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8033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



背景技术:

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因为应力的存在,在受到外界作用后,会诱使应力释放而在应力残留位置开裂。

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半挂车是集装箱运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运输工具,而自卸半挂车架的主横梁往往作为主要的应力承受点,当负载较重的货物时,进行自卸时,主横梁承受的外力,产生大量的应力,难以自然消除应力,往往导致主横梁结构发生变形,影响主横梁寿命,甚至产生危险。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依靠自然消除应力的方法难以满足主横梁的使用程度的问题。

本发明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其中,该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包括有:

主横梁、减震器组、应力引导孔、应力引导板组、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环、辅助应力释放孔和共振柱;

所述主横梁右端侧面壁内中部设置有减震器组;所述主横梁横向中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梯形结构的应力引导孔,且应力引导孔贯穿主横梁整体;所述应力引导孔内依次设置有应力引导板组;所述导板组间排列有共振柱;所述主横梁左侧面四角设置有贯穿主横梁主体的辅助应力释放孔;所述应力引导孔的外侧主横梁上开设有圆环状的应力释放孔,且应力释放孔贯穿于主横梁内部;所述应力释放孔内镶嵌于应力释放环。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组之间的减震器间隔100mm,且减震器直径为20mm。

进一步的,所述主横梁上侧面壁和下侧面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箭头式的凹槽,且箭头均指向主横梁结构内部,主横梁左侧面和右侧面壁上开设有单个箭头式的凹槽,并且减震器组排列在凹槽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应力释放孔直径为20mm,且应力释放孔内嵌的应力释放环上设置有8个椭圆的结点。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减震器组之间的减震器间隔100mm,且减震器直径为20mm的设置,有利于在主横梁受力时,能够对受力产生的振动进行边缘化减弱,避免主横梁边沿发生变形。

2.本发明主横梁上侧面壁和下侧面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箭头式的凹槽,且箭头均指向主横梁结构内部,主横梁左侧面和右侧面壁上开设有单个箭头式的凹槽,并且减震器组排列在凹槽的外侧的设置,有利于使应力接受面发生分散,便于对主横梁所承受的应力进行外向疏散。

3.本发明应力释放孔直径为20mm,且应力释放孔内嵌的应力释放环上设置有8个椭圆的结点的设置,有利于对主横梁内部所产生的应力进行合理的释放,借助于应力释放环上更能够进一步的减少应力的直接破坏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右前方轴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应力释放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横梁,2、减震器组,3、应力引导孔,4、应力引导板组,5、应力释放孔,6、应力释放环,7、辅助应力释放孔,8、共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发明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参见图1至附图4,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包括有:

主横梁1、减震器组2、应力引导孔3、应力引导板组4、应力释放孔5、应力释放环6、辅助应力释放孔7和共振柱8;

主横梁1右端侧面壁内中部设置有减震器组2;主横梁1横向中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梯形结构的应力引导孔3,且应力引导孔3贯穿主横梁1整体;应力引导孔3内依次设置有应力引导板组4;导板组4间排列有共振柱8;主横梁1左侧面四角设置有贯穿主横梁1主体的辅助应力释放孔7;应力引导孔3的外侧主横梁1上开设有圆环状的应力释放孔5,且应力释放孔5贯穿于主横梁1内部;应力释放孔5内镶嵌于应力释放环6。

如上述所述的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减震器组2之间的减震器间隔100mm,且减震器直径为20mm,在主横梁1受力时,能够对受力产生的振动进行边缘化减弱,避免主横梁1边沿发生变形;

如上述所述的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主横梁1上侧面壁和下侧面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箭头式的凹槽,且箭头均指向主横梁1结构内部,主横梁1左侧面和右侧面壁上开设有单个箭头式的凹槽,并且减震器组2排列在凹槽的外侧,使应力接受面发生分散,便于对主横梁1所承受的应力进行外向疏散;

如上述所述的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应力释放孔5直径为20mm,且应力释放孔5内嵌的应力释放环上设置有8个椭圆的结点,对主横梁1内部所产生的应力进行合理的释放,借助于应力释放环5上更能够进一步的减少应力的直接破坏面。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时,首先要了解各部分的作用,当主横梁1结构在使用时主要是中部作为整个受力的支撑点,因此主横梁1结构的中间作为主要应力产生的聚集地,梯形结构的应力引导孔3将大部分应力通过设置在应力引导板组4和共振柱8通过与主横梁1共振的方式将应力扩散开,当应力到达应力释放孔5时,应力释放孔5借助于圆环状的结构对主横梁1内部所产生的应力进行合理的释放,应力释放环5更能够进一步的减少应力的直接破坏面,当应力到达主横梁1边缘时,通过主横梁1上侧面壁和下侧面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箭头式的凹槽,且箭头均指向主横梁1结构内部,主横梁1左侧面和右侧面壁上开设有单个箭头式的凹槽,并且减震器组2排列在凹槽的外侧,使应力接受面发生分散,便于对主横梁1所承受的应力进行外向疏散,进而完成一系列的操作流程。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自卸半挂车架主横梁应力释放孔结构,包括主横梁、辅助应力释放孔和共振柱,所述主横梁右端侧面壁内中部设置有减震器组;所述主横梁横向中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梯形结构的应力引导孔,且应力引导孔贯穿主横梁整体;所述应力引导孔内依次设置有应力引导板组;所述导板组间排列有共振柱;所述主横梁左侧面四角设置有贯穿主横梁主体的辅助应力释放孔;所述应力引导孔的外侧主横梁上开设有圆环状的应力释放孔,且应力释放孔贯穿于主横梁内部;所述应力释放孔内镶嵌于应力释放环。本发明减震器组之间的减震器间隔100MM,且减震器直径为20MM的设置,有利于在主横梁受力时,能够对受力产生的振动进行边缘化减弱,避免主横梁边沿发生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金元生;邓合永;金吉明;李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神河汽车改装(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18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