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88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卡扣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新型关于一种卡扣结构,特别是一种让折叠式自行车的多个架体稳固得结合,且不会因外力而使折叠式自行车的架体受损的卡扣结构。



背景技术:

折叠式脚踏车是一种深受使用者欢迎的特殊款式的脚踏车,其可以让使用者将车身折叠成体积较小、方便收纳或携带的形式。例如,传统的脚踏车的龙头系和头管稳固得结合,而折叠式脚踏车的龙头架可以设计成和头管枢接,并且龙头架的底部具有卡固孔,以便和头管互相稳定得结合;藉此,折叠式脚踏车的龙头架可以弯折至靠近前轮,而使折叠式脚踏车整体的体积缩小。若是使用者需要骑乘折叠式脚踏车,则使用者也可以将折叠式脚踏车的龙头架恢复至扣合在头管之上,并使用固定结构来让龙头架和头管稳固得结合,而不致于在骑乘的过程中,受到路面颠簸的影响而使龙头架和头管之间的结合松脱。

传统的折叠式脚踏车的固定结构设计成可防止龙头架弯折的构造。固定结构具有一本体和一固定柱。当固定柱卡固于龙头架的底部的卡固孔时,固定结构的本体会紧贴在龙头架和头管的扣合处,以阻挡龙头架弯折。然而,每当使用者骑乘折叠式脚踏车时,和固定柱卡固的龙头架的底部的卡固孔会受到路面颠簸的影响,而不停的承受来自于外部的冲击力;久而久之,龙头架的底部的卡固孔可能会裂开。一般而言,龙头架的底部的卡固孔是直接在头架本体上钻孔而制成,因此若是卡固孔裂开,则无法对其进行维修。使用者必须花费高额的费用,购买新的龙头架,才能再次使用折叠式脚踏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应用于折叠式自行车的卡固结构,其不会使折叠式自行车的架体因外力而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让折叠式自行车的多个架体稳固得结合,且不会因外力而使折叠式自行车的架体受损的卡扣结构。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新型之一种卡扣结构应用于一折叠架。折叠架包括一第一架体和一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枢接。第一架体包括一第一孔洞,第二架体包括一第二孔洞。第二架体可相对第一架体旋转而移动至和第一架体扣合。卡扣结构包括一壳体、一第一枢接轴、一第二枢接轴、一卡固柱、一连接柱和一第三枢接轴。壳体包括一顶部、一底部和一容纳槽。第一枢接轴枢接底部和第一孔洞。第二枢接轴枢接第二孔洞,第二枢接轴包括一卡固槽。卡固柱位于容纳槽内。连接柱包括一连接柱第一端和一连接柱第二端,连接柱第一端连接第二枢接轴。第三枢接轴连接该连接柱第二端并枢接顶部。当第二架体移动至和第一架体扣合时,会带动第二枢接轴旋转和壳体移动,以使卡固柱移动至卡固槽的旁边。

根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其中卡固柱包括一卡固柱第一端、一卡固柱第二端和一斜面,卡固柱第一端和卡固柱第二端为相对的两端,斜面设于卡固柱第一端。

根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卡扣结构更包括一弹性件,弹性件位于容纳槽内,并连接卡固柱第二端,其中弹性件的弹力推动卡固柱,以使卡固柱朝着远离顶部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其中第二枢接轴更包括一圆弧面,卡固槽设于圆弧面上。

根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其中当第二架体移动至和第一架体扣合时,会带动第二枢接轴旋转和壳体移动,以使斜面移动至卡固槽的旁边。

根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其中当斜面移动至卡固槽的旁边时,若是壳体以第一枢接轴为轴心而朝向第二架体旋转,则斜面会沿着圆弧面移动。

根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其中当斜面沿着圆弧面移动至对准卡固槽时,弹性件的弹力会推动卡固柱,以使卡固柱第一端朝着远离顶部的方向移动至进入卡固槽,使得卡固柱和卡固槽互相卡固。

根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卡扣结构更包括一推抵件,壳体更包括一滑动槽,推抵件穿过滑动槽并连接卡固柱。

根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其中卡固柱更包括一卡固孔,推抵件更包括一突柱,突柱穿过滑动槽并连接卡固孔。

根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其中卡固柱第一端的直径和卡固槽的直径之间的比例介于1:1.2至1:1.25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和折叠架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卡扣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和折叠架的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和第二架体并未和第一架体扣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和第二架体和第一架体扣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卡扣结构沿着移动方向B移动的示意图。

图7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卡固柱和卡固槽互相卡固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卡扣结构1 壳体10

