用者可由此调整该前叉的避震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配置于前叉头管内外观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配置于前叉头管内的正向剖视图。

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配置于前叉头管内的侧向剖视图。

图4所示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分解图。

图6所示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7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充填气体至气室内的示意图。

图8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充填更多气体至气室内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避震装置1缸筒10限位壁100滑槽101

活塞杆11活塞110结合座111套筒11a

开槽11b滚珠11c弹簧装置12第一弹簧120

第二弹簧121缓冲座13气室14底座15

定位座16头管2前叉3基座30

进气阀31进气管32弹性拉伸长度l、l1、l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的避震装置1是具有一缸筒10,底端与该自行车前叉3上方的一基座30固接,顶端穿入一头管2内部。具一活塞杆11,顶端具一结合座111与该头管2内壁一处固接,使该活塞杆11与该头管2一体连动;该活塞杆11的底端配置有一活塞110且伸入该缸筒10内部。具一弹簧装置12,顶端与该活塞杆11顶端固接,底端与该缸筒10连接,具有顶推该头管2与该活塞杆11往上的力量;及具有一缓冲座13,具有弹性而穿套于该活塞杆11外,且位于该活塞110与该缸筒10内壁往内突出的一限位壁100之间。该活塞110下方的缸筒10内配置有一气室14,该气室14与位于该基座30上的一进气阀31连通,由此调整该气室14内部的气压压力大小。

请参阅图2、3及5所示,上述基座30内部具有一进气管32,该进气管32由该进气阀31的进气端延伸至该气室14内。

请参阅图4-6所示,上述避震装置1内具有一套筒11a,该套筒11a穿套于该缸筒10上方外壁与头管2之间,具有限制头管2仅能轴向位移。该套筒11a筒面具有复数个间隔排列且孔的长端为轴向设置的开槽11b,该各开槽11b是个别嵌接有一滚珠11c。该缸筒10的外壁配合具有复数个间隔排列且为轴向设置的滑槽101,该套筒11a的滚珠11c是嵌入所对应的滑槽101内。

请参阅图4-6所示,上述弹簧装置12主要是由一第一弹簧120及一第二弹簧121所组成。该第一弹簧120较该第二弹簧121长,该第一弹簧120是设于该第二弹簧121内,该第一、该第二弹簧120、121的顶端与结合座111固接,该第一、该第二弹簧120、121的底端分别与该缸筒10的一固定位置连接,具有顶推该头管2与该活塞杆11往上的力量。

请参阅图4-6所示,上述避震装置1具有一底座15,该底座15穿套于该活塞杆11中且配置于该限位壁100上方,该底座15顶端用以供该第一弹簧120的底端触接。

请参阅图4-6所示,上述避震装置1具有一定位座16,该定位座16穿套于该活塞杆11中且位于该限位壁100下方,被该限位壁100限制不能再往该限位壁100上方位移。该定位座16底端与该缓冲座13的顶端贴接。

应用时,若气室14未充填气体,该弹簧装置12(第一弹簧120、第二弹簧121)的弹性拉伸长度为l(如图6所示)。当由该进气阀31填充气体入该气室14内时,该气室14内的气体压力会推挤该活塞110压缩该缓冲座13而往上滑动,令该活塞杆11及头管2随之往上位移,使得弹簧装置12(第一弹簧120、第二弹簧121)具一弹性拉伸长度l1(如图7所示),较图6的弹性拉伸长度l长,由此调整该弹簧装置12的避震压力。

请参阅图8所示,若填充更多气体入该气室14时,该气室14内的气体压力增加,并挤推该活塞110大力挤压该缓冲座13,导致该缓冲座13变形,令该活塞杆11及该头管2更加往上位移,因该第一弹簧120及该第二弹簧121被更加拉伸,弹性拉伸长度l2更长,使该避震装置1的避震动作行程可变长。

是以,由填充气体入该气室内,令骑乘者可自行调整该避震装置1的预压,使该缓冲压力可依个人所需而调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