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V刹制动间隙自动分级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2956阅读:10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V刹制动间隙自动分级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V刹制动间隙自动分级调整装置,应用于自行车V形刹车结构,当自行车刹车橡胶闸瓦磨损后能够自动分级调整制动间隙。



背景技术:

在提倡绿色出行的今天,自行车仍是大家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刹车作为一个重要装置决定着行车的安全性,目前,自行车的刹车主要包括油压碟刹(油压刹车片)、线拉碟刹(手指力量制动)、V刹(摩擦轮圈制动)和双碟刹等四种类型,其中V刹以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性能可靠等优点在自行车上应用最广。

V刹的制动原理是通过手刹把连接刹车线致使刹车橡胶闸瓦同轮圈摩擦产生摩擦力实现自行车制动,随着制动次数增加,刹车橡胶闸瓦由于出现磨损而必然导致其与轮圈间隙(以下简称刹车间隙)增大,从而导致手刹把操作到极限位置也难以实现自行车有效制动,出现此类情况只有通过人工维修调整刹车间隙来改善制动性能,操作麻烦且不能实时调整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V刹制动间隙自动分级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能在橡胶闸瓦磨损后自动缩小橡胶闸瓦与轮圈之间的间距,始终保持刹车间隙在一定范围之内,并且在维修时更加便利,同时能大幅降低对维修人员技术和经验的要求,有效避免了自行车使用中因刹车间隙变大而影响制动安全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行车V刹制动间隙自动分级调整装置,包括左刹车力臂、右刹车力臂,左右刹车力臂的底部分别设有刹车器支点,刹车器支点上设有回位弹簧,在左右刹车力臂的内侧分别设有橡胶闸瓦,左右刹车力臂的顶端通过刹车线连接后与自行车的手刹把连接,在左刹车力臂的顶端设有活动拉架,活动拉架的端部设有卡槽孔,刹车线依次穿过卡槽孔和空心棘管与右刹车力臂顶端的刹车线锁紧螺栓连接;空心棘管的端部表面设有若干个倒锥形等间距排列的卡齿,该卡齿锥面朝向活动挂架方向,其中一个卡齿与活动拉架的卡槽孔卡接;在空心棘管的外圆周设有一个轴向的切槽。

所述的空心棘管的自由端外圆周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依次连接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调整螺母的外端面与右刹车力臂的顶端位置对应。

所述的空心棘管中间有一段外六方螺母外形结构。

该自行车V刹制动间隙自动分级调整装置通过空心棘管的卡齿与活动拉架中的卡槽孔卡接,可以实现橡胶闸瓦磨损后自动缩小活动拉架与刹车线锁紧螺母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橡胶闸瓦与轮圈之间的距离,在稍微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即可大幅降低用户的维修成本,保持用户刹车时的制动灵敏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会出现由于橡胶闸瓦磨损而带来的制动间隙增大,造成刹车失灵,保证了用户的人身安全。

通过调整螺母与空心棘管的配合,便于调节调整螺母与活动拉架对侧的刹车力臂之间的距离,使其容易恢复到到初始刹车状态;并采用空心棘管中部设置外六方螺母外形结构使维修更加便利,对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该自行车V刹制动间隙自动分级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空心棘管与其他零件的装配轴测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自行车V刹制动间隙自动分级调整装置,包括左刹车力臂16、右刹车力臂10,左右刹车力臂的底部分别设有刹车器支点13,刹车器支点13上设有回位弹簧14,在左右刹车力臂的内侧分别设有橡胶闸瓦11,左右刹车力臂的顶端通过刹车线8连接后与自行车的手刹把2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左刹车力臂16的顶端设有活动拉架7,活动拉架7的端部设有卡槽孔,刹车线8依次穿过卡槽孔和空心棘管18与右刹车力臂10顶端的刹车线锁紧螺栓9连接;空心棘管18的端部表面设有若干个倒锥形等间距排列的卡齿17,该卡齿17锥面朝向活动挂架7方向,其中一个卡齿17与活动拉架7的卡槽孔卡接;在空心棘管18的外圆周设有一个轴向的切槽15。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空心棘管18的自由端外圆周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依次连接锁紧螺母19和调整螺母20,调整螺母20的外端面与右刹车力臂10的顶端位置对应。

所述的空心棘管中间有一段外六方螺母外形结构。

本申请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当手拉刹车把2使其向握把1靠近时,手刹把2拉动刹车线8,使活动拉架7与刹车线锁紧螺栓9之间的拉线长度缩短,右刹车力臂10、左刹车力臂16分别围绕各自的刹车器支点转动,右刹车力臂10顶端与左刹车力臂16顶端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由于等比三角形的原理,闸瓦橡胶11也会等比例向轮圈12靠近,当靠近到一定程度时,即实现了闸瓦橡胶11与轮圈12的锁紧,由于轮胎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力,也就实现了车轮的制动;反过来说当完全制动时即橡胶闸瓦11与轮圈12贴合的过程中,右刹车力臂10顶端与左刹车力臂16顶端之间的距离会缩小,从而会推动空心棘管18向左移动,随着橡胶闸瓦11磨损到一定程度,右刹车力臂10顶端与左刹车力臂16顶端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右刹车力臂10顶端推动空心棘管18向左挤压,由于空心棘管18表面开有一轴向切槽,当有外力挤压空心棘管18时,空心棘管18径向直径变小,最终会穿过活动拉架7右端的卡槽孔而前进一个齿,然后外力消失空心棘管18的直径恢复到原来大小,并用齿背挂住活动拉架卡槽孔边缘。空心棘管18的左端向左移动了一定距离,从而缩短了右刹车力臂10顶端与活动挂架右端之间的距离;橡胶闸瓦11与轮圈12之间的距离再次缩小到原来状态,从而实现了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功能。

当橡胶闸瓦未磨损时,松开手刹把2,刹车线8在回位弹簧14的作用下重新回位原来位置,当橡胶闸瓦11磨损到一定程度,空心棘管18向左移动一个齿的距离,齿背挂住活动拉架7孔周围的铁面,这同样相当于额外的增加了刹车线管5和刹车线L形导管6的线管长度;相应的橡胶闸瓦11也向轮圈12靠近了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不会再退回原位,从而实现了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功能。

在橡胶闸瓦报废时,维修人员只需把新橡胶闸瓦14装上,把空心棘管18退回到第一个齿,拉紧刹车线8,锁死刹车线锁紧螺栓9即可完成,无需再多次尝试调节,这时的刹车间隙就是自行车设计时的间隙,减少了多次调整刹车间隙的工作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