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力折叠载运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762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双动力折叠载运小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载运小车,具体是涉及了一种双动力折叠载运小车,解决了高档办公楼中快递员步行收发快递效率低,工作强度大的问题。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行业日益繁荣,在人口极为密集的高档办公楼中,由于白领都在公司,往往选择在公司签收快递,单个高档办公楼快递量巨大。

快递员传统收发快递方法往往通过麻袋或小平板车装载包裹,采用步行的原始方式逐层进行投送,在这种方式下,单次投送可携带量、步行速率和身体承受度这三个因素的存在使得快递分发不可能高效和便利,如何省时又省力地分发快递,使快递员身处高楼也能“如履平地”,似乎成了一个“快递个性化”的服务瓶颈,打破这个瓶颈,对快递行业而言是一股新的增长动力,对社会而言是高效和个性化服务的又一尝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动力折叠载运小车,其具有可观的装货容量和代步功能,解决高档办公楼中快递员步行收发快递效率低,工作强度大的问题,操作简单实用,双动力任意切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车篮底架和安装在车篮底架上的车篮折叠收缩装置以及车篮底架侧方的双动力装置,车篮底架底部一侧经转向装置和双动力装置连接,双动力装置内置有脚踏动力机构和电机动力机构,并通过双动力装置实现两种动力的任意切换;折叠收缩装置上安装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与双动力装置连接控制双动力装置停止,折叠收缩装置将车篮底架上的车篮折叠,双动力装置通过导轮机构折叠入车篮底架下方。

所述车篮折叠收缩装置包括车篮侧边框、扶手框、车篮前边框、支撑杆、扶手、前车第二万向轮和第二前车定向轮;车篮底架底面四角安装有第一前车定向轮、第二前车定向轮、前车第一万向轮和前车第二万向轮,前车第一万向轮和前车第二万向轮位于车篮底架沿前进方向的前侧,车篮底架上方的四周围有扶手框、车篮前边框和两个车篮侧边框,车篮前边框和扶手框分别和车篮侧边框的边沿之间均通过合页相铰接,每个车篮前边框主要由并排的两个长方形框架通过合页相铰接而成,通过两个长方形框架相合拢再与车篮前边框和扶手框合拢从而实现框之间的折叠收缩;扶手框上固定有扶手,车篮底架左右两侧的挡板侧壁均设有一支撑杆,支撑杆一端铰接在车篮底架,另一端挂钩在车篮侧边框侧上的凸块上。

所述的车篮底架左右两侧的挡板侧壁设有吸条,车篮侧边框展开到车篮底架侧边边沿处被吸条吸附,使其在展开状态下保持完全张开。

所述的导轮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车篮底架底面的导轮导轨和固定安装在双动力装置顶面的角铝滑条,折叠时角铝滑条嵌入到导轮导轨中沿导轮导轨滑动,使得双动力装置滑动到车篮底架底部下方。

所述转向装置包括第一插销、第二插销、第三插销、第四插销、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的车篮底架沿前进方向的后侧面固定有两块凸块,两块凸块分别经第一插销、第二插销后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经第三插销、第四插销和所述双动力装置顶侧面相铰接。

所述双动力装置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两个踏板机构、两个换向轴机构、齿轮轴机构、车轮轴机构、电机机构和双动力切换机构,两个踏板机构分别置于机架的两侧并对称安装,齿轮轴机构两端均连接有换向轴机构,换向轴机构分别与两侧的踏板机构连接,齿轮轴机构中部经链传动与车轮轴机构连接,车轮轴机构上连接有电机机构,车轮轴机构通过双动力切换机构分别和齿轮轴机构、电机机构传动连接并实现在脚踏动力和电动力之间相互切换;机架底面前侧安装有第三万向轮、第四万向轮和第五万向轮的三个万向轮,底面后侧安装有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两个驱动轮,车轮轴机构带动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双动力装置前进。

所述齿轮轴机构包括第五轴承座、第二齿轮、大链轮、齿轮轴、第二胀紧套、第三齿轮和第六轴承座;齿轮轴两端部均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五轴承座与第六轴承座上,齿轮轴靠近两端处分别同轴固定套有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与两侧的换向轴机构连接,齿轮轴中间经第二胀紧套同轴套装大链轮,大链轮与车轮轴机构连接。

