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卡后悬置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0796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卡后悬置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轻卡后悬置总成,属于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轻卡是指车型分类中的N类载货车中最大设计总质量不大于3.5吨的N1 类车型。轻卡的灵活性较好,可以行走的道路类型多,所以能够广泛使用。

现有技术中,轻卡的驾驶室减震性能差,在路况不好的路段中行驶时,颠簸幅度大,使用人员的舒适性差,且容易造成驾驶室内部件的损坏,所以需要一种轻卡后悬置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卡后悬置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减震效果佳,能够有效提高轻卡的适应性,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轻卡后悬置总成,包括横架、悬梁、辅助限位组件、减震组件以及连接悬架,所述横架左端面以及右端面均固定有悬梁,所述辅助限位组件安装在横架上端面,所述辅助限位组件上端连接在连接悬架下端面中间位置,所述减震组件安装在悬梁环形侧面上端,所述减震组件上端连接在连接悬架下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所述辅助限位组件包括气缸、气流口、移动盘以及移动柱,所述气缸固定在横架上端面,所述气流口开设在气缸右端面下部位置,所述移动盘装配在气缸内部,所述移动柱下端固定在移动盘上端面,所述移动柱上端固定在连接悬架下端面中间位置,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平台、底板、导向柱、顶板、导向通孔、气囊以及连接柱,所述平台开设在悬梁环形侧面上端,所述底板固定在平台上端面,所述导向柱设有四根,四根所述导向柱分别固定在底板上端面四个棱角处,所述导向柱上端装配在导向通孔内部,所述顶板上端面四个棱角处均开设有导向通孔,所述气囊固定在底板上端面中间位置,所述顶板设置在气囊上侧,连接柱下端固定在顶板上端面,所述连接柱上端固定在连接悬架下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悬架上端面开设有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口连接有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盘环形侧面安装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组件设有两组,所述减震组件下端分别固定在悬梁环形侧面上端,所述减震组件上端分别连接在连接悬架下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卡后悬置总成,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气缸、气流口、移动盘以及移动柱,该设计便于限定气囊产生形变的大小,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气囊减震时,由于气囊较软,容易影响使用人员操作的问题。

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底板、导向柱、顶板、导向通孔、气囊以及连接柱,该设计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性能,提高了使用人员的舒适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轻卡驾驶室与车体刚性连接,轻卡行驶在路况差的路段中,容易颠簸,舒适性差的问题。

因添加了连接孔,该设计便于本实用新型与车体相连接,因添加了气管,该设计便于气缸内部气流的充入,因添加了密封圈,该设计提高了气缸内部的密封性能,本实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减震效果佳,能够有效提高轻卡的适应性,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卡后悬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卡后悬置总成中辅助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卡后悬置总成中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架、2-悬梁、3-辅助限位组件、4-减震组件、5-连接悬架、 31-气缸、32-气流口、33-移动盘、34-移动柱、41-平台、42-底板、43-导向柱、44-顶板、45-导向通孔、46-气囊、47-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轻卡后悬置总成,包括横架1、悬梁2、辅助限位组件3、减震组件4以及连接悬架5,横架1 左端面以及右端面均固定有悬梁2,辅助限位组件3安装在横架1上端面,辅助限位组件3上端连接在连接悬架5下端面中间位置,减震组件4安装在悬梁2环形侧面上端,减震组件4上端连接在连接悬架5下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

辅助限位组件3包括气缸31、气流口32、移动盘33以及移动柱34,气缸31固定在横架1上端面,气流口32开设在气缸31右端面下部位置,移动盘33装配在气缸31内部,移动柱34下端固定在移动盘33上端面,移动柱 34上端固定在连接悬架5下端面中间位置,该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气囊减震时,由于气囊较软,容易影响使用人员操作的问题。

减震组件4包括平台41、底板42、导向柱43、顶板44、导向通孔45、气囊46以及连接柱47,平台41开设在悬梁2环形侧面上端,底板42固定在平台41上端面,导向柱43设有四根,四根导向柱43分别固定在底板42上端面四个棱角处,导向柱43上端装配在导向通孔45内部,顶板44上端面四个棱角处均开设有导向通孔45,气囊46固定在底板42上端面中间位置,顶板44设置在气囊46上侧,连接柱47下端固定在顶板44上端面,连接柱47 上端固定在连接悬架5下端面,该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轻卡驾驶室与车体刚性连接,轻卡行驶在路况差的路段中,容易颠簸,舒适性差的问题。

连接悬架5上端面开设有连接孔,气流口32连接有气管,移动盘33环形侧面安装有密封圈,减震组件4设有两组,减震组件4下端分别固定在悬梁2环形侧面上端,减震组件4上端分别连接在连接悬架5下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使用前,使用人员检查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是否能正常使用,如果不能正常使用,则经过检修后再继续使用,使用人员通过气管将适量的空气充入气缸31内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当轻卡发生颠簸时,车体带动横架1移动,横架1移动带动悬梁2移动,悬梁2 移动带动底板42移动,底板42移动带动导向柱43在导向通孔45内部发生移动,从而底板42推动气囊46,将震动力传输给气囊46,使气囊46产生形变,进而将震动进行缓冲。

在横架1移动的过程中,横架1带动气缸31移动,从而使气缸31内部的空气压缩,从而使移动盘33在气缸31内部产生移动,当气囊46的形变过大时,气缸31内部的空气压缩到临界点,从而使移动盘33不能移动,使底板42不能继续推动气囊46产生形变,该设计能够增强了本实用新型减震过程中的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