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工具快速拆装维护维修的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54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免工具快速拆装维护维修的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免工具快速拆装维护维修的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atv车型由于内部布置空间小,覆盖件包裹严密,例如名为“全地形车”(公布号cn105142938a)所示的结构。此类车型多为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维修保养频率相对多,覆盖件包裹严密造成拆卸不便捷,拆卸工作量大,维护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免工具快速拆装维护维修的全地形车,其可免工具拆装维护部位的覆盖件,操作快速、方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免工具快速拆装维护维修的全地形车,其车体上维护部位的覆盖件设置为可免工具手动拆卸与安装的固定结构,包括如下位置中的部分或全部:

空滤器位置,在前护罩与中护罩结合部位的平部设置插入再相对平移以锁定的卡式连接,平部右侧的凹部设置相对靠近以锁定的扣式连接;

电瓶位置,在前维修盖板左下角部、右上角部分别设置插入再相对平移以锁定的卡式连接,左下角部的卡式连接和右上角部的卡式连接平移方向大体垂直;

以及机油查看及添加位置,发动机边小盖的右上角和左侧分别设置扣式连接,左侧上沿设置插入再相对平移以锁定的卡式连接;

其中,所述卡式连接包括分置在两部件上的卡板和卡板插口,所述卡板插口为贯通本体的通孔;所述卡板为基体上向基体侧部弯折延伸;延伸部为板体或若干根杆状体,与基体侧部大体平行,且与基体侧部之间具有容置卡板插口本体侧壁的夹持空间;

所述扣式连接包括分置在两部件上的卡销和卡销孔,所述卡销孔为通孔;所述卡销为弹性体,包括销柱体,销柱体顶端设有在卡销孔的侧缘挤压下收缩以供卡销孔通过,并在卡销孔通过后恢复原状以压靠卡销孔侧壁的销柱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免工具手动拆卸与安装维护部位的覆盖件,操作便捷、快速,降低了维护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前护罩与中护罩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a处放大图。

附图3是附图1中b处放大图。

附图4是发动机边盖与发动机边小盖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前维修盖板、前上盖板和前端盖板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5的俯视图。

附图7是前端盖板、前盖板装饰盖和进风格栅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附图7的c处放大图。

附图9是附图7的d处放大图。

其中:1、前端盖板;2、进风格栅;3、前盖板装饰盖;11、内侧筋板;12、盖板下缘斜部;13、倒勾;14、盖板口部上侧壁;15、内侧筋板口部侧壁;16、盖板口部下侧壁;21、格栅上缘侧壁;22、上勾;23、勾端斜面;24、格栅下缘第二侧壁;25、格栅支撑部;26、格栅弧形部;27、格栅下缘第一侧壁;28、格栅凸部;29、格栅操作端;31、装饰盖上立部;32、装饰盖下立部;33、立部勾端;34、拱部斜面;51、前护罩;52、卡式连接;53、中护罩;54、扣式连接;55、扣式连接;61、前维修盖板;62、卡式连接;63、前端盖板;64、前上盖板;65、卡式连接;71、发动机边盖;72、扣式连接;73、发动机边小盖;74、扣式连接;75、卡式连接;81、卡板;82、卡板插口;83、销柱头;84、销柱体;85、销钉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免工具快速拆装维护维修的全地形车,其车体上维护部位的覆盖件设置为可免工具手动拆卸与安装的固定结构,包括如下位置中的部分或全部。

空滤器位置,如附图1所示,在前护罩51与中护罩53结合部位的平部设置插入再相对向左平移以锁定的卡式连接52,平部右侧的凹部设置相对靠近以锁定的扣式连接54、55。将卡式连接52插入再向左平移后,将右侧凹部的扣式连接对正压合扣紧;拆卸时,反向操作,即脱开右侧凹部的扣式连接,再向右平移取出分离连接。可免工具实现空滤器滤芯维护,换挡装置维护。

