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1898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前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已知有具备当左右转弯时向左右方向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沿着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排列的两个前轮的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已知有具备当左右转弯时朝车辆的左右方向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车辆是在车身框架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能够转弯的车辆。更具体而言,车身框架当右转弯时朝车辆的右方倾斜,当左转弯时朝车辆的左方倾斜。在这种车辆中,为了较大地确保车身框架的倾斜量,沿着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间隔与普通的四轮车辆相比非常窄。因而,这种车辆在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紧凑。
[0004]专利文献1:美国外观设计专利5472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进行这种车辆的行驶试验,结果确认了当雨天行驶时及水洼行驶时因各前轮而飞溅的水落到就坐于配置在相比各前轮靠后方的座椅上的乘员的脚部等的现象。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在沿着左右方向排列的两个前轮的车辆小型化,并抑制因这两个前轮而飞溅的水落到就坐于座椅上的乘员的脚部等的现象的产生。
[0007]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能够采取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车辆,
[0008]所述车辆具备:
[0009]车身框架,当左转弯时所述车身框架朝所述车辆的左方倾斜,当右转弯时所述车身框架朝所述车辆的右方倾斜;
[0010]左前轮以及右前轮,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
[0011]座椅,所述座椅配置于相比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靠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且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
[0012]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以及
[0013]内侧挡泥板,所述内侧挡泥板配置于相比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且相比所述座椅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的位置,
[0014]所述内侧挡泥板具有:
[0015]罩面,在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所述罩面配置于相比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的各后缘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
[0016]左突出部,在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所述左突出部配置于相比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车辆的中央靠左方、且相比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车辆的左端靠右方、且相比所述左前轮的后缘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相比所述罩面朝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突出并且沿着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0017]右突出部,在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所述右突出部配置于相比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车辆的中央靠右方、且相比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车辆的右端靠左方、且相比所述右前轮的后缘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相比所述罩面朝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突出并且沿着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
[0018]至少在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左突出部与所述右突出部之间的所述罩面的至少一部分面对所述左前轮与所述右前轮之间的空间。
[0019]本申请发明人们详细验证了因两个前轮而飞溅的水落到乘员的脚部等的现象的产生机理。结果,能够确认如下那样的现象。
[0020]行驶中因左前轮以及右前轮而飞溅的水附着到配置于相比两前轮的各后缘靠后方的内侧挡泥板。附着到内侧挡泥板的水的一部分被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通过左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推动而朝内侧挡泥板的左端部移动。移动了的水乘着在车辆的左方流向后方的空气的流动而从内侧挡泥板的左端部朝后方飞散。飞散了的水落到就坐于配置在相比左前轮靠后方的座椅上的乘员的脚部等。同样地,附着于内侧挡泥板的水的一部分被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通过右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推动而朝内侧挡泥板的右端部移动。移动了的水乘着在车辆的右方流向后方的空气的流动而从内侧挡泥板的右端部朝后方飞散。飞散了的水落到就坐于配置在相比右前轮靠后方的座椅上的乘员的脚部等。
[0021]S卩,在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中,产生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分别通过左前轮的后方与内侧挡泥板之间以及右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由此产生上述的现象。换言之,可知上述的现象是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辆所特有的现象。因此,为了阻挡朝后方飞散的水滴,对使覆盖就坐于座椅的乘员的脚部的前面的挡板朝左右方向伸出的方案进行了研讨。然而,为了获得效果,需要使挡板的伸出量较大,由此会致使车辆大型化。
[0022]因此,发明人们对既能使车辆小型化又能抑制朝车辆的后方流动的水的量的结构进行了研讨。结果,想到了使左突出部和右突出部朝内侧挡泥板的前方突出的构造,其中,左突出部阻挡因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通过左前轮的后方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推动而引起的附着于该内侧挡泥板的水的移动,右突出部阻挡因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通过右前轮的后方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推动而引起的附着于该内侧挡泥板的水的移动。
[0023]具体而言,内侧挡泥板具有罩面,在上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上述转向装置使上述左前轮以及上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上述罩面配置于相比上述左前轮以及上述右前轮的各后缘靠上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此外,内侧挡泥板左突出部,在上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上述转向装置使上述左前轮以及上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上述左突出部配置于相比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上述车辆的中央靠左方、且相比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上述车辆的左端靠右方、且相比上述左前轮的后缘靠上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相比上述罩面朝上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突出并且沿着上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右突出部,在上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上述转向装置使上述左前轮以及上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上述右突出部配置于相比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上述车辆的中央靠右方、且相比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上述车辆的右端靠左方、且相比上述右前轮的后缘靠上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相比上述罩面朝上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突出并且沿着上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进而,至少在上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上述转向装置使上述左前轮以及上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位于上述左突出部与上述右突出部之间的上述罩面的至少一部分面对上述左前轮与上述右前轮之间的空间。