顶部11 底部12

滑动槽13 容纳槽14

第一枢接轴20 第二枢接轴30

卡固槽31 圆弧面32

卡固柱40 卡固柱第一端41

卡固柱第二端42 斜面43

卡固孔44 推抵件50

突柱51 连接柱60

连接柱第一端61 连接柱第二端62

固定件63 第三枢接轴70

弹性件80 折叠架100

第一架体110 第一孔洞111

第二架体120 第二孔洞121

车体枢接结构130 移动方向A、B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了解本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7关于本新型的卡扣结构。图1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和折叠架之示意图;图2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之卡扣结构之立体分解图;图3本新型之一实施例之卡扣结构和折叠架之部分示意图;图4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和第二架体并未和第一架体扣合的示意图;图5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和第二架体和第一架体扣合的示意图;图6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卡扣结构沿着移动方向B移动的示意图;图7为本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卡固柱和卡固槽互相卡固的示意图。

在本新型之一实施例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新型的卡扣结构1是应用于一折叠架100。折叠架100是一折叠式脚踏车的车架,折叠架100包括一第一架体110、一第二架体120和一车体枢接结构130。第一架体110是折叠式脚踏车的头管,第一架体110包括一第一孔洞111。第二架体120是折叠式脚踏车的龙头架,第二架体120包括一第二孔洞121。车体枢接结构130是一枢接轴,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藉由车体枢接结构130而彼此枢接。藉由车体枢接结构130,第二架体120可相对第一架体110旋转而移动至和第一架体110扣合。然而,折叠架100的种类并不以折叠式脚踏车的车架为限,其亦可为其他具有折叠功效的架体。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的种类也不以头管和龙头架为限,其亦可为折叠式脚踏车的其他部位的具有折叠功效的结构。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新型之一实施例之中,卡扣结构1用以让第二架体120和第一架体110之间的扣合保持稳固。卡扣结构1包括一壳体10、一第一枢接轴20、一第二枢接轴30、一卡固柱40、一推抵件50、一连接柱60、一第三枢接轴70和一弹性件80。壳体10用以包覆第一枢接轴20、第二枢接轴30、卡固柱40、连接柱60、第三枢接轴70和一弹性件80,以避免该些组件受到外力冲击而毁损;壳体10也用以供使用者施压而沿着移动方向B或移动方向B的反方向移动。壳体10包括一顶部11、一底部12、一滑动槽13和一容纳槽14。顶部11和底部12是壳体10上相对的两端。滑动槽13用以让推抵件50沿着槽体而带动卡固柱40移动。容纳槽14用以容纳卡固柱40。

在本新型之一实施例之中,第一枢接轴20枢接底部12和第一孔洞111;藉由第一枢接轴20,壳体10可以第一枢接轴20为轴心而旋转。第二枢接轴30枢接第二孔洞121,第二枢接轴30包括一卡固槽31和一圆弧面32,卡固槽31设于圆弧面32上,卡固槽31用以和卡固柱40互相卡固。卡固槽31的直径介于5公厘至6公厘之间,更佳的卡固槽31的直径为5.5公厘,但是卡固槽31的直径并不以此为限,其可依照设计需求而改变。

在本新型之一实施例之中,卡固柱40用以和卡固槽31互相卡固而使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的扣合保持稳定。卡固柱40位于容纳槽14内。卡固柱40包括一卡固柱第一端41、一卡固柱第二端42、一斜面43和一卡固孔44。卡固柱第一端41和卡固柱第二端42为相对的两端,斜面43设于卡固柱第一端41。卡固孔44用以连接推抵件50。卡固柱第一端41的直径介于4公厘至5公厘之间,更佳的卡固柱第一端41的直径为4.5公厘,但是卡固柱第一端41的直径并不以此为限,其可依照设计需求并配合卡固槽31的直径而改变。在本新型里,卡固槽31的直径略大于卡固柱第一端41,并且卡固柱第一端41的直径和卡固槽31的直径之间的较佳比例介于1:1.2至1:1.25之间,如此一来卡固柱第一端41可以顺利得和卡固槽31互相卡固,而不致于过紧或过松。

在本新型之一实施例之中,推抵件50用以供使用者推动,而带动卡固柱40移动。推抵件50包括一突柱51,突柱51穿过滑动槽13并连接卡固孔44。藉此,当使用者推动推抵件50,让突柱51在滑动槽13滑动时,会带动卡固柱40移动。