电瓶位置,前维修盖板61、前上盖板64和前端盖板1的装配结构,如附图5所示,在前维修盖板61左下角部、右上角部设置分别卡式连接,左下角部的卡式连接62为插入再向左平移以锁定,右上角部的卡式连接65插入再向下平移以锁定,,左下角部的卡式连接62和右上角部的卡式连接65平移方向大体垂直。在本方案中,两个卡式连接锁定时的平移方向不在同一方向,大体为相互垂直;这种结构,两个卡式连接互为限位,提高固定连接的稳固性。对准,用力推进即可安装完毕,拆卸时使用相反方向推力即可拆卸,拆装便捷;可免工具实现电瓶、制动液、冷却液、启动继电器、闪烁器维修维护和更换。

以及机油查看及添加位置,如附图4所示,发动机边小盖73与发动机边盖71的连接,发动机边小盖73的右上角和左侧分别设置插入再相对向左上平移以锁定的扣式连接72、74,左侧上沿设置卡式连接75。卡式连接75插入再推移,其后将两扣式连接对正压合扣紧;拆卸方向操作即可。可免工具实现机油加注机保养。

如附图2所示,卡式连接包括分置在两部件上的卡板81和卡板插口82,所述卡板插口82为贯通本体的通孔;所述卡板81为基体上向基体侧部弯折延伸;延伸部为板体或若干根杆状体,与基体侧部大体平行,且与基体侧部之间具有容置卡板插口82本体侧壁的夹持空间,延伸部端部的夹持空间为插入口。这种结构,易于操作,可将板体牢靠锁定。

如附图3所示,扣式连接4、5包括分置在两部件上的卡销和卡销孔,卡销孔为通孔;卡销为弹性体,是指整体为弹性体,或外周套设弹性件的弹性体;卡销包括销柱体84,销柱体84顶端设有在卡销孔的侧缘挤压下收缩以供卡销孔通过,并在卡销孔通过后恢复原状以压靠卡销孔侧壁的销柱头83。

前护罩51上的卡板插口82,右侧上部向上延伸使卡板插口82口部呈右侧宽左侧窄的形状,且窄部宽度大于插入的卡板81宽度,以在其中一个卡板81插入宽部,为其他卡板81提供对正操作空间;前护罩51上的各个卡板81均插入后,移动前护罩51使卡板81从宽部平移至窄部,卡板81锁定于卡板插口82窄部中。

前维修盖板61左下角部的卡式连接62中,卡板插口82宽度大于卡板81,以使该卡板81可相对卡板插口82旋转,为右上角部的卡式连接65的卡板81与卡板插口82提供对正、插入的操作空间。

销柱头83为圆锥台,圆锥台为一侧切除的半体结构或中部轴向切槽的结构。圆锥台为一侧切除的半体结构时,在销柱头83的切除侧,销柱体84和销柱头83的侧壁设置销钉侧槽85;这种半体结构,销柱头83的圆锥台更易于变形,变形量较大,卡销孔通过后圆锥台展开面积大,圆锥台与卡销孔侧壁的接触面积大,提高了锁定效果;另外,销钉侧槽85既减小了材料消耗,又可为圆锥台提供更大的收缩空间。圆锥台为中部轴向切除成槽的结构时,切槽两侧贯通圆锥台和销柱体84侧壁,槽底位于销柱体84中,呈槽底一侧封闭其余三侧开口的开放式结构;这种结构,切槽两侧的圆锥台和销柱体可相对靠拢而使销柱头83收缩,供卡销孔通过。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与前维修盖板61相接的前端盖板1、前盖板装饰盖3以及进风格栅2,如附图7、附图8、附图9所示。前端盖板1,前端盖板1的内侧具有内侧筋板11,内侧筋板11一端端部延伸至凹部进风口构成内侧筋板口部侧壁15;中部内凹,凹部包括进风口以及盖板口部上侧壁14和盖板口部下侧壁16;前端盖板1的下部内弯构成盖板下缘斜部12,盖板下缘斜部12设置倒勾13。前盖板装饰盖3,上部设安装口,安装口上下侧具有装饰盖上立部31和装饰盖下立部32。进风格栅2,设于前盖板装饰盖3的安装口内,格栅上缘侧壁21端部具有上勾22。

