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便携式电动助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1755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便携式电动助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助力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行车便携式电动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环保出行的提倡和推广,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中常用的交通工具,然而,自行车普遍存在骑行费力、速度慢等缺点,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动自行车作为出行交通工具,但是,电动自行车也存有自身的缺陷,在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420703242.2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储物箱,所述储物箱内设置有通过电源线相连接的电源控制器、高能电池和电机,所述电源控制器控制高能电池向电机输送电能;所述储物箱尾端的底部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内安装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的轮轴上设有被动轮;所述被动轮通过传动链条与固定在电机的动力轴上的主动轮传统连接,该虽然解决了助力问题,但是自行车和助力装置的连接并不稳定,而且便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便携式电动助力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便携式电动助力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左侧中心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车架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主动轮,所述车架的底部右端安装有前轮,所述车架的底部左端安装有后轮,所述后轮的中心处前方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中心处前方安装有传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外壁套接有链条,所述从动轮通过链条与主动轮相连,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安装有电机盒,所述电机盒的外壁左右两侧底端通过侧板与连接板相连,所述电机盒的外壁左右两端中心处均安装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内侧均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端和侧板相连,所述滑杆的外壁均套接有套板,所述套板的顶端中心处通过弹簧和第一支杆的底端相连,所述套板的底端中心处均安装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贯穿侧板与连接板相连,所述电机盒的内壁底部中心处右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中心处前方套接有传动带,所述电机通过传动带与传动轮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机盒的内壁底部中心处左侧安装有凹块,所述电机盒的中心处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左右两端中心处均安装有第一凸杆,所述顶板通过第一凸杆与电机盒相连,所述顶板的顶端中心处安装有把手,所述顶板的底端中心处左侧安装有第二凸杆,所述第二凸杆的底端和凹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套板的外侧端部均安装有滑动节。

优选的,所述车架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储物盒。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右侧通过支撑杆与车架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自行车便携式电动助力装置,当需要进行助力工作时,通过电机盒第一传动轮的配合,打开电机的外接电源电机开始工作,车架通过底部的前轮和后轮进行移动,通过双脚蹬动主动轮,通过主动轮进行旋转,通过主动轮带动外壁连接的链条进行转动,链条开始转动同时带动从动轮进行转动,主动轮和从动轮为链传动,链传动是通过链条将具有特殊齿形的主动链轮的运动和动力传递到具有特殊齿形的从动链轮的一种传动方式,通过从动轮转动带动后轮进行转动,通过后轮进行转动带动车架和前轮向前移动,电机盒通过连接板固定在车架,通过第一支杆固定在电机盒两侧,套板套接在滑杆外壁进行往复滑动,弹簧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也叫压簧是承受向压力的螺旋弹簧,它所