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0912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油箱安装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较为颠簸,为了确保摩托车油箱能够持久可靠地使用,通常在摩托车油箱后下部与车架之间垫设有减震垫。

现有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参见本说明书附图1至2所示,也可参见公告号为CN104875824A,名为:“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的技术方案)包括油箱后安装件1、车架安装件(图中未示出)、减震垫3、连接螺套4、连接螺栓5和连接螺母(图中未示出),其中油箱后安装件1整体为固定安装在摩托车油箱6后下部的板型结构,且该油箱后安装件1上竖向贯穿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车架安装件固定安装在车架上,且该车架安装件上竖向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装配孔;

所述减震垫3整体为由弹性减震材料制得的块型结构,且该减震垫3中部竖向设置有穿孔;所述连接螺套4和连接螺栓5贯穿上述安装孔、装配孔和穿孔并将油箱后安装件1、车架安装件和减震垫3固定连接在一起,实现摩托车油箱后下部的减震安装。

但上述现有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仍存有以下不足之处:

因为,油箱后安装件1与车架安装件之间为板型连接件搭接相连,减震垫3整体呈块型结构。将油箱后安装件1、车架安装件和减震垫3采用连接螺栓5连接在一起后,连接螺栓5与连接螺母连接形成的应力主要集中在连接螺栓5与连接螺母之间。所以,这样会使得油箱后安装件1、车架安装件和减震垫3邻近连接螺栓5处连接得较为紧密,但却使得油箱后安装件1、车架安装件和减震垫3上远离该连接螺栓5的部分之间的连接得较为松动,降低了油箱后减振保护的性能。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能够使得油箱后下部的安装更加紧固牢靠的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油箱后下部的安装更加紧固牢靠的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包括油箱后安装件、车架安装件、减震垫、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所述油箱后安装件固定安装在油箱后下部,且该油箱后安装件上贯穿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车架安装件固定安装在车架上,且该车架安装件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装配孔;所述减震垫垫设在油箱后安装件和车架安装件之间,且所述减震垫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和装配孔对应的穿孔;

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杆贯穿所述油箱后安装件的安装孔、车架安装件的装配孔和减震垫的穿孔后与所述连接螺母旋接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箱后安装件包括整体呈直管状结构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面与所述油箱后下部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管内部贯通的通孔构成所述安装孔;

所述车架安装件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两块支承安装板,且所述两块支承安装板相互正对且间隔形成有供连接管整体落入的安装位,所述两块支承安装板上贯穿设置有所述装配孔;

所述减震垫具有插入段和限位翻边,所述插入段整体呈外侧面与所述连接管的内侧面贴合相连的筒形结构,该筒形结构的内侧面与连接螺栓上相邻的外侧面之间贴合相连,且该筒形结构的端部边缘外凸形成有所述限位翻边;

所述减震垫为通过所述插入段插接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两端的两个,所述限位翻边的两个端面抵压在所述连接管的端部与相邻的支承安装板之间。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中,连接螺栓与连接螺母配合连接所产生的连接应力会始终作用于并将两块支承安装板、减震垫的限位翻边和连接管的端面之间抵压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油箱后安装件、车架安装件和减震垫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使得油箱后安装件的连接管与减震垫的插入段之间的接触点不仅更多,且连接面积更大,这样即能够起到更好地弹性支承作用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证减震垫的插入段与油箱后安装件的连接管之间连接平面的平面度,从而使得油箱后下部的安装更加紧固牢靠。

与此同时,减震垫的翻边抵压在连接管的端部与相邻的支承安装板之间,减震垫的插入段抵压在连接管的内侧面与连接螺栓的螺杆部分的外侧面之间,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连接管、支承安装板和连接螺栓之间的刚性接触,防止三者之间摩擦,使得整体结构能够更为经久耐用。

并且,连接管的内侧面(径向)通过减震垫的插入段与连接螺栓抵压相连,连接管的端面(轴向)通过减震垫的限位翻边来与支承安装板之间抵压相连,从而使得连接管能够在多个方向进行形成,从而获得更好减震限位和固定安装的效果。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具有结构简易,成型工艺简单,易装配、操作,通用性好的优点,适合在摩托车上推广使用。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的长度方向与油箱的宽度方向平行。

这样一来,即能够充分利用油箱后下方的内凹空间,使得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的布局更为合理。

进一步,所述车架安装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两块支承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加强板。

上述加强板的设置,能够显著增强两块支承安装板结构的牢固度,进而提升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的牢固度和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减震垫的所述插入段的外侧面凹陷形成有条形凹槽。

上述条形凹槽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大减震垫的所述插入段的外侧面与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使得减震垫设置位置更为固定,并有效防止减震垫自身的偏转。同时,还能够利用条形凹槽来起到预压的作用;在行车过程中起到减震作用,保护连接管和连接螺栓不受磨损。

进一步,所述减震垫的所述限位翻边的端面上凹陷形成有条形凹槽。

上述条形凹槽的设置,不仅能够减震垫的所述限位翻边的端面与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有效防止减震垫自身的偏转。同时,还能够利用条形凹槽来起到预压的作用;在行车过程中起到减震作用,保护连接管和支承安装板之间不受磨损。