所述踏板机构包括第一踏板、第一扭簧、第一轴承座、第一超越离合器、第一齿轮、第二轴承座和侧踏板轴;第一踏板的杆端开有通孔,通孔的一端套在侧踏板轴一端的轴肩上并通过螺母相对固定,侧踏板轴另一端经第一超越离合器同轴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一超越离合器和侧踏板轴之间通过键同步连接,第一超越离合器外圈和第一齿轮内圈通过第一胀紧套连接,第一齿轮外圈齿轮与所述换向轴机构的换向第一齿轮啮合,侧踏板轴中部经轴承套在第一轴承座中,侧踏板轴另一端穿过第一齿轮后经轴承套在第二轴承座中;侧踏板轴中部套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一端固定在第一踏板的杆端中,另一端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换向轴机构包括第三轴承座、换向第一齿轮、第四轴承座和侧换向轴;侧换向轴两端部均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轴承座与第四轴承座上,换向第一齿轮通过键套在侧换向轴中部换向第一齿轮与所述齿轮轴机构的第二齿轮或者第三齿轮连接。

所述车轮轴机构包括小链轮、第一车轮、第七轴承座、第五齿轮、车轮轴、第八轴承座和第二车轮;车轮轴的两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车轮轴靠近两端处均通过轴承分别套在第七轴承座和第八轴承座上,小链轮与所述齿轮轴机构的大链轮通过链传动连接,小链轮和第五齿轮通过所述双动力切换机构同轴套装在车轮轴上。

所述电机机构包括第六齿轮和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键与第六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第六齿轮与所述车轮轴机构的第五齿轮啮合。

所述双动力切换机构包括第四胀紧套、第三超越离合器、第五胀紧套和第四超越离合器,小链轮通过第四胀紧套和第三超越离合器和车轮轴连接,小链轮内圈套有第四胀紧套,第四胀紧套内圈有第三超越离合器,第三超越离合器通过键与车轮轴同步连接;车轮轴通过第五胀紧套与第四超越离合器和车轮轴连接,车轮轴的第五齿轮内圈套有第五胀紧套,第五胀紧套内圈有第四超越离合器,第四超越离合器通过键与车轮轴连接;人力的脚踏动力驱动和电动力驱动是通过第三超越离合器和第四超越离合器实现任意切换。

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和刹车把手,刹车把手安装在扶手上,刹车把手经刹车线与刹车盘连接,刹车片通过键与车轮轴同步转动连接,刹车盘固定在机架上。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该小车能够具有可观的装货容量和代步功能,解决高档办公楼中快递员步行收发快递效率低,工作强度大的问题。

2)具有双动力装置,以锂电池作为主要动力,具有行驶速度快,噪音小的特点,以双脚踩踏作为辅助动力,可在90度范围内摆动的左右踏板通过超越离合器带动齿轮轴单向回转,经两级齿轮组和链轮增速,驱动小车前进,相比踏板整周回转人更加轻松省力,且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在在锂电池动力驱动齿轮、人力驱动链轮和车轮轴间分别安装了超越离合器,实现了人力驱动和电机驱动的随意切换。

3)整车运输时占用空间小,便于快递货车携带。

因此,本发明能保证满足解决高档办公楼中快递员步行收发快递效率低,工作强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折叠收缩装置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转向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刹车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踏板机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换向轴机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齿轮轴机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车轮轴示意图。

图中:1、车篮折叠收缩装置,2、转向装置,3、双动力装置,4、扶手框,5、车篮前边框,6、刹车装置,8、第一前车定向轮,9、前车第一万向轮,10、车篮底架,11、车篮侧边框,12、支撑杆,13、扶手,14、吸条,15、导轮导轨,16、前车第二万向轮,17、第二前车定向轮,18、第一插销,19、第二插销,20、第三插销,21、第四插销,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第三万向轮,25、第四万向轮,26、第五万向轮,27、角铝滑条,28、刹车片,29、刹车盘,30、刹车把手;

