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雕加工用半成品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7305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雕加工用半成品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雕加工用辅助设备,具体是一种石雕加工用半成品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块上雕刻各种图案和形象的艺术,通常也指用石块雕刻成的雕塑工艺品,中国石雕按石料分有青石雕刻、大理石雕刻、汉白玉雕刻、滑石雕刻、墨晶石雕刻、彩石雕刻、卵石雕刻等,福建惠安的青石雕刻以建筑装饰和石狮而闻名,其中石狮口中含有滚动自如的石珠,享誉东南亚,云南的大理石雕刻以点苍山的大理石为原料,其花纹犹如着色山水,或危峰断壑,或飞瀑随云,镶嵌家具别具一格,河北曲阳、北京房山等地的汉白玉雕刻,在明清两代主要用于宫廷建筑装饰,如华表、石狮、栏杆等;现代则用于公共和纪念建筑的装饰,如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辽宁海城、山东莱州的滑石雕刻以小巧可爱的小动物为传统品种,湖南洞口、湖北利川的墨晶石雕刻,石质漆黑而光亮,彩石雕刻以浙江青田、福州寿山、湖南浏阳为主要产地,卵石雕刻主要产于兰州、沈阳等地,石雕技法有阴刻(刻划轮廓)、影雕、浮雕、圆雕(不附任何背景的完全立体雕法)、镂雕(又称透雕)等,影雕是福建惠安青石雕刻的独特技法,系用大小不同的钢钻在青石上凿錾,凭借钻点的大小、深浅和疏密来表现山水、鸟兽、人物、花卉等形象,在石雕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移动未加工完成的石雕,现有的半成品石雕移动一般为人工搬运,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雕加工用半成品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雕加工用半成品转运装置,包括车底板、复合减震机构和夹紧装置,所述车底板底面后部设有对称的两个后轮,车底板前部设置有两个前轮,所述车底板后侧竖直设置有支架,支架底部与车底板后侧上表面焊接连接,支架顶部后侧焊接连接有把手;所述车底板上开设有连接有四个通孔,通孔内安装有复合减震机构,复合减震机构包括预紧螺栓组件、高弹橡胶垫和压缩弹簧,预紧螺栓组件设置在车底板与安装底板之间,高弹橡胶垫套装在预紧螺栓组件上段内并定位在安装底板与车底板上端面之间,压缩弹簧套装在预紧螺栓组件下段并与车底板下端面配合;所述支架左侧部设有U型靠板,且U型面与底板垂直,U型靠板内侧设有U型垫板;所述支架上设有夹紧装置,夹紧装置由两组夹紧机构构成,每组夹紧机构包括皮带、挡块、调节螺杆、调节螺母、挂钩和快速夹具,挡块固定于U型靠板和支架的一侧,快速夹具固定于U型靠板的另一侧,调节螺杆由挡块限位并通过调节螺母调节,皮带的一端与调节螺杆固定,皮带的另一端通过挂钩与快速夹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轮直径大于前轮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U型靠板的宽度与支架宽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U型垫板与U型靠板的接触面完全吻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在石雕加工过程中,方便去转运半程品的石雕,设有复合减震机构,在输送石雕半成品作时,减振效果明显,杜绝了共振现象的发生,进而提高了转运过程可靠性、安全性,通过夹紧装置和U型靠板将石雕固定在安装底板上,防止石雕倾倒发生意外。

附图说明

图1为石雕加工用半成品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石雕加工用半成品转运装置中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石雕加工用半成品转运装置,包括车底板1、复合减震机构4和夹紧装置6,所述车底板1底面后部设有对称的两个后轮11,车底板1前部设置有两个前轮12,后轮11直径大于前轮12直径,所述车底板1后侧竖直设置有支架2,支架2底部与车底板1后侧上表面焊接连接,支架2顶部后侧焊接连接有把手21;所述车底板1上开设有连接有四个通孔13,通孔13内安装有复合减震机构4,复合减震机构4包括预紧螺栓组件41、高弹橡胶垫42和压缩弹簧43,预紧螺栓组件41设置在车底板1与安装底板3之间,高弹橡胶垫42套装在预紧螺栓组件41上段内并定位在安装底板3与车底板1上端面之间,压缩弹簧43套装在预紧螺栓组件41下段并与车底板1下端面配合,安装底板3与车底板1之间借助于预紧螺栓组件41、高弹橡胶垫42和压缩弹簧43构成的复合减震机构4,在输送石雕半成品作时,减振效果明显,杜绝了共振现象的发生,进而提高了转运过程可靠性、安全性;所述支架2左侧部设有U型靠板5,且U型面与底板11垂直,U型靠板5的宽度与支架2宽度相等,U型靠板5内侧设有U型垫板51,U型垫板51与U型靠板5的接触面完全吻合;所述支架2上设有夹紧装置6,夹紧装置6由两组夹紧机构构成,每组夹紧机构包括皮带61、挡块62、调节螺杆63、调节螺母64、挂钩65和快速夹具66,挡块62固定于U型靠板5和支架2的一侧,快速夹具66固定于U型靠板5的另一侧,调节螺杆63由挡块62限位并通过调节螺母64调节,皮带61的一端与调节螺杆63固定,皮带61的另一端通过挂钩65与快速夹具66连接。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