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3419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由设置有包括转向操纵轮在内的三个以上的车轮的车体构成的车辆,上述转向操纵轮具有轨迹(trail)。



背景技术:

近年来,鉴于能源的枯竭问题,强烈要求车辆省燃料化。另一方面,由于车辆的低价格化等,车辆的持有者增加,从而存在一人持有一台车辆的趋势。由此,例如,存在仅一位驾驶员驾驶四座的车辆,从而能源被白白消费的问题点。作为车辆的小型化所实现的省燃料化,可以说将车辆构成为一座的三轮车或四轮车的方式是最有效的。

但是,因行驶状态不同而存在车辆的稳定性降低的情况。因此,提出有通过使车体向横向倾斜(偏斜(lean))而提高转弯时的车辆的稳定性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71688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的技术,即车辆具有使车体倾斜的结构,基于转向操纵部的输入、车速传感器、横向g传感器,分别计算车体的倾斜角、转向操纵轮的实际转向角,利用专用的马达来改变倾斜角、实际转向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71688号公报

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基于转向盘的输入、车速传感器、横向g传感器,利用马达使车体的倾斜角、转向操纵轮的实际转向角变化,因此即使在低速行驶时也能够使实际转向角稳定,从而能够在整个车速区域内进行稳定的行驶。

然而,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那样,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在车高与轮距相比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存在行驶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的特征在于,具有:一对第一悬架臂;一对第二悬架臂,上述一对第二悬架臂经由一对接合件而与上述一对第一悬架臂连接;一对减震装置,上述一对减震装置将上述一对第一悬架臂与上述一对第二悬架臂连结;一对轮叉,上述一对轮叉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述一对第二悬架臂以转向轴为中心转动;一对前轮,上述一对前轮配置于上述一对轮叉;车体,该车体供上述一对前轮设置;以及倾斜部,该倾斜部使上述车体倾斜,若通过上述倾斜部使上述车体倾斜,则轮距宽度增加。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若通过上述倾斜部使上述车体倾斜,则轮距宽度增加,因此,根据这样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能够根据需要增加轮距,使行驶稳定,并且减少翻倒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0的左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0的俯视图。

图3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0的图。

图4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0的转弯时的样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0的左视图。另外,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0的俯视图。另外,图3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0的图。

在图中,10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所述车辆具有:车体15的驱动部(未图示);搭乘部11,其供乘员搭乘并进行转向操纵;左侧车轮12l以及右侧车轮12r,它们作为前轮配设于前方,且作为通过倾斜而能够进行转向操纵的转向操纵轮;以及作为后轮的能够进行转向操纵的车轮12b,其在车体的后方配设于宽度方向的中心,为驱动轮,且作为无法转向操纵的非转向轮操纵。

另外,上述车辆10具有用于使车体15左右倾斜即使车体15偏斜的偏斜机构,即,具有使支承左右车轮12l以及12r的悬架臂等倾斜由此使车体15本身倾斜的、未图示的车体倾斜机构。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10中,基本上,在转弯时,使车体15的倾斜角变化而进行转弯。即,车辆10利用未图示的车体倾斜机构,使包括搭乘部11的车体15向转弯内轮侧倾斜,由此实现转弯性能的提高与乘员的舒适性的确保。

即,上述车辆10能够使车体15向横向(左右方向)倾斜。此外,在图3示出的例子中,示出了左右车轮12l以及12r相对于路面18直立的状态。

搭乘部11中的座椅11a是用于供乘员在车辆10的行驶中乘坐的部位。另外,脚踏板11b是用于支承乘员的脚部的部位,配设于座椅11a的前侧(图1中的右侧)下方。

在搭乘部11的后方或下方、或者主体部20,配设有未图示的电池装置。该电池装置是驱动作为驱动轮的车轮12b使其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等的能源供给源。另外,在搭乘部11的后方或下方,收纳有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变频装置、各种传感器等。

在座椅11a的前方配设有操纵装置41。在该操纵装置41,配设有供乘员操作以输入转向操纵方向、转向操纵角等转向操纵指令信息的作为转向操纵装置的转向盘41a、速度表等仪表、指示仪、开关等操纵所需的部件。

乘员操作上述转向盘41a以及其它部件,而指示车辆10的行驶状态(例如,行进方向、行驶速度、转弯方向、转弯半径等)。此外,作为上述转向操纵装置,也能够使用其它装置,例如、方向盘、拨盘、触摸板、按钮等装置,来代替转向盘41a。

