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共享自行车的使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共享自行车的集中托管装置的结构及运行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机动车辆对环境的污染越来多大,部份大、中城市开始有营运厂商向市民提供共享自行车,政府相关部门也采取措施鼓励市民选择共享自行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以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共享自行车在为市民的绿色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之一是共享自行车在使用完毕之后基本上可以随时随地停放,容易产生乱停乱放现象,对绿地、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等公共资源形成不合理的占用,甚至造成各种障碍;问题之二是共享自行车涉及多家营运厂商,增加了对不恰当停放共享自行车处理或善后的难度。这些问题在共享自行车使用量相对较大的地铁站口、公交枢纽等大型公共场所,其程度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享自行车的集中托管装置,能够实现不同营运厂商的共享自行车的集中托管存放以及回收、发放;本装置采取旋转轮式的结构,以充分利用有限空间,集中存放更多的共享自行车;同时,利用智能检测手段得到相关信息(包括现存共享自行车的营运厂商及数量),实时向社会公众、用户和各营运厂商发送,以便社会公众知悉、用户恰当取用,也便于营运厂商及时调节余缺。
本发明一种旋转轮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式是指装置的主要结构为旋转轮式,主要构件包括支架6、转轴8、轮辐5、支撑杆9,具体是:在地面7紧固安装有上方水平设置有转轴8的两个支架6,两个支架6之间留置的宽度尺寸和两个支架与底部之间留置的高度尺寸使得两个支架6之间能够构成一个旋转空间;转轴8之上紧固安装有圆周等分的若干轮辐5,这些轮辐5的顶点与转轴8的距离相等,相邻顶点之间由支撑杆9连结,形成一个以轮辐5的顶点为外接圆、以支撑杆9为边长的正多边形立体结构,正多边形立体结构的中心线与转轴8的中心线重合,能够绕转轴8转动;在每一个轮辐5的顶点设置有铰链座10,同一圆周等分线上的铰链座10的中心线构成一根水平设置的转动轴线1,转动轴线1与转轴8的轴线4相互平行。
所述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的存放区域由多个储存单元组成,这些储存单元为矩形立体状的框架3,能够同时收纳、约束多台共享自行车;框架3的长度尺寸须大于收纳共享自行车的长度尺寸,宽度尺寸须大于同时收纳、约束多台共享自行车的宽度尺寸加上放置、取用共享自行车所需的操作空间尺寸之和;框架3的上方设置有铰链轴11,该铰链轴11与框架3的底部的高度净空尺寸须大于收纳共享自行车的高度尺寸;框架3设置有约束共享自行车的机构,对收纳的共享自行车进行约束,使得共享自行车不能够在框架内部产生位移。
上述两个支架6之间留置的宽度净空尺寸须大于框架3的宽度尺寸,在正多边形立体结构同一圆周等分线上的轮辐5的顶点位置配套安装有一个框架3,安装时位于同一圆周等分线上的轮辐5顶点的铰链座10与位于框架3上方的铰链轴11活动连结,构成一个完整的铰链机构,使得正多边形立体结构在绕转轴8转动时,所有的框架3在围绕转轴8的轴线4转动的同时,由于重力作用,使得所有框架3的铰链轴11均能够绕自身铰链机构的转动轴线1作转动,使得所有的框架3均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
上述两个支架6与底部之间以及周边留置的空间尺寸须大于正多边形立体结构绕转轴8转动以及所有的框架3在围绕转轴8转动时所需的空间尺寸;同时,需设置至少一个出入口平台7,使得正多边形立体结构在绕转轴8转动至一个合适的角度之后静止时,至少有一个框架3的底部平面能够与该出入口平台7的地面齐平;此时,若该框架3存在空的停放共享自行车的位置,即能够用作入口,用以存放新的共享自行车;若该框架3存在合适的共享自行车,即能够用作出口,该共享自行车能够被取用。
上述正多边形立体结构绕转轴8转动的动力或者由操作员通过扳动轮辐5、支撑杆9实现;或者采用电机减速单元进行旋转驱动。
