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307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自行车相关技术也随之出现了各种革新以满足人们在使用共享单车时的各种需求;同时,由于共享单车使用者常为不同的用户,而原有的自行车技术多基于针对固定使用者而设计,所以,用户对共享单车在满足用户个体特征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而用户的身高差异与使用中单车座椅高度之间的不匹配成为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自行车鞍座高度调节技术使用不够便利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包括鞍座升降杆、基座、车架升降筒、锁定装置、弹簧和转轴;所述鞍座升降杆外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齿轨,所述基座外侧壁上设置有支架;所述基座为管状结构,且基座上段内径与鞍座升降杆外径相适应,下段内径与车架升降筒外径相适应;所述基座套在车架升降筒顶端与车架升降筒固定连接或与车架升降筒形成一体结构,鞍座升降杆穿过基座安装于车架升降筒内;所述基座于支架相应位置附近设置有通孔;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转轴部、锁定部和手柄部;所述锁定装置固定安装于支架上并可旋转,安装后锁定部端部位于通孔相应位置,并可穿过通孔与齿轨接触,通过锁定部与齿轨的咬合实现锁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锁定部为楔形结构,且锁定部与鞍座升降杆底部相应的一面为向上的斜面,与鞍座升降杆顶部相应的一面为水平平面或向上的斜面,且任意状态下斜面皆有位于齿轨外部的部分;从而使鞍座升降杆在向上提升时通过锁定部上的斜面与鞍座升降杆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自动解锁。

更进一步的,所述齿轨上的齿槽靠近鞍座升降杆顶部的一面为水平平面或以靠近升降杆外侧壁的一端为基准向上倾斜的斜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鞍座升降杆侧壁沿纵向设置有槽,所述齿轨位于槽底部,且槽靠近鞍座升降杆底部的一端为封闭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限位部当扳动手柄部使锁定部与齿轨相脱离时,通过限位部与基座侧壁的接触对锁定装置进行限位,使锁定部可与齿轨相分离但始终有位于槽内的部分。

更进一步的,所述锁定装置为按压式锁定装置;所述轴孔部位于手柄部与锁定部之间;所述限位部为轴孔与手柄部之间的凸起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轴部为轴孔;所述锁定装置为提拉式锁定装置;所述锁定部位于手柄部与轴孔之间;所述限位部为位于轴孔相对于手柄部一端的翘起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轴部为轴孔;所述锁定装置位于轴孔相应位置有用于安装弹簧的槽孔,所述弹簧可拆卸固定安装于转轴上且其一个弹性支脚与锁定装置侧壁相接触另一个弹性支脚与基座侧壁接触形成弹性支撑,从而使锁定装置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有与齿轨相接触的趋势。

更进一步的,所述鞍座升降杆侧壁为卡槽,所述卡槽靠近鞍座升降杆上端封闭且开口于鞍座升降杆下端,所述齿轨为独立的齿条,所述齿槽位于齿条上,所述齿条通过鞍座升降杆下端的齿槽开口处插入齿槽并限位固定;所述齿条上可有课穿过齿槽位于侧壁的开口的凸起结构。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及维护。

2、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直接通过提升鞍座就能使鞍座提升至高位并自动锁定,便于用户调节。

3、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通过锁定部与齿轨的锁定,使得锁定稳定性得以提高且其使用寿命也得以延长。