前端盖板1、前盖板装饰盖3的固定连接方式是:前盖板装饰盖3上部插入前端盖板1内侧,先固定前盖板装饰盖上部,将装饰盖上立部31抵靠在内侧筋板11延伸至进风口的端部内侧壁;其后固定前盖板装饰盖下部,前盖板装饰盖3下部外侧贴靠在盖板下缘斜部12侧缘,倒勾13插入前盖板装饰盖3构成固定连接。安装后,安装口与凹部的进风口相对,进风口正对进风格栅2。

进风格栅2固定方式是:1)固定进风格栅2的上部,将格栅下缘第一侧壁27卡置在安装口的装饰盖下立部32;2)固定进风格栅2的上部,上勾22夹持在盖板口部上侧壁14和装饰盖上立部31之间,侧部贴靠内侧筋板口部侧壁15。

通过上述方案,在将前端盖板1、前盖板装饰盖3装配于一体的同时,进风格栅2也被前端盖板1、前盖板装饰盖3固定;装配结构稳定可靠,可将三者同时形成固定连接,装配操作简便、快速;同时,也便于拆卸,以维护更换;尤其是,这种固定方式,安装和拆卸均可无需工具,手动操作即可。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技术方案描述中涉及(或隐含)的装配方式,装配操作还可以是如下方式:把进风格栅插入前端盖板上,再把进风格栅嵌入前盖板装饰盖,前盖板装饰盖插入前端盖板。

前盖板装饰盖3下部拱出,盖板下缘斜部12侧缘抵靠在拱出部上侧的拱部斜面34上。盖板下缘斜部12与拱部斜面34两者间呈倒三角结构,顶点作为抵靠部位,中部形成具有弹性空间的空腔结构;在倒勾13的牵引下,中部腔体压缩,在接触部形成张力,使接触间隙更小、结合更紧密,贴合更牢靠,不易晃动、松脱,大幅提高了固定连接效果。

进风格栅2下部具有格栅下缘第二侧壁24,格栅下缘第二侧壁24外侧通过格栅支撑部25与进风格栅2本体相接、内侧弯折成格栅弧形部26,格栅弧形部26向外侧弯折构成格栅下缘第一侧壁27。格栅下缘第二侧壁24、格栅弧形部26和格栅下缘第一侧壁27构成u形弹性结构,格栅下缘第一侧壁27易于向上推移而弯折,从而更易于手动装入安装口,且装入后在回弹力作用下格栅下缘第一侧壁27更紧密地靠在安装口侧部,提高稳固性。

格栅下缘第一侧壁27底部设格栅凸部28;装饰盖下立部32向上弯折成立部勾端33,立部勾端33构成安装口口部下侧壁,格栅凸部28抵靠在立部勾端33的内侧。在回弹力作用下,格栅凸部28的凸部抵靠在立部勾端33的内侧壁,形成水平方向的限位,进风格栅2更不易脱出;只有向上弯折格栅下缘第一侧壁27,使格栅凸部28脱离立部勾端33,才可取出进风格栅2。

格栅支撑部25顶部具有平面,该平面与盖板口部下侧壁16端面相抵。提高接触面积,使盖板口部下侧壁16端面更易于抵压在格栅支撑部25顶部,不易出现错位、滑脱而导致支撑失效的现象。

通过上述各个固定技术方案,在进风格栅的固定结构采用可拆卸结构的基础上,更通过上述各个局部环节全面提高了稳固性,使进风格栅固定牢靠,尤其是应用在全地形车中,具有较高的抗颠簸能力;在复杂地形路况使用时,包括进风格栅在内的整车车体也始终保持完好。

尽管给定的实施例已经被描述,然而这些实施例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其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事实上,说明书记载的实施例可以被以各种变形方式实施;即,基于本发明的精神可以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省略、替代和改变等变形,所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或修改,从而它们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