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牵引汽车挡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581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牵引汽车挡泥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型牵引汽车挡泥板。



背景技术:

挡泥板就是安装在车轮外框架后面的板式结构,通常为优质橡胶材质制造,也有采用工程塑料,是现代汽车上不可缺少的零部件。挡泥板可以防止泥土溅到车身或者人身上,导致车身或人身不美观;也能避免泥土溅到拉杆、球头上,导致过早的生锈腐蚀;还有一点,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缝中容易夹杂小石子,但在速度过快时容易将小石子甩在车身后面,不仅能损坏车身、崩掉本车油漆,还会对路人造成一定的伤害。

现有技术中,挡泥板一般分为多块,然后通过焊接或者铆接组合在一起,增加了生产工艺,而且当其中一块拼接的挡泥板板块损坏时,需要更换整个挡泥板,造成了使用浪费;而且材料多为塑料,经日晒雨淋,极易破裂及损坏,导致更换频率高,成为了车辆的常备耗材。我国公开号CN 205168648 U所公开的一种双后桥牵引汽车后轮轮罩,双后轮轮罩用加强板通过下料、折弯、焊接工艺制作而成。轮罩左前支架由支承板、支承杆、连接板组焊而成,轮罩左后支架与轮罩左前支架对称。在牵引车左侧,用四件螺栓、自锁螺母分别将轮罩左前支架及轮罩左后支架安装在牵引车车架左纵梁外侧,用八件螺栓、自锁螺母将双后轮轮罩安装在轮罩左前支架及轮罩左后支架的连接板上。在双后轮轮罩后下部垫上加强板制作的压条后,用四件螺栓、自锁螺母安装一块橡胶挡泥板。

所述双后桥牵引汽车后轮轮罩上方设置为一块加强板式的双后轮轮罩,避免双后轮上方的轮罩做成两块式结构然后再进行连接,减少加工工艺;但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左前支架和左后支架要求对称设置,制作加工要求高;2、左前支架和左后支架分别连接到轮罩两端,连接结构复杂;3、安装拆卸工序多,耗费人力物力;4、成本高,一般损坏之后无法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以及安装拆卸方便且寿命长的重型牵引汽车挡泥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重型牵引汽车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轮上方的挡泥板安装支架和柔性挡泥带,所述挡泥板安装支架包括两根横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在车轮内外两侧的角钢,所述角钢端部延伸至车轮前后两侧且向下弯曲,两个所述角钢相对的端部分别由套管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角钢与所述套管连接后形成一个框体,所述柔性挡泥带下表面与所述框体上表面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挡泥带两端沿所述角钢两端竖直向下延伸至车轮前后两侧,所述柔性挡泥带由输送带带体得到。

本技术方案中,挡泥板包括挡泥板安装支架以及柔性挡泥带,柔性挡泥带可利用输送带带体得到,能够降低挡泥板的制造成本,而且可以利用废弃的输送带带体制作,使得废弃的输送带带体可以二次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而且输送带带体韧性高,力学性能好,能够延长挡泥板的使用寿命。挡泥板安装支架是一个角钢与套管形成的框体,角钢的强度、韧性高,能满足结构对强度的要求,两端设置的套管,是为了方便安装,柔性挡泥带直接覆盖在框体上,进一步减轻了挡泥板的质量,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加工更加方便。

作为优化,汽车主梁上正对所述套管设置有直径小于所述套管的定位钢管,所述定位钢管内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到主梁上,外端垂直向外延伸,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定位钢管上并可沿所述定位钢管轴线方向移动用以安装或者拆卸挡泥板。

这样,在安装挡泥板时,可以使套管正对定位钢管套接在定位钢管外面,定位钢管对套管起定位以及支撑作用,拆卸时,只需沿套管套接在定位钢管上面的反方向拖动挡泥板,即可将挡泥板卸下。安装拆卸方便,能够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定位钢管外端、套接在所述定位钢管外侧的套管外端以及覆盖在所述套管上的柔性挡泥带三者竖向正对位置处设置有竖向设置的螺栓孔,通过竖向设置的螺栓将定位钢管、套管以及柔性挡泥带三者固定连接。

这样,可以对挡泥板安装完成之后进行限位,避免因存在汽车在颠簸或者有震动时,挡泥板上的套管从定位钢管上滑动,产生偏移。

作为优化,所述汽车主梁上正对所述柔性挡泥带中间的位置设置有两根并列设置且平行于所述套管的中定位钢管,所述中定位钢管的内端沿靠近所述汽车主梁的方向向远离所述柔性挡泥带中间的方向弯折并焊接在所述汽车主梁上,所述柔性挡泥带中间设置有两个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中定位角钢,所述中定位钢管的外端垂直向外延伸至两个所述中定位角钢之间。

这样,设置有两个中定位钢管与柔性挡泥带中间位置的中定位角钢连接,可以对挡泥板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大连接强度以及支撑强度,能避免挡泥板中间发生形变,使得挡泥板更好的发挥作用。