进一步,所述减震垫的所述插入段的内侧面凹陷形成有条形凹槽。

上述条形凹槽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大减震垫的所述插入段的内侧面与连接螺栓表面之间的摩擦,有效防止减震垫自身和连接螺栓的偏转,降低连接螺栓与相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同时,还能够利用条形凹槽来起到预压的作用;在行车过程中起到减震作用,保护支承安装板和连接螺栓之间不受磨损。

进一步,所述减震垫由弹性橡胶、硅胶或聚氨酯中任意一种材料制得。

由上述任意一种材料制得的减震垫均可具有理想的弹性支承效果,减震作用能够持久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中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剖视图。

图6为图4中C向视图。

图3至图6中标记为:

油箱后安装件:11连接管;

车架安装件:21支承安装板,22加强板;

减震垫:31插入段,32限位翻边;

4连接螺栓;

5连接螺母;

6油箱;

7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针对描述采用诸如上、下、左、右等说明性术语,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而不旨在进行限制。

具体实施时:如图3至图6所示,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包括油箱后安装件、车架安装件、减震垫、连接螺栓4和连接螺母5;所述油箱后安装件固定安装在油箱6后下部,且该油箱后安装件上贯穿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车架安装件固定安装在车架7上,且该车架安装件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装配孔;所述减震垫垫设在油箱后安装件和车架安装件之间,且所述减震垫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和装配孔对应的穿孔;

所述连接螺栓4的螺杆贯穿所述油箱后安装件的安装孔、车架安装件的装配孔和减震垫的穿孔后与所述连接螺母5旋接相连;

所述油箱后安装件包括整体呈直管状结构的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的外侧面与所述油箱后下部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管11内部贯通的通孔构成所述安装孔;

所述车架安装件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两块支承安装板21,且所述两块支承安装板21相互正对且间隔形成有供连接管11整体落入的安装位,所述两块支承安装板21上贯穿设置有所述装配孔;

所述减震垫具有插入段31和限位翻边32,所述插入段31整体呈外侧面与所述连接管11的内侧面贴合相连的筒形结构,该筒形结构的内侧面与连接螺栓4上相邻的外侧面之间贴合相连,且该筒形结构的端部边缘外凸形成有所述限位翻边32;

所述减震垫为通过所述插入段31插接设置在所述连接管11的两端的两个,所述限位翻边32的两个端面抵压在所述连接管11的端部与相邻的支承安装板21之间。

实施时,优选减震垫结构为:外尺寸为∅22×4-∅16×20的台阶圆柱体,∅22的台阶面与车架安装件的支承安装板21配合,对减震垫起限位的作用,中间为∅8的通孔,此通孔与连接螺栓4配合相连(配合公差为零)。

实施时,油箱后安装件的连接管11可与车架安装件上的两块支承安装板21交换设置位置(即两块支承安装板21设置在油箱后下部,连接管11设置在车架上)。此结构应视为等效结构替换,同样应视为落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其中,所述连接管11的长度方向与油箱的宽度方向平行。

其中,所述车架安装件还包括加强板22,所述两块支承安装板21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加强板22。

其中,所述减震垫的所述插入段31的外侧面凹陷形成有条形凹槽。

实施时,优选减震垫的所述插入段31的外侧面的条形凹槽的长度方向与该插入段31的长度方向一致。

其中,所述减震垫的所述限位翻边32的端面上凹陷形成有条形凹槽。

实施时,减震垫的所述限位翻边32的端面上的条形凹槽的长度方向与该端面的径向一致。

其中,所述减震垫的所述插入段31的内侧面凹陷形成有条形凹槽。

实施时,优选减震垫的所述插入段31的内侧面的条形凹槽的长度方向与该插入段31的长度方向一致。

实施时,所述条形凹槽整体位于所述限位翻边32的所在端部的内侧面处。这样一来,在起到增大摩擦,防止减震垫与连接螺栓4之间相对转动的同时;帮助减震垫的插入段31获得最大的径向弹性,确保减震垫的插入段31弹性支承的可靠性。

其中,所述减震垫由弹性橡胶材料制得。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中,连接螺栓4与连接螺母5配合连接所产生的连接应力会始终作用于并将两块支承安装板21、减震垫的限位翻边32和连接管11的端面之间抵压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油箱后安装件、车架安装件和减震垫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此外,采用上述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使得油箱后安装件的连接管11与减震垫的插入段31之间的接触点不仅更多,且连接面积更大,这样即能够起到更好地弹性支承作用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证减震垫的插入段31与油箱后安装件的连接管11之间连接平面的平面度,从而使得油箱后下部的安装更加紧固牢靠。

与此同时,减震垫的翻边抵压在连接管11的端部与相邻的支承安装板21之间,减震垫的插入段31抵压在连接管11的内侧面与连接螺栓4的螺杆部分的外侧面之间,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连接管11、支承安装板21和连接螺栓4之间的刚性接触,防止三者之间摩擦,使得整体结构能够更为经久耐用。

并且,连接管11的内侧面(径向)通过减震垫的插入段31与连接螺栓4抵压相连,连接管11的端面(轴向)通过减震垫的限位翻边32来与支承安装板21之间抵压相连,从而使得连接管11能够在多个方向进行形成,从而获得更好减震限位和固定安装的效果。

总之,上述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具有结构简易,成型工艺简单,易装配、操作,通用性好的优点,适合在摩托车上推广使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上述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