4、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可以直接将基座安装与现有自行车车架升降筒配套使用,节省改造车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鞍座升降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锁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的一种锁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5中的一种鞍座升降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5中的一种齿条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鞍座升降杆;101、齿轨;1011、齿槽;102、槽;103、卡槽;2、基座;201、支架;2011、轴孔;202、通孔;3、锁定装置;301、轴孔部;302、手柄部;303、锁定部;304、限位部;305、槽、孔;4、车架升降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包括鞍座升降杆(1)、基座(2)、锁定装置(3)、弹簧、转轴和车架升降筒(4);所述鞍座升降杆(1)外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连续的齿条形齿轨(101),所述齿轨(101)上的齿槽(1011)靠近鞍座升降杆(1)顶部的一面为水平平面或以靠近升降杆(1)外侧壁的一端为基准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基座(2)外侧壁设置有支架(201),所述支架(20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转轴的轴孔(2011);所述基座(2)为管状结构,且基座(2)上段内径与鞍座升降杆(1)外径相适应,下段内径与车架升降筒(4)外径相适应;所述基座(2)套在车架升降筒(4)顶端与车架升降筒(4)固定连接或与车架升降筒(4)形成一体结构,鞍座升降杆(1)穿过基座(2)安装于车架升降筒内;所述基座(2)于支架(201)相应位置附近设置有通孔(202);所述锁定装置(3)包括轴孔部(301)、锁定部(303)、手柄部(302)和限位部(304);述锁定装置(3)通过用转轴穿过轴孔部(301)于轴孔(2011)固定安装于锁定支架(201)上并可旋转;锁定装置(3)安装后锁定部(303)端部位于通孔(202)相应位置,并可穿过通孔(202)与齿轨(101)接触,通过锁定部(303)与齿轨(101)的咬合实现锁定;所述锁定部(303)为楔形结构,且锁定部(303)与鞍座升降杆(1)底部相应的一面为向上的斜面结构,与鞍座升降杆(1)顶部相应的一面为水平平面或向上的斜面,任意状态下斜面皆有位于齿轨(101)外部的部分,从而使鞍座升降杆(1)在向上提升时通过锁定部(303)上的斜面与鞍座升降杆(1)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自动解锁。所述手柄部(302)与鞍座升降杆(1)外侧壁间隔设置以便于操控手柄部(302)使锁定部(303)与齿轨(101)脱离;且当锁定部(303)与齿轨(101)的咬合状态下鞍座升降杆(1)有向下的压力时,通过锁定部(303)与齿轨(101)的限位咬合及转轴的支撑的作用实现自紧。所述弹簧嵌套于转轴上,且其一个弹性支脚与锁定装置(3)侧壁相接触,另一个弹性支脚与基座(2)侧壁接触形成弹性支撑,从而使锁定部(303)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有与齿轨(101)相接触的趋势。所述锁定装置(3)为按压式锁定装置;所述轴孔部(301)位于手柄部(302)与锁定部(303)之间;所述限位部(304)为轴孔部(301)与手柄部(302)之间的凸起结构,当按压手柄部(302)至一定位置时,限位部(304)抵在基座(2)侧壁从而对锁定装置(3)进行限位。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与实施例1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锁定装置(3)为提拉式锁定装置;所述锁定部(304)位于手柄部(302)与轴孔部(301)之间;所述限位部(304)为位于轴孔部(301)相对于手柄部(302)一端的翘起结构,当提拉手柄部(302)至一定位置时,限位部(304)抵在基座(2)侧壁从而对锁定装置(3)进行限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与实施例1、2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齿轨(101)为相间设置的孔,相对应的,任意状态下所述锁定部(303)上的斜面结构皆有位于孔外的部分,以便于在向上拉伸鞍座时,通过锁定部(303)上的斜面与鞍座升降杆(1)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自动解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与实施例1-3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鞍座升降杆(1)侧壁沿纵向设置有槽(102),所述齿轨(101)位于槽(102)底部,且槽(102)位于鞍座升降杆(1)底部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当扳动手柄部(302)使锁定部(303)与齿轨(101)相脱离时,限位部(304)通过与基座(2)侧壁的接触对锁定装置(3)进行限位,使锁定部(303)可与齿轨(101)相分离锁定部(303)但始终有位于槽(102)内的部分,从而防止鞍座升降杆(1)发生偏转,同时通过锁定部(303)与槽(102)的封闭端相互限制,防止鞍座升降杆(1)被拉出基座(2)。

实施例5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升降装置与实施例1-4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鞍座升降杆(1)侧壁为卡槽(103),所述卡槽(103)靠近鞍座升降杆(1)上端封闭且开口于鞍座升降杆(1)下端,所述齿轨(101)为独立的齿条,所述齿槽(1011)位于齿条上,所述齿条通过鞍座升降杆(1)下端的齿槽(1011)开口处插入齿槽(1011)并限位固定;所述齿条上可有可穿过齿槽(1011)位于侧壁的开口的凸起结构。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