作为优化,所述中定位角钢的端部沿远离所述中定位钢管的方向均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上侧与所述柔性挡泥带下表面固定连接,下侧沿远离所述中定位钢管的方向逐渐与所述柔性挡泥带下表面贴合。

这样,当汽车发生颠簸或者存在震动时,中定位角钢端部设置的加强板能很好的避免中定位角钢发生形变失效,而加强板下侧沿远离所述中定位钢管的方向逐渐与所述柔性挡泥带下表面贴合,相当于在定位角钢端部设置有加强筋,能在保证挡泥板稳定的情况下,更好的减轻挡泥板的质量。

作为优化,所述汽车主梁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套管且间隔设置的前定位钢管和后定位钢管,所述前定位钢管和后定位钢管的内端均焊接在所述汽车主梁上,所述柔性挡泥带正对所述前定位钢管和后定位钢管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套管的前定位角钢和后定位角钢,所述前定位钢管和后定位钢管的外端分别垂直向外延伸至所述前定位角钢和后定位角钢之间。

这样,设置有前定位钢管和后定位钢管,前定位钢管和后定位钢管外侧设置有前定位角钢和后定位角钢,可以使得挡泥板的受力更加均匀,能够对挡泥板不同的位置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更加稳定可靠。

作为优化,所述前定位角钢的端部沿远离所述前定位钢管的方向分别垂直设置有前加强板,所述后定位角钢的端部沿远离所述后定位钢管的方向分别垂直设置有后加强板,所述前加强板和所述后加强板的上侧均与所述柔性挡泥带下表面固定连接,下侧分别沿远离所述前定位钢管和后定位钢管的方向逐渐与所述柔性挡泥带下表面贴合。

这样,当汽车发生颠簸或者存在震动时,前定位角钢和后定位角钢外侧设置的前加强板和后加强板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避免前定位角钢和后定位角钢变形时效,保持挡泥板的稳定性,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为优化,所述柔性挡泥带与所述框体通过分布设置的螺栓固定连接。

这样,可以更好的将柔性挡泥带固定到框体上,连接更加稳定,而且在柔性挡泥带或者框体任意之一出现问题时,都可以更换,降低更换成本。

作为优化,所述框体设置在两个车轮上方,位于两个车轮距离地面最高点之间的角钢水平设置,位于最高点外侧的角钢沿圆弧方向向下弯曲。

这样,角钢设置为中间水平,两端下弯的形状,是为了更好的安装柔性挡泥带,使得柔性挡泥带的两端竖直向下延伸,同时也能使得挡泥板上方的水能沿柔性挡泥带流下,避免在挡泥板上方堆积,增加挡泥板质量。

作为优化,所述柔性挡泥带位于车轮后侧的位置设置有荧光带。

这样,在夜间行车时,后车能更好的确定前方是否有车,保证车辆运行时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及安装拆卸方便,成本低且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重型牵引汽车挡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一种重型牵引汽车挡泥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一种重型牵引汽车挡泥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3所示,一种重型牵引汽车挡泥板,包括设置在车轮3上方的挡泥板安装支架和柔性挡泥带2,所述挡泥板安装支架包括两根横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在车轮3内外两侧的角钢1,所述角钢1端部延伸至车轮3前后两侧且向下弯曲,两个所述角钢1相对的端部分别由套管4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角钢1与所述套管4连接后形成一个框体,所述柔性挡泥带2下表面与所述框体上表面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挡泥带2两端沿所述角钢1两端竖直向下延伸至车轮3前后两侧,所述柔性挡泥带2由输送带带体得到。

这样,挡泥板包括挡泥板安装支架以及柔性挡泥带,柔性挡泥带可利用输送带带体得到,能够降低挡泥板的制造成本,而且可以利用废弃的输送带带体制作,使得废弃的输送带带体可以二次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而且输送带带体韧性高,力学性能好,能够延长挡泥板的使用寿命。挡泥板安装支架是一个角钢与套管形成的框体,角钢的强度、韧性高,能满足结构对强度的要求,两端设置的套管,是为了方便安装,柔性挡泥带直接覆盖在框体上,进一步减轻了挡泥板的质量,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加工更加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汽车主梁上正对所述套管4设置有直径小于所述套管的定位钢管5,所述定位钢管5内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到主梁上,外端垂直向外延伸,所述套管4套接在所述定位钢管5上并可沿所述定位钢5管轴线方向移动用以安装或者拆卸挡泥板。

这样,在安装挡泥板时,可以使套管正对定位钢管套接在定位钢管外面,定位钢管对套管起定位以及支撑作用,拆卸时,只需沿套管套接在定位钢管上面的反方向拖动挡泥板,即可将挡泥板卸下。安装拆卸方便,能够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当然具体实施时,汽车主梁上可以在任意正对挡泥板下方的位置设置定位钢管,定位钢管穿插进挡泥板中间或者下部对挡泥板起到支撑作用即可,均属于本装置可实施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钢管5外端、套接在所述定位钢管5外侧的套管4外端以及覆盖在所述套管4上的柔性挡泥带2三者竖向正对位置处设置有竖向设置的螺栓孔,通过竖向设置的螺栓将定位钢管5、套管4以及柔性挡泥带2三者固定连接。