3、双动力装置:301、踏板机构,302、换向轴机构,303、齿轮轴机构,304、车轮轴机构,305、电机机构,306、双动力切换机构,307、第一踏板,308、第一扭簧,309、第一轴承座,310、第一超越离合器,311、第一胀紧套,312、第一齿轮,313、第二轴承座,314、侧踏板轴,315、第三轴承座,316、换向第一齿轮,317、第四轴承座,318、侧换向轴,319、第五轴承座,320第二齿轮,321、大链轮,322、齿轮轴,323、第二胀紧套,324、第三齿轮,325、第六轴承座,326、换向第二齿轮,327、第四齿轮,328、第三胀紧套,329、第二超越离合器,330、第二扭簧,331、第二踏板,332、小链轮,333、第四胀紧套,334、第三超越离合器,335、第一车轮,336、第七轴承座,337、第四超越离合器,338、第五胀紧套,339、第五齿轮,340、车轮轴,341、第八轴承座,342、第二车轮,343、第六齿轮,344、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车篮底架10和安装在车篮底架10上的车篮折叠收缩装置1以及车篮底架10侧方的双动力装置3,车篮底架10底部一侧经转向装置2和双动力装置3连接,双动力装置3内置有脚踏动力机构和电机动力机构,并通过双动力装置3实现两种动力的任意切换;折叠收缩装置1上安装有刹车装置6,刹车装置6与双动力装置3连接控制双动力装置3停止,折叠收缩装置1将车篮底架10上的车篮折叠,双动力装置3通过导轮机构折叠入车篮底架10下方,从而使得占用空间大幅度减小。

车篮折叠收缩装置1包括车篮侧边框11、扶手框4、车篮前边框5、支撑杆12、扶手13、前车第二万向轮16和第二前车定向轮17;车篮底架10由型材拼接而成,车篮底架10底面四角安装有第一前车定向轮8、第二前车定向轮17、前车第一万向轮9和前车第二万向轮16,前车第一万向轮9和前车第二万向轮16位于车篮底架10沿前进方向的前侧,车篮底架10的两个前轮是前车第一万向轮9,前车第二万向轮16,两个后轮是第一前车定向轮8,第二前车定向轮17。车篮底架10上方的四周围有扶手框4、车篮前边框5和两个车篮侧边框11,两个车篮侧边框11位于车篮底架10的左右两侧,车篮前边框5和扶手框4分别位于车篮底架10的前后侧,车篮前边框5和扶手框4分别和车篮侧边框11的边沿之间均通过合页相铰接,每个车篮前边框5主要由并排的两个长方形框架通过合页相铰接而成,通过两个长方形框架相合拢再与车篮前边框5和扶手框4合拢从而实现框之间的折叠收缩;扶手框4上固定有扶手13,车篮底架10左右两侧的挡板侧壁均设有一支撑杆12,支撑杆12一端铰接在车篮底架10,另一端挂钩在车篮侧边框11侧上的凸块上。

具体实施中,在扶手13底部内插一根不锈钢管,不锈钢管能够相对车篮底架10上的支座转动。当车篮需要折叠时,首先将支撑架12从扶手13上面拨下,放在前面的车篮底架10上面,然后前面车篮侧边框向靠近扶手的方向移动,侧面方框也相对转动而收起,当它们靠近扶手13时,将扶手13转向车篮底架10,使得车篮侧边框11和扶手13均靠在车篮底架10上,前车即完成了折叠过程。

车篮底架10左右两侧的挡板侧壁设有吸条14,车篮侧边框11展开到车篮底架10侧边边沿处被吸条14吸附,使其在展开状态下保持完全张开。

导轮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车篮底架10底面的导轮导轨15和固定安装在双动力装置3顶面的角铝滑条27,折叠时角铝滑条27嵌入到导轮导轨15中沿导轮导轨15滑动,使得双动力装置3滑动到车篮底架10底部下方,实现折叠,占用空间显著减小,便于携带。

如图3,图4所示,转向装置2包括第一插销18、第二插销19、第三插销20、第四插销21、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的车篮底架10沿前进方向的后侧面固定有两块凸块,两块凸块分别经第一插销18、第二插销19后与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的另一端分别经第三插销20、第四插销21和双动力装置3顶侧面相铰接。车篮底架10、双动力装置3、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形成梯形连杆机构将车篮和动力装置连接起来。

