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驾驶室前悬置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577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新型驾驶室前悬置安装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置结构,特别是一种新型驾驶室前悬置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商用车驾驶室通常通过四个悬置固定在车架上,而驾驶室的翻转机构(扭杆弹簧)通常与前悬置固定点相连接,同时为了保证翻转稳定性,都带有翻转稳定杆。

现有技术中,驾驶室车身侧安装支架刚性焊接在翻转稳定杆上,驾驶室车架侧安装支架一端通过衬套与翻转稳定杆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车架相连接。按照这种结构固定驾驶室以后,衬套悬置与车身支架之间有一个偏距,从而造成从路面传递过来的垂向载荷经过悬置衬套传递到驾驶室上时,额外增加一个力矩,即驾驶室车身前悬置点属于悬臂支撑结构,这种受力形式容易导致驾驶室车身连接点和悬置安装支架在道路试验或者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开裂。为了应对该问题,通常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提高材料牌号、增大结构尺寸等方式去满足驾驶室安装点处的耐久性能要求,这势必增加了整车的重量和开发的成本。

同时目前这种驾驶室悬置安装结构装配过程复杂,装配间隙和同轴度不容易保证设计要求,给生产装配也带来很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驾驶室前悬置安装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有效改善驾驶室车身安装点的受力分布,降低车身开裂的风险,以及降低整车质量和开发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驾驶室前悬置安装机构,包括翻转稳定杆和安装在所述翻转稳定杆两端的左前悬置和右前悬置,所述左前悬置和所述右前悬置结构相同,均包括车身侧安装支架、悬置衬套和车架侧安装支架,所述悬置衬套与所述车架侧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车身侧安装支架包括车身连接板和对称设置在所述车身连接板底部的2块稳定杆安装板,所述悬置衬套通过所述翻转稳定杆定位在2块所述稳定杆安装板之间。

前述的新型驾驶室前悬置安装机构中,优选地,2块所述稳定杆安装板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悬置衬套的厚度。

前述的新型驾驶室前悬置安装机构中,优选地,所述悬置衬套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半圆形上衬套、半圆形下衬套、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半圆形上衬套固定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上,所述半圆形下衬套固定设置在所述下连接板上,所述下连接板焊接固定在所述车架侧安装支架的顶部,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前述的新型驾驶室前悬置安装机构中,优选地,所述车身连接板与2块所述稳定杆安装板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车身连接板为V字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新型的车身侧安装支架,并将悬置衬套设置在车身侧安装支架的2块稳定杆安装板之间,消除了悬置衬套受力点与车身受力点之间的偏距,有效改善了驾驶室车身安装点的受力分布,降低了悬置安装支架开裂的风险,本实用新型的耐久性符合使用要求,且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整车的开发成本。

进一步,通过采用分体式结构的悬置衬套,有效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难度,且装配间隙方便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分体式悬置衬套和车架侧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翻转稳定杆,2-左前悬置,3-右前悬置,4-车身侧安装支架,5-悬置衬套,6-车架侧安装支架,7-车身连接板,8-稳定杆安装板,9-半圆形上衬套,10-半圆形下衬套,11-上连接板,12-下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驾驶室前悬置安装机构,包括翻转稳定杆1和安装在翻转稳定杆1两端的左前悬置2和右前悬置3,左前悬置2和右前悬置3结构相同,均包括车身侧安装支架4、悬置衬套5和车架侧安装支架6,悬置衬套5与车架侧安装支架6固定连接,车架侧安装支架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架上,车身侧安装支架4包括车身连接板7和对称设置在车身连接板7底部的2块稳定杆安装板8,悬置衬套5通过翻转稳定杆1定位在2块稳定杆安装板8之间,车身连接板7通过螺栓与车身固定连接。

具体地,将悬置衬套5设置在车身侧安装支架6的2块稳定杆安装板8之间,消除了悬置衬套5受力点与车身受力点之间的偏距,有效改善了驾驶室车身安装点的受力分布,降低了悬置安装支架开裂的风险。在设计车身侧安装支架4时,优选地,2块稳定杆安装板8之间的间距等于悬置衬套5的厚度,采用这种设计可以通过2块稳定杆安装板8对悬置衬套5在轴向上进行限位,提高悬置衬套5的使用寿命。当然为了便于悬置衬套5的安装,可以使2块稳定杆安装板8之间的间距稍大于悬置衬套5的厚度。

进一步,为了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难度,优选地,如图2所示,悬置衬套5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半圆形上衬套9、半圆形下衬套10、上连接板11和下连接板12,上连接板11上具有一个半圆形的安装部,半圆形上衬套9固定设置在上连接板11的半圆形安装部内,下连接板12上也具有一个半圆形的安装部,半圆形下衬套10固定设置在下连接板12的半圆形安装部内,下连接板12焊接固定在车架侧安装支架6的顶部,上连接板11和下连接板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进行装配时,先将半圆形上衬套9及与其固定在一起的上连接板11插入2块稳定杆安装板8之间,并卡在翻转稳定杆1上,然后将半圆形下衬套10上的下连接板12与上连接板11按照螺栓孔的位置对齐,最后通过螺栓连接,将上下两部分衬套固定在一起。

更进一步,便于加工制造,且保证足够的强度,车身连接板7和2块稳定杆安装板8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为了防止车身连接板7与车身连接后松动,车身连接板7采用V字形板,通过V字形板可以有效防止松动。除V形板外,也可采用弧形板等。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