在本新型之一实施例之中,连接柱60包括一连接柱第一端61、一连接柱第二端62和一固定件63,连接柱第一端61连接第二枢接轴30。第三枢接轴70连接着连接柱第二端62并枢接顶部11。固定件63覆盖着第三枢接轴70和连接柱第二端62,以使第三枢接轴70和连接柱第二端62之间的连接保持稳定。藉由连接柱60和第三枢接轴70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三枢接轴70和顶部11之间的枢接,当使用者施力推动壳体10而使顶部11移动时,会连带着带动连接柱60和第三枢接轴70移动,而移动的连接柱60会带动第二枢接轴30旋转。

在本新型之一实施例之中,弹性件80为一弹簧,弹性件80位于容纳槽14内,弹性件80连接卡固柱第二端42。弹性件80的弹力可推动卡固柱40,以使卡固柱40在容纳槽14内,朝着远离顶部11的方向移动。然而,弹性件80的种类并不以弹簧为限,其亦可为其他具有弹性的组件。

当使用者欲折叠本新型的折叠架100,以使折叠架100所占的体积缩小时,如图4所示,使用者可以车体枢接结构130为轴心,将第二架体120沿着移动方向A移动,如此一来,第二架体120可以移动至贴近第一架体110,而使得折叠架100所占的体积缩小。

当使用者欲将第二架体120稳固得和第一架体110结合时,如图4和图5所示,使用者必须将第二架体120沿着移动方向A的反方向移动,让当第二架体120移动至和第一架体110扣合,亦即为形成图5所示的第二架体120完全置于第一架体110上的态样。当第二架体120移动至和第一架体110扣合时,第二架体120会带动第一枢接轴20和第二枢接轴30旋转,旋转的第二枢接轴30会带动连接柱60移动,移动的连接柱60会再带动壳体10沿着移动方向B而朝第二架体120移动,以使壳体10的容纳槽14内的斜面43移动至卡固槽31的旁边。

接着,如图6所示,当斜面43移动至卡固槽31的旁边之后,使用者可以再对壳体10施力,让壳体10沿着移动方向B而继续朝第二架体120移动,以使壳体10以第一枢接轴20为轴心而朝向第二架体120旋转;此时,斜面43会碰触到圆弧面32,且斜面43可以沿着圆弧面32的光滑表面,而继续配合壳体10的旋转而移动。

接着,如图7所示,当斜面43配合壳体10的旋转,沿着圆弧面32移动至对准卡固槽31时,藉由弹性件80的弹力,卡固柱40会被弹性件80推动,以使卡固柱第一端41朝着远离顶部11的方向移动至进入卡固槽31,使得卡固柱40和卡固槽31互相卡固。此时,第二枢接轴30会受到卡固柱40和卡固槽31之间的卡固影响,而无法旋转,并且壳体10也会受到卡固柱40和卡固槽31之间的卡固影响,而紧贴于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的扣合处。因此,此时的第二架体120会受限于无法旋转的第二枢接轴30和紧贴于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的扣合处的壳体10的抵挡,而无法旋转以远离第一架体110。如此一来,可以确保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紧密的结合而不会松脱。

如图3和图7所示,若是使用者需要弯折折叠架100,让互相结合的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不再彼此扣合,则使用者可以用手将推抵件50朝顶部11推动,如此一来使用者施加的力量可以抵消弹性件80的弹力,让推抵件50带动卡固柱40朝顶部11移动而离开卡固槽31。当卡固柱40离开卡固槽31后,如图4和图5所示,使用者可以推动壳体10朝移动方向B的反方向移动,让壳体10不再紧贴于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的扣合处而阻止第二架体120移动,如此一来,使用者可以对第二架体120施力,让第二架体120沿着移动方向A移动而弯折。

藉由本新型的卡扣结构1的结构,卡扣结构1的卡固柱40和卡固槽31之间的卡固,可以使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稳固得结合,而不致于在骑乘的过程中,受到路面颠簸的影响而使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之间的结合松脱。另外,由于卡扣结构1是独立于折叠架100的组件,因此,用户在骑乘使用本新型的卡扣结构1和折叠架100的折叠式脚踏车时,路面颠簸而造成的外力冲击只会影响到卡扣结构1,不会影响到折叠架100。因此,若是路面颠簸而造成的外力冲击影响到卡扣结构1中的任一组件而使组件毁损时,用户只需更换卡扣结构1内所损毁的组件,用户不需要再对折叠架100进行维修或购置替换用的新折叠架100,而达成节省维修经费的功效。

需注意的是,上述仅为实施例,而非限制于实施例。譬如此不脱离本新型基本架构者,皆应为本专利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而应以专利申请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