当人带动车篮转向的时候,第一连杆22转动,则会带动第二连杆23转动,双动力装置则能跟随车篮转动,整车的转向是依靠人摆动车篮的扶手来转向的。

如图6所示,双动力装置3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两个踏板机构301、两个换向轴机构302、齿轮轴机构303、车轮轴机构304、电机机构305和双动力切换机构306,两个踏板机构301分别置于机架的两侧并对称安装,作为脚踏动力的输入,电机机构305作为电动力的输入,齿轮轴机构303两端均连接有换向轴机构302,换向轴机构302分别与两侧的踏板机构301连接,齿轮轴机构303中部经链传动与车轮轴机构304连接,车轮轴机构304上连接有电机机构305,车轮轴机构304通过双动力切换机构306分别和齿轮轴机构303、电机机构305传动连接并实现在脚踏动力和电动力之间相互切换;机架底面前侧安装有第三万向轮24、第四万向轮25和第五万向轮26的三个万向轮,底面后侧安装有第一车轮335和第二车轮342的两个驱动轮,车轮轴机构304带动第一车轮335和第二车轮342转动进而带动双动力装置3前进。

如图10所示,齿轮轴机构303包括第五轴承座319、第二齿轮320、大链轮321、齿轮轴322、第二胀紧套323、第三齿轮324和第六轴承座325;齿轮轴322两端部均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五轴承座319与第六轴承座325上,第五轴承座319与第六轴承座325均通过螺栓螺母与机架固定连接,齿轮轴322靠近两端处分别同轴固定套有第二齿轮320,第三齿轮324,第二齿轮320和第三齿轮324分别与两侧的换向轴机构302连接,齿轮轴322中间经第二胀紧套323同轴套装大链轮321,大链轮321与齿轮轴322之间通过第二胀紧套323的胀紧作用连接,大链轮321与车轮轴机构304连接。

如图7,图8所示,踏板机构301包括第一踏板307、第一扭簧308、第一轴承座309、第一超越离合器310、第一齿轮312、第二轴承座313和侧踏板轴314;第一踏板307的杆端开有通孔,通孔的一端套在侧踏板轴314一端的轴肩上并通过螺母相对固定,侧踏板轴314另一端经第一超越离合器310同轴与第一齿轮312连接,第一超越离合器310和侧踏板轴314之间通过键同步连接,第一超越离合器310外圈和第一齿轮312内圈通过第一胀紧套311连接,第一齿轮312外圈齿轮与换向轴机构302的换向第一齿轮316啮合,侧踏板轴314中部经轴承套在第一轴承座309中,侧踏板轴314另一端穿过第一齿轮312后经轴承套在第二轴承座313中,第一轴承座309与第二轴承座313均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机架上;侧踏板轴314中部套有第一扭簧308,第一扭簧308一端固定在第一踏板307的杆端中,另一端固定在机架上。

右侧的踏板机构301结构与左侧的踏板机构301相同对称布置,右侧的踏板机构301包括第二踏板331、第二扭簧330、第二超越离合器329、第四齿轮327和第三轴承座328。

当人的重心在右脚上时,右边脚的踏板机构301受到压力而处于垂直的位置,右侧的第一扭簧被压缩。左边脚的踏板机构301由于右侧的第一扭簧的弹力,被处于机架上的水平杆限位而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当人踩在左边的第一踏板307上时,左边第一踏板307逆时针转动,左侧的第一扭簧308被压缩,第一超越离合器310锁止,第一超越离合器310的外圈随着内圈一起转动。

如图7,图9所示,换向轴机构302包括第三轴承座315、换向第一齿轮316、第四轴承座317和侧换向轴318;侧换向轴318两端部均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轴承座315与第四轴承座317上,第三轴承座315与第四轴承座317均通过螺栓螺母与机架固定连接,换向第一齿轮316通过键套在侧换向轴318中部,使得换向第一齿轮316和侧换向轴318同轴同步转动,换向第一齿轮316两端分别与轴肩和套筒进行限位,防止其在侧换向轴上随意滑动,换向第一齿轮316与齿轮轴机构303的第二齿轮320或者第三齿轮324连接。

右侧的换向轴机构302结构与左侧的换向轴机构302相同对称布置,右侧的换向轴机构302结构包括第六轴承座325和换向第二齿轮326。

如图7,图11所示,车轮轴机构304包括小链轮332、第一车轮335、第七轴承座336、第五齿轮339、车轮轴340、第八轴承座341和第二车轮342;车轮轴340的两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车轮335和第二车轮342,车轮轴340靠近两端处均通过轴承分别套在第七轴承座336和第八轴承座341上,第七轴承座336和第八轴承座341均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机架上,小链轮332与齿轮轴机构303的大链轮321通过链传动连接,小链轮332和第五齿轮339通过双动力切换机构306同轴套装在车轮轴340上;