基于前述一种旋转轮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3朝向出入口平台7的一侧设置有框架锁止单元,当装置的正多边形立体结构处于运行或者处于准备运行状态时,所有框架3的框架锁止单元均处于解锁状态;该框架锁止单元的作用是:当正多边形立体结构在绕转轴8转动至一个合适的角度之后静止,某个框架3的底部平面与出入口平台7的地面齐平;此时操作该框架3的框架锁止单元,即使得该框架3与出入口平台7之间处于锁止状态,该框架3不能进行转动或者移动;同时,相关操作触发装置的机电单元处于禁止运行状态;此时,用户可以安全地在出入口平台7对该框架3进行存放新的共享自行车或者取用共享自行车的正常操作;当用户在该框架3的存放或取用共享自行车相关操作完成,且需要正多边形立体结构绕转轴8转动的时候,须操作该框架3的框架锁止单元,使得原来与出入口平台7之间处于锁止状态的框架3改变为解锁状态,并且触发装置的机电单元处于允许运行状态;只有所有框架3的框架锁止单元均处于解锁状态的时候,装置的机电单元才能够处于允许运行状态;任何一个框架3的框架锁止单元处于锁止状态的时候,装置的机电单元即处于禁止运行状态。
基于前述一种旋转轮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入口平台7朝向框架3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栏,在防护栏之上设置有护栏锁止单元,当装置的正多边形立体结构处于运行或者处于准备运行状态时,该护栏锁止单元处于锁止状态;该护栏锁止单元的作用是:当正多边形立体结构在绕转轴8转动至一个合适的角度之后静止,某个框架3的底部平面与该出入口平台7的地面齐平;此时操作该护栏锁止单元进行解锁,使得用户或者操作员能够进入接近框架3位置的护栏内部空间,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上述护栏锁止单元的解锁操作同时触发装置的机电单元处于禁止运行状态;当用户或者操作员离开护栏内部空间,操作该护栏锁止单元进行锁止,使得用户或者操作员不能够进入护栏内部;护栏锁止单元的锁止操作同时触发装置的机电单元回复允许运行状态;只有护栏锁止单元处于锁止状态的时候,装置的机电单元才能够处于允许运行状态;任何时刻,当护栏锁止单元处于解锁状态,即触发装置的机电单元处于禁止运行状态。
基于前述一种旋转轮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框架3设置有自动检测所放置共享自行车的营运厂商的检测装置或者检测手段,能够确定框架3当前放置的共享自行车的总数量以及相关营运厂商共享自行车的数量;这些信息能够以LED屏幕对外显示发布,能够以通讯方式对外发布,包括对相关的共享自行车营运厂商发布。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能够读取共享自行车二维码以判别营运厂商信息的装置。
所述检测手段包括在收纳共享自行车之后进行的约束措施中增加对营运厂商判别的手段。
读取二维码信息的装置为常见的通用装置;通过已读取到的二维码信息得到放置在框架3的共享自行车数量以及通过已读取到的二维码信息判别营运厂商并无任何技术难度。为减少不必要的二维码读取动作,优选以护栏锁止信号或者框架解锁信号触发对应出入口平台7的框架3的检测装置进行一次二维码的读取和处理操作。
而“在收纳共享自行车之后进行的约束措施中增加对营运厂商判别的手段”,这里优选采用“车把悬挂加上后轮胎支承”的约束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对营运厂商判别的手段。
“车把悬挂加上后轮胎支承”的约束措施包括在放置共享自行车的位置的前端上方设置有呈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车把挂钩以及在放置共享自行车的位置的后端下方设置的一个支承部件;所述车把悬挂是指共享自行车在框架3内部放置时,车把同时被左、右分布的两个车把挂钩悬挂;所述后轮胎支承是指车把被悬挂之后前轮胎不能够得到正常的支承,共享自行车在重力的作用下,以两个车把挂钩为转轴自然往下,直到后轮胎获得支承部件的支承;支承部件的两侧设计成槽状,对后轮胎的两侧形成约束。
