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8045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间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间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尤其是两轮电动车,其动力总成通常包括动力电机、传动机构(多为皮带轮机构)及各支撑结构(包括减震叉等)。其中动力电机(由蓄电池供电)作为电动车辆的动力源,而皮带轮机构的作用则是将动力传递至车轮,以实现对车辆的驱动。目前电动车辆的中间支撑结构,虽然能实现支撑和结构间的连接,但在结构关联性、功能整合度、支撑效果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有效实现结构间的连接和支撑,关联性及集成性好,保护效果佳且支撑能力强的中间支撑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间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容纳电动车电机的电机筒、设置在电机筒上的电动车减震叉及两个与电动车车身连接的平叉,所述电机筒包括筒身及两个端盖,筒身轴线水平,一个端盖上设有与筒身同轴的输出孔,输出孔内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电机输出轴配合连接的端盖轴承,端盖轴承的外圈与电机筒固定,电机筒顶部设有减震连接座,电动车减震叉下端通过定叉螺钉与减震连接座固定,一个平叉与一个端盖连接,另一个平叉与另一个端盖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筒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加强肋,加强肋的长度方向与筒身轴线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肋断面呈矩形,各加强肋沿电机筒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与筒身之间卡接,端盖上设有若干定盖螺钉,定盖螺钉与筒身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平叉与电机筒之间通过若干定筒螺钉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另一个端盖上设有外盖,外盖与设有外盖的端盖之间通过若干外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有效实现结构间的连接和支撑,关联性及集成性好,保护效果佳且支撑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筒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筒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机筒1、筒身11、端盖12、定盖螺钉121、外盖122、外螺钉123、端盖轴承13、加强肋14、电动车减震叉2、减震连接座21、定叉螺钉211、平叉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中间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容纳电动车电机的电机筒1、设置在电机筒上的电动车减震叉2及两个与电动车车身连接的平叉3,所述电机筒包括筒身11及两个端盖12,筒身轴线水平,一个端盖上设有与筒身同轴的输出孔,输出孔内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电机输出轴配合连接的端盖轴承13,端盖轴承的外圈与电机筒固定,电机筒顶部设有减震连接座21,电动车减震叉下端通过定叉螺钉211与减震连接座固定,一个平叉与一个端盖连接,另一个平叉与另一个端盖连接。

所述电机筒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加强肋14,加强肋的长度方向与筒身轴线平行。所述加强肋断面呈矩形,各加强肋沿电机筒周向均匀分布。加强肋可以在相对节省材料的前提下提升电机筒的整体强度,并强化对电动车减震叉的支撑效果。

减震连接座与筒身之间通过座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端盖与筒身之间卡接,端盖上设有若干定盖螺钉121,定盖螺钉与筒身螺纹连接。端盖与筒身既卡接,又通过定盖螺钉强化固定。所述平叉与电机筒之间通过若干定筒螺钉固定连接。另一个端盖上设有外盖122,外盖与设有外盖的端盖之间通过若干外螺钉123固定连接。外盖可以作为配重,以平衡电动车电机输出轴的重量,从而保障电动车局部及整体的对称性、平衡性。上述各螺钉也可以替换为螺栓或螺栓与螺母配合的形式。

端盖轴承可以强化对电动车电机输出轴的支撑、保护效果,提升其工作过程的稳定性。一般电动车中电动车减震叉需要设置在车身上,因此车身上需要设置专门的结构以固定减震连接座。而本实用新型中,直接利用电机筒来作为电动车减震叉的支撑母体并利用加强肋来提升支撑母体的强度,省去了额外的支撑结构,在节省材料、减轻整机重量的同时,还简化了结构,提升了支撑效果,结构间的关联性和集成性也得到明显提升。而平叉则从两端对电机筒进行固定,同时将电机筒固定在电动车车身上,既保障了电机筒结构的稳定,又间接为电动车减震叉提供了支撑保护。此外,电机是电动车上主动产生震动的结构,震动较大,而电动车减震叉则是传导和吸收震动的结构,震动也较大,二者连接为一体后,可以互相之间快速、直接地消减一部分震动,从而起到提高减震效果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