如图7和图11所示,电机机构305包括第六齿轮343和减速电机344,减速电机344的输出轴通过键与第六齿轮343同轴固定连接,第六齿轮343与车轮轴机构304的第五齿轮339啮合;

双动力切换机构306包括第四胀紧套333、第三超越离合器334、第五胀紧套338和第四超越离合器337,小链轮332通过第四胀紧套333和第三超越离合器334和车轮轴340连接,小链轮332内圈套有第四胀紧套333,第四胀紧套333内圈有第三超越离合器334,第三超越离合器334通过键与车轮轴340同步连接。

车轮轴340通过第五胀紧套338与第四超越离合器337和车轮轴340连接,车轮轴340的第五齿轮339内圈套有第五胀紧套338,第五胀紧套338内圈有第四超越离合器337,第四超越离合器337通过键与车轮轴340连接。

如图5所示,刹车装置6类似自行车的线刹装置,包括刹车片28、刹车盘29和刹车把手30,刹车把手30安装在扶手13上,刹车把手30经刹车线与刹车盘29连接,刹车片28通过键与车轮轴340同步转动连接,刹车盘29固定在机架上。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工作过程是:

如图1,图2,图3所示,当车篮需要折叠时,首先将支撑架12从扶手13上面拨下,放在前面的车篮底架10上面,然后前面车篮侧边框向靠近扶手的方向移动,侧面方框也相对转动而收起,当它们靠近扶手13时,将扶手13转向车篮底架10,使得车篮侧边框11和扶手13均靠在车篮底架10上,前车即完成了折叠过程,导轮机构15均匀安装在车篮底架10上,后车动力装置上的角铝滑条27顺着导轮机构15上面的两组导轮可以平稳置于车篮底架10下面,然后通过第三插销20,第四插销21对前后车进行相对固定,至此,便完成了双动力折叠载运小车的全部折叠收缩过程,经过折叠收缩之后,占用空间可减少75%,极易于携带。同理,需要展开车体则是折叠收缩的反过程,展开后具有相当可观的装货容量。

踏板机构运行带动小链轮转动,当小链轮332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四胀紧套333的胀紧作用,超第三超越离合器334的外圈会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三超越离合器334锁止,第三超越离合器334的内圈也会逆时针转动,会带动车轮轴340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车轮335,第二车轮342向前转动。

电机机构运行带动第五齿轮339转动,当减速电机344顺时针转动的时候,会带动第六齿轮343顺时针转动,第五齿轮339则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五胀紧套338的胀紧作用,第四超越离合器337的外圈逆时针转动,此时第四超越离合器337的内外圈处于锁止状态,故车轮轴340会逆时针转动,车轮向前转动。

人力的脚踏动力驱动和电动力驱动是通过第三超越离合器334和第四超越离合器337实现任意切换。当人脚踩踏板带动车轮轴机构的车轮轴340逆时针转动时,此时第三超越离合器334的内圈逆时针转动,内外圈锁止,第四超越离合器337处于脱开状态,其外圈处于静止,第五齿轮339和电机轴均静止。同理,减速电机344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五齿轮339逆时针转动时,第三超越离合器334的作用使得脚踩机构中的小链轮332处于静止。

如图5所示,双动力装置中,利用锂电池带动减速电机通过齿轮驱动车轮轴旋转,具有行驶速度快,噪音小的特点,其作为主要动力。双动力装置的踏板机构是采用可在90度范围内摆动的左右踏板,超越离合器带动齿轮轴单向回转,经两级齿轮组和链轮增速,驱动小车前进,其作为辅助动力。相比踏板整周回转人更加轻松省力,且结构更加紧凑。在锂电池动力驱动齿轮、人力驱动链轮和车轮轴间分别安装了超越离合器,实现了人力驱动和电机驱动的随意切换。

另外对于刹车,人站在动力装置的踏板上通过手握刹车把手30来控制刹车,当手握紧刹车把手30之后,刹车线会收缩,拉动刹车盘29与刹车片28摩擦,整车驱动轮的转速减慢,做到及时刹车,保证人员安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