所增加的“对营运厂商判别的手段”包括:在支承部件的底部,专门按照不同营运厂商的共享自行车的外部尺寸特性进行设计,并设置有多个位置检测装置,根据不同营运厂商的共享自行车在正常放置之后的后轮胎接触位置的不同来区分相应的营运厂商的归属;或者,在支承部件的底部安装有压力检测装置,根据不同营运厂商的共享自行车在正常放置之后对支承部件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的不同来区分相应的营运厂商的归属。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一种旋转轮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的所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这些技术方案同时适用于共享电动自行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出相关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旋转轮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面视图(即正视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为清晰起见,该图只画出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框架。图中,1转动轴线,2共享自行车,3框架,4轴线,5轮辐,6支架,7出入口平台,8转轴,9支撑杆,10铰链座,11铰链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所述。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旋转轮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面视图(即正视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为清晰起见,该图只画出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框架。
对照图1和图2可知,本实施例为降低整个装置的高度并使得装置处于正常静止状态对应出入口平台7的框架3的位置更佳,采取了下挖一个折线形底部的沟槽的做法,该沟槽的净空宽度大于框架3的最大宽度尺寸。
图中可见,安装支架6的地面与出入口平台7齐平;在沟槽两侧的之上,紧固安装有两个支架6;两个支架6的上方水平设置有转轴8,转轴8的转动中心线为轴线4;两个支架6之间留置的宽度尺寸和两个支架与底部之间留置的高度尺寸使得两个支架6之间构成一个能够容纳图示正多边形立体结构及其安装的框架3的旋转空间。
图中可见,转轴8之上紧固安装有圆周八等分的8根轮辐5,这些轮辐5的顶点与转轴8的距离相等,相邻顶点之间由支撑杆9连结,一共有8根支撑杆9,形成一个以轮辐5的顶点为外接圆、以支撑杆9为边长的正多边形立体结构,正多边形立体结构的中心线与转轴8的中心线重合,能够绕转轴8的轴线4转动。
图中可见,在每一个轮辐5的顶点设置有铰链座10,位于同一圆周等分线上的铰链座10具有同一根水平设置的转动轴线1,转动轴线1与转轴8的轴线4相互平行;本装置的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存放区域分别由矩形立体状的8个框架3组成,每个框架3能够同时收纳、约束10台共享自行车;框架3的上方设置有铰链轴11;在正多边形立体结构的每一个轮辐5的顶点位置配套安装有一个框架3,安装时位于同一圆周等分线上的轮辐5顶点的铰链座10与位于框架3上方的铰链轴11活动连结,构成一个完整的铰链机构,使得正多边形立体结构在绕转轴8转动时,所有的框架3在围绕转轴8的轴线4转动的同时,由于重力作用,使得所有框架3的铰链轴11均能够绕自身铰链机构的转动轴线1作转动,使得所有的框架3均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
图1所示状态为正多边形立体结构在绕转轴8转动至有两个框架3的底部平面与出入口平台7的地面齐平。很明显,图示右侧的框架3更能便于存车或者取车的操作,因此,该框架3对应的地面为本装置的出入口平台7。此时,若该框架3存在空的停放共享自行车的位置,即能够用作入口,用以存放新的共享自行车;若该框架3存在合适的共享自行车,即能够用作出口,该共享自行车能够被取用。
为节省成本,本装置可以由操作员通过扳动轮辐5、支撑杆9来实现的正多边形立体结构绕转轴8转动,使得合适的框架3位于出入口平台7的位置。当然,也可以采用电机减速单元进行旋转驱动;这个电机减速单元为常用的机电装置。
当然,为了确保装置的使用和运行安全,本装置正常静止状态时的防止机械装置转动的刹车装置等设施都是必备的安全设施。这里不作赘述。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