用的材料截面多为圆形,也有用矩形和多股钢萦卷制的,弹簧一般为等节距的,压缩弹簧的形状有:圆柱形、圆锥形、中凸形和中凹形以及少量的非圆形等,压缩弹簧的圈与圈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受到外载荷时弹簧收缩变形,储存形变能,通过压缩弹簧的特性将套板向下推动,套板在滑杆外壁进行滑动,套板带动第二支杆向下移动,通过第二支杆贯穿侧板和连接板进行连接,连接板和侧板为磁铁,磁铁的成分是铁、钴、镍等原子,其原子的内部结构比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磁铁能够产生磁场,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如铁、镍、钴等金属的特性,通过磁铁的特性连接板和侧板紧紧贴合,通过电机开始进行转动,电机带动传动带进行转动,传动带带动传动轮进行转动,传动轮带动从动轮进行转动,通过该装置可以使自行车和助力装置的连接稳定,而且拆卸简单,便携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传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凸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2、前轮,3、后轮,4、主动轮,5、从动轮,6、链条,7、传动轮,8、连接板,9、传动带,10、电机,11、电机盒,12、第一支杆,13、弹簧,14、第二支杆,15、侧板,16、套板,17、滑杆,18、顶板,19、把手,20、第一凸杆,21、第二凸杆,22、凹块,23、支撑杆,24、储物盒,25、滑动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便携式电动助力装置,包括车架1,车架1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储物盒24,在骑车的过程中可以将水瓶等物品放进储物盒24,储物盒24可以节约位置,车架1的左侧中心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8,连接板8用来连接电机盒11和车架1,车架1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主动轮4,车架1由底部的前轮2和后轮3进行移动,车架1的底部右端安装有前轮2,由双脚蹬动主动轮4,主动轮4进行旋转,车架1的底部左端安装有后轮3,后轮3的中心处前方安装有从动轮5,主动轮4带动外壁连接的链条6进行转动,链条6开始转动同时带动从动轮5进行转动,从动轮5转动带动后轮3进行转动,从动轮5的中心处前方安装有传动轮7,从动轮5的外壁套接有链条6,主动轮4和从动轮5为链传动,链传动是通过链条将具有特殊齿形的主动链轮的运动和动力传递到具有特殊齿形的从动链轮的一种传动方式,通过从动轮5转动带动后轮3进行转动,从动轮5通过链条6与主动轮4相连,连接板8的顶端安装有电机盒11,电机盒11由连接板8固定在车架1,电机盒11的内壁底部中心处左侧安装有凹块22,电机盒11的中心处顶部安装有顶板18,顶板18用来密封电机盒11,顶板18可以防止电机10脱落出电机盒11,顶板18的左右两端中心处均安装有第一凸杆20,顶板18通过第一凸杆20与电机盒11相连,通过第一凸杆20进行连接和固定,顶板18的顶端中心处安装有把手19,把手19方便顶板18取下,顶板18的底端中心处左侧安装有第二凸杆21,第二凸杆21的底端和凹块22相连,第二凸杆21和凹块22相扣合起到固定,电机盒11的外壁左右两侧底端通过侧板15与连接板8相连,连接板8的底端右侧通过支撑杆24与车架1相连,电机盒1的外壁左右两端中心处均安装有第一支杆12,第一支杆12的底部内侧均安装有滑杆17,第一支杆12用来连接弹簧13和滑杆17,滑杆17的底端和侧板15相连,滑杆17的外壁均套接有套板16,套板16套接在滑杆17外壁进行往复滑动,套板16的外侧端部均安装有滑动节25,滑动节25方便滑动套板16,套板16的顶端中心处通过弹簧13和第一支杆12的底端相连,弹簧13为压缩弹簧,通过压缩弹簧的特性将套板16向下推动,套板16在滑杆外壁进行滑动,套板16的底端中心处均安装有第二支杆14,套板16带动第二支杆14向下移动,第二支杆14贯穿侧板15和连接板8进行连接,连接板8和侧板15为磁铁,通过磁铁的特性连接板8和侧板15紧紧贴合,第二支杆12的底端贯穿侧板15与连接板8相连,电机盒11的内壁底部中心处右侧安装有电机10,电机10的中心处前方套接有传动带9,电机10开始进行转动,电机10带动传动带9进行转动,电机10通过传动带9与传动轮7相连,传动带9带动传动轮7进行转动,传动轮7带动从动轮5进行转动。

需要助力时打开电机10的外接电源,电机10的型号为mr-j2s-10a,电机10开始工作,车架1由底部的前轮2和后轮3进行移动,由双脚蹬动主动轮4,主动轮4进行旋转,主动轮4带动外壁连接的链条6进行转动,链条6开始转动同时带动从动轮5进行转动,从动轮5转动带动后轮3进行转动,通过后轮3进行转动带动车架1和前轮2向前移动,电机盒11由连接板8固定在车架1,第一支杆12固定在电机盒11两侧,第一支杆12用来连接弹簧13和滑杆17,套板16套接在滑杆17外壁进行往复滑动,弹簧13为压缩弹簧,通过压缩弹簧的特性将套板16向下推动,套板16在滑杆外壁进行滑动,套板16带动第二支杆14向下移动,第二支杆14贯穿侧板15和连接板8进行连接,连接板8和侧板15为磁铁,通过磁铁的特性连接板8和侧板15紧紧贴合,电机10开始进行转动,电机10带动传动带9进行转动,传动带9带动传动轮7进行转动,传动轮7带动从动轮5进行转动,完成助力工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