车轮12l、车轮12r经由悬挂装置(悬架装置)的一部分即一对轮叉67而与一对第二悬架臂52连接。左右轮叉67以各自的转向轴66为中心能够转动地安装于一对第二悬架臂52。

第二悬架臂52经由接合件54而与第一悬架臂51连接。该接合件54以转动轴53为中心将第二悬架臂52与第一悬架臂51自由转动地连接。

另外,第一悬架臂51与第二悬架臂52除接合件54之外,还通过作为减震装置的减震器(shockabsorber)55连结。此外,减震器55仅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其它附图中省略图示。

在车轮12r、车轮12l的转向轴66与路面的交点p、和车轮的接地点o之间存在规定的轨迹(trail)lt,而以追随处于自由转动的状态的左右车轮12l以及12r的外倾角的形式自动地被转向操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0中,车轮12r、车轮12l的转向轴66(的延长线)与路面的交点p比上述转向操纵轮的接地点o更靠前方。

此外,车轮12r、车轮12l的转动不是车辆10行驶时的车轮12r、车轮12l本身的转动,而是指基于车轮12r、车轮12l绕转向轴66的转动的车轮12r、车轮12l的动作。

转向盘41a连接于未图示的转向操纵轴部件的上端,该转向操纵轴部件的上端相对于搭乘部11所具备的未图示的框架部件被安装为能够旋转。

上述转向操纵轴部件的上端相对于框架部件的旋转角,即,乘员操作转向盘41a而输入的作为转向操纵角指令值的转向角通过作为输入转向操纵角检测装置的转向操作角传感器(未图示)来检测。该转向操作角传感器例如由编码器等构成。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10基于通过转向操作角传感器检测出的转向角与通过车速传感器检测出的车速来决定偏斜角,基于此,通过未图示的车体倾斜机构使车体15倾斜,而使车辆10转弯。

在与车辆10的车高相比车轮12r、车轮12l之间的距离相对较短的情况下,存在行驶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10中,在上述转弯时,进行增加轮距宽度那样的动作,从而减少上述那样的可能性。

图4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0的转弯时的样子的图。图4例示了随着转向盘41a的右转的操作而车辆10向右转弯的样子。此时,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10中,设置于第二悬架臂52的车轮12l如图2的虚线所示那样,向车辆10的侧方移动,以车轮间的轮距宽度增加的方式动作。另外,车轮12l通过轮叉67自由转向,因此车轮12l以追随车体15的倾斜的形式转向,从而车辆10能够进行所希望的转弯动作。

在图3所示的车体15的直立状态下,车轮12l与车轮12b之间的轮距宽度是a,但在图4所示的车体15的倾斜状态下,车轮12l与车轮12b之间的轮距宽度成为满足b>a的b,从而能够避免与车辆10的车高相比轮距宽度相对狭窄而使转弯时的行驶变得不稳定的情况。

另外,第二悬架臂52经由减震器55与第一悬架臂51连结,因此伴随着为了转弯而操作转向盘41a使其旋转,第二悬架臂52边向车宽方向缓慢地扩展边增加轮距宽度。

另外,当为了从转弯变为直行而将转向盘41a重新转向,车体10从倾斜状态复原成直立状态时,通过减震器55的减震效果,第二悬架臂52边向车体15缓慢地靠近边缩小轮距宽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10中,在车体15倾斜而使轮距宽度变化时,具有脚轮轨迹(castertrail)的车轮12l、12r以及减震器55顺利地吸收轮距宽度的增减而产生的变化,因而能够获得转弯性能、直行性能两者。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10若通过车体倾斜机构(倾斜部)使车体15倾斜,则轮距宽度增加,因而根据这样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10,能够根据需要增加轮距,使行驶稳定,并且减少翻倒的风险。

工业上的利用性

近年来,尝试欲将车辆构成为一座的三轮车或者四轮车的小型车辆,来实现省燃料化,从而应对能源问题。以往,在这样的小型车辆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车高与轮距相比相对地高,从而存在行驶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若凭借上述倾斜部使上述车体倾斜,则轮距宽度增加,因此根据这样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根据需要增加轮距,从而能够使行驶稳定并且减少翻倒的风险,从而工业上的利用性非常大。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11...搭乘部;11a...座椅;11b...脚踏板;15...车体;12b...车轮;12r...车轮;12l...车轮;41a...转向盘;51...第一悬架臂;52...第二悬架臂;53...转动轴;54...接合件;55...减震器(减震装置);66...转向轴;67...轮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