这样,可以对挡泥板安装完成之后进行限位,避免因存在汽车在颠簸或者有震动时,挡泥板上的套管从定位钢管上滑动,产生偏移。当然具体实施时,定位钢管外端和套管连接处可以直接焊接,同样属于本装置可实施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主梁上正对所述柔性挡泥带2中间的位置设置有两根并列设置且平行于所述套管4的中定位钢管61,所述中定位钢管61的内端沿靠近所述汽车主梁的方向向远离所述柔性挡泥带2中间的方向弯折并焊接在所述汽车主梁上,所述柔性挡泥带2中间设置有两个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中定位角钢71,所述中定位钢管61的外端垂直向外延伸至两个所述中定位角钢71之间。

这样,设置有两个中定位钢管与柔性挡泥带中间位置的中定位角钢连接,可以对挡泥板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大连接强度以及支撑强度,能避免挡泥板中间发生形变,使得挡泥板更好的发挥作用。当然具体实施时,定位钢管可以设置为任意的结构形式,设置在任意位置,只需在柔性挡泥带下方对应设置定位角钢,均属于本装置可实施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定位角钢71的端部沿远离所述中定位钢管61的方向均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中加强版81,所述中加强版81的上侧与所述柔性挡泥带2下表面固定连接,下侧沿远离所述中定位钢管61的方向逐渐与所述柔性挡泥带2下表面贴合。

这样,当汽车发生颠簸或者存在震动时,中定位角钢端部设置的中加强板能很好的避免中定位角钢发生形变失效,而中加强板下侧沿远离所述中定位钢管的方向逐渐与所述柔性挡泥带下表面贴合,相当于在定位角钢端部设置有加强筋,能在保证挡泥板稳定的情况下,更好的减轻挡泥板的质量。当然具体实施时,所述中加强板可以设置为三角形加强筋,同样属于本装置可实施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主梁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套管4且间隔设置的前定位钢管62和后定位钢管63,所述前定位钢管62和后定位钢管63的内端均焊接在所述汽车主梁上,所述柔性挡泥带2正对所述前定位钢管62和后定位钢管63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套管4的前定位角钢72和后定位角钢73,所述前定位钢管62和后定位钢管63的外端分别垂直向外延伸至所述前定位角钢72和后定位角钢73之间。

这样,设置有前定位钢管和后定位钢管,前定位钢管和后定位钢管外侧设置有前定位角钢和后定位角钢,可以使得挡泥板的受力更加均匀,能够对挡泥板不同的位置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更加稳定可靠。当然具体实施时,前定位钢管和后定位钢管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只需在柔性挡泥带下方对应设置前定位角钢和后定位角钢,均属于本装置可实施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定位角钢72的端部沿远离所述前定位钢管62的方向分别垂直设置有前加强板82,所述后定位角钢73的端部沿远离所述后定位钢管63的方向分别垂直设置有后加强板83,所述前加强板82和所述后加强板83的上侧均与所述柔性挡泥带2下表面固定连接,下侧分别沿远离所述前定位钢管62和后定位钢管63的方向逐渐与所述柔性挡泥带2下表面贴合。

这样,当汽车发生颠簸或者存在震动时,前定位角钢和后定位角钢外侧设置的前加强板和后加强板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避免前定位角钢和后定位角钢变形时效,保持挡泥板的稳定性,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当然具体实施时,所述前加强板和后加强板均可以设置为三角形加强筋,同样属于本装置可实施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挡泥带2与所述框体通过分布设置的螺栓固定连接。

这样,可以更好的将柔性挡泥带固定到框体上,连接更加稳定,而且在柔性挡泥带或者框体任意之一出现问题时,都可以更换,降低更换成本。当然具体实施时,柔性挡泥带可以铆接在框体上,同样属于本装置可实施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框体设置在两个车轮3上方,位于两个车轮3距离地面最高点之间的角钢1水平设置,位于最高点外侧的角钢沿圆弧方向向下弯曲。

这样,角钢设置为中间水平,两端下弯的形状,是为了更好的安装柔性挡泥带,使得柔性挡泥带的两端竖直向下延伸,同时也能使得挡泥板上方的水能沿柔性挡泥带流下,避免在挡泥板上方堆积,增加挡泥板质量。当然具体实施时,所述角钢可以设置为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形式,同样属于本装置可实施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挡泥带2位于车轮3后侧的位置设置有荧光带。

这样,在夜间行车时,后车能更好的确定前方是否有车,保证车辆运行时的安全性。当然具体实施时,荧光带可以设置为夜光带,同样属于本装置可实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