[0024]根据这样的结构,因左前轮以及右前轮而飞溅且通过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后的水的一部分附着于罩面中的位于左突出部与右突出部之间的部分。附着于罩面的水的一部分尽管被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通过左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推动而朝内侧挡泥板的左端部移动,但被左突出部阻挡而不会到达该左端部。此外,附着于罩面的水的一部分尽管被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通过右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推动而朝内侧挡泥板的右端部移动,但被右突出部阻挡而不会到达该右端部。
[0025]进而,发现通过如上述那样设置左突出部与右突出部,与不存在两突出部的左右方向敞开的构造相比较,发现能够在两突出部之间的空间形成沿着罩面趋向车辆的下方的速度快的空气的流动。附着于罩面的水不仅被左突出部与右突出部阻挡朝内侧挡泥板的左右两端部的移动,而且被形成于两突出部之间的速度快的空气的流动导向车辆的下方。因而,能够抑制经由内侧挡泥板的左右两端部朝后方飞散的水的量。
[0026]另外,不需要为了获得上述的效果而形成挡板那样的沿着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伸出的构造,因此能够实现车辆的小型化。
[0027]因而,能够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小型化,并且能够抑制因这两个前轮而飞溅的水落到就坐于座椅的乘员的脚部等的现象的产生。
[0028]也可以构成为:
[0029]所述左突出部具有朝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右方的右侧面,
[0030]所述右突出部具有朝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左方的左侧面,
[0031]所述左突出部的所述右侧面和所述罩面形成沿着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左折弯部,
[0032]所述右突出部的所述左侧面和所述罩面形成沿着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右折弯部。
[0033]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被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而通过左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推动的水越过左突出部的现象的产生。此外,能够进一步抑制被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而通过右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推动的水越过右突出部的现象的产生。因而,能够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小型化,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因这两个前轮而飞溅的水落到就坐于座椅的乘员的脚部等的现象的产生。
[0034]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左折弯部以及所述右折弯部各自的角为45度以上且135度以下。
[0035]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将被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而通过左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推动的水保持在左突出部的右侧面,能够进一步抑制该水越过左突出部的现象的产生。此外,容易将被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而通过右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推动的水保持在右突出部的左侧面,能够进一步抑制该水越过右突出部的现象的产生。因而,能够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小型化,能够进一步抑制因这两个前轮而飞溅的水落到就坐于座椅的乘员的脚部等的现象的产生。
[0036]也可以构成为:
[0037]在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进行转向的状态下,所述左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左前轮的后方,
[0038]在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进行转向的状态下,所述右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右前轮的后方。
[0039]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而通过左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在左前轮的后方速度变快。通过在该部位配置左突出部,能够利用左突出部有效地阻挡被这么快的气流推动而移动的水。同样地,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而通过右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在右前轮的后方速度变快。通过在该部位配置右突出部,利用右突出部有效地阻挡被这么快的气流推动而移动的水。因而,能够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小型化,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因这两个前轮而飞溅的水落到就坐于座椅的乘员的脚部等的现象的产生。
[0040]也可以构成为:
[0041]所述罩面具备:
[0042]左罩面,在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所述左罩面配置于相比所述车辆的中央靠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左方的位置;以及
[0043]右罩面,在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所述右罩面配置于相比所述车辆的中央靠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右方的位置,
[0044]在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所述左罩面的左部配置于相比该左罩面的右部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
[0045]在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所述右罩面的右部配置于相比该右罩面的左部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
[0046]所述左突出部与所述左罩面的所述左部邻接,
[0047]所述右突出部与所述右罩面的所述右部邻接。
[0048]此处“左罩面的左部”意味着相比左罩面的右端部接近左端部的区域。“左罩面的右部”意味着相比左罩面的左端部接近右端部的区域。“右罩面的左部”意味着相比右罩面的右端部接近左端部的区域。“右罩面的右部”意味着相比右罩面的左端部接近右端部的区域。
[0049]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左罩面的左部相比右部配置于后方,所以附着于左罩面的水被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而通过左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推动,从而朝后方移动。由于被该气流推动的水朝后方移动,所以难以越过朝前方突出的左突出部。此外,由于右罩面的右部相比左部配置于后方,所以附着于右罩面的水被经由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空间而通过右前轮的后缘与内侧挡泥板之间的气流推动,从而朝后方移动。由于被该气流推动的水朝后方移动,所以难以越过朝前方突出的右突出部。因而,能够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更加小型化,能够进一步抑制因这两个前轮而飞溅的水落到就坐于座椅的乘员的脚部等的现象的产生。
[0050]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左突出部以及所述右突出部从所述罩面突出的突出量随着趋向